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气 第3页

节气 第3页

  • 大暑节气到 各地“食俗”知多少?

    大暑节气到 各地“食俗”知多少?

      大暑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有些地方的人们则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      广东大暑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烧仙草本身也可入药。民谚:六月...

  • 大暑节气说养生 清理暑湿喝中药

    大暑节气说养生 清理暑湿喝中药

      大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黄经为120度。“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   大暑时节即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

  • 白露节气养生 白露吃什么

    白露节气养生 白露吃什么

      9月7日白露,阴气渐重,露凝为白,故名白露。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天气渐凉,空气中的水蒸气夜晚在草木凝成白色的露珠。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便是说白露时白天黑夜温差很大。   起居:添衣莫过厚   白露节气是气候转凉的开始。此时夜间及早晚气温低,正午仍很热,是秋日温差最大时。古语说:“白露身勿露”,告诫人们白露时节气温转凉,不能袒胸露体,尤其一早一晚要多添衣服。夜晚睡觉关好窗户,防寒湿侵袭出现关节酸痛沉重,脘腹痞满,便溏,四肢无力等不适。但添衣...

  • 小暑节气中医养

    小暑节气中医养

      7月7日小暑,此时太阳黄经为105度,正值初伏前后,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之时。沈阳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蒋宏说,小暑,重在理解“暑”字。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热,而是炎热。小暑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头伏正在小暑节气,从入伏到出伏,时间在公历七月初到八月下旬。三伏天是一年中热度最高、湿度最大的日子,故有“热在三伏”之说。   小暑节气,蒋宏提醒人们在养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养心   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天气闷热,气压低,患有心肌炎...

  • 白露节气 小心着凉

    白露节气 小心着凉

    古语云: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即指白露时节,昼夜凉爽,中午炎热,而这正是小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时节。在此给家长们提醒注意以下几点: 穿衣,春捂秋冻也就是指衣服不要穿得太多,被子不要盖得太厚,让宝宝对凉爽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由于气温变化较大,在外岀时给宝宝备用一件薄外套和一顶小帽,回家后别急着给宝宝脱外套,降低宝宝的受凉几率。 锻炼,冷水擦洗在秋天开始耐寒锻炼,是提高对寒冷反应灵敏度的最有效方法。开始可用冷水给孩子洗手、擦脸,小儿一般都能适应。以后可用冷毛巾擦身,待习惯后用冷水冲浴,约数分钟,然后...

  • 节气养生之霜降 秋冻不能冻这3部位

    节气养生之霜降 秋冻不能冻这3部位

    霜降节气,天气转寒,很多人相信“秋冻”能养生,并不急于穿上厚衣,其实“秋冻”是指入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应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锻炼身体的耐寒性,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秋冻冻不好,非常容易感冒,其次秋冻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老人、小孩、孕妇以及体质虚弱之人就不适合。专家指出,“秋冻”虽然符合养生之道,但是“秋冻”无论冻哪儿,都不要冻着头、脚和肚脐。 肚脐:肚脐是万万不能在天气转凉时受寒的,因为肚脐皮下没有脂...

  • 大暑节气 防暑湿伤阳饮食伤阳

    大暑节气 防暑湿伤阳饮食伤阳

    时值大暑节气,自古以来此时夏日炎炎,甚为难过,诗人多有诗为叹,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夏夜叹》中写道:“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乘凉饮冷,以解暑热。但切莫贪凉,损伤阳气。 养生的最高原则就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话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阳”。夏季那么酷热,竟然要养阳?还得从一则生活常识说起,冬天的井水(地下水)是温热的,而夏天的井水是清凉的。人与...

  • 大暑节气 如何利用中药来避暑

    大暑节气 如何利用中药来避暑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一段时间,除了高温酷暑,大暑期间,南方地区的雨水天气也会在大暑期间断断续续出现。但是雨水天气并未带来让人舒服的感觉,反而让人感觉湿漉漉的,周身不舒服,往往会引发中暑等病。那么该如何利用一些常见的中药来避暑呢?本期我们将为你逐一解答。   指导专家   丘振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主任中药师,博士,主要从事医院药学工作。擅长领域:中成药合理用药、医院制剂生产与研究、药房管理等。   胃肠中暑用藿香...

  • 小雪节气重防寒

    小雪节气重防寒

    11月22日,是我国民间二十四节气的小雪节气。元代学者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柄指亥,为小雪”,此时“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意思是说,进入小雪,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我国古代先人们又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时节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

  • 立秋节气 民间自有养生妙义

    立秋节气 民间自有养生妙义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在岁月的轮回中,“立秋”这个节气终在今年公立8月8日姗姗而来。站在秋季的门口,如何“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民间中自有养生妙义,且与它共顺四时阴阳,体万物之根本! 秋当润肺 中医有“秋不食肺”之说。就是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譬如立秋素有“贴秋膘”一说:立秋这天悬秤称人,体重通常较立夏时轻,于是“以肉贴膘&rdqu...

  • 大雪节气 养宜适度养勿过偏

    大雪节气 养宜适度养勿过偏

    大雪 大雪节气今年是12月7日j从中医 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就到了“进补”的 大好时节了。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 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 ‘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 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进补则是养生 学的一个分支内容。谈到养生,首先应该 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的养,即保养、 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 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具体地说就是要 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 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

  • 冬季“小雪”节气养生 练习静养

    冬季“小雪”节气养生 练习静养

    冬季养生注意三点 “小雪”节气一过,阳气潜藏, 阴气渐盛,气温降低。养生应做到: 一是保持心情愉快防抑郁,天气时 常阴冷晦暗,人们心情易低落,要 培养爱好防抑郁。二是外出运动防 意外,近日北方降雪频繁,外出防 摔倒,锻炼要保暖。三是饮食适当 多温热,如多吃牛羊肉、山药、栗 子、核桃、莲藕等。 林慧存 练习静养三个步骤 所谓的静养,不只是让我们的 身体停下来,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意 识也可以静下来,把自己的意识由 外向内收,让自己的脑袋安静一会 儿。在让自己安静下来的过程中, 环境也是重...

  • 谷雨节气养生宜吃“凉”

    谷雨节气养生宜吃“凉”

      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在这“雨水生百谷”的时节,哪些食物最适合吃呢?专家认为,椿菜、韭菜、谷雨茶是必不可少的。      谷雨吃“寒凉”祛燥除火   谷雨之后,温度开始升高,一些人有燥热感,可能会上火,南宁市原博大医院中医师、南宁市大沙田骨艾康按摩保健院院长雷仕君建议,此时可以开始食用一些滋阴的寒凉性食物,蔬菜如西红柿、黄瓜、苦瓜、厥菜、马齿苋、芹菜等,水果如西瓜、香蕉、甘蔗、桑椹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肠胃容易受凉,喝冷饮容易引起脾胃虚寒或肠胃...

  • 立夏节气 注意养生

    立夏节气 注意养生

      立夏已至,表明夏日开始。沈阳市中医院的辽宁省名中医魏棣主任提醒,立夏节气人们在养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养心   立夏之后,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的生理活动,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肾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的特别养护。   调护脾胃   从养生方式来说,在夏季养护脾胃,最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

  • 谷雨节气养生 祛湿养肝

    谷雨节气养生 祛湿养肝

    今天为谷雨节气。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祛湿: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治未病中心中医硕士李海涛介绍,谷雨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会让人体由内到外产生不适反应。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如此潮湿的环境,湿邪容易侵入人体为患,造成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重等情况,如若已经患有各类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也容易在该节气诱发。   所以谷雨养生要注意祛湿,多吃白扁豆、赤...

  • 春季谷雨节气 冷饮伤胃

    春季谷雨节气 冷饮伤胃

    4月20日谷雨,是二十四节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期间,雨水较多,注意防治风湿性腰腿痛等疾病,还要注意防止脾胃病的发作,尤其是儿童。因为这一时期湿气较重,易伤脾胃,加上马上就要进入炎热的夏季,一派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食欲也会大增,天气变热,有些人更是吃东西无所顾忌,易过食冷饮寒凉之品,结果反倒在春夏温暖的季节伤了脾胃。所以,提醒大家,谷雨夏未到,冷饮莫先行。 过食冷饮致“肠痉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冷饮市场的繁荣,冷饮品种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孩...

  • 长夏节气防湿祛湿方

    长夏节气防湿祛湿方

      “长夏”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特定节气,位于夏末秋初,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偏湿,脾在体内恰是一个喜燥恶湿的脏器,因而其运化功能最易受到伤害,进而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这里介绍几种在长夏节气里常用且有效的防湿祛湿方法:   按摩祛湿法   点揉承山穴(伸小腿时,腿肚的肌肉出现交角处),或三阴交(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处),阴陵泉(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处)都很有作用。有条件的话用艾灸效...

  • 春分节气养生 中医平衡法则

    春分节气养生 中医平衡法则

    春分节气正好平分昼夜,中医认为这正是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理功能的重要时机。春分之后,万物生发,人体的血液和激素正处于高峰期,但春天多变的气候又会使体内失衡,诱发一系列疾病。 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理论,中医认为在春分时节正是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体功能的重要时机。 饮食调养要平衡:此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

  • 大暑节气热中夹湿 静心养身为主

    大暑节气热中夹湿 静心养身为主

    大暑节气的明显特征是热中夹湿,人体出汗多,消耗大,这个节气养生要注意补充体力,避热解暑。而解暑的关键在于静心,白居易《消暑》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大暑养生应以静心养身为主。精神调摄应注重调“心神”,中医认为心主神,而调摄心神应该远离声色过度的环境,抑目静耳、宁静心神、“精神内守,并安从来”,历代圣贤均强调修德养性对精神调摄的重要意义。在云南昆明的华亭寺...

  • 小满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金木水火土养生法

    小满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金木水火土养生法

    5月20日是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节气过后天气将变得逐渐炎热,这也预示着闷热、潮湿的夏季到来,此时养生就要根据每个人体质的不同进行调理。下面就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体质的养生法介绍如下: 金形人— 减少运动量,润肺最紧要 体质特点 体形比较瘦小,但肩背较宽,方形脸,鼻直口阔,四肢清瘦,动作敏捷,肤色较白。 生活调养 早睡早起,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添减衣服,防止外邪侵袭而患上呼吸道疾病。戒暴戒怒,以免加重肺脏的功能负担。减少运动量,慎防运...

  • 小满节气如何养生

    小满节气如何养生

    今天是小满节气,这是夏季六个节气中的第二个,此时农作物开始变的饱满,气候也已经有些燥热了。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朱叶珊介绍,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这一时段人体应注意蓄积一些精气和体力,以备即将到来的暑热天气对人体的损伤,避免“苦夏”的发生。如果小满时节能够打好基础,到了长夏时的湿热就不再难耐了。 雨多湿满 小满节气有句俗谚,“小满小满,江满河满。”就是说,到了小满节气,雨水会多起来了。由于雨量的增加,空气也会变得...

  • 入夏 适合这个节气的养生保健与食疗

    入夏 适合这个节气的养生保健与食疗

    入夏以后,高温、多雨的天气开始增多,人体更容易出汗,皮肤更需要保养,体内湿气会增加,湿热的环境会让不少人的情绪容易烦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提醒大家,这个时节有两种时令蔬菜的叶子不要浪费,适合这个节气的养生保健与食疗。 莴苣叶护肤健胃除疲劳 最近是莴笋大量上市的时候,很多市民买完莴笋,会把叶子丢弃,但是叶子的价格是含在莴苣的售价里的,丢掉实在有点可惜,这不光是省钱的事儿。实际上,莴笋嫩叶的口感不比根茎差多少,且部分营养更是远远超过大家常吃的莴笋根茎部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中医...

  • 大雪节气食疗佳品

    大雪节气食疗佳品

    今年的12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大白菜、红萝卜缨和大葱都是这个节气较好的食疗佳品。 大白菜缓解皮肤干燥 大雪节气期间空气特别干燥,冷冷的寒风让不少读者朋友的皮肤开始出现干燥的情况,不少上班族到了单位之后,又关在开着暖气的空调间里,皮肤的水分相应地流失得更快。 其实缓解皮肤干燥的方法很简单,吃大白菜就有护肤养颜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大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可以起到很好的护肤和养颜效果。大白菜含有丰富的粗纤维,不但能起到润肠、促进排毒的作用,又有刺激肠胃蠕动,促进大便排泄,帮助消...

  • 节气颇受历代医家重视

    节气颇受历代医家重视

    中医认为,人生存在天地气交之中,二十四节气的节令变异,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节气颇受历代医家重视。 《素问·热论篇》:“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经旨以节气前后界定病名及治疗大法,至今在热病诊治上仍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伤寒论》(明·赵开美复刻本)载“白虎加人参汤”其方后云:“此方立夏后、立秋前可服,立秋后不可服。”这样的例子不可胜数。以“节气...

  • 十月立冬小雪节气 情志调养

    十月立冬小雪节气 情志调养

    民间有“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小雪节气之后,气温会骤降。根据“顺时养生”的中医养生理论,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饮食来促进身体健康。 随着小雪的来临,除了温度降低,日照时间也渐短,此时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按照中医所说,即人与自然的和谐观。自然有昼夜、四季时间节律,人体生物钟与自然节律是相应的。中医认为人的主观行为也必须与自然节律相协调。 自然界对人体的影响:人和自然相统一,人与自然有着共同规律,均受阴阳五行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在许多...

  • 小雪节气吹响“养肾”号角“凉燥”为主

    小雪节气吹响“养肾”号角“凉燥”为主

    小雪(Light Snow),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起点于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太阳位于赤纬-20°16',到达黄经240°。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北方地区更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古籍《群芳谱》中曾言:“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吹响“养肾”号角 冬季与五脏六腑的“肾”脏相对应。“肾为先天之本”,可见传统医学对...

  • 小雪节气调理足厥阴肝经相关的病症

    小雪节气调理足厥阴肝经相关的病症

    2016年11月22日 农历 十月廿三 小雪 小雪节气时, 每天凌晨1 ~ 5 点,两腿盘坐, 右手按在右侧的膝盖上面, 肘部向外侧弓出, 左手按在右肘上, 吸气,向左转身, 闭气, 左手用力将右肘向左牵拉。 同时, 右肘向右侧用力弓出, 形成左右争力, 稍停片刻, 然后呼气放松, 换左势, 左右各做15 次, 再用叩齿、吐纳、咽津液保健法。 此式也是以调理足厥阴肝经相关的病症为主, 可除手腕和手臂肘部的风湿、热毒等, 对女性小腹肿胀、男性阴囊肿大及小腹组织滑入阴囊造成的疝气都有调理效...

  • 寒露节气养生 寒露三候

    寒露节气养生 寒露三候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到底有多冷?以北京为例,今明两天最低气温不上10°,最高气温也就十几度。阴冷+寒风的双重攻击,你准备好防御了吗?据说已经有人穿上羽绒服啦! 寒露三候...

  • 冬至节气导引养生

    冬至节气导引养生

    冬至 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之间。 2016年的冬至就是今天。从今天开始数九,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

  • 寒露节气时 行叩齿吐纳咽津液法

    寒露节气时 行叩齿吐纳咽津液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节气时, 每天凌晨1 点至5 点,正坐,上举两臂, 两手掌水平伸直上托,指尖朝向外侧, 仰头, 眼观左侧手掌, 吸气, 同时左侧手臂用力上托, 带动一侧身体向上方拉伸, 略停片刻, 呼气放松, 转头至右侧,锻炼右式。 左右各练习15 次,然后行叩齿、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