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
东京医科大学 抗衰老运动处方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老年人专科,曾组织了一次老年人体能的对比考核,参加考核的有近百位70- 80岁的老年人,分两组进行。其结果是,其中一组的老人机体的敏感性、运动的反应性、躯干的柔软性以及单纯的光感性和音感性等生理功能和60岁的人相仿,也就是说,这些老人的生理功能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10-20岁。这是因为他们坚持不懈地使用了东京医科大学制定的“抗衰老运动处方”。其方法是: 1.广播体操:在音乐声中锻炼躯体的柔软性,每天10-20分钟。 2.排球运动:可以提高瞬间反应力,每天锻炼15~20分钟。 3.1200米的...
-
在校大学生阴虚体质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分析
五运六气, 简称运气, 是中国古代研究天时气候变化规律 及其对生物影响的一门学科 [1] 。 五运六气学说充分反映了人与 自然的密切关系。 它将天象、 气象、 物象和人体之象统一起来, 并以天干地支为符号推演工具, 形成了通过天象预测气象以及 通过天象和气象预测物象和人体之象的算法系统 [2] 。 “人生于 地, 命悬于天, 天地合气, 命之曰人” , 人居于天地气交之中, 自 然界的各种变化尤其是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对人体产生影响, 包 括影响个人体质的形成。 目前有很多关于运气禀赋与疾病发病 的关联性研究, 如学者...
-
抑郁症是以情绪抑郁为主 中医药大学王玉英教授典型医案
•王玉英教授宗《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和,万病莫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之说,认为本病的起因是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故而,提出本病的发病和传变规律是初病在气,久病及血,累及五脏。 •临证将本病分为气机郁滞、气滞血瘀、心肝血虚和痰气郁结四型。气机郁滞型用丹栀逍遥散或癫狂梦醒汤加减;气滞血瘀型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心肝血虚型用天王补心丹加减;痰气郁结型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首重睡眠,次重饮食,再考虑其他症状。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夏天发汗治病:中医药大学常立果博土
进入夏季,人体出汗增多。其实,出汗不仅是正常的生理降温现象,用之得当,还是治病保健的良方。北京中医药大学常立果博土认为,在病变局部促进人体出汗,可活血通脉,达到祛除中老年人胃寒疼痛、足跟痛、腹痛呕吐等疾病的目的。常博士告诉记者,中医出汗治病的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由于人体受到风寒湿等各种病邪的入侵,导致经脉不通、气血不畅,才会引发各种疾病。发汗就是通过开泄腠理、将病邪随汗排出体外的一种治疗方法。这里所说的发汗,不是指全身出汗,而是根据发病部位和病情需要,运用特殊的治疗手法,在某些特定部位促进出汗,使邪从...
-
怀念上海中医药大学张伯纳教授
2011年的一天,我到书店看到《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一书,立即打开拜读,张伯讷老师那亲切、朴实、简洁的文风跃然纸上,一下子被老师精细、准确的学术讲述深深地吸引,爱不释手。从此这本书便一直伴随我,出差途中、坐车间隙、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开细细阅读,字里行间品味着老师的学术和学风。 自1994年3月张伯讷老师病逝,20年来,每当我阅读老师主编的教材、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纪念的文章,师生相授的往事都会历历在目,张伯讷的慈祥音容、大家风范常常梦回萦绕。我一直想把跟随老师的点点滴滴投之笔端,永志纪念。...
-
记湖南中医药大学留学生余博通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年毕业典礼上,一位登台发言的毕业生代表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他有一双碧蓝的澄澈眸子,却说着流利的中文。发言中,他对母校的眷眷之意与拳拳之心引起了在场毕业生们的强烈共鸣。他就是余博通,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一名法国籍应届博士毕业生。 一提起法国,人们都会想起莱茵河畔,衣香鬓影,时尚之都。但余博通却沉醉于中国传统文化,并进行潜心研究。自从余博通到湖南中医药大学来读硕士研究生开始至今,不少人对他为何对中国文化如此投入而感到好奇。 对此,余博通笑着说:“小时...
-
岳冬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
十年来,岳冬辉系统开展了温病学证治规律探讨与理论研究,并率先在总结中医临床诊断治疗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中药复方防治流感病毒感染的黏膜免疫机制研究,取得前沿性研究进展。 在近十年的研究工作中,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团队主要学术骨干岳冬辉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咸柱院士的实验室为研究平台,围绕中医《温病学》学科和中医药防治流感的科学研究为研究内容,开展了文献整理、理论探讨、科学实验、临床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着力于创新,已形成稳定的科...
-
记全国名老中医安徽中医药大学徐经世
“高官百姓,传诊千家,一样眉慈目善;难症风寒,调理百草,多能药到病除。”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经世老中医的书房里挂着这样一幅笔法遒劲的字,这是一位病人撰写所赠,是病家对徐经世的由衷赞扬,也是其医德医术的真实写照。 徐经世年过八旬,从事中医临床60年,所接诊治疗过的病人数以万计。每每与病人谈及徐经世,莫不交口称赞,无不为他的德术与高风亮节所折服。 徐经世是公认的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全国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和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工作指导老...
-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63年,是“七五”期间全国七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之一。经过历代医院员工的不懈努力,医院事业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功能完善、名老中医荟萃、临床疗效显著、研究创新能力强、管理规范的现代中医医院,成为湖南省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湖南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中心和龙头,其综合实力和发展态势达到国内省级中医院的先进水平,2008年12月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医院占地面积110亩,现有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在建的国家科研...
-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
201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岁了。1993~2013年这20年,对该专业而言,是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20年;是踏歌前行,从有到优的20年;是在摸索中成长,在成长中壮大,有力助推全国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20年。该专业20周年庆前夕,记者专程走访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曾负责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筹建工作的凌锡森教授,大学副校长、中西医结合学院首任院长何清湖及中西医结合学院现任院长邓常清,在他们的侃侃而谈中,为我们见证、还原了专业风雨兼程、高歌猛进的20年。 凌锡森:“相当长...
-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独树一帜
皖南古郡,山奇水秀,人杰地灵,“天下独绝”的新安江蜿蜒穿行其间,古往今来,文风昌盛,名贤辈出。根植于徽文化沃土的新安医学,承载着无数个百转千回的杏林故事,宛若镶嵌在新安江畔的一颗颗璀璨明珠,散发着被时光浸润过的暗香,以其独特的区域特色、浓厚的流派色彩、突出的学术成就、深远的历史影响,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独树一帜。 新安医学始于宋,鼎盛于明清而流传至今,上下800余年间,出名医800余位,著医书800余部。名医名著,名派名说,名药名方,博大精深,璀璨夺目。新安医学在继承与创新、学派...
-
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院50周年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坐落于海河北岸,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1964年),当时名为天津中医学院附属王串场医院。1970年更名为天津市河北区王串场中医院。1980年3月归属天津中医药大学,定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987年医院兴建新门诊大楼,1989年投入使用,1993年始建外宾楼和急症楼,目前,医院占地面积20267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经过50年的积淀,已成为天津市北部地区唯一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医院以“国粹、...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段俊国
人物小传 段俊国,男,1963年生。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糖尿病)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临床评价方法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视力保护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行业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7项,部省级10项,获部省级科技奖13项,其中特等奖1项。 2014年4月4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举行的科技奖励大会上,...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巡礼
六十载栉风沐雨杏林春满,数代人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位于风光秀丽、魅力独具的北国名城哈尔滨,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中医药高等学府。学校始建于1954年,在60年的峥嵘岁月里,几代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书写了黑龙江中医药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篇章,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就辉煌的发展之路,把学校建设成全国知名的中医药高等学府、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 光辉历程,弦歌不辍传薪火 1954年,黑龙江省创办中医进修学校,培养全省各地的在职中医,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这...
-
中医药大学开设中药临床药学课程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中药不良反应逐年上升,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年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告病例占总报告病例的比例从2009年的13.3%上升至2013年的17.8%,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一直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而位居第二位。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国药品安全风险中中药占据较大的比重,如何合理地使用中药,避免中药药害事件及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已迫在眉睫。而紧密结合中医临床开展中药临床药学,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是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全国各地...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六十载巡礼
这所建于1954年的“津门第一家”,是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历史上最悠久的中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天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缩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54年,是天津市开设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的中医医疗机构,全国省级示范中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天津市十佳医院,天津市中医医学中心,全国中医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医院分为南北两个院区,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是天津市单体面积最大的医院。该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