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57页

医 第157页

  • 清代医学家宝辉《医医小草》一书

    清代医学家宝辉《医医小草》一书

    清代医学家宝辉(生卒年不详),荆州(今湖北江陵)人。自幼酷爱医学,熟读医经。著《医医小草》一书,全书文字不多,意在救偏。其自序中曰:“医学之难,难于无偏,无偏者仲景一人也。”又曰:“天下多一明医,而所全者众,少一庸医,而所全者更众,兹编其欲化庸医为明医。”其中第一篇“精义汇通”,就是讲治法之偏的。明了治偏之害,就可以知道怎样预防治法之偏,不致成庸医而害人。 “精义汇通”篇全文如下: 滋腻妨中运,刚烈动内...

  • 中医行业在承担改革和发展双重任务

    中医行业在承担改革和发展双重任务

    •我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高速增长后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医事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社会资本,以及潜在的发展机遇。 •中医行业在承担改革和发展双重任务与压力下,要强化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意识,进一步提升事业发展的能力,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 •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解决好中医事业发展面对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坚持中医思维、改革精神、法制意识,在适应和把握新常态的基础上,做好中医工作。 《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全省经济社...

  •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的认识和对基层中医的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的认识和对基层中医的肯定

    编者按:我们把农历马年的最后一期报纸,聚焦于千里之外的西安社区中医馆。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西安市调研,来到了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区,社区中一所普通的基层中医馆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总书记兴致勃勃地走进中医馆,与医护人员和患者亲切交谈、仔细询问,肯定和赞许了中医馆的模式,谈了他对中医的一些看法,并称“我自己也很喜欢看中医”。消息传出,总书记对中医的认识和对基层中医馆模式的肯定,让每位中医药人备感振奋。 “走过很多社区,但像这样在社区里办中医馆的,我还是头...

  • 《章次公博采众方医案补注》

    《章次公博采众方医案补注》

    王羲明是20世纪50年代我们在北京医学院(“中学西”班)学习期间的同学。1957年毕业以后又一起分配在北京中央人民医院工作多年。今年八十有四,比我小三岁(编者注,此序写于2013年7月25日)。他将章次公先生的部分医案,编集成书,命我作序,于情于理,我都无法推辞。于是欣然从命,并表尊师重道之意。 1928年,章次公和陆渊雷、徐衡之创办上海国医学院,以“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为校训,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人才。王羲明早年跟随次公先生抄方学习。1955年,次公先生奉调北京任卫...

  • 中医理论并非来自经验 中医古代天文历法

    中医理论并非来自经验 中医古代天文历法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学习中医一定要通晓历法,包括以太阳运行周期为主的阳历以及合太阳月亮运行周期为一体的阴历,特别要学习中国独特的干支历法。《内经》里不但有四时养生,四时即源自太阳运动;还有随月亮圆缺而选择补泻之法;且五运六气理论又要依赖干支纪年。因此说,从历法而入中医,即是溯源;源明则其流自清。 @中医唐云 中医理论并非来自经验,而是来自对宇宙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探究,以自然之理参悟人身之理而得来之医学。 2014年12月18日和19日分别发表了熊继柏先生的《人体气血盛衰与日月盈虚相...

  • 医门十法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医门十法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清代程钟龄首先提出 中医治疗八法,载于《医 学心悟》中。后来陈藏器 在《本草拾遗》中又加了 镇、涩两法。十法包括: 汗、吐、下、和、温、清、补、 消、镇、涩。又谓之“医门 十法。”其临床意义与应 用介绍如下: 1.汗法用发汗药或 组成的发汗方剂,用于开 泄腠理,祛邪外出称汗 法。当邪气在表,尚未传 变入里,当用汗法。多用 于解表、透疹、退肿除 湿,以及消散疮疡未溃 者等。 凡无表证、表证不占 主要地位、内伤病类似外 感者不宜用汗法;凡剧 吐、淋家、疮家、亡血者忌 用汗法;夏令炎热,腠理...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在中医药领域里,称得上“名医”的大有人在,但究竟什么人才能算“国医大师”呢?首先,他们的医术要非常高超,有其独到之处;其次,他们的临床经验要非常丰富,至少从医55年以上。能符合这些条件的,在目前中国已是凤毛麟角,如果从他们中再精挑细选,可就称得上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了。 他们不仅医术高明,也擅长养生。今天就让我们看看首批国医大师们的日常养生,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生活方式,却蕴含着很多智慧的养生道理,希望这些养生的方法,能对读者有帮助。...

  • 追思陆广莘先生《中医学之道》新版序

    追思陆广莘先生《中医学之道》新版序

    引 子 究天人之际兮,明物我相分; 通健病之变兮,识利害药毒; 循生生之道兮,助生生之气; 用生生之具兮,谋生生之效。 ——陆广莘先生名言 求学业医 时在丙寅寒冬月,师出吴地属松江。 五岁入学奠基础,为求深造转沪上。 初为强国操机械,既则矢志振岐黄。 不贵儒医问铃串,勿震远西法东方。 弱冠行医颛桥镇,更走京师负学囊。 灯窗五载板凳冷,转益多师名俱扬。 总把新知来融会,擅将古意再发皇。 笃志基础研究 医学千载何处去,废医存药耐思量。...

  • 中医药科技天下养生文化养生园

    中医药科技天下养生文化养生园

    如今,走进皇甫谧养生院,在古色古香、干净舒适的中医养生馆里,前来治疗的群众络绎不绝…… 躺在理疗床上接受针灸治疗的平凉市崆峒区柳树巷居民郭某某告诉记者,长期患有腰椎和颈椎病,致使他行走困难。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已经可以行走自如了。中医特色治疗不但缓解了他的痛苦,而且收费也低。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例子,发生在平凉市的各个中医馆、中医诊室里,对平凉中医工作者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如今,覆盖市、县、乡、村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利用皇甫谧针灸技术、地道中药材治...

  • 清代名医养心“六常”

    清代名医养心“六常”

    常存安静心,常存正常心; 常存欢喜心,常存良善心; 常存和悦心,常存安乐心。 此养生歌诀是清代名医石天基所作。石天基自幼多病,十六七岁身体仍瘦弱,常发眩晕。其父就教他读医书和养生的著作,他从18岁开始自加调摄,过r 20多年,不但大病没有,就是伤风感冒等小病也从未有过。于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写成《长生秘诀》一书,上面所载的“养心六常诀”即出于此。 常存“六心”,即要人常存恬淡、平和之心,要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少些利欲,多些良善,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世界,这样...

  • 名老中医的长寿养生经验

    名老中医的长寿养生经验

    经对170余位当代名老中医养生经验的分析(其中100岁以上2人,90岁以上8人,80岁以上52人,70人以上97 人),发现他们的长寿因素有七点。 饮食有节,以素为主:这些长寿老人喜爱吃当地生产的五谷杂粮,更爱吃蔬菜、豆类、水果,而鱼与肉吃的较少。虽有个别偏食鱼肉的,也是荤素搭配,从不过嗜。他们的食养经验是:一不过饱、二不过咸、三不过甘、四不过肥、五不偏食。还有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等。有些老中医把清代袁枚的诗作为食养之鉴,即“多寿只缘餐食少,不饱真是却病方。” 起居有序,顺其自然:老中...

  • 中医的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中医的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中医素有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治疗原则,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病证,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变化时,采取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姜汁炒)、陈皮、炒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是一首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后世将其誉为“治脾圣药”。李东垣善用平胃散,其用方指征为脾病、湿胜、脉缓。《删补名医方论》曰:“名日平胃,实调脾承气之剂。”可见平胃散治脾之良方,临床应用理应广泛。笔者在临床上喜用平胃散,对于内伤疾病,...

  • 天气渐凉 中医足浴疗法

    天气渐凉 中医足浴疗法

    天渐渐凉了,许多中老年人又重拾泡脚的习惯。脚好像是全身器官组织的一个缩影,头、四肢、躯干、眼、耳、口、鼻、咽、喉、心、肝、脾、肾、肠……统统能在脚上找到相应点。经常定时热水足浴、按摩刺激某些相应点,可有效调整新陈代谢,促进内分泌平衡,来防病健身。 中医上足浴疗法又分为普通热水足浴和足药浴疗法。家里大多数人做的都是普通热水足浴。足药浴疗法是指把适当的药物水煎后兑入温水,再拿来泡脚,让药液离子在水的温热作用和机械作用下通过粘膜吸收和皮肤渗透,通过人体血液循环,输布到全身脏腑。 如...

  • 中医水平站在前沿

    中医水平站在前沿

    历经八十二载沧桑岁月,广东省中医院(下称“省中院”)从一家不知名的医院逐步成长为全国年服务患者人数最多、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医医院之一。有着“南粤杏林第一家”美誉的省中院,始终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努力引领中医药事业的前进方向,持续开拓中医药事业的新领域,不断开创中医药事业的新局面,勇敢地肩负起振兴中医药事业的使命。 在创新驱动发展指导思想的引领下,省中院着力以六个支柱打造研究型医院。 着力形成具备“为患者提供最佳...

  • 中医常用心理疏导和情志疗法

    中医常用心理疏导和情志疗法

      中医对心理的疏导与治疗,《内经》中论及许多,后世医家在实践中多有发微与体会。笔者体会,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女科疾病时,运用中医心理疏导法配合中药治疗,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且在亚健康人群中运用心理疏导与意疗方法干预,更可预防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中医常用心理疏导和情志疗法有以下几种。   语言疏导法   心理咨询中,语言疏导法是常用基本方法,“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只要咨询者能与来访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运用疏导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针对性地开导,...

  • 中医传统剂型 膏方 你了解吗?

    中医传统剂型 膏方 你了解吗?

    膏方作为中医传统剂型,是中医治疗 中具有鲜明特色的组 成部分,是中医“冶未 病”的重要内涵,突出 体现了《黄帝内经》 “正气存内,邪不可 干”的预防思想。它既 可用于体虚之人,也 可依据辨证论治原则 遣方择药、制方疗疾。 它“补中寓治,治中寓 补”,具有治疗保健、 强身健体、整体调理、 预防疾病的作用,故 民间有“冬令进补,春 天打虎”之说。 膏方的历史由来 已久,早在战国秦汉 时期即有关于膏剂的 制作和临床运用的论...

  • 中医藏象学说 凝聚古人哲学智慧的医学思想

    中医藏象学说 凝聚古人哲学智慧的医学思想

    •侧重于形态的空间结构,对于同样属于“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因素几乎没有考虑的研究方法,会遗失很多重要的元素,取得的结果往往是局限而片面的。 •按照生成论的观点,世间万物皆生于无,随时空而有所不同。人是天地之间最有灵性的生命,人的出现和消亡,也是时空转化的结果。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构成的三焦,凝结着时空双重元素,这与五方四季的布局一样,决定着人体气血阴阳的生长化收藏,也决定着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升降出入,生生不...

  • 中医学界之提倡“辨证论治”

    中医学界之提倡“辨证论治”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学界之所以提倡“辨证论治”,并将之提升到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点”的高度来宣扬,是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简言之,在新中国的中医政策开始确立和贯彻之初,为了尽快从根本上消除“中医不科学”的历史偏见,将其作为对中医的基本诊疗规律和与西医相区别的学术特点的概括,并随着中医政策的贯彻而在中医学界迅速流传开来的。 提出:基于中、西医思维方式不同 任应秋先生在1...

  • 赞叹中医 中医太神奇了

    赞叹中医 中医太神奇了

    春天来了,妈妈种在阳台上的花花草草陆续发芽的发芽、开花的开花。绿绿的吊兰长出了更多的匍匐茎,蟹爪兰在冬天开了几次花后又一次长出了紫红色的花蕾。看着这花草生机勃勃的样子,我觉得心情也像春天一样开朗和喜悦。 李阿姨是妈妈的好朋友,是个中医教授。这天,我正在阳台上帮妈妈给花草浇水施肥时,李阿姨来家找妈妈。阿姨看着我们忙碌的样子,笑着说:“春天阳光充足,气温上升,催生万物呀!人在春天,要顺应阳气的升发,调气养肝。”我听了,觉得阿姨很有学问,讲的知识很有趣,就追着她问:“...

  • 老中医夏禹甸的养生之道

    老中医夏禹甸的养生之道

    夏禹甸老人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的退休教授,生于1913年11月14日,他少时酷爱中医,对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十分仰慕,可惜那时家贫没有入学深造的机会。但夏老对中医的热爱很执着,没能拜成师他便自己学。每当有乡村医生来村,他就会跟在后面看,直到医生离开还要跟他跑几个地方。回到家他就会找一些医书来看,还经常上山采摘药材。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后,夏老终于自学成才,1947年他的著作《伤寒论新诠》问世。这在当时是个了不得的新闻,因此他成了医学界令人瞩目的人才。解放后,他被调入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药研究所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

  • 中医药更好地发挥五种资源优势

    中医药更好地发挥五种资源优势

    独特的卫生资源 更当发挥自身特色 “中国的医疗卫生是中医和西医互为配合的路线。中医药是医疗卫生的重要资源之一。我们要在发挥作用的同时,注意扬长避短,保持自身特色。”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杨金生坦言,作为重要的卫生资源,我们要注重优势、特色的发挥,特别是要在优势病种上发挥好自身作用。 “如在健康干预方面,中医药有体质辨识、膏方调理等多种手段方法。”杨金生认为,中医药在卫生资源方面进行进一步挖掘过程中,也应更注重完善...

  • 气功具有医疗与养生的双重作

    气功具有医疗与养生的双重作

      理从摄养   即气功的理论主要随从各家的摄生保健学说,尽管气功具有医疗与养生的双重作用,但其医疗作用长于补虚而逊于泻实,气功疗法中的其他常用治法,也直接或间接与补虚有关,这与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十分吻合,故古代各家摄生保健说,如主动、主静及保精、调气、食养、药饵等的理论与实践,很大程度上一直影响和指导着气功活动的开展和气功学术的发展,其中尤以动形、静神、调气学说与气功的关系最为密切。   主动,即主张通过运动来保养人体之形体(以动养形)。这种学说的依据是,形体是生命的依托、精神的宅宇,形体动则气血流通。...

  • 中医药教育当顺势而为 办中医新机制

    中医药教育当顺势而为 办中医新机制

    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和中医药服务升级的重要环节;鼓励社会力量办中医,推进中医医师多点执业,成为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服务资源的有力抓手。今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以及201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提出的重点任务,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增添了新动力,也为社会力量办中医开辟了新空间。 在深化医改中,基层中医药的发展有诸多利好政策,而落实好这些政策,同样需要来自基层的探索实践,特...

  • 中医香疗通经走络 闻香可抗病抑菌

    中医香疗通经走络 闻香可抗病抑菌

      香味能刺激人的神经,让人心情放松,头脑清醒。据研究,各种香味对人体的刺激所达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很早以前,芳香植物和精油就被大量使用。我国早在5000年前就已应用香料植物驱疫避秽。含有香料的植物挥发芳香成分飘逸出来的香气,由嗅觉神经被输送到大脑时,大脑直接“闻香”,不同的香气刺激大脑立即作出反应。既然香气可以刺激我们的大脑,那么香气是否也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呢?为此,记者采访到广东省中医院大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陈秀华教授。   指导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大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教授   博...

  • 八旬中医名家:要想长生 经络常通

    八旬中医名家:要想长生 经络常通

    曾任北京崇文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著名针灸学家金伯华教授已近80高龄,但她说话利落,动作麻利,身上透着豁达、洒脱的阳刚之气,而言谈举止义体现出五六。卜年代知识分子特有的优雅气度。其良好的体力足以应对每周3次针灸门诊,并参加一些讲座和社会活动。金老说,自己的养生经验,就是注重经脉气血的畅通。 经络常通健康无病 经络遍布全身,内连脏腑,外络四肢百骸、皮毛孔窍,沟通内外,贯穿上下。但经络不是静止的,它既然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就要使之畅通,这样才能维护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若经络阻滞不畅,轻则不适,重则患病。...

  • 中医传承 衡量“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

    中医传承 衡量“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

    •中医的传承,除医德方面外,专业方面有3个层次:一是传承思辨体系;二是传承学术思想;三是传承临床经验。三者皆很重要,但有上中下之分。上者,乃思辨体系,此即授人以渔。 •中医的发扬有两条途径:一是几千年来的传统发扬;二是与现代科学手段相结合的现代发扬。传统发扬,是在中医之树的根、干上的发扬,这才是中医几千年行之有效的发扬之路。 •衡量“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的价值有一条标准,就是看其对中医的发展有多大裨益。如果在中医理论体系基础上形成了新学说,且对...

  • 张瑾 名中医行医名扬乡里

    张瑾 名中医行医名扬乡里

    先父张瑾是一名中医,也是一名教育家,一生救世济人,教书育人。父亲于1996年去世,一片丹心鞠躬尽瘁,为人所知者不过二三。但对我来说,父亲仿佛是昨天才离开我的。其音容笑貌俱在眼前,谆谆教诲都在耳边。 自幼立志济贫 我的家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历来非常重视文化学习。 光绪十五年乙丑(1889年)张进南曾孙张澂,中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后任福建泉州、建宁等府知府。这是张氏家族中功名最高的人物,也是甘肃武威古浪历史上唯一的一名引以自豪的进士。张氏家族繁衍兴盛,可推古浪大族,今散居于暖泉、小桥、古丰...

    养生秘方 2024-03-07 17 0 中医
  • 中医预防保健 治病上做足内功

    中医预防保健 治病上做足内功

    走进吉林省长春市郊的幸福乡中心卫生院,古色古香的中医文化墙映入眼帘。楼道墙壁上精美的中医图谱、生活注意事项,清一色的木质桌椅和地板,紫檀色墙壁装潢让人顿觉舒心。李大妈正在治疗颈椎病,她说在三甲医院,治疗一次颈椎病需要98元,而这里只要30元。对于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则不收费,城镇居民只需要交30元的30%。 李大妈是在去年卫生院进社区时才开始喜欢上中医的。她只是幸福乡和明珠街道7.6万人群众中的一员。仅2013年,就有4.4万人次来卫生院中医馆求医问药,夏天时有的老年人为了治未病贴三伏贴甚至早上6点多...

  • 中医养生就是储蓄健康

    中医养生就是储蓄健康

      说到储蓄,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金钱,其实还有一样更重要的东西也需储蓄积累,那就是健康。有人把健康比作1,把金钱比作1后面的0,你可以通过努力使1后面的0越来越多,但如果1没有了,后面的0再多也枉然。   为何要储蓄健康?孙思邈早在1300多年前就给出了答案。“存不忘亡,安不忘危。”他告诫人们:“衰时罪孽盛时作,老时疾病壮时招。”他在《千金方》前加“备急”二字是为百姓而用,还有一层意思是有备无患,居行坦然。人在青年时要为健康长寿做储蓄积累...

  • 人体红外热成像在中医

    人体红外热成像在中医

    ●人体红外热成像是一种功能影像,不同于B超、CT等结构影像同病同像,存在同病异像和异病同像现象。我们通过临床案例研究,从中医、西医等不同角度,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对该现象进行分析,强调证候与人体热成像相关特性。 ●人体红外热成像检测属于功能影像检测技术,这种技术较其他影像检测临床意义有所不同,其更趋向于疾病前期的评价工具,主要监测人体能量分布,如同卫星云图观察地球表面能量分布推断气候一样,评估人体健康状况。 现代影像医学诊断技术利用超声波、X线等手段,直接获得人体内部脏腑组织的生理病理改变影像信...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