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53页

医 第153页

  • 巴黑·玉素甫 维吾尔人心中的“神医”

    巴黑·玉素甫 维吾尔人心中的“神医”

    •他从未进过正规的维吾尔医学校学习培训,但却成了维吾尔人心中的“神医”。 •他长期致力于维吾尔医临床医学,在诊治疑难杂症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和理论。 •他在挖掘和整理维吾尔医古代文献,民间古方、验方等方面,填补了维吾尔医药宝库的诸多空白。 如果把掌握维吾尔医学的精髓比作攀登巍峨的博格达峰,我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奋力地向上攀崖。在引领维吾尔医学发扬光大的征途中,我像天山的雄鹰,不知疲倦、不知停歇。当眼前浮现出一张张由...

  • 长兴县名中医 林继康

    长兴县名中医 林继康

    林继康,男,1939年生,浙江湖州市人。从事中医临床58年。1956年,初中毕业后到长兴县李家巷镇拜师学医,5年后被选送长兴县首届中医班学习毕业。取得“师承专业”中医师资格。1980年被选入“浙江省中医师理论和临床进修班”学习,跟随国家级、省级名中医习医。1987年,晋升为主治中医师。曾获“长兴县卫生系统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被评为“长兴县名中医”。 浙江省湖州市所辖长兴县李家巷镇,从解放初创办简陋的集体所有制联合诊...

  • 为医先做人 为医必习文 为医要精术

    为医先做人 为医必习文 为医要精术

    在我国首届30位国医大师中,我与裘沛然的接触算是较多的。记得最后一次与他见面,是在2009年1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心成立的大会上。没想到,半年不到的时间,就传来了这位老者驾鹤西游的噩耗,感到非常突然和震惊!转眼已是4年光阴,耳闻目见,他的人格精神更加光大,学术传播愈显辉煌,令人欣慰和鼓舞。最近他的高足王庆其教授领衔主编的《国医大师裘沛然学术经验研究》和《国医大师裘沛然人文思想研究及诗文赏析》两本著作分可单列,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裘沛然人生轨迹的艰辛厚重;合则一体,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裘沛然多才多艺的不朽人...

    养生秘方 2024-03-07 8 0
  • 解析中医内科常见的变证

    解析中医内科常见的变证

    证,是疾病在某一阶段或过程中病理实质的概括,反映的是病变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因而证具有阶段性与动态性。在《中医内科学》中,每个疾病所列举的证型,即是反映了该病在病变过程中常见的病理类型。这些证型之间多数呈现为无直接关联、相对独立的平行并列关系,但也有一些呈现为因果关系,即一个证型是另一个证型演变的结果,此即所谓变证。兹就中医内科常见的变证加以解析。 变证的产生原因 以病因为依据,内科疾病可分为外感病与内伤病两大类。外感疾病包括伤寒六经病证,温病卫气营血病证与三焦病证,都有着各自的传变或...

  • 中医临证组方

    中医临证组方

    常言道“用药如用兵”。对于一个较有经验的中医师来说,应具备临证组方的能力。医者除对患者进行辨体质、辨病、辩证正确之外,还应在依法选方化裁组方的同时,应灵活融入下列元素,就会增强其疗效。 用道地药 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道地,也就是地道,也即功效最佳,疗效更确切更可靠。如:北五味子、川黄连、云南三七、川贝母、怀牛膝等。 选好“最药&rd...

  • “六”字打头的医书

    “六”字打头的医书

    “六”字打头的医书,“六”或指“六经”。如徐大椿《六经病解》,对《伤寒论》六经病的病因、病机、脉象、治法等加以讨论;翁藻《六经定法》系翁氏《医钞类编》之卷二,主要论述六经病的治疗大法。此外,尚有《六经提纲》、《六经指髓》等。 “六”亦指“六因”(风、寒、暑、湿、燥、火)。清代陈廷珍(字子贤)所撰《六因条辨》三卷,以六因为纲,论述了春温、伤暑、中暑、中热、秋燥等多种时邪感证。所论病证对病因、脉象...

    养生秘方 2024-03-07 10 0 医书
  • 《王立忠临证医集》小议

    《王立忠临证医集》小议

    王立忠教授是孔夫子大道的崇拜者和践行者,他的善交善学,在医界是出了名的。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说:“王教授与我相谈甚多,令我感动的是,有时他冒雨或不管酷暑严寒为了一篇文章或一个病案,几次三番地与我交换意见。”(《王立忠临证医集·序一》)。今年收到他寄来的新作《王立忠临证医集》(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看了书,总有心得,小议就不能不写了。 “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难以穷其变而尽其精。”(清·江涵暾《笔花医镜》)&ld...

  • 美丽中医梦

    美丽中医梦

    我有一个美丽的中医梦。带着家乡人的期盼,怀着满腔热血,我踏上了茫茫征程。北京中医药大学,梦想的起点。我来了! 说起为什么选择中医,源于我对中医文化的热爱。小时候三天两头往中医诊所里跑,对老中医把脉开方的功夫崇拜极了。长大后接触了一些中医书籍,方知其博大精深。望闻问切,针灸推拿,阴阳五行,六气之变,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对中医情有独钟。中医是中华文化瑰宝,护我炎黄千年,实应发扬光大,但是当代还有一些人对中医抱有质疑,这让我痛心疾首,于是我立下志向:一定要成为一名好中医,造福一方! 关于中医,我认为这是一门以整体观为...

  • 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原文】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解读】中医养生最为核心的内容主要在于情志、饮食、起居、运动这四个方面的调摄。 第一是情志。情志是指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故情志异常可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机逆乱而生病。《素问》中还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

  • 德艺双馨的大医 激怒法巧妙接骨

    德艺双馨的大医 激怒法巧妙接骨

    华山正骨肇始于清代咸丰年间安东(丹东)东沟地区,至今已有160余年。创始人孙华山先生,生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卒于1968年,自幼跟从其父孙永和学习正骨。孙华山融家传医技、华佗真传与苦心造诣于一炉,创立了华山正骨流派,成为一代宗师。其而立之年,便已远近闻名。早年,秉承鼻祖华佗“游八方拯万民”的祖训,行医几近半个中国。中年为日本昭和天皇的公主成功接骨而蜚声内外,遂开办安东华山正骨医院。解放后,先后创立鞍钢铁东医院正骨所、沈阳市正骨医院,文革中不幸被迫害致死。陈华生平生恫瘝在抱,悬壶济世、...

    养生秘方 2024-03-07 11 0 巧妙
  • 柳仁出身中医世家 医学功底深厚

    柳仁出身中医世家 医学功底深厚

    郑汪桥是苏南东乡一带的通衢大镇,商业繁荣,人烟稠密。民国三十六年,二十出头,同岁同庚的柳仁与仲汉同在此地悬壶行医,落脚谋生。 柳仁出身中医世家,面目清癯,温文儒雅,少年时习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典籍,医学功底深厚,擅治内、儿、妇科疾患,祖传“理胃益肠膏”治疗脾胃病为同行所称道。仲汉乃镖师之后,电目剑眉,丰神魁伟,愤于时世,弃武从医,擅用乃父密授的“强筋壮骨丸”辅以气功针灸、煎汤熏洗疗法,对各期风湿病功效卓著。 新中国成立后,两人一同进郑汪...

  • 一本史无前例的医药宝典

    一本史无前例的医药宝典

    中药道地药材和炮制方法对中医治疗疗效至关重要。“医生辨证得再准,方子开得再对,如果药材不道地,品种质量不佳,就会影响治疗效果”。60年来,江西中医药大学范崔生教授坚持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炮制学和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教学科研工作,注重把现代植物学和传统中药鉴定技术及生药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范崔生一生潜心研究学术。与药材打了一辈子交道,他虽已84岁高龄,仍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不遗余力地为祖国传统中医...

  • 《医灯续焰》尊生十二鉴

    《医灯续焰》尊生十二鉴

    诊病之余,翻阅清代潘楫的《医灯续焰》,其书末列有“尊生十二鉴”,细细读来,颇有参考价值。特析义如下。 远房事。“欲修长年,必先远色,况病者乎”。《素问·上古天真论》强调养生重在一个“精”字。精者,人身之根基也。精足则寿,精亏则夭。 寡嗜欲。“嗜欲不满,心无宁时”。“人非木石,安能绝无。”吃饭穿衣,取暖纳凉,生活必须,但不可贪得无厌。如果每天膏粱肥厚,饮...

    养生秘方 2024-03-07 9 0 十二
  • 中医药评估 中医学价值 中医学转型

    中医药评估 中医学价值 中医学转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为什么一定或者注定要做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呢?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为什么有这么庞大的资源?因为不管什么事,都会受到资源的约束,与资源配置密切相关。 医疗资源配置的经济学解释 我们可以用经济学原理之一的边际效用(收益)递减规律来解释。无论何物,拥有增多,增量资源配置随之减少。但有一个例外,这就是我们的健康。随着人类对健康的期望在提高,其资源可能会递增,而不是递减。 从主观效用讲,人们的健康边际效用并非随高龄而递减;从客观效果方面讲,随着人们的寿命越接近自然极限,继续提高所需的边际资源也越增...

  • 怀念上海中医药大学张伯纳教授

    怀念上海中医药大学张伯纳教授

    2011年的一天,我到书店看到《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一书,立即打开拜读,张伯讷老师那亲切、朴实、简洁的文风跃然纸上,一下子被老师精细、准确的学术讲述深深地吸引,爱不释手。从此这本书便一直伴随我,出差途中、坐车间隙、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开细细阅读,字里行间品味着老师的学术和学风。 自1994年3月张伯讷老师病逝,20年来,每当我阅读老师主编的教材、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纪念的文章,师生相授的往事都会历历在目,张伯讷的慈祥音容、大家风范常常梦回萦绕。我一直想把跟随老师的点点滴滴投之笔端,永志纪念。...

  • 中医的“五轮学说”说

    中医的“五轮学说”说

    很多中老年患者都抱怨:一上岁数,看啥都模糊,眼睛像起了一层雾。其实,这属于一种病理现象。归根结底在于中老年人的肝肾亏虚。 那么肝、肾和眼睛有什么关系呢?这要从中医的“五轮学说”说起,即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通过观察五轮的形色变化,可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五脏六腑的精华都上聚于目,所以眼睛才能看清楚东西。小孩子的眼睛,总是明亮清澈、黑白分明,原因就在于小孩子五脏六腑精气充盛而共同上承于目,故视物分明。 肝、...

  • 宫廷医学流派“燕京”

    宫廷医学流派“燕京”

    “燕京”乃北京的别称之一。1949年,在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成为新中国首都,定名为“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重要历史地位及太医院宫廷医学的兴起发展地,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燕京医学。燕京医学由宫廷医学派(御医派、太医院、宫廷医学发展体系)、师承派、学院派(北平国医学院、华北国医学院、北平国医讲习所) 组成。各派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宫廷医学流派 燕京是中国历史上多个王朝建都之“宝地”,由于帝王...

  • 借鉴中医“四诊八纲”、 “三因制宜” 思路

    借鉴中医“四诊八纲”、 “三因制宜” 思路

    河南中医学院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四风”查找问题,借鉴中医“四诊八纲”、 “三因制宜” 思路诊断、解决问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四诊”从严从实找问题 运用“四诊”方法,多层次、多角度从严从实找问题。一是望得准。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对照中央、省委要求,对照焦裕禄精神和“三严三实”要求,找差距、找问题、找不...

  • 周玉宝 精研中医 治病救人

    周玉宝 精研中医 治病救人

    周玉宝,男,1969年出生,黑龙江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中学毕业后进入卫校学习,后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现任黑龙江省克山县发展乡双发村卫生所所长。先后获得“克山县优秀乡村医生”“黑龙江省县域优秀人才”“鹤城乡(村)名中医”等称号。 在北国边陲黑龙江省克山县发展乡双发村,有一名深受当地村民喜爱的乡村医生,他24年如一日,对村民满腔热情,无论是村民生病或有其他困难,总能见到他热情相助的身影。他就是被当地人称为“寒地热心”...

  • 评侯占元教授中医发展战略学术思想

    评侯占元教授中医发展战略学术思想

    侯占元(1926~2003),河北省武安市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5年入党,1946~1947年在北方医学院六纵卫生部接受野战外科培训,1949年起在部队从事医务工作。历任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助理医生、外科军医、军药股长兼手术队长等职。在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进军大西南等战役中,均立功受奖。新中国成立后,任四川省军区直属门诊部主任助理兼内科军医。1953年退伍后,参与筹建成都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参与成都中医学院的创办,并一直在该院工作。历任成都中医学院高级西医研究中医班副班主任兼教务科长、医学系主任...

  • 出现“名中医”的乱象

    出现“名中医”的乱象

    如今,名中医越来越吃香,退休后不愁不被返聘。尤其城市社区和农村医疗机构以及民营医疗机构、众多药店,抢着让名中医前去坐诊。这是一件大好事,说明基层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很旺,百姓喜欢中医药。由于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但去城市大医院看名中医又谈何容易,既不方便又要多花钱,百姓当然期盼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名中医的优质医疗服务。 医改的进一步深化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为此,各地都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许多乡镇、街道创建了“中医馆”,特别需要有名中医前去坐诊助威;基层民营医疗机构和药店要想兴旺...

  • 中医药对发热的治疗总结

    中医药对发热的治疗总结

    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重在辨证施治,治疗方法也极为丰富多彩,有关发热的治疗,经总结就有十余种,应用得法,广施临床,疗效颇佳。 调和营卫:适用于外感中度发热,疗效很好,代表方:桂枝汤,多用于临床发热而用抗生素无效者。 辛温发表:对于外感风寒而发热者疗效可靠,代表方:麻黄汤,荆防败毒散 清解少阳:此方和解退热,应用范围大,代表方:小柴胡汤,主药为柴胡、黄芩、临床用量宜大。量小作用较弱。 清气分热:适用气分实热证,代表方:白虎汤,方中知母、石膏均有良好的退热作用,石膏配知母退热作用持续,相得益彰。 通便泻...

  • 中医传承思辨 术思想 具体经验

    中医传承思辨 术思想 具体经验

    •中医经典论著中有大量关于流行病的文献,是中华民族治疗急性病的宝贵财富。解放后中医治乙脑、外感、流行性出血热等成功案例,亦再次证实了中医善治急性病的论断。 •中医的传承,首先是思辨,其次是学术思想,再次是具体经验。三者都很重要,然有高中低之分,所谓授人以渔,就是要建立思辨能力。这个思辨能力,就是辨证论治体系。 •我50多年读经典、做临床中形成的思辨体系,就是“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其中,“本”在经典,“源”...

  • 中医案描述的思考

    中医案描述的思考

    笔者阅读一篇介绍著名伤寒专家陈瑞春先生的文章,看到这样一则医案:“曾治一男性患者,平素易感冒,背部怕冷,脉缓弱,舌苔正常。予桂枝汤原方,服前5剂自觉背部温煦、舒适。继进原方时,因无生姜,只煎其他4味。服后全身发痒,欲汗而不得出。遂停药,次日寻得生姜入药,再服则全身清爽,温煦自如。” 在陈瑞春所著的《伤寒实践论》第319页,也以《桂枝汤中不可缺生姜》为题介绍了这则医案:“曾治一老教授,因终日畏寒,经常感冒,于某年夏天来诊,自谓背部怕冷,既不能洗冷水,也不能睡凉席。据其脉症,拟桂...

  • 中医望诊

    中医望诊

    中医望诊对于早期诊断心脏病有极大优势。一则耳垂出现冠脉沟,确诊率达九成;二则舌下静脉发黑或发紫,患心脏病的概率很大;三则嘴唇或指甲呈青紫色,即是心血阻滞之症;四则神门与内关之间见青紫或明显青筋。若两处以上都见征兆,则患上冠心病的可能性极高。给病人诊脉时,一望即可判断心脏是否健康。 多年来我学习中医、实践中医、写作微博,日子平淡,甚至孤独。许多时候是自己与中医对话,一个人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走在中医的路上有如一个人的旅行,执着、坚持;学习中医的过程亦是体味生命的旅程,既有快乐、享受,也有折磨、无奈。虽然辛...

  • 读《实用中医保健丛书》有感

    读《实用中医保健丛书》有感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健教授顺应时代的呼唤、满足百姓的需求、传播科学理念,率领数十名临床一线专家精心编写了一套《实用中医保健丛书》,已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发行,并被安徽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科协评为2014年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 传播中医保健知识 刘健担任总主编的这套《实用中医保健丛书》,将防治疾病的中医保健知识引入寻常百姓家,让人民群众通过生活调理、饮食调护、中医食疗等方法及早地预防、发现和治疗疾病,享受医学科学的成果,让千百万个家庭掌握防治疾病的中医药保健知识。 本套丛书分《呼吸病中医保健》、《...

  • 中医“因势利导”可概括为在治疗疾病

    中医“因势利导”可概括为在治疗疾病

    “因势利导”理论源于先秦哲学思想,最早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其载孙膑之言“善战者, 因其势而利导之”,主论用兵之道。同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胜”便是一种“势”,故因其势而治,“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其理论本质便是“因势利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中医“因势利导&rdqu...

  • 人民大众呼唤中医科普

    人民大众呼唤中医科普

    中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诊疗技术、方法日益丰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时至今日,中医药已成为我国医学的特色和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与西医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已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中医药学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原创思维,以整体观念为核心,注重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强调天人合一、身...

  • 旅游中感受博大精深的国医文化

    旅游中感受博大精深的国医文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随着中医知识的普及以及显著的疗效,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它的魅力与神奇让很多国际友人慕名而来学习中医药理论、中医技法,体验推拿、针灸等。中医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旅游也应运而生。如何让国人感受到做“国医”人的骄傲,如何加快中医药国际化的步伐,使中华民族历史沉淀下的中医药这一文化瑰宝在全球绽放光芒,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人关注的焦点。 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领头雁”...

  • 中医绝技 赵氏雷火灸 基层中医

    中医绝技 赵氏雷火灸 基层中医

    “目诊”判断体内瘀血及病变、简单易学的小儿推拿手法、采用特殊石头敷贴的藏医特色疗法……12月20日,7项中医特色疗法在广州举行的“杏林寻宝——第六届全国中医药特色技术演示会”登台亮相。 本届“杏林寻宝”,会功夫的不少。献宝人黄锦宇是南少林俗家弟子,他融合南少林武功精髓开创的“一指禅按骨振腹疗法”,区别于以理筋为主的中医传统手法,以“按骨&r...

    养生秘方 2024-03-07 11 0 中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