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56页

医 第156页

  • 百岁国医:干祖望

    百岁国医:干祖望

    •他4岁入私塾,17岁学医,21岁挂牌行医。1951年挂出全国第一块“中医耳鼻咽喉科”招牌。1972年,在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办“中医耳鼻咽喉科”,并于2006年成为第一个国家中医耳鼻喉科重点专科。 •他“师法于西,西为中用”,最终形成了在治疗中按照中医的思路遣方用药,同时把外科理念引入到耳鼻喉疾病的治疗,用现代化的检查手段来辨别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念,撰就全国第一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他对学生言...

  • 著名中医临床家 门纯德

    著名中医临床家 门纯德

    门纯德(1917-1984),字秉洁,河北蔚县人。著名中医临床家、教育家。山西著名中医专家,有山西中医临床“北门”之誉。在应用经方治疗慢性疑难杂病,尤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银屑病、肿瘤等方面颇具见地,疗效显著。曾任山西省第五、六届人大代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常务理事、山西雁北地区中医学会副理事长。 门纯德任职于大同医学专科学校,至辞世前是山西唯一中医副教授。于1978年率先创办山西省高等中医专科教育,培养数千名中医高等专业人才。在山西中医学术界德高望重,誉满医林。在50多年临床实践中...

  • 陆广莘承担中医理论研究的重任

    陆广莘承担中医理论研究的重任

    我们敬重的恩师陆广莘先生于2014年9月13日在北京去世,我们深感悲痛。陆老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余音绕耳,可他却已永远离开了我们。回想起陆老生前对我们的教导、鼓励、期望、嘱托,我们感到责任颇重。直至生命最后时刻,陆老仍心念中医药学术发展,叮嘱我们不要心有旁骛,要勇于承担中医理论研究的重任,要自信、自立、自强。 中西医融会贯通 陆老1927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颛桥镇(今上海市闵行区)。师从家乡老中医马书绅开始学习中医,先后师从上海陆渊雷,丹徒章次公,武进徐衡之。陆渊雷的“发皇古义,融会...

  • 中医理论的“天人同构”

    中医理论的“天人同构”

    “天人感应”思想的确立 “天人合一”思想,对战国后期到西汉期间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其最典型的历史事件有两个:一是形成了董仲舒以“天人感应”为基础的政治哲学,二是形成了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基础的中医药理论体系。 “天人感应”是董仲舒天人理论的基本内核。在构建天人理论时,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起天人间的感应关系。这一关系的成功建立,不但解决了实现天人合一的途径,而...

  • 医学界学术界 “心动中国”

    医学界学术界 “心动中国”

    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后,各行各业都围绕这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献言献策,一些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更是从实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前行。步长制药创始人赵步长教授和伍海勤教授的“脑心同治”理论是在心脑密切的生理关系及共同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上提出的,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整体观思维的创新与发展。在步长制药的支持下,2010年10月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脑心同治专家委员会, 2011年9月成立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先后在15个省市...

  • 中医的真正优势在于她用得够久

    中医的真正优势在于她用得够久

    @传统中医-唐略 门派之争,自古就有。武林有门派之争,医林也有。中西医之争也是门派之争。热衷于任何门派之争,都是各门派中的小人物,或狂妄自大,或别有用心。明智的人是不会理会的。狗打架,人不能卷进去,看热闹的也是无聊之人。 人的心量有大小。心量大的人能兼收并蓄,面对中医西医都能吸取精华。心量小的人则不能,信了中医就不能信西医,学了西医就要抛弃中医。关于中医西医孰优孰劣的讨论,只是一群心量很小的人在学问的汪洋大海面前讨论他们各自的小碗儿到底该装水还是沙。而心量大的人,如海之能容,如天之无言。 @选择中医__...

  •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医诊疗共识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医诊疗共识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为了指导临床开展PCI术后胸痛、PCI手术前后抑郁和(或)焦虑等疾病的中医诊疗实践,有效拓宽PCI术后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视野、提高从风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今年10月,多方专家举行了“2014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发布会”。笔者将相应观点介绍如下。 术后胸痛的专家共识 PCI术后仍有不少患者发生胸痛。有人长期随访发现,术后胸痛的发生率高达50%。“2014专家共识”指出:PCI术后胸痛属于中...

  • 胡广芹苦学终实现中医博士梦 传播中医药文化

    胡广芹苦学终实现中医博士梦 传播中医药文化

    走进北京工业大学校医院,只要问及“胡广芹”这个名字,人人皆知。 苦下功夫自学中医 胡广芹出生在山东德州,小时候的一次意外事故不幸患上败血症,住院期间,护士不慎扎伤她的坐骨神经致使左下肢无法行走。尽管家里已极度窘迫,仍未放弃医治的机会,母亲每日3次不间断地热敷和按摩让胡广芹瘫软的下肢逐渐好转。 汉代义妁悬壶济世、晋代鲍仙姑发明“艾灸”应对麻痹、宋朝张小娘子治疗疮疡臃肿屡见奇效……母亲口中一个个名医...

  • 罗元恺诞辰百年 著名中医妇科专家

    罗元恺诞辰百年 著名中医妇科专家

    罗元恺(1914年~1995年),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中医教育家。出身中医世家,为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代表医家。1962年被评为“广东省名老中医”。1977年成为新中国第一位中医教授。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当选广东省第三届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有云“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我而言,父亲不仅是启蒙老师,也是业师、经师和人师。他不仅给予我生命,还将我引入医学的殿堂,是我的研究生导师和人生的引路人。我是父母唯一的孩子,出生时父...

  • 走近国医大师郑新 走近一部厚重医书

    走近国医大师郑新 走近一部厚重医书

    有人说,走近国医大师郑新,就是走近一部内容丰富的厚重医书。 7月30日,记者深入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进行探访,正赶上89岁高龄的郑新在指导病例分析。时值盛夏时节,处处热浪袭人,郑新却一丝不苟地穿着白大褂,虽然耳朵有些背,但看上去精神矍铄,且思路清晰、谈吐不凡,尽显大家风范。 1925年出生于河南郏县的郑新,是资深中西医结合专家、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肾病科创始人,学验俱丰,蜚声杏林,医名广播海内外。 &ldqu...

  • 中医传统知识面临变异和流失威胁

    中医传统知识面临变异和流失威胁

    抓住中医药核心技术,制定全球协同发展路径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

  • 罗元恺 梳理中医生殖理论的沿革

    罗元恺 梳理中医生殖理论的沿革

    1982年全国首届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上,妇科名家罗元恺教授以《肾气、天癸、冲任与生殖》为题,阐述了“肾气、天癸、冲任的作用;肾气、天癸、冲任与生殖的关系”,首次提出“肾气、天癸、冲任、胞宫构成了生殖轴,为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的核心”,这是中医学术界首见的中医学女性生殖轴雏形。 其后在中医妇科基础理论的发展中,这一创见不断丰富和发展,并被引用于教材、教学参考书并指导临床以及启迪科研。因此,学术界公认这是中医妇科近代学术发展的重要贡献,虽然江苏的孙宁铨教授(西学中前辈)...

  • 中医不能继续固步自封 必须自身创新

    中医不能继续固步自封 必须自身创新

    在过去几千年中,中医为保障中华文明的稳定持续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20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与西医学相比,传统中医学在理论与实践许多方面,似乎离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远。为什么?怎么办?这是所有关心中医发展,关心华夏文明发展的仁人志士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过去30多年来,中医现代化的道路步履维艰。许多人意识到,中医不能全盘西医化;因为两者的基本理念、价值判断准则不在同一层次。同时,中医必须面对一个现实,中医不能继续固步自封,必须自身创新,必须跟上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发展的步伐,否则一直会陷入一种根...

  • 潼南县花岩镇龙怀村乡村医生 曾纪伦

    潼南县花岩镇龙怀村乡村医生 曾纪伦

    曾纪伦,男,63岁,重庆市潼南县花岩镇龙怀村乡村医生,工作中尽职尽责,手机号码成了当地村民的“120”,随叫随到;医术高超,先后接生1500多名孩子,从未发生一起事故;乐于助人,47年来资助困难户达500余人次,减免费用达两万多元。被誉为“最美乡村医生”的曾纪伦,被评选表彰为“感动潼南身边好人”。 “曾医生一辈子都守在偏远的小村子,时刻想着的都我们的健康,是个难得的好人好医生!”“曾医生自己...

  • 中医凉茶配方

    中医凉茶配方

      中医专家表示,凉茶配方里含有中药成份,不能当饮料随意喝。   很多人不辨别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症状,就随便喝凉茶,结果喝多了使脾胃受伤。那么,何谓“实火”“虚火”?两者都是阴阳失调,但前者是阳气太旺,中医治疗原则应该“清热降火”;而后者是伤了阴分,阳气相对过剩,需要“滋阴降火”。也正因如此,伤阴者如果误以为阳盛一味喝清热的凉茶以“降火”,非但灭不了“火”,还会损伤正气。...

  • 中医良书

    中医良书

    5月8日 《中医心悟》 曹洪欣教授的《中医心悟》一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用流利的话语临摹着中医学水一样的脚步,以真实的心悟诠释出中医学水一样的深邃!国医大师朱良春写信评价说,此书“是一幅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中医振兴发展战略研究的蓝图,一股清逸芬芳、耐人品赏的歌颂中医药辉煌成就的饕餮大餐”。国医大师李振华也写信致贺,说书中表现出的实践精神,是作者“深得经典真谛和中医理论要领,辨证确切、用药灵活,继承名医,成为名医”的重要因素。 5月1...

    养生秘方 2024-03-07 9 0 中医
  • 师带徒是培养中医优秀临床人才

    师带徒是培养中医优秀临床人才

    石家庄新石南路一个临街的中医诊所内,河北中医学院2011级的王玥将右手放在了病人的寸口上,他的老师李士懋刚刚诊了脉。老师微笑着看着她:“你觉得这是什么脉啊?”小姑娘略一沉思:“寸脉浮弦数,应是上焦热盛化风。”李老师笑了一下,示意她把左手给他,说道:“感觉我脉诊力度,试着来给他按。” 手腕上,李士懋的手指轻轻搭了上来,小姑娘放轻力度,将指浮于病人脉上,然后她左手感到老师的三指以均匀的力度平平按下,由轻到重,王玥控制好右手手指力度,依样下按。&...

  • 中医教育新思考 因材施教中医思维

    中医教育新思考 因材施教中医思维

    上篇:师带徒,出名医 师承教育不可取代 中医药人才成长,必须坚持走“读书、从师、临证、再读书、再从师、再临证”的途径 今年6月底,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师冯世纶的一位特殊的弟子学习期满。他是56岁的田雨河,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生、硕士生导师。每次出门诊,排队挂号的病人都有50~60人,在一家县级中医院,能熬到这个份上,已经相当不容易。用当地人的话说,“看病的本事够他花了”。但田雨河认为,看了这么多年病,感觉现在才刚入门。 机缘巧合,有一次,国家卫...

  • 强调在动中养生 老中医李文瑞

    强调在动中养生 老中医李文瑞

    全国名老中医李文瑞,1927年11 月出生,北京医院主任医师。他早年毕 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后又在北京 中医学院中医本科毕业,酷爱中医。首批 500名全国著名老中医药专家带徒者和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我 国首批享受国务院医疗卫生事业特殊 津贴的高级知识分子。他坚信老年人生 命更在于运动,强调在动中养生。因此, 一直恪守“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 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之 信条,且付诸于实践,受益匪浅。 起得早 老人应养成早起的良好习惯,而不 宜睡懒觉。早...

  • 中医妇产科学 最突出贡献的医家:陈自明

    中医妇产科学 最突出贡献的医家:陈自明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临床的特色学科。据史料考证,旴江名医中有擅长妇科者96位,有妇科专著19部,其中对中医妇产科学做出最突出贡献的医家,当首推南宋临川医家陈自明。 南宋之前我国的妇产科虽有一些论著,但只是一些零散的治疗经验,未成系统,妇科与产科分离。陈自明认为“纲领散漫而无统,节目谆略而未备。医者尽于简易,不能深求遍览”,故摒弃“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的陈年陋习,“留神医药,精究方术”,潜心钻研妇产科疾病,学验俱丰,成为妇产科医学大家。他的《...

  • 给大家讲讲中医那些“第一”的事

    给大家讲讲中医那些“第一”的事

    中国古代虽然也有某些收容贫病的病坊、广慧坊、安济坊等,但真正意义上的医院,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医东渐才开始建立起来的。1900年设立的山东官立中西医院、1906年开设的内城官医院及1908年创办的外城官医院,都分设中医、西医两部,还不能算作真正的公立中医院。中央国医馆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筹设、建立的首都国医院,才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公立中医院。 筹设首都国医院 1930年5月7日,焦易堂联合谭延闿朱培德、邵元冲、陈立夫等著名人士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26次政治会议提出了设立“中央国医馆&r...

  • 追思国医大师陆广莘 缅怀陆广莘老师

    追思国医大师陆广莘 缅怀陆广莘老师

    国医大师陆广莘离开我们3个多月了,这是我们中医药学界和生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在跟随陆广莘20余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当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做人的正直谦和,做学问的严谨精进,尤其是其思想理念的深刻新锐,让我终身受益。 学贯中西 德艺双馨 陆广莘高深的学识和过人的智慧与他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双重资深背景是分不开的。1945年初,年仅18岁入中医学堂按中医传统师承方式拜师学医,先后师从于陆渊雷、章次公和徐衡之。1948年他21岁毕业便独立行医。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接受了西医专业五年本科...

  • 学习中医无止尽 传承中医扬国粹

    学习中医无止尽 传承中医扬国粹

    王树文,男,生于1960年,河北人。1976年开始学医,曾参加光明中医函大、成都中医刊大的学习,1992年通过中医专科自学考试,1998年通过中医本科自学考试,同年获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自1977年1月担任河北省赞皇县东街卫生所乡村医生至今。1998年被卫生部、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等单位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12年获石家庄市“乡村知名中医”称号。临床擅长治疗外感病、脾胃病、慢性腹泻、皮肤病等;擅用针灸治疗小儿病腹泻、咳嗽等。 “不管严冬与酷夏,休...

  • 良医本着防病如防敌的负责精神

    良医本着防病如防敌的负责精神

    《孙子兵法》是人类历史上智慧的伟大结晶,是一部思想深邃、体系完整、文采斑斓、说理精微、词约义丰、结构谨严、空前绝后之军事巨著,是中华文化之瑰宝,被广泛泛应用于军事、外交、商业、文化、体育、生活等各个领域,也同样适用于医学领域。 疾病重在防御,医者用药如调兵遣将,药用错了要死人,兵用错了要伤亡。用兵有战有守,有奇有正,用药亦然。兵法与中医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其内涵的哲理和思维方式,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医学史上,历代医家汲取兵家的理念和智慧,融会贯通,在传世的医著中留下了诸多的中医格言,闪烁...

  • 李克强 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言

    李克强 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引发两会代表委员热议。3月7日,人民网和中国中医药报社联合主办 “改革发展 2015两会中医药代表委员座谈会”,与会的代表委员发言热烈,为新常态下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言献策—— 闫希军:中医药要分类指导、分类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天士力集团董事长 中医药一定要分类指导、分类发展,该传统的一定要保证传统,进历史博物馆也好,那是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

  • 中医养生冬季进补 禁“滥补”

    中医养生冬季进补 禁“滥补”

    俗话说:“秋冬进补,来春打虎”。一到冬季,“将养生滋补进行到底”成社会热潮。药补加食补,西洋参、鹿茸、黄芪统统被好补者拿来泡茶熬汤。药店、商场的中草药、滋补保健品专柜前人流剧增。饭店大打养生药膳招牌,老百姓在家也时常羊肉锅、老鸭汤滋补一下,甚至有人认为冬季进补就是大吃大喝。但随之而来的是有些人出现了口腔溃疡、上火、肚子胀、便秘、睡不着等症状。 冬季进补虽说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大特点,但也并非人人都需要进行补益,切忌走入进补的误区。 按现时我国的生活水平看,冬...

  • 哪些病适合看中医 秋冬如何养生进补

    哪些病适合看中医 秋冬如何养生进补

    如果感性地用温度来形容西医和中医,西医是冷的,是有距离感的,而中医则是温暖的,离我们的生活更近,冬日里的一碗药膳粥、养生汤,不仅能驱寒暖身,更可以表达亲情爱意,也因此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被更多的人认可与接受。 如果理性地看待中医和西医,它们是各有优势的不同学科,治病救人各有方法。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 第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人、陕西省中医医院医务科科长路波主任医师给大家介绍哪些病适合看中医,秋冬季节该如何养生进补。 哪些病适合看中医 路科长介绍,中医治病采取整体...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清阳之气走在人体上边,很轻,非常纯净,中医认为是空气中最有用的东西,进入体内可与身体里固有的肾精、脾胃吸收食物的精微物质结合,形成宗气、肾气等,非常重要。然而,孩子呼吸到的空气和大人不一样。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思考过的事。   小孩的肺对身体来说太重要了,一般外感来袭,侵袭的就是肺经。古人认为孩子少有心肝之火等问题,只要抓住外感和脾胃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了。清代名医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里说:“阴阳证,二太擒。”他说的二太,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意思是...

  • 赞颂名医之医德 医术的佳联妙对

    赞颂名医之医德 医术的佳联妙对

    在古今联苑中,有不少赞颂名医之医德、医术的佳联妙对,也有许多名医自撰联抒发胸臆,或论医道奥妙,或抒人生感悟,或铭医德箴言,或题警世哲语……联语寓意深刻,脍炙人口,耐人品味,久传不衰,至今犹能启迪后世。 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 这是清代浙江宁波著名中医范文甫题于其医馆的一副门联。范文甫为人慷慨仗义,不吝钱财,对贫者常施诊赠药,倾其所有亦不为意,行医数十年,如此名医竟家无余资。此联别具一格,以联明志,其高尚医德难能可贵。无独有偶,同是清代,湖南湘乡有一位开中...

  • 切实推进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大有可为

    切实推进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大有可为

    “积极开展治未病工作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主席王明方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政协中共界别小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会上,他提出了在报告中“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一部分加入“注重开展治未病工作”的建议。 从省委领导到政协主席,王明方管理的事情涉及各个领域,但对中医药情有独钟,在工作中,只要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利,他都会积极推动,并且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宣传中医药。 小组...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