学 第54页
-
青城医学流派学术特点 青城医学流派渊源与概念
青城医学流派概述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以及独到的临床诊疗技艺, 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1]。青城山作为天下名山和中国道教主要发源地之一[2], 道家思想影响至深, 使得这一带的医家独具特色。认真梳理青城道家思想对中医的影响, 可用“青城医学流派”来显示这一脉络体系。本文就青城医学流派的形成及其学术思想阐述如下。 青城医学流派渊源与概念 作为道教主要发祥地之四川鹤鸣山、青城山一带医家名贤辈出。追其始祖, 当属史上公认的...
-
三部六病学派的形成 三部六病学说的思想渊源
三部六病学说是刘绍武先生(1907~2004)多年研习《伤寒论》提出的新学说,至今已有70多年。该学说吸纳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和现代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形成了一套独立的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完整体系。经过后世弟子的不断发展与传承,现已成为特色鲜明的学术流派。 三部六病学派的形成 刘绍武早年受《皇汉医学》启发逐渐放弃时方而专攻经方。1944~1945年,三部六病学说初步成形,张辅轩根据刘绍武的讲课笔记整理成《仲景学术观》《仲景证治观》《仲景药能观》三本书,后不幸在战火中轶失。1962年,由刘绍武讲述,李子魁...
-
津沽疮疡学术流派传承创新纪实
天津作为中国较早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凭借着河海联运的优势地位,积累和沉淀出海河文化带独特的地域文化。津沽疮疡学术流派即创始于此,至今历时一百三十余载,历经五代人,以中医内外结合方法治疗各种疮疡类疾病为主,兼治外科杂症,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天津及周边地区地域特色的、疗效肯定的疮疡治疗体系,并迸发出勃勃生机。 学派源流 津沽疮疡学派起源于清末民初津沽地区,此时中国政局动荡,外忧内患严重,天津作为最早一批通商口岸对外开放,西方医学迅速传入,加之津沽地区地处九河下梢,为重要交通枢纽,在此特定的...
-
中医学气论起源于先哲以气为本原探讨宇宙生成的“气一元论”
•中医学气论起源于先哲以气为本原探讨宇宙生成的“气一元论”,而哲学探讨宇宙本原的目的在于探求天人关系。中医学将此哲学之气的概念引入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探讨,进而形成了对人体气论的认识。 •元气具有本原与本体双重属性特征;而原气即特指元气中气形质未分、具有化生之性的混沌一气;《黄帝内经》中真气的特性与元气极为类似,或可等同;与病邪相对而言的人体正气,则包含了元气与后天呼吸、水谷之气。 元气、原气、真气、正气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但对于四者的具体内涵与相互关...
-
五行之始源汇同于中医 五行学说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的源流及应用探析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影响最为广泛的重要学说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是该学说在被引入中医学指导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又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不仅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更加影响着中医学的思维模式。但由于该理论的产生之源尚无定论,流传历史久远,发展历程模糊不清,导致其在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虽有多处体现和运用,却存在着表达混乱的现象,导致后学者不明所云。因此,梳理五行学说的发展源流,有助于明晰其确切内涵和应用范围,更有助于解读其在经典中的运用...
-
中医学的“文化属性”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张大宁,第二届国医大师,中央文史馆馆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博士后导师,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全国中医肾病学会)终身荣誉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终身荣誉主任委员。 1990年8月,张大宁作为首位大陆杰出学者赴台湾讲学会诊,架起海峡两岸的第一座桥梁,受到中央领导表扬。1998年,经中国科学院提名,国际天文学会批准,将中国科学院发现的831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大宁星”,这是世界上第一颗以医学家命名的小行...
-
《中国古代外科学文明》自序
1955年,我于西安医科大学外科专业毕业时,被分配至卫生部阜外医院,一说分配于亚洲学生疗养院,由于两院尚在建设,且为胸外科、肺科,故被暂留学校胸外科教研室代培。未料,卫生部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中医工作指示“关键在于西医学习中医”,要求调集有两年以上临床经验之西医,举办全国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与即将成立之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同时建立、开班,临时将我们这些卫生部之备用医师急调入京。 入班后,有为时约一个月的党的中医政策学习,学习目的就是树立对待中医的正确态度,以轻装投...
-
皮纹在《中医确诊学》中的记述 皮纹的概念和使用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在临床已经使用了千年,为了拓展望诊使用规模,笔者建议,应进一步加强人体皮纹的临床研讨和推行运用。一起,呼吁建立相应的研讨机构,并在《中医确诊学》教材中,为人体皮纹医学确诊研讨留有一席之地。 皮纹在《中医确诊学》中的记述 民国时期榜首所中药专门校园北平中药讲习所的《中医确诊学》教材绪言中有一段话,“四诊之外,尚有多端。如验血,验痰,验汗,验液,大小便,并查其胸背脐乳,四肢手足爪甲,舌唇口齿,皮肉腠理,毫毛须眉,乃至起卧动作,意态形容,皆宜在考察之列。”新世纪...
-
《秦伯未谦斋中医学全书》推介
一代名医秦伯未先生传世之作《秦伯未谦斋中医学全书》于近日出版面世。秦伯未早年拜孟河医派丁甘仁为师,一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实践和中医教育,其著作深入浅出,说理之透彻,思路之开阔,临床之实用,向来为学界和读者所青睐。从早年著《内经类证》,到晚年集理论与临床大成之《谦斋医学讲稿》,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医初学者步入中医之门。 秦伯未先生于1970年抱憾病故。他在中医学术、临床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医学论著,堪称是无比宏富,先生从青年到晚年总共撰写60余种医学论著足以印证。此外,《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增订本)中所载...
-
春天里来话香菇 春季学会吃喝
春回大地,田野上已是生机一片,各种野菜遍地可寻。人们开始结伴拿着工具采挖野菜,愉悦身心的同时,也给餐桌增添了一道美味佳肴。 春天较早可以挖来吃的野菜是蒲公英。当春风吹过,大地苏醒,蒲公英就迫不及待地伸出娇嫩的小芽,几天后,植株已有五六片叶子,便可以吃了。蒲公英很清香,没有异味,因而做起菜来非常简单。母亲也经常采摘来吃,把它择洗干净,蘸农家黄豆酱,吃上一口,真是清香爽口,甭提多有味道了。据了解,蒲公英维生素含量丰富,而且有清热解毒的功能,适合早春吃。 打碗花是能牵动人们怀旧心弦的另一种野菜。记忆中,在...
-
缺乏维生素营养对策 科学吃野菜米豆腐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处处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许多朋友都会在周末携亲人去郊外挖野菜吃。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营养科主任叶琳特别提醒大家学会科学吃野菜。 苋菜苋菜含有丰富的铁、钙、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由于没有草酸,钙质很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丰富的铁可以合成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苋菜洗净,水焯之后可凉拌、热炒、做汤等。但苋菜性寒凉,故脾虚便溏者慎用。 马齿苋其味酸、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消炎止痛的功效,并对胃炎、口腔溃疡有独特疗效。凉拌吃能减削春季带来的燥热之感。 椿菜又名香椿芽,钙、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