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156页
-
陆广莘承担中医理论研究的重任
我们敬重的恩师陆广莘先生于2014年9月13日在北京去世,我们深感悲痛。陆老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余音绕耳,可他却已永远离开了我们。回想起陆老生前对我们的教导、鼓励、期望、嘱托,我们感到责任颇重。直至生命最后时刻,陆老仍心念中医药学术发展,叮嘱我们不要心有旁骛,要勇于承担中医理论研究的重任,要自信、自立、自强。 中西医融会贯通 陆老1927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颛桥镇(今上海市闵行区)。师从家乡老中医马书绅开始学习中医,先后师从上海陆渊雷,丹徒章次公,武进徐衡之。陆渊雷的“发皇古义,融会...
-
中医的真正优势在于她用得够久
@传统中医-唐略 门派之争,自古就有。武林有门派之争,医林也有。中西医之争也是门派之争。热衷于任何门派之争,都是各门派中的小人物,或狂妄自大,或别有用心。明智的人是不会理会的。狗打架,人不能卷进去,看热闹的也是无聊之人。 人的心量有大小。心量大的人能兼收并蓄,面对中医西医都能吸取精华。心量小的人则不能,信了中医就不能信西医,学了西医就要抛弃中医。关于中医西医孰优孰劣的讨论,只是一群心量很小的人在学问的汪洋大海面前讨论他们各自的小碗儿到底该装水还是沙。而心量大的人,如海之能容,如天之无言。 @选择中医__...
-
走近国医大师郑新 走近一部厚重医书
有人说,走近国医大师郑新,就是走近一部内容丰富的厚重医书。 7月30日,记者深入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进行探访,正赶上89岁高龄的郑新在指导病例分析。时值盛夏时节,处处热浪袭人,郑新却一丝不苟地穿着白大褂,虽然耳朵有些背,但看上去精神矍铄,且思路清晰、谈吐不凡,尽显大家风范。 1925年出生于河南郏县的郑新,是资深中西医结合专家、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肾病科创始人,学验俱丰,蜚声杏林,医名广播海内外。 &ldqu...
-
中医传统知识面临变异和流失威胁
抓住中医药核心技术,制定全球协同发展路径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
-
中医不能继续固步自封 必须自身创新
在过去几千年中,中医为保障中华文明的稳定持续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20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与西医学相比,传统中医学在理论与实践许多方面,似乎离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远。为什么?怎么办?这是所有关心中医发展,关心华夏文明发展的仁人志士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过去30多年来,中医现代化的道路步履维艰。许多人意识到,中医不能全盘西医化;因为两者的基本理念、价值判断准则不在同一层次。同时,中医必须面对一个现实,中医不能继续固步自封,必须自身创新,必须跟上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发展的步伐,否则一直会陷入一种根...
-
强调在动中养生 老中医李文瑞
全国名老中医李文瑞,1927年11 月出生,北京医院主任医师。他早年毕 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后又在北京 中医学院中医本科毕业,酷爱中医。首批 500名全国著名老中医药专家带徒者和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我 国首批享受国务院医疗卫生事业特殊 津贴的高级知识分子。他坚信老年人生 命更在于运动,强调在动中养生。因此, 一直恪守“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 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之 信条,且付诸于实践,受益匪浅。 起得早 老人应养成早起的良好习惯,而不 宜睡懒觉。早...
-
给大家讲讲中医那些“第一”的事
中国古代虽然也有某些收容贫病的病坊、广慧坊、安济坊等,但真正意义上的医院,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医东渐才开始建立起来的。1900年设立的山东官立中西医院、1906年开设的内城官医院及1908年创办的外城官医院,都分设中医、西医两部,还不能算作真正的公立中医院。中央国医馆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筹设、建立的首都国医院,才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公立中医院。 筹设首都国医院 1930年5月7日,焦易堂联合谭延闿朱培德、邵元冲、陈立夫等著名人士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26次政治会议提出了设立“中央国医馆&r...
-
追思国医大师陆广莘 缅怀陆广莘老师
国医大师陆广莘离开我们3个多月了,这是我们中医药学界和生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在跟随陆广莘20余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当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做人的正直谦和,做学问的严谨精进,尤其是其思想理念的深刻新锐,让我终身受益。 学贯中西 德艺双馨 陆广莘高深的学识和过人的智慧与他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双重资深背景是分不开的。1945年初,年仅18岁入中医学堂按中医传统师承方式拜师学医,先后师从于陆渊雷、章次公和徐衡之。1948年他21岁毕业便独立行医。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接受了西医专业五年本科...
-
良医本着防病如防敌的负责精神
《孙子兵法》是人类历史上智慧的伟大结晶,是一部思想深邃、体系完整、文采斑斓、说理精微、词约义丰、结构谨严、空前绝后之军事巨著,是中华文化之瑰宝,被广泛泛应用于军事、外交、商业、文化、体育、生活等各个领域,也同样适用于医学领域。 疾病重在防御,医者用药如调兵遣将,药用错了要死人,兵用错了要伤亡。用兵有战有守,有奇有正,用药亦然。兵法与中医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其内涵的哲理和思维方式,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医学史上,历代医家汲取兵家的理念和智慧,融会贯通,在传世的医著中留下了诸多的中医格言,闪烁...
-
哪些病适合看中医 秋冬如何养生进补
如果感性地用温度来形容西医和中医,西医是冷的,是有距离感的,而中医则是温暖的,离我们的生活更近,冬日里的一碗药膳粥、养生汤,不仅能驱寒暖身,更可以表达亲情爱意,也因此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被更多的人认可与接受。 如果理性地看待中医和西医,它们是各有优势的不同学科,治病救人各有方法。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 第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人、陕西省中医医院医务科科长路波主任医师给大家介绍哪些病适合看中医,秋冬季节该如何养生进补。 哪些病适合看中医 路科长介绍,中医治病采取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