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

大学

  • 东京医科大学 抗衰老运动处方

    东京医科大学 抗衰老运动处方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老年人专科,曾组织了一次老年人体能的对比考核,参加考核的有近百位70- 80岁的老年人,分两组进行。其结果是,其中一组的老人机体的敏感性、运动的反应性、躯干的柔软性以及单纯的光感性和音感性等生理功能和60岁的人相仿,也就是说,这些老人的生理功能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10-20岁。这是因为他们坚持不懈地使用了东京医科大学制定的“抗衰老运动处方”。其方法是: 1.广播体操:在音乐声中锻炼躯体的柔软性,每天10-20分钟。 2.排球运动:可以提高瞬间反应力,每天锻炼15~20分钟。 3.1200米的...

  • 在校大学生阴虚体质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分析

    在校大学生阴虚体质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分析

    五运六气, 简称运气, 是中国古代研究天时气候变化规律 及其对生物影响的一门学科 [1] 。 五运六气学说充分反映了人与 自然的密切关系。 它将天象、 气象、 物象和人体之象统一起来, 并以天干地支为符号推演工具, 形成了通过天象预测气象以及 通过天象和气象预测物象和人体之象的算法系统 [2] 。 “人生于 地, 命悬于天, 天地合气, 命之曰人” , 人居于天地气交之中, 自 然界的各种变化尤其是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对人体产生影响, 包 括影响个人体质的形成。 目前有很多关于运气禀赋与疾病发病 的关联性研究, 如学者...

  • 湖南省中医骨伤界公认有两大学术主流派

    湖南省中医骨伤界公认有两大学术主流派

    湖南省中医骨伤界公认有两大学术主流派“南詹北张”,张氏祖传骨伤技术经过后来者50余年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与提高,张氏骨伤流派呈现出以功能为首、时间为金、肿痛为警、从瘀论治为要点的指导思想。 骨伤科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8年),湖南省中医骨伤界公认有两大学术主流派。在衡阳、常宁地区,以詹顺庭、詹镇川父子为主;在长沙、株洲地区,以张紫赓(1893-1972)、张健民父子为首。故有“南詹北张”之称...

  • 抑郁症是以情绪抑郁为主 中医药大学王玉英教授典型医案

    抑郁症是以情绪抑郁为主 中医药大学王玉英教授典型医案

    •王玉英教授宗《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和,万病莫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之说,认为本病的起因是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故而,提出本病的发病和传变规律是初病在气,久病及血,累及五脏。 •临证将本病分为气机郁滞、气滞血瘀、心肝血虚和痰气郁结四型。气机郁滞型用丹栀逍遥散或癫狂梦醒汤加减;气滞血瘀型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心肝血虚型用天王补心丹加减;痰气郁结型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首重睡眠,次重饮食,再考虑其他症状。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夏天发汗治病:中医药大学常立果博土

    夏天发汗治病:中医药大学常立果博土

    进入夏季,人体出汗增多。其实,出汗不仅是正常的生理降温现象,用之得当,还是治病保健的良方。北京中医药大学常立果博土认为,在病变局部促进人体出汗,可活血通脉,达到祛除中老年人胃寒疼痛、足跟痛、腹痛呕吐等疾病的目的。常博士告诉记者,中医出汗治病的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由于人体受到风寒湿等各种病邪的入侵,导致经脉不通、气血不畅,才会引发各种疾病。发汗就是通过开泄腠理、将病邪随汗排出体外的一种治疗方法。这里所说的发汗,不是指全身出汗,而是根据发病部位和病情需要,运用特殊的治疗手法,在某些特定部位促进出汗,使邪从...

  • 北京中医药大学老师姜元安先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老师姜元安先生

    人至暮年,常忆往事如烟,但多已忘却,唯有我这名草根中医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老师姜元安先生之友情,总是魂牵梦绕。 1985年,我去参加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的“振兴中医”学习班。报到时,接待我们的是一位身材高挑,操江南口音,20多岁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他就是后来与我相交10多年的挚友——姜元安先生。 上课前,得知授课者均为中医大家,刘渡舟、董建华、赵绍琴……能一睹大家风范,聆听大师讲学,是我这个土郎中梦寐以求的夙愿,心中充满愉...

  • 怀念上海中医药大学张伯纳教授

    怀念上海中医药大学张伯纳教授

    2011年的一天,我到书店看到《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一书,立即打开拜读,张伯讷老师那亲切、朴实、简洁的文风跃然纸上,一下子被老师精细、准确的学术讲述深深地吸引,爱不释手。从此这本书便一直伴随我,出差途中、坐车间隙、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开细细阅读,字里行间品味着老师的学术和学风。 自1994年3月张伯讷老师病逝,20年来,每当我阅读老师主编的教材、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纪念的文章,师生相授的往事都会历历在目,张伯讷的慈祥音容、大家风范常常梦回萦绕。我一直想把跟随老师的点点滴滴投之笔端,永志纪念。...

  • 记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大师徐经世

    记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大师徐经世

    •从医60年,他始终把解除病患、攻克顽疾视为己任,淡泊名利,朴素节俭,博爱宽容,真诚旷达,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竭尽心力。 •他善于思辨,勤于总结,融汇百家,汲取新知,体察世事人情,在学术上独树一帜;提出“尫痹”非风论,“杂病治因在郁,其治在脾,调之在肝”的学术思想;从临床实践当中总结出“肝胆郁热、脾胃虚寒”这一病机理论发前人所未发;提出肿瘤术后治在“扶正安中”的思想,临床运用,效...

  •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的新成就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的新成就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省唯一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重点大学 ☆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又称中西部100所、小211工程)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单位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 ☆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 2月2...

  • 广州中医药大学 首席教授徐鸿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首席教授徐鸿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有两座山,一座叫时珍山,一座叫药王山。山是校区规划图上就有的,原来叫1号山、2号山。从1号山、2号山,靓丽转身为时珍山、药王山,倾注了一位“药圃老园丁”晚年的满腔心血。这位“药圃老园丁”,就是该校首席教授、关工委副主任徐鸿华。 中药材GAP研究带出一个团队 1999年,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启动,广州中医药大学投入了作为这个建设工程重要内容之一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研究。已是66岁的徐鸿...

  • 大学的重心要落实在“学”字上

    大学的重心要落实在“学”字上

      当一门学问或者技术上升到学科的高度时,就必然有它传播与继承的场所和载体,笔者认为大学是学科弘扬专业知识的最佳载体,而学者则是维系学科命脉的主要载体。   大学的重心要落实在“学”字上   大学在古代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四书》中《大学》一书,它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而成书,是讲修德与治国之间关系的篇章。二就是指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根据文献记载,大学作为一种具有高等教育职能的机构,可以追溯到五帝时...

  • 记湖南中医药大学留学生余博通

    记湖南中医药大学留学生余博通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年毕业典礼上,一位登台发言的毕业生代表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他有一双碧蓝的澄澈眸子,却说着流利的中文。发言中,他对母校的眷眷之意与拳拳之心引起了在场毕业生们的强烈共鸣。他就是余博通,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一名法国籍应届博士毕业生。   一提起法国,人们都会想起莱茵河畔,衣香鬓影,时尚之都。但余博通却沉醉于中国传统文化,并进行潜心研究。自从余博通到湖南中医药大学来读硕士研究生开始至今,不少人对他为何对中国文化如此投入而感到好奇。   对此,余博通笑着说:“小时...

  • 喻嵘 湖南中医药大学

    喻嵘 湖南中医药大学

    喻嵘创新性开展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虚、毒、瘀”、心脑血管疾病“气虚血瘀”中医关键病机理论与科学内涵研究。 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院长喻嵘多年来潜心教学,钻研学术,先后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审专家、教育部及湖南省科技项目、科技奖励、百人计划等评审专家;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校级教学名师、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先后担任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委员、中国病理...

  • 劳力行(美国) 香港大学

    劳力行(美国) 香港大学

    劳力行不仅是美国中西医科学界的一位知名人士,在国际上也享有较高的威望,对针灸及中医领域学术研究的提升以及中医药事业的海外推广发展做出了特别贡献。 首创在针刺临床研究中使用安慰组针刺,首创采用无束缚动物疾病模型研究针刺镇痛机制,劳力行对针灸现代研究方法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现任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黄谭智媛明德基金教授、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世界针灸联合会副主席,中医药全球化联盟秘书长。 1983年,劳力行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1992年...

  • 岳冬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

    岳冬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

    十年来,岳冬辉系统开展了温病学证治规律探讨与理论研究,并率先在总结中医临床诊断治疗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中药复方防治流感病毒感染的黏膜免疫机制研究,取得前沿性研究进展。 在近十年的研究工作中,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团队主要学术骨干岳冬辉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咸柱院士的实验室为研究平台,围绕中医《温病学》学科和中医药防治流感的科学研究为研究内容,开展了文献整理、理论探讨、科学实验、临床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着力于创新,已形成稳定的科...

  • 记全国名老中医安徽中医药大学徐经世

    记全国名老中医安徽中医药大学徐经世

      “高官百姓,传诊千家,一样眉慈目善;难症风寒,调理百草,多能药到病除。”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经世老中医的书房里挂着这样一幅笔法遒劲的字,这是一位病人撰写所赠,是病家对徐经世的由衷赞扬,也是其医德医术的真实写照。   徐经世年过八旬,从事中医临床60年,所接诊治疗过的病人数以万计。每每与病人谈及徐经世,莫不交口称赞,无不为他的德术与高风亮节所折服。   徐经世是公认的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全国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和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工作指导老...

  •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纪实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纪实

      2013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江西中医药大学被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江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进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江中人”迎来了又一次发展大机遇。   一所大学要发展,最坚实的根基是什么?总结长期的办学实践,江西中医药大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学科建设。   在5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江西中医药大学始终以一份“责任”和“担当”在高校改革浪潮中独树一帜。新世纪以来,学校坚持...

  •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63年,是“七五”期间全国七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之一。经过历代医院员工的不懈努力,医院事业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功能完善、名老中医荟萃、临床疗效显著、研究创新能力强、管理规范的现代中医医院,成为湖南省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湖南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中心和龙头,其综合实力和发展态势达到国内省级中医院的先进水平,2008年12月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医院占地面积110亩,现有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在建的国家科研...

  •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

      201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岁了。1993~2013年这20年,对该专业而言,是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20年;是踏歌前行,从有到优的20年;是在摸索中成长,在成长中壮大,有力助推全国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20年。该专业20周年庆前夕,记者专程走访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曾负责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筹建工作的凌锡森教授,大学副校长、中西医结合学院首任院长何清湖及中西医结合学院现任院长邓常清,在他们的侃侃而谈中,为我们见证、还原了专业风雨兼程、高歌猛进的20年。   凌锡森:“相当长...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妇产科   医院中医妇科学学科始建于1959年,创始人韩百灵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妇科名家、全国首批中医妇科博士生导师。他从医执教80周年,创立了中医妇科学的“肝肾学说”、“同因异病”、“异病同治”理论。   第二代学科带头人马宝璋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医妇科学经典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工作,系统整理、完善了中医妇科学女性生殖藏象理论、冲任学说、天癸理论,为中医妇科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代学科带头人吴效科教授、专科...

  •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独树一帜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独树一帜

    皖南古郡,山奇水秀,人杰地灵,“天下独绝”的新安江蜿蜒穿行其间,古往今来,文风昌盛,名贤辈出。根植于徽文化沃土的新安医学,承载着无数个百转千回的杏林故事,宛若镶嵌在新安江畔的一颗颗璀璨明珠,散发着被时光浸润过的暗香,以其独特的区域特色、浓厚的流派色彩、突出的学术成就、深远的历史影响,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独树一帜。   新安医学始于宋,鼎盛于明清而流传至今,上下800余年间,出名医800余位,著医书800余部。名医名著,名派名说,名药名方,博大精深,璀璨夺目。新安医学在继承与创新、学派...

  • 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院50周年

    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院50周年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坐落于海河北岸,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1964年),当时名为天津中医学院附属王串场医院。1970年更名为天津市河北区王串场中医院。1980年3月归属天津中医药大学,定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987年医院兴建新门诊大楼,1989年投入使用,1993年始建外宾楼和急症楼,目前,医院占地面积20267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经过50年的积淀,已成为天津市北部地区唯一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医院以“国粹、...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段俊国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段俊国

    人物小传 段俊国,男,1963年生。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糖尿病)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临床评价方法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视力保护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行业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7项,部省级10项,获部省级科技奖13项,其中特等奖1项。 2014年4月4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举行的科技奖励大会上,...

  • 安徽中医药大学知识与技能系列竞赛侧记

    安徽中医药大学知识与技能系列竞赛侧记

    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三等奖、“远志杯”全国中医药类院校学科竞赛三等奖、申报国家专利5项,其中2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授权……翻开安徽中医药大学2010级中药学专业郑汉同学的简历,这些“国字号”的荣誉证书醒目而耀眼,不愧是学校颇有名气的“科研能手”。 从学校、安徽省到全国,走出去的不仅是众多“郑汉”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优秀老师,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崭露头角,夺金...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巡礼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巡礼

    六十载栉风沐雨杏林春满,数代人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位于风光秀丽、魅力独具的北国名城哈尔滨,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中医药高等学府。学校始建于1954年,在60年的峥嵘岁月里,几代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书写了黑龙江中医药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篇章,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就辉煌的发展之路,把学校建设成全国知名的中医药高等学府、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 光辉历程,弦歌不辍传薪火 1954年,黑龙江省创办中医进修学校,培养全省各地的在职中医,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这...

  • 中医药大学开设中药临床药学课程

    中医药大学开设中药临床药学课程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中药不良反应逐年上升,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年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告病例占总报告病例的比例从2009年的13.3%上升至2013年的17.8%,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一直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而位居第二位。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国药品安全风险中中药占据较大的比重,如何合理地使用中药,避免中药药害事件及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已迫在眉睫。而紧密结合中医临床开展中药临床药学,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是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全国各地...

  •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近年来,康复医疗对象出现明显增多趋势。据统计,全世界残疾人数为4.5亿左右,约占世界人口的10%,估计到21世纪末,残疾人数将增加到6亿。全世界老年人数也由1960年的2亿增加到2013年的6亿多。急剧增长的社会康复服务需求使得康复医学在整个医疗事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04年,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济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创办了“济南市职工工伤医疗康复中心”,掀开了山东省康复医学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并逐步形成了享誉全国的“济南模式”。十年来,...

  •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田阳院区,系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举办的一家非营利性国有大型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的前身为“田阳县中医院”。2014年7月26日,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与田阳县人民政府签署了协议,自2014年8月15日起,由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全面接管“田阳县中医院”,并将医院命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田阳院区”,同时保留“田阳县中医院”的牌子及田阳县事业...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六十载巡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六十载巡礼

    这所建于1954年的“津门第一家”,是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历史上最悠久的中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天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缩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54年,是天津市开设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的中医医疗机构,全国省级示范中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天津市十佳医院,天津市中医医学中心,全国中医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医院分为南北两个院区,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是天津市单体面积最大的医院。该院...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五十周年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五十周年

    感恩是一种高尚的情怀与境界,感恩给人无尽的希望与力量。 感恩党和政府把阳光雨露沐洒给医院,感恩患者把健康与生命托付给医院,感恩历代中医人把年华和智慧奉献给医院。 常存感恩之心,常怀进取之志,弘扬传承创新,精诚至善精神,建设幸福家园。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恩墙题字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50周年,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先后荣获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ldquo...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