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 第223页

生 第223页

  • 养生有道 妙手回春 誉满杏林

    养生有道 妙手回春 誉满杏林

    “吾亦知医术,平生慕董君;药非同市价,杏以代耕耘;山下虎收谷,溪边龙出云;芳林伐已久,到此仰余芬。”这首诗是清初诗人方文所作的《杏林》,抒发了诗人对名医董奉的敬仰之情。董奉究竟是何许人也? 养生有道 董奉,约生活于公元2世纪后期至3世纪,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墘,侯官县董墘村(今福建长乐古槐镇青山村)人,是东汉建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据说,董奉高寿有术,能百岁不老。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在位时,有一年轻人,中年得志当了县令,他见到董奉时,董奉也就四十多岁。后来这位年轻县令调任他...

  • 中华健康礼仪中的养生内涵

    中华健康礼仪中的养生内涵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勤洗手、使用公筷、见面问候不握手等成了个人做好防护的健康生活新风尚。其实在中国古代的文化礼仪中,这些文明好习惯我们祖先早已经有之。 《礼记》中已有“洗手”记载 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其中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这里的“盥漱”就是洗手和漱口。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也记载“盥,去手垢。”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字书、东汉文字学家...

  • 苏轼:报道先生春睡美 王安石:午枕觉来闻语鸟

    苏轼:报道先生春睡美 王安石:午枕觉来闻语鸟

    睡眠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读宋代学者们记述睡眠的诗歌,从中可以学习睡眠养生经验,感受传统睡眠文化的绵长。 苏轼:报道先生春睡美 宋元符二年(1099年),苏轼被贬至惠州时,借居在一座寺院里。生性旷达的他写了一首《纵笔》诗:“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好的心态是安眠的良方,入睡的良药,催眠的美酒。能在贬谪之地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在客居小阁楼的竹藤床上美梦一场,那是怎样的乐观与豪爽?据史料载,苏轼因“乌...

  • 钱钟书养生趣谈

    钱钟书养生趣谈

    钱钟书(1910—1998)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和文学研究家,不仅精通中国古典文学,而且熟知多国语言。无论在文学创作之上,还是学术研究方面,都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代表作有《围城》《谈忆录》和《管椎编》等。钱钟书享有88岁高龄,在养生方面也有很多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地方。 笑口常开心愉悦 笑口常开、时刻保持闲适愉悦的心态,是钱钟书养生的首要之法。他认为,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脸上能做出笑容,嗓子里能发出笑声;有了这种本领而不使用,未免可惜。”可见,在其看来...

  • 上火怎么办 中医养生调理让你降火

    上火怎么办 中医养生调理让你降火

    入冬后,天气降温,我国北方地区已经供暖,南方地区也多采用空调取暖,是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中医认为,燥是无形之邪,现代医学认为,燥邪气候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一旦交替不平衡,则容易引“火”上身,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火、心火、胃火、肺火四种表现形式,“上火”怎么办?不要急,中医养生调理,让你平稳“降火”。 肝火 肝火旺是肝的阳气亢盛表现出来的热像。肝失疏泄、情志不遂郁而化火,导致肝火旺盛,表现为急躁易怒,...

  • 王祥生推荐几款夏季养生食谱

    王祥生推荐几款夏季养生食谱

    进入伏天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频繁出现,热浪袭人,酷暑难耐,食冷饮、吹空调等贪凉行为成为人们的最爱。山东省名中医、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祥生介绍,伏天人体阳气在一年中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如果过度贪凉,寒邪很容易趁机入侵,导致阳气受损。如果寒在脾胃,容易引起呕吐、腹泻;寒在肺部,容易引起鼻炎、咳嗽。寒邪入侵还容易引起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等。为此,王祥生提醒,伏天养生要避免寒凉,注意保养阳气,防暑的同时更要防寒。 冷食不可多吃 夏天,多数人喜食冰...

  • 《长白山二十四节气养生》推介

    《长白山二十四节气养生》推介

    朱桂祯、张文风、苏鑫等专家共同主编的《长白山二十四节气养生》(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节气养生》)是长白山健康论坛的标识性成果之一, 也是传承和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厚重话题。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们通过观察天体运行, 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对大自然天文气象变化规律的科学揭示。它与民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衍生出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素问·...

  • 重阳养生菊花醉 重阳节登高话茱萸 古代的重阳糕

    重阳养生菊花醉 重阳节登高话茱萸 古代的重阳糕

    农历九月,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易经》“以阳爻为九”,将九定为阳数,故古称九月为阳月,九日为阳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称“重阳”。杜甫的《九日五首·其二》写道:“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在古代,重阳节是一个士林雅集的节日,活动内容丰富,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中记载:“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

  • 老年人春季养生五要素

    老年人春季养生五要素

    不少老年人一到春天各种老毛病都容易复发,甚至一些原来控制得较好的疾病也加重。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王乐荣说,春气通于肝,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老年人由于脏器老化,机能衰退,所以在春季宿疾易发,也易诱发新病。应中医“天人相应”思想,老年人应注重春季养生保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因此,王乐荣提醒老年人在春季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调养 老年人养生健身,首先要顾护脾胃。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

  • 夏至阳气最旺 起居养生膳食养生运动养生

    夏至阳气最旺 起居养生膳食养生运动养生

    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进入白昼最长的节气。夏至(6月21日~7月6日)阳气最盛之时,人体“气化”功能最强,新陈代谢最旺盛,而“夏至一阴生”,阴气始生而脆弱,因此夏至养生不仅要注意顺应阳盛的状态,还要防阳气过耗而伤阴。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曰:“是月肝脏气休,心正旺……益肝补肾,固密精气。”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的特点是阳盛于外,聚集于体表向外发散,相对体内的阳气较少。同时心阳旺盛,肝肾...

  • 养生桩:浑元桩 抱球桩 养气桩

    养生桩:浑元桩 抱球桩 养气桩

    说起站桩切不要以为是武术或气功专有,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说法,指的就是站桩。古人把站桩看作是医学的一部分,因为其具有养生保健、康复治疗和延年益寿,与医药疗疾有异曲同工之妙。 多数人认为医生开出的处方、药才叫医疗,其实这是狭义的认识。从广义上讲,只要对人的生理机能有调节作用,对某种疾病具有防治效果,均为医疗。其中“运动疗法”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站桩是一种位静式运动疗法,一代武学巨匠王芗斋创立的大成拳极其看...

  • 冬至阳生盼春来

    冬至阳生盼春来

    冬至是古代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不亚于春节,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产农,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是大吉之日,并举行祭祖、家庭聚餐等。 2019年11月8日发行的《二十四节气》邮票中第四图,名为“冬至”。邮票设计者刘金贵、王虎鸣采用国画小品的形式,描绘了一个孩子绘制《九九消寒图》,其母亲在一旁编织...

  • 秋分节气养生 秋分三宝

    秋分节气养生 秋分三宝

    今年9月22日是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秋分。秋分15日的三候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逐渐步入深秋季节。正是“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春秋繁露》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之意有二: ①同春分一样,白昼与黑夜再一次平分; ②秋分日平分了秋季。 秋分日虽昼夜均等...

  • 2020庚子年三伏养生要点

    2020庚子年三伏养生要点

    夏日炎炎,如今已步入三伏,即我们常说的伏天儿、伏日。民谚有云:“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从气象学上分析,入伏后受副热带高压加强影响,阳光照射增强,雨水增多,地表湿度变大,地表热量不断累积,天气闷热日增,但这也正是一年中阳消阴长的开始,是“借天地之气补养人体阳气”的好时节。那么,在三伏期间又该如何更好地调养? 三伏的来历 三伏天出现在夏至后,小暑和处暑之间,是夏秋交接过渡的长夏时节。“伏&rdquo...

  • 养生湖的传说

    养生湖的传说

    走出冀州(现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古城西9公里,在衡阳路不远处东望,绿荫深处有两个咫尺相连的村庄——冯家庄和狄家庄。两村之间有个清澈见底的冯庄小湖,平静不漾的湖水没有一丝涟漪,看不出它的年龄,一泓湖水沉默成千年历史文化的地标。湖西边是块绿地,一条U形小路把两村颓废的古寨墙连理一体,勾起人们对湖泊久远和厚重历史的记忆。 有人说,在农耕文明以前,也就是在使用老土井以前,先祖都是食用这个湖的水。得益于天地的钟灵毓秀,历代两村百姓福寿绵长,当地人叫它养生湖。由此产生的民间故事,似如湖中乳白的...

  • 中医养生疗疾 养生宝典《黄帝内经》谈健康

    中医养生疗疾 养生宝典《黄帝内经》谈健康

    中医养生疗疾向有 “持中守一,保健康医百病”的理念,“中”有中和、平和之意,“一”即指阴阳平衡。中医之“中”也包含了“尚中”与“和中”的意思。 医家之宗、养生宝典《黄帝内经》在不同的篇中谈论到了健康。 在《平人气象论》篇中谈到健康时,提出了“平人者不病也”的概念。在《上古天真论》篇中指出,人们要想取得“形体不敝,精神不...

  • 情志养生 饮食养生 起居养生 运动养生

    情志养生 饮食养生 起居养生 运动养生

    国医大师养生思想及其对治未病健康管理的启示. 当前我们已进入健康中国实施的新时代,研究健康管理实践方式为时代所需。《灵枢经·逆顺》云:“上工治未病”,国医大师是国医最具代表性人物,他们年至耄耋,精神不老;诊治疾病,思路清晰;带教学生,不遗余力[1]。他们“治未病”的养生理念和方式值得我们借鉴。笔者通过对期刊、报纸公开发表的86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理念进行梳理、总结,得到一些治未病健康管理启示,共飨同道。 情志养生 《素问·...

  • 清明养生四个“防”养生尝鲜正当时

    清明养生四个“防”养生尝鲜正当时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原本有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春天,从“立春”的春意萌发,到“雨水”的润物无声,又迎来“惊蛰”和“春分”的地气回升、雷声滚滚、蛰虫出动,如今到天清地明的“清明”,已历经两个月时间。 农历书中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俗谚曰:“...

  • 冬季养生俗语 饮食宜补肾益气 起居穿衣宜藏精保暖

    冬季养生俗语 饮食宜补肾益气 起居穿衣宜藏精保暖

    养生俗语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总结,蕴含许多科学知识、中医养生理论和人生哲理。了解民间一些有关冬季的养生谚语,对我们强身健体、修身养性、防病治病,大有裨益。 起居穿衣宜藏精保暖 民谚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狗。”冬至之后“交九”天气,风雪交加,天寒地冻,许多动物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而适当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阴精。民谚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在冬季应早睡晚起,以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

  • 冬吃膏方有讲究 养生要点须知道

    冬吃膏方有讲究 养生要点须知道

    随着冬至的到来,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由此拉开序幕,此节气是养生保健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机,而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一些中医冬至养生方法简单中蕴含着大道理,值得世人沿用推崇。 “冬吃萝卜”有道理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人们户外活动减少,室内暖气、空调等供暖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人们出汗散热的机会相应减少,加上冬季天寒,习惯多食羊肉等热性食物,容易消化不良,使人产生内热、气机郁滞现象,此时适量地吃一些性凉的萝卜...

  • 重九“重阳”养生 吃蟹螯饮菊花酒

    重九“重阳”养生 吃蟹螯饮菊花酒

    农历的玄月初九,称为“重九”,古人以“九”为阳数,玄月初九是两阳相会,因此又称“重阳”。 民间素有传说:重阳登山可祈来年之福运。在秋高气爽,菊花遍开之时登高祈福,赏菊饮酒,品食秋蟹,岂不快哉?贪恋秋色之人,不妨以重阳之名,流连在秋日山水间,边玩,边尝,边赏…… 一、登高   重阳节秋高气爽,此时登高具有强身健体之益,因此登高秋游以求转运的习俗仍然兴盛如初。 二、赏菊   重阳节赏菊、...

  • 睡前一盆汤养生有健康

    睡前一盆汤养生有健康

    我虽年届古稀,但面色红润,身板硬朗,思维敏捷,吃得饱、睡得香。尽管满头银发,但看上去鹤发童颜,神采奕奕。我退休后担任了市老年大学国画班的老师,兼任老年舞蹈队的领舞。我精力充沛,整天都有使不完的劲。人们都向我请教养生保健经,我给他们10个字:睡前一盆汤,养生又健康。 睡前一盆汤,说简单点就是用热水洗脚。记得小时候,我的父亲曾教我一首民谣,内容是: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父亲还说,清代有位总督,晚年有一养生秘诀: “晨起三百步,睡前一盆汤。&rdquo...

  •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是上海市名老中医施杞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以“按、洗、梳、揉、搓、松、按、转、磨、蹲、摩、吐、调”十二势组成的一套全身气机调畅的养生操。 其中“按、转、磨、蹲、调”五势能活动全身多个部位的肢体关节,调整全身气血运行,对颈椎疼痛、僵硬有缓解作用。“摩、吐”二势能健脾养胃。每次完成一套养生操大约15分钟,每日1 ~2次。习练过程需量力而行,安全第一,思绪集中,不宜过猛过快。 准备...

  • 李鲤养生保健经验

    李鲤养生保健经验

    李鲤是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3、4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2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李鲤教授从事临床工作6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运用中医药诊治心脑血管病、肝胆病及内科疑难病,在学术上注重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整体观念的运用与研究。根据自身临床实践,在五行学说的指导下,创立寓补于消法。李鲤教授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非常重视中医养生,共涉及心理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起居养生4个方面。笔者跟随李鲤教授学习多年,现将其养生保健经验总结如下。 1 养...

  • 养生防病论“天真”道家论“真”以神论真

    养生防病论“天真”道家论“真”以神论真

    试论“天真”的医学内涵及意义 《素问·上古天真论》是探讨养生防病的首要篇章,因此,深入探讨“天真”的内涵对进一步了解中医学的生命观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天”即天赋的、自然的,学界认识较为统一,故对此简略讨论;而关于“真”讨论较多,且多从元气、正气立论,但鲜见从道家修行养生的角度展开。两汉以后的医书多论治疾病,而道家典籍中则保存了许多养生的内容,而养生又写作“修生”&ldquo...

  • 理性辟谷 正确养生

    理性辟谷 正确养生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饮食习惯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而在日常生活中,“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的现状屡见不鲜,导致每天摄取的营养及能量已远远超过了自身身体的需要,由此导致的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本身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影响健康的第5大危险因素,并“点燃”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导火索”。对此,人们为减肥尝试了很...

  • 读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生回信有感

    读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生回信有感

    修身尚德勤奋进 精术立业勇担当 ——读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生回信有感 □ 何清湖 余炼 陈洪 湖南中医药大学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在北京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的实习生回信,谆谆寄语医学生:“以抗击疫情医务工作者为榜样,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希望你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在当前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最关键时期,总书记的回信不仅肯定、激励了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也...

  • 何为天癸 天癸藏于脑 天癸的生成

    何为天癸 天癸藏于脑 天癸的生成

    天癸一词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历代医家有关天癸的解释则众说纷纭。《中医妇科学》教材基本认为:天癸源于先天,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而逐渐成熟,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物质。笔者对天癸所藏有不同的看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天癸的论述阐明了几个问题:其一,天癸男女皆有;其二,天癸的至与竭,关系到女子的月事、男子的精气溢泻;其三,天癸与有子、无子息息相关。天癸至则有子;天癸竭、尽,则无子。天癸一词,仅在此篇提及,余未再见有出现过。 何为天癸...

  • “五个一”养生

    “五个一”养生

    老年痴呆也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渐进性发展。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老是丢三落四,刚发生过得事情不能回忆起来,以前脾气暴躁的人,会突然变得顺从乖巧,而从前脾气温顺的人,会变得暴躁易怒。症状严重者,甚至连家人的姓名、年龄、称谓也记不起来,大小便不能自理,生活需人照顾,外出乱走,最后并发感染、外伤、营养衰竭而死亡。轻度老年痴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中度老年痴呆需进行一定的监护与照料,重度老年痴呆必须安排专人照料。得了老年痴呆症,痛苦的不仅是患者本身,还有照料他们的家属,有研究显示,八成以上的...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养生
  • 秋季养生保健 衣食住行可都有些讲究

    秋季养生保健 衣食住行可都有些讲究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作为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养生保健可谓极为重要,衣食住行可都有些讲究。   穿衣要重防寒保暖、防静电。一要勤脱勤着,根据天气变化酌情增减。二要少穿化纤类衣物,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织或丝织衣服,以减少静电的危害。三要呵护好脚部、肩膀、腹部、膝盖等容易受凉的部位,露肩、露脐、露膝的衣服可以收起来了。   饮食上要减苦增甘、补助脾胃、滋阴降燥。减少摄入辛辣刺激,多吃些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南瓜等。全麦面、豆浆、红薯、山药、白菜等能增强免疫...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