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气 第4页

节气 第4页

  • 中医重视节气养生 对照老祖宗的经验来养生健体

    中医重视节气养生 对照老祖宗的经验来养生健体

    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批准中国申报的24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24节气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几千年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重视天人相应的中医也很重视节气养生,如何对照老祖宗的养生经验和时间节点来养生健体?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春季篇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其中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 立春 微风渐暖意渐困, 劝君常把懒腰伸。...

  • 大雪节气导引养

    大雪节气导引养

    大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节气时更大了,并不是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下雪喽!!! 大雪节气时, 每天夜间11点至凌晨3点, 起身而立, 抬一条腿使大腿与身体成90度, 同时两手臂向两侧伸开, 手掌与手臂垂直, 用抬起的一只脚用力向前方下蹬踏地面, 再换另一条腿抬起膝盖, 用力下踏, 左右各踏地35次, 然后安坐,行叩齿、吐纳、...

  • 霜降节气时调理下半身的足太阳膀胱经

    霜降节气时调理下半身的足太阳膀胱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霜降节气时 每天凌晨1 点至5 点,两腿伸直并拢平坐, 两手抓握脚前掌, 两眼平视前方。 吸气, 膝盖用力, 使两腿脚跟快速蹬出,至呼气时停止,再吸气再蹬,如此快速蹬35 次, 然后用叩齿、吐纳、咽津液保健法。...

  • 小雪节气与食疗 米酒和茶饮

    小雪节气与食疗 米酒和茶饮

    在每年11月22日或23日是小雪节气,历书记载“10月(阴历)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陈子杰老师编写的《小雪节气调养之道》。(编辑/王钧石) 小雪节气: 在每年11月22日或23日是小雪节气,历书记载“10月(阴历)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意思是指天气逐渐寒冷,并开始下雪,但雪量不大,即《群芳谱》中所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

  • 寒露节气养生调护 推荐几个茶饮

    寒露节气养生调护 推荐几个茶饮

    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是二十四节气中寒露节气,历史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说明此时天气已经开始趋于寒冷,所以民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谚语,指出寒露时的气温比白露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一般来说,寒露时节随着从西北的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气候变化极快,遇到寒潮侵袭,会突然变冷,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有些地方开始出现霜冻,而在江南一带寒潮前锋一过,也会骤然降温,而且昼夜温差会加大...

  • “寒露”节气 多吃山药萝卜等根菜

    “寒露”节气 多吃山药萝卜等根菜

    农谚道:“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专家提醒广大朋友,“寒露”节气后要重点提防凉燥,饮食住行都需注意,以防疾病缠身。 夜凉勿憋尿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陈卓介绍说,寒露节气后不少人为了防止口干,晚上睡觉前会喝不少水。但是这样一来,夜尿的频率就会增加。一些读者朋友即便是夜里或者凌晨感觉到了尿意,由于嫌起床较冷,常常下意识地憋尿继续睡,这是非常不健康的坏习惯。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长时间储存在体内,含有细菌的尿液不能及时排...

  • 白露节气进入秋季天气变凉 调养心神

    白露节气进入秋季天气变凉 调养心神

    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教授 白露 时至仲秋,天气逐渐转凉,降水也较多,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而且,此时一些呼吸道疾病如鼻炎、哮喘等及胃肠道疾病容易发病,因此,人们的养生保健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治未病科专家建议,白露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秋冻”要适度,饮食以清润为主,要预防秋燥。 早睡早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教授介绍,眼下大自然的阳气逐渐收敛,阴...

  • 大寒节气小年到 调理脾胃为主

    大寒节气小年到 调理脾胃为主

    大寒节气,小年到 大寒是全年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按照风俗,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或除夕等,而今年,小年正处于这一节气中。 农历腊月廿三日(或廿四日),是汉族的小年。民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送灶寄托着汉族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阖家平安、吉祥如意。 编者按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术”是古人...

  • 霜降节气防秋燥防秋郁 霜降食补

    霜降节气防秋燥防秋郁 霜降食补

    霜降要防“燥、郁、风” 调补食材巧选择 霜降 (First Frost),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由于此时气候干燥,天气多变,气温往往骤升骤降,体质较弱者很容易滋生疾病。故,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霜降期间要三防】 A 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秋季养生应多吃...

  • 大寒节气饮食调养

    大寒节气饮食调养

    1月20日 星期五 农历腊月廿三 大寒 2017年大寒交节气时间 2017年1月20日 05:23:33 宜: 防风御寒 早喝人参黄芪酒 晚服杞菊地黄丸 大至 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复紖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

  • 小寒节气时拉伸脾经

    小寒节气时拉伸脾经

    2017年1月5日 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小寒节气时, 每天半夜11点至凌晨3点, 取正坐姿势, 然后一手向后方按住一侧的脚心, 身体伸直, 重心略后仰, 一手向上托举, 并仰头上视, 上举时, 掌尖要朝向内侧, 举至极致并配合吸气, 身体在手臂上举同时向上伸展, 略停片刻后,呼气放松, 换另一手上举, 一手按脚心, 左右各15 次, 然后行叩齿、吐纳、咽津液法。 此式主要针对邪气积滞在足太阴脾经的相关症状, 可调理食后不化引起的反胃, 胃部疼痛, 腹部胀满, 胃气上逆引起的呕吐, 水饮停...

  • 小满节气 推荐一款南瓜百合粥

    小满节气 推荐一款南瓜百合粥

      一年一度的“小满”马上就要到来了,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小满是从初夏向仲夏过渡的时间,气温明显增高。   由于小满时节高温多雨,在这种湿热的环境下,人体会感觉到湿热,但却无法通过水分蒸发来保持热量的平衡,会让人感觉胸闷、心悸、全身乏力等,所以在小满时节,应该加强内外调养。   生活方面要做到起居有规律,早睡早起,按时入睡。不能因天气热而贪图凉快。这样容易引发各类风湿性疾病。在外面的时候,不要在晒热的椅子及...

  • 大暑节气推荐食方

    大暑节气推荐食方

    随着大暑节气的到来,三伏天的“中伏”也接踵而至,今年大暑与中伏相交时段达15天,将迎来全年最热时段。俗话说:“大暑小暑,淹死老鼠。”这个时候的热、湿、闷让很多人感觉不舒服。南京食疗专家提醒,大暑期间饮食不妨适量增加一些薯类食品。因为薯类脂肪含量少,热量远低于主食,还富含膳食纤维,有利于肠道蠕动。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我国居民应增加薯类摄入,建议每周5次,每次50-100克。 蓣薯——保湿护肤健脾胃 这个季节,应多吃清热解暑的...

  • 立春节气前后调养之道

    立春节气前后调养之道

    一、节气综述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有开始之意,经过漫长冬季的各种动植物开始复苏,宋代诗人张栻在《立春偶成》云:“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就形象的说明在立春之后气温回升,白昼增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草木即将开始生长,所以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如我国台湾将立春这一天定为“农民节”,是冬三月农闲后的最后一天休息,而且古谚也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 谷雨节气 调理肠胃降火气养生之道

    谷雨节气 调理肠胃降火气养生之道

    公历每年的四月二十日前后为谷雨节气,“谷雨”即“雨水生百谷”之意,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谚语有云“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在12度以上,由于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从这一天起,雨量开始增多,其丰沛的雨水使植物生长速度加快,长江以南地区也在这时节的前后开始采收春茶。 一、节气养生 虽然谷雨节气的气温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所以应该注意自身保暖,以免感冒。同时,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

  • 雨水节气养生

    雨水节气养生

    2月1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东风解冻散为雨润,早春的雨清洁朴素,心无旁骛,她最早唤醒春机,播种春情——春燕在等待回家,春牛在等待犁铧,一切都已迫不及待。 雨 水 节选自《四季小品·雨水》/ 朱伟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润。春属木,木需要水才能生,这春雨,便是春木召唤而来。早春的雨由此是赋予生机的精灵,它们清洁朴素,心无旁骛,因朴素而静谧,因静谧而透明。 透明而静谧的雨帘之中,最美还在江南田园中的粉墙黑瓦,那瓦上有炊烟...

  • 清明节气养生 顺时食疗以祛病

    清明节气养生 顺时食疗以祛病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再过几天又到一年清明时。清明既是一个节日又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中医养生注重“天人相应”,如《黄帝内经》所载:“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强调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时节序、五运六气的变化,调摄情志、调整起居饮食,以达到“治未病”目的。 从中医五运六气角度来说,2017年为丁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中见少角木运,岁木不及”,上半年容易出现燥热...

  • “立夏”节气养心从保护眼睛开始

    “立夏”节气养心从保护眼睛开始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节气,《历书》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人们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节气。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rdquo...

  • 谷雨节气 说说春季祛湿调理

    谷雨节气 说说春季祛湿调理

    谷雨(Grain Rain),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 湿大于热,症状表现以湿为主,如头重身困、四肢酸、精神疲惫、大便黏滞,在消化系统上表现出来,多数为胃口不好、口淡无味。有人会腹痛、大便烂而不成型、恶心呕吐。   热大于湿,症状表现以热为主,如舌苔厚腻、大便干、口渴想喝水。 这段时间“朋友圈”里兵分两路:一路人马在“...

  • 缓解雨水节气春困养生之道

    缓解雨水节气春困养生之道

    历书记载“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所以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不仅意味着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将要开始增多。那么今天就由小编来介绍一下雨水节气的养生之道。 (一)气候特征 历书记载“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所以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不仅意味着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将要开始增多。俗语云:“一场春雨一场暖”,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冰雪...

  • 夏至调补 中医十分注重节气致病与养生

    夏至调补 中医十分注重节气致病与养生

    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中医十分注重节气致病与养生。24节气中尤以冬至、夏至、春分、秋分4节气最为重要。唐代权德舆的《夏至日作》言:“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6月21日为丁酉年夏至日,《礼记》记载“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至此,时序已进入仲夏、盛夏,这一时段也属于运气理论的“三之气”(5月21日~7月22日)范畴。   按运气理论分析,主位太徵火,客气阳明金,结合丁酉...

  • 惊蛰节气 惊蛰导引坐功

    惊蛰节气 惊蛰导引坐功

    惊蛰 古称“启蛰”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惊蛰导引 惊蛰节气时,在每日凌晨1 点至5 点,用四指握紧拇指,转头向左后方至极致,双目后视,再拳心向下,抬起肘部向后上方快速上提,再换头向右后方,重复肘部快速上提动作,左右各30 次。 结束后,恢复正坐,叩齿36 次,吐纳六字诀各6 次,漱咽9 次。 此法可调理脊柱及脾胃蕴积的邪气所引起的病症,如眼睛发黄,时时口干,出鼻血,咽喉不利,面部浮肿,突然失声,头痛,牙齿...

  •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叩齿吐纳和漱咽保健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叩齿吐纳和漱咽保健

    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 谷雨节气时,在每日凌晨 1 点至 5 点,盘腿正坐,先右臂上举,掌心上托,指尖朝向左侧,左小臂在胸前平行于两乳连线,吸气,同时右臂伸直向左侧牵拉,左肩上耸,带动左侧小臂上移,约正好到乳房的位置,略停片刻后,呼气放松,换右式,左右交换各 35 次。 结束后,继续做叩齿、吐纳和漱咽保健。...

  • 芒种节气防寒邪

    芒种节气防寒邪

    随着芒种节气的到来,夏季温度逐渐升高,随之而来的空调办公、空调出行、夜宵烧烤、跨季节水果上市、泡澡消暑、采购新夏装等办公和生活元素也渐渐增多。但是,这些元素安排不当不仅对健康不利,也会有不环保的成分。养生专家呼吁,芒种节气到来之后,要更加注重环保,因为这样不仅是一种良好的社会行为,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空调恒温防寒邪   早在2007年,国务院法制办已公布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的征求意见稿,对使用空调采暖、制冷的公共建筑实行室内温度控制制度。除特殊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

  • 立夏节气 坐功治病养生

    立夏节气 坐功治病养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节气时,适宜在每天早晨3点到7点时,取坐姿,一腿在身前弓起,一腿盘下(如图),交叉双手,手心向外,置于膝下,再闭目,吸气,同时身体慢慢后仰,渐渐吸气的同时两手交叉往外撑开,并使手指压住膝盖。 因为身体后仰,使手部有压在膝盖上并带动...

  • 节气养生 适时是大道

    节气养生 适时是大道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 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所谓大道至简,这首朗朗上口的节气歌,浓缩了我们先人千百年来的智慧与经验,指导了世世代代的桑田农耕。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大自然以其节律有条不紊...

  • 小满节气解说 小满养生之道茶饮推荐

    小满节气解说 小满养生之道茶饮推荐

    历书云“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那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小满时节需要注意的养生之道吧。(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王钧石) 节气解说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农作物生长最速,所以历书云“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就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故叫小满。 夏季阴阳运行的特点,是阳气旺盛,蒸...

  • 节气针灸 节气养生

    节气针灸 节气养生

    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可以有效地反映出自然界气象、物候的变化,而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季节、气象、物候与人体生命活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句俗话说:“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可见,在三伏天这个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应用针灸防病、治病在民间是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自然界以及人体的阳气在夏季时是一年中最旺盛的,所以这时尤其适宜治疗虚损、寒凝类的疾病。 除了广为人知的“三伏贴”贴敷...

  • 大寒节气吃什么

    大寒节气吃什么

    “小寒大寒,滴水成冰”,20号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这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大雾天和袭人的寒气咄咄逼来,正是进补的好季节。“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大寒时节将由“冬藏”转轨至“春生”,顺应季节的变化,大寒进补的温热性食物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既滋补,又不燥热,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既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如羊肉、牛肉等),还要摄入一些蔬菜(如萝卜、青菜、白菜等),让饮食...

  • 大寒节气 养血护肝的美食方

    大寒节气 养血护肝的美食方

      大寒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节。在这个节气里,饮食调养的重点应放在固肾补脾,养血护肝。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小米粥等进行调理。   下面介绍几种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