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经

养生经

  • 西洋参养生经验方

    西洋参养生经验方

      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入心、肺、肾经,能滋阴补气、清热生津,被视为补药之上品,主要用于气虚阴亏所致的心悸怔忡,心烦内热,肺虚久咳,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咽干口渴等,如现代医学所谓的心功能不全、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亚健康状态及病后或化疗放疗后体力不支等。张锡纯说:“西洋参能补助气分,兼能补助血分。因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常用量为3~10克,大剂量可用10~30克。   西洋参药膳   西洋参的服食方法有含化法、冲粉法、炖服法、蒸蛋法、茶汤法、煮粥法、...

  • 养生经 湿疹外洗方

    养生经 湿疹外洗方

    梅雨,也称“霉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现象,其时正当梅子成熟季节,故因此得名。由于梅雨时节温度高、湿度大的特性,连绵不断的细雨会让家中的衣物、食品也都出现发霉的现象,而今虽然梅雨季节已过,但是潮湿炎热的天气仍在持续,于是湿疹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发病部位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等,患者自觉患处有液体渗出,同时伴随有剧烈瘙痒,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当我们发现自己患了湿疹时,第一选择是去医院治疗。...

  • 养生经 练兜肾功

    养生经 练兜肾功

    “养生达人”的养生经 经常上电视的文育贤文大爷,是出了名的“养生达人”,今年76岁的他自小爱好中医,钻研出很多简单实用又有效的养生方,自己的身体调养得非常好,聊起养生来头头是道,那精气神一点不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我的医保卡从来没用过。”文大爷骄傲地说。 家中摆满医书。《人体化学》都翻烂了 文大爷的三爷爷是一名中医,受他的影响,文大爷跟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小看了很多医书。“1955年,我舅舅知道我学医,从四川给我带了五本书...

  • 孟如个人养生经验

    孟如个人养生经验

      孟如,女,云南中医学院教授,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名中医。曾任云南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   个人养生经验   孟如教授性格开朗,喜爱运动,兴趣广泛,精力充沛,她认为养生应当注重心身健康。知足常乐,兴趣广泛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良好的生活习惯,节制饮食与适度运动是身体健康的保障。她常说:管住嘴,迈开腿,知足乐,精神爽。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孟如教授年少时身体瘦弱,不爱运动。中学时,一次偶然机会被体育老师发现有短跑潜力,选送参加区、市和省运动会,多次的运动集...

  • 春节全家养生经

    春节全家养生经

      春节的脚步已经临近,在这个象征着吉祥快乐的节日里,合家团聚成为人人期盼的大喜事。然而,每到此时,一些不速之客也会前来扎堆,凑热闹,以致影响人们的健康。对此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倍加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身心。   老年人养生——四大注意   勿过饱春节琳琅满目的食品常诱得人胃口大开,但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过食多弊,以少食一口为佳,并少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之品。糖尿病患者必须认真计算食物热量与含糖量,避免血糖升高。   慎防劳节日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老年人要有所选择,量力而行,...

  • 收集了全国59名老中医的个人养生经验

    收集了全国59名老中医的个人养生经验

      健康长寿的当代名老中医是公众养生的楷模。作为一个群体,他们代表着当代中医的最高水平,不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自身是中医养生方法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对养生保健有着独特的个人经验和心得。他们的养生方法也更适合当前的社会文化生活,更贴近大众,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因此,我们通过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养生保健经验挖掘、整理与推广应用研究”项目的研究,通过对当代名老中医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搜集其个人养生经验,进行挖掘、整理。本课题的...

  • 学习养生知识和借鉴别人的养生经验

    学习养生知识和借鉴别人的养生经验

    “顺其自然来养生,量体裁衣去锻炼。春夏秋冬遵天时,动静结合享天年。”这是我退休3年来,通过学习养生知识和借鉴别人的养生经验,写成的自我养生打油诗。 顺其自然来养生。我认为,个人体质等因素不同,养生方法应该人各有异。如果自己多年来在饮食、劳作及养生等方面已形成了适合自己体质的习惯和规律(恶习除外),就顺其自然吧。如果刻意强求改变,就会气阻伤身,得不偿失。 量体裁衣去锻炼。我在选择锻炼项目、运动强度等方面都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约束。我坚持“三不”:一是不学年轻人练百...

  • 保持精力“养生经”

    保持精力“养生经”

    从医40多年、年近古稀的陕西省名老中医孙洽熙教授温和友善,皮肤细腻而有光泽,动作敏捷,而且周一至周五,孙教授每天不在门诊就在自己的工作室。这不禁让人疑惑:他究竟有什么样的“养生经”能让他保持这样的精力? 省内中医圈熟悉孙洽熙的人都说,孙老一辈子有三大特点,不追求名利,不攒钱,不看完患者不回家。能做到这些,就是心态好。心态好,身体就好,吃嘛嘛香。 孙洽熙对此表示赞同。他微微一笑说,名利、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凡事不争不求,顺其自然。 饮食不挑剔:记者对孙洽熙的采访是...

  • 养生经 养生需先养骨

    养生经 养生需先养骨

      方坚,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第三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骨伤疾患,解决骨科疑难杂症,在中医药参与、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肿瘤和骨病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本报记者 蔡卫杨 通讯员 边江红)   名医   养生经   豁达生活 适时活动      年近花甲的方教授说,自己并没有让繁忙的工作时光消磨了自己的豁达之情。做人最重要的是心态,有追求、无要求的心态是最好的养生观。   教...

  • 养生经 健身动作

    养生经 健身动作

    有哲人说,人生1/3是失意,1/3是痛苦,1/3是快乐。既然快乐很少,那我们何不去寻找快乐、创造快乐呢?现把我退休后的“三乐”养生经告诉大家,你们看看我这样乐行吗? 读书乐 读书是老人摆脱寂寞无聊、充实精神生活的一项不可缺乏的内容,读书特别是捧读经典名著更是一种享受。女作家铁凝曾说:“读书是文学与眼睛和心灵之间的无声高级运动。”从书中获得的这份美感,这份力量和智慧,会使老年人的心灵健康茁壮地成长。所以我说:读书乐,乐无穷。 剪报乐 剪报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来说...

  • 国医大师昊成中的养生经验

    国医大师昊成中的养生经验

    国医大师吴成中,男,满族,1925年 8月出生,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 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 咸中先生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吐优 雅,很难想象这已是年近90岁高龄的老 人。他是如何养生保健的呢? 宠辱不惊,处事淡然 国医大师吴咸中先生回顾说,在我 的记忆中,家中最常用的对联有两幅,一 幅是:“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另一 幅是:“向阳门第春先到,积善人家庆有 余”。父母亲教育我们最多的,就是做人 要知足、能忍,要做好事、积善。所以,多 年来不...

  • 周有光长寿养生经“学思、简单、大度、乐观”

    周有光长寿养生经“学思、简单、大度、乐观”

    “上帝糊涂,把我给忘了”,这是现年108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一句风趣俏语。周有光生于1906年,经历了清朝光绪年、北洋政府时期、国民党政府时期、新中国时期至今。108岁的他,能在百年的时光里依旧保持着一颗好奇心,阅读写作,养生健身,实属不易,这是长期修养的结果。其实,年轻时代的周有光,身体素质并不算好,他曾经患过肺结核、抑郁症。而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之后,老先生至今仍健康长寿尤为可贵。走进茶寿之年,周有光的长寿养生经包含着这么四个颇具特色的词即“学思、简单、大度、乐观&r...

  • 郑新养生经 坚持不懈的调养之法

    郑新养生经 坚持不懈的调养之法

    每周的门诊,他总是在早晨7:30前就到诊室,穿好白大褂、泡好绿茶后就开始看病,他对每个病人都非常仔细认真,详细询问既往病史,参看病例记录,切实做好望、闻、问、切四诊后再处方用药——他就是今年荣获中国第二届“国医大师”桂冠,重庆市中医院返聘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郑新。 郑新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肾病科创始人,是全国中医急症的开拓者之一,也是重庆市中医肾脏病的带头人,其学验俱丰,蜚声医坛,饮誉海内外,诊治的患者多达数十万人次,遍布全国各地,海外华人也慕名前来求治。...

  • 养生秋冻 中医养生经

    养生秋冻 中医养生经

      “秋冻”十分有讲究,稍不注意就会给身体带来损害。尤其是我们的身体上的五个部位及其脆弱,即使在“秋冻”时也不要被“冻”到,否则将引起不良后果。   “春捂秋冻”要有度   俗语中“春捂秋冻”中提到的“秋冻”是指秋天到来后,气温会稍有下降,但是不要过早穿上棉衣。这是因为过早保暖,机体对寒冷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使得人体对寒冷的调节能力下降,真正到了严寒时节...

  • 六字养生经:谢添

    六字养生经:谢添

    口景胜 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添,年过八旬,依然神采飞扬,能模仿杨丽萍的“孔雀舞”,被人称作“老顽童”。有人问他健身有何术,答日:心宽、营养、运动。还说:“谁这样做,他的身体就会跟我一样棒。” 心宽他说:“六字中,心宽最重要。老年人要想身体健康,必须保持心胸宽广,性情豁达,凡事想得开。”他在生活中无拘无束,遇事想得开,不钻牛角,拿得起,放得下,风趣地说自己是“没心没肺”的人。 营养谢老说,营养不等...

  • 名老中医的长寿养生经验

    名老中医的长寿养生经验

    经对170余位当代名老中医养生经验的分析(其中100岁以上2人,90岁以上8人,80岁以上52人,70人以上97 人),发现他们的长寿因素有七点。 饮食有节,以素为主:这些长寿老人喜爱吃当地生产的五谷杂粮,更爱吃蔬菜、豆类、水果,而鱼与肉吃的较少。虽有个别偏食鱼肉的,也是荤素搭配,从不过嗜。他们的食养经验是:一不过饱、二不过咸、三不过甘、四不过肥、五不偏食。还有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等。有些老中医把清代袁枚的诗作为食养之鉴,即“多寿只缘餐食少,不饱真是却病方。” 起居有序,顺其自然:老中...

  • 养生达人 分享养生经验自制神器
  • 邹铉的“十乐”养生经

    邹铉的“十乐”养生经

    元代医家邹铉对于养生颇有研究,曾著有《寿亲养老新书》一书,在书中,他总结了一套“十乐”养生经,值得倡导和借鉴。 读义理书 我国古代医家、养生家和一些名流雅士都认为,读书能健脑益智,陶冶情操, 抗衰防老 ,祛病延年。宋代精于养生之道的文学家欧阳修说:“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他把读书视为晚年养生要道,乐此不疲。所以,多读书,读“义理”好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让你变得更聪明,心情更快乐,促进身心健康。 学法贴字 宋代诗人...

  • 养生经 谚语里藏着养生经

    养生经 谚语里藏着养生经

    我对健康谚语情有独钟,平日里与人聊天、读书看报,或是看电视听广播时看到和听到有关健康的谚语、格言、短句都会格外留心,有时还会记下来,反复吟诵领会,深感谚语里藏着养生经。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谚语人所皆知,说明人要适当运动,不能吃饭后总坐着,这样对身体不利。同样劝人“动起来”的谚语还有很多,比如:“刀闲易生锈,人闲易生病”、“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锻炼要趁小,别等老时恼&rdquo...

  • 中国五位名作家的养生经

    中国五位名作家的养生经

    叶圣陶(1894-1988年):著名 文学家叶圣陶先生享寿94年,他的 养生经验有五点:一、劳逸结合。他 从来不开夜车,每天都早睡早起,工 作之余,则安排丰富多彩的娱乐活 动,比如听广播、看电影、听音乐等。 二、心胸开阔。他的肚量很大,不论 对谁,都能坦诚相待,不伤和气。三、 淡泊名利,踏踏实实做学问。四、适 当饮酒。他晚年每餐都喝一杯黄酒 或葡萄酒,用以软化血管、疏经活 络。五、经常进行散步和郊游。充沛 的体力、宁静的心境和豁达的个性 是叶圣陶获得高寿的重要因素。 冰心(1900-1999年):中国著...

  • 菊花药膳养生经验方

    菊花药膳养生经验方

      菊花性味甘寒,人肺肝二经,有黄、白之分,功效虽似,但各有所长。白菊(甘菊花)长于清肝明目,黄菊(杭菊花)长于疏风散热;而野菊花长于清热解毒。其应用范围有头痛,眩晕,目赤,心烦,耳鸣,失眠,及外科疮疡肿毒等。   菊花药用,唯李时珍体验最深,《本草纲目》说:“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和平。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熄,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rdqu...

  • 芝麻药膳养生经验方

    芝麻药膳养生经验方

      芝麻有黑、白、黄三种,药用的是黑芝麻。黑芝麻又名巨胜子、胡麻、狗虱、乌麻、油麻等。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黑芝麻的记载,说它味甘而性平,主治虚劳内伤病,可以补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能延年益寿。后代医家认为,黑芝麻甘平多脂,有养肝血、滋肾阴、坚筋骨、明耳目、充胃津、增气力、补脑髓、长肌肉、催生化毒等功效,适宜于肝肾阴虚、血燥生风、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肢体麻木、须发早白、大便燥结等症。许多老年便秘的人会在晨间进服一小杯芝麻油,以滑润大肠。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抱朴子》称黑...

  • 月季花调月经 养生经验方

    月季花调月经 养生经验方

      月季又名月月红、长春花、四季花、月月开、斗雪红等。月季花娇艳美丽,花期绵长,深受人们喜爱。不仅如此,它还是一味很好的药物。   中医认为,月季的花、根、叶均可药用,味甘性温,有活血调经、解毒消肿的功效。临床入药以花较多,因其具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故凡肝郁气滞、经脉阻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经期痉挛性腹痛等症,用之可获良好效果。   药理研究表明,月季花主含挥发油,此外还含有没食子酸、苦味酸、鞣酸等,其所含没食子酸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   美味药膳   月季花鱼   月季花头6克,沉香1...

  • 养生经 应对生闲气 助长寿

    养生经 应对生闲气 助长寿

    年纪不轻,身体不错,这是我如今的真实写照。说起来,得归功于四点: 首先,是一心向善。这人呀,到了一定年纪,活的就是个精气神儿。精神好了,百病不侵,所以有“三分形体,七分精神”之说。善,可养身心,这早已是共识。人在向善的同时,不仅能从善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令精神状态更上一层楼;同时,也因为广结善缘,多了些真诚的朋友,生活自然笑声不断,其乐融融。 “二”是指“二人相伴”。寡居的老人,生活多半冷清。久而久之,不仅身体,心理上也容易...

  • 橘皮药膳养生经验方

    橘皮药膳养生经验方

      橘原产于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我国文学宝库中,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关于咏橘的名篇佳作。人们所熟悉的有屈原的《橘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杨雄的《蜀都赋》、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等,都有关于橘的记述。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感受,刻画了橘树蓬勃向上的精神,赞美了橘树“独立不迁”、“横而不流”、“秉德无私”的高尚品质。无怪乎人们对橘有“四悦”之誉,即味悦人口,色悦人目,气悦人鼻,誉悦人耳。  ...

  • 处暑养生经 七月半石榴当饭

    处暑养生经 七月半石榴当饭

    处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农历节气,今年的处暑是8月23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于处暑是这么描述的:“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 因此,我们又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 甘草养生经验方

    甘草养生经验方

      甘草的别称较多,有国老、美草、蜜草、甜草等。明代李时珍说:“甘草协和群药,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中之良相也。”甘草,味甘甜,性平和,入心、脾、肺、胃经。生用偏凉,可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炙用偏温,能散表寒,补中益气。甘草还善于调和药性,解百药之毒,同热药用之可解热,同寒药用之可除寒,补而不峻,泻而不速。其趋向可内可外,可上可下,有升降浮沉之势,堪称药中之良相。在中医界有“十方九草”、“无草不成方”之说,可见甘草应用之广。  ...

  • 麦芽健脾疏肝 养生经验方

    麦芽健脾疏肝 养生经验方

      麦芽系大麦之芽,全国各地均有生产。它的主要功效为消食健胃、回乳消胀。其消食健胃功效主要是促进淀粉性食物的消化,如米、面、薯芋类的积滞不化,常与山楂、神曲、鸡内金配伍使用;回乳消胀功效与其疏肝解郁作用有关。   一般来讲,生麦芽偏于消食健胃,炒麦芽多用于回乳消胀,授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麦芽药理研究   麦芽含有淀粉酶、转化糖酶,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脂肪、卵磷脂,麦芽糖、葡萄糖、糊精等,另含大麦芽碱、甜菜碱、胆碱、腺嘌呤、氨基酸、细胞色素C、磷脂等。   麦芽糖和糊精有助消化作用;麦芽浸剂可使血压降低...

  • 艾叶驱邪辟秽 养生经验方

    艾叶驱邪辟秽 养生经验方

      孟子曾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患了七年之久的病,用其他方法治不好,可以用三年的艾来治疗。可见艾叶是不可忽视的药物。   艾叶,味辛而苦,性温有小毒,入足三阴经(肝、脾、肾),具有温经散寒、调经止血及安胎的作用,适宜于虚寒性出血症,尤以治疗虚寒性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最好。如果配伍得当,还可用于吐血、衄血、咯血等。本品还是安胎是要药,治疗胎动不安,每与阿胶、桑寄生同用。   此外,将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卷、艾炷,用于熏灸体表部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起到扶正驱邪、...

  • 芡实敛精气 养生经验方

    芡实敛精气 养生经验方

      芡为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生于池沼湖泊中,夏季抽茎长梗,开紫花,结实如鸡头状,称芡实,又称鸡头实、雁头等。味甘涩、性平,入脾肾二经。因禀水土之气而生,故可补肾健脾。《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说它“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   芡实药理研究   据研究证实,芡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钙、磷、铁、核黄素和维生素C等。这就说明芡实为“强壮滋养收涩药”是有科学道理的。   芡实药膳   芡实薏苡仁炖老鸭   芡实、薏苡仁、怀山药各10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