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152页
-
中医药文化发展的路径 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面向
没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就没有中医药学;没有中医药文化素养,就没有真正的中医药队伍;没有中医药文化的科学普及,就没有巩固的中医药服务阵地;没有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从国家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地位,以法律形式制定了中医药的发展政策,从中医药服务、中药发展、人才培养、继承创新与文化传播、保障措施五个方面立法支持和鼓励中医药全面发展,共计6章66条。由此,中国中医药发展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本质体现中医...
-
中医学 上医治国 中医治人 下医治病
2015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献词风靡大江南北。当人们津津乐道于其亲民、简洁的文风及颇接地气的网络流行语时,也许不曾注意到总书记讲话的另一种风格。那是总书记阐述执政思想时熔铸的中医理念、引用的中医术语、运用的中医妙喻,深刻而生动,准确而传神。那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深刻领悟以及对中医药文化内涵哲学理念深度掌握的自然体现。 国医大师孙光荣,潜心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有感于当下中医从业者,虽娴熟中医用语,却甚少联系治国理政之思考;党政领导同志,虽具执政之谋略,却甚少研究中医之内涵,因此辑录总...
-
中医为什么不被人信任
为什么有人不信中医,其实很多老一辈人还是相信中医的,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基层中医很多,很多人享受过很多中医治疗的神奇之后,对此还是印象尤深,比如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丹溪卫生院,很多老人家来就诊,提及中医的时候,他们都说中医好啊,中医治本,对于调理身体很好的,然后就说很多自己被中医治疗好的往事,后面还叹息一句:可惜现在这边都没有中药了,想要调理也只能去很远的地方抓中药。 确实,随着一些地方基层中医的萎缩,慢慢中医看不到了,中药抓不着了,去到基层卫生院只能看西医,中医慢慢也就淡出了群众的视线。所以也导致了现在的很多年...
-
认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中医药学的蓬勃发展和它与现代医学的汇聚和互补已经成为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这一潮流不仅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而且也已成为临床实践中提高医疗保健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和社会成本的有效手段。 •当代科学技术正出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显著趋势。通过多学科交叉,应用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等新理论和新方法来认识生命奥秘和疾病现象已成热点,从而为认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人施治、复方用药等优势和特色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不断深入,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对生命和疾...
-
旴江方书是中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璀璨瑰宝
自《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以来,历代方书层出不穷,其中旴江医家的方药书独具特色,如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沙图穆苏著的《瑞竹堂经验方》,龚廷贤的《种杏仙方》、《鲁府禁方》等,所记述的大量名方影响深远。 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载方3300余首,既保存了许多濒于失传的古代验方,又收载了危氏自高祖以下五世所积累的名医验方,也毫无保留地公布了自己制订的有效方剂,如治疗水肿的秘传八方,治疗痈疽的秘传十方。书中著名方剂参附汤、天王补心丹、玉屏风散、苍术散(二妙丸)、五...
-
中医院文化 中医护理
一提到医患关系,信任缺失成了新闻关键词。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进行相关调查的数据显示,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然而,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5月成立至2013年6月,共受理北京市三级医院医疗纠纷1706件,其中中医类别医院医疗纠纷仅有241件,仅占14.13%。 为何中医医院医患关系会呈现出和谐的一面?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和谐精神,是如何促进中医院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从中医医院文化、中医康复、中医护理等几个方面...
-
中医药文化科普现状 来自民间扎根群众
中医药科普,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突出。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和中医临床经典《伤寒论》,虽然是学术专著,也有科普风格。《黄帝内经》开篇就讲养生之道,而且特别采用便于普及的对话写法。《伤寒论》序言更是针对时弊,大讲养生。 中医药学来自民间,扎根群众,而民间大众又迫切需要中医药知识,所以自古名医就十分重视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历代均有代表性著作。如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孙用和的《传家密宝》等。通过这些著作和医者诊病过程中的普及,使许多老百姓不仅知道怎样养生防病,而且了解一些望闻问切的诊病知识,懂得一些寒热虚实的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