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第25页
-
刮痧补虚泄实 因病因时因地制宜
刮痧是从推 拿、针灸、拔罐、放 血等疗法变化而 来.与这些疗法一 样要遵循施术的 四个原则.一是明 确诊断.二是辨证 施治.三是因人因 病因时因地制宜. 四是补虚泄实。 就拿感冒来 说.吃药再配合刮 痧疗法.效果十分 明显.一般在天柱 骨、双侧风池穴、 肩井穴、风门穴、 双侧肩甲骨内侧 缘、印堂穴、胸前 风府穴刮拭.刮完 后再喝一杯热凉 茶。出一身汗。整 个人会感觉身心 舒畅.不药而愈。 但是如果感 冒是以发热为主. 则不宜单一进行 刮痧.要配合药物 治疗为主。中医认 为.尤其不能头痛 刮决、脚...
-
中老年流涎症 取地仓穴透刺颊车 同时针刺承浆穴
患者陆某某,男性,60岁。2017年12月4日就诊。诉双侧口角流涎半月余,1周发作2~3次,无口角歪斜,无面部麻木疼痛,无头晕头痛,无肢体麻木瘫痪,至外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曾有夜间盗汗,经中药治疗后盗汗已除,夜寐尚可,时有心慌,急躁。舌淡红,苔薄黄,脉细。 针刺方法:使用1.5寸毫针,取双侧地仓透刺颊车,承浆穴,以患者得气为宜。选一侧地仓与承浆为一对,连接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刺激,采用连续波,以局部肌肉微颤、病人能够接受为度。 一周后复诊,患者诉经过上次针刺治疗后,流涎症状未再发生,...
-
据时令特点 调三伏治则
时值三伏天,北京针灸学会组织专家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时令、气象等特点,提出今年三伏天临床诊治和调养建议。 天人相应的中医治未病思维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依靠天地之气生存,随四时变化规律而生长化收藏;疾病的发生亦随四季、节气的变化而不同,其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上工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根据中医天人相应、择时治病、未病先防等理论,利用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疾病未发的三伏时令,通过药物、敷贴、艾灸、食疗等方法,调节人体阳气和脏腑功能平衡,去除阳气虚弱、陈寒痼冷等疾病主因或诱因,可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
唐宋时期食治的嬗变
食治是指利用不同的食物来影响整个机体的功 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治愈疾病的一种手段或措 施 [1 ] 。唐代以前与食治相关的著作虽有数十种之 多,如 《药论 》《食经 》 《汤液经》等,但大多亡 佚,其名仅存于历代目录书中。唐宋时期,食治著 作大量涌现,使食治理论日臻完善,从而成为中医 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千金方 》 《外台秘要》 《太平圣惠方》三部 大型综合性医书均为首列理论,次列方药,以证统 方,以论系证,系统完备,且收采广博,卷轶浩 繁,能较好地反映唐至北宋初年的医疗水平,故本 文以这三部著作为中心进行考察。...
-
无症可辨时应详参四诊洞察细节
临床中经常遇到高血压、脂肪肝、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孕不育等患者,问诊时他们常说“没有任何症状”。有些医者认为无症可辨的情况下,可以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笔者认为,诸病于内,必形于外,如详细进行四诊,一般会有症可查。以下举四则医案进行说明。 医案举例 案一 王某某,女,47岁,2018年1月20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B超检查显示中度脂肪肝,听说脂肪肝严重会导致肝硬化,故来寻求中医治疗。患者自述饮食、睡眠、二便、月经皆正常,舌质正常,舌苔薄白,脉缓有力。问及阴道分泌物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