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第4页
-
栀子豉汤镇静催眠作用机制研究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调查显示,全球失眠的发病率为28%,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病率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复杂的社会生态和老龄化日益加剧都影响着人们的心身健康,失眠患病率日益增加。因此研究失眠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栀子豉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第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栀子豉汤由炒栀子、淡豆豉组成,...
-
艾灸治疗腹泻研究进展
腹泻是由多病原、 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 其主要症 状有肠黏膜的分泌旺盛与吸收障碍, 肠蠕动过快, 正常肠习惯 的改变, 粪质稀薄, 含有异常成分等 [1] 。 据保守估计, 全球每年 有170-250万人死于腹泻病, 居感染性疾病死因顺位第三位, 是 全球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2] 。 在中医古籍中记载着 大量艾灸的疗法和医案, 历代中医名家对艾灸均有其独到的见 解, 且有着大量使用艾灸治疗腹泻的相关医案 [3] 。 艾灸是以艾 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 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 通过激发经气...
-
杨春波提出消化病的中医研究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杨春波教授为第二、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认为消化系统的各种疾病(简称消化病),是以西方医学理论命名,基本着眼于局部和形态、组织,虽然对消化病的防治做出了重大贡献,且被广泛采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人是有机体,存在着个体差异,且受自然、社会环境的影响,消化病的发生及其病理反应也与之相关;不少消化病是先功能改变后置于形态,且不断变化,所以需要有另一种理论去认识、处理,才能更好地防治消化病。杨春波认为中医学是由东方文化哺育而成的医学科学,中医学提供了从宏观、整体、动态...
-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痰饮常见证候及其特征的研究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 运化失常, 停积于某些部 位的一类病证 [1 ] 。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定, 治疗多仅仅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理论作为一套科学 的理论体系, 必然有其稳定、 核心的内容, 中医对疾病 的认识必然存在一定的共性规律 [2 ] , 尤其现代名老中 医对痰饮的辨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从整体观念 出发, 重视标本变化, 临床疗效显著。因此, 本文基于 《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 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 库》 , 建立 《现代名老中医诊治痰饮文献研究数据库》 , 总结现代名老中医积累的临床经验,...
-
论转化医学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诊疗体系的研究实践
艾滋病病情复杂多变疑难, 涉及多脏腑多系统, 条件致病性肺部感染已成为艾滋病病死的主要原因 之一 [1] 。 以倡导整合医学、 多学科交叉协作, 引领多 方向的医学研究向 “以患者为本” 方向发展的转化医 学理念, 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肺部感染的发展提供 了新的机遇。 笔者基于转化医学的理念探讨艾滋病 合并肺部感染诊疗体系的研究实践。 转化医学的理念 转化医学是一种循环转化式医学模式, 旨在打 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 建立从实验室到临床和临床到实验室的联系 [2-3] 。 其优势...
-
止咳清肺汤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所致急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咳嗽是机体的防御性神经反射,有利于清除 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急性咳嗽约占咳嗽患 者的三分之二,一般由感冒、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 引起,病程 < 3 周,因其理化检查结果一般为阴 性,往往被临床医生所忽视,得不到规范而及时 的治疗,致病情迁延不愈。频繁咳嗽会对患者的 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1 ] ,西医一 般采用对症镇咳治疗。止咳清肺汤为首都医科大 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治疗急性咳嗽的常用 处方,由桑叶、杏仁、浙贝母、桑白皮、紫菀、 款冬花、前胡、白前、苏子组成,具有清燥止咳、 化痰利咽功效,临床...
-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肺痿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研究
肺痿为咳喘日久不愈, 肺气受损, 津液耗伤, 肺 叶痿弱不用的一种慢性虚损性疾病 [1 ] 。西医对本 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确定, 亦缺乏疗效确切的 干预措施。中医诊治肺痿经验丰富, 尤其现代名老 中医对肺痿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理论认识具有较高的 学术价值。因此, 本文基于“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 据库” 和 “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 , 建立“现代名老中 医诊治肺痿文献研究数据库” , 对肺痿的病因病机 及证素规律进行分析, 为丰富肺痿病因病机理论提...
-
防感散香袋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中医外治法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独特优势,香佩疗法是典型代表,患儿佩戴防感散香袋于天突穴,操作简单,无痛苦,患儿依从性好,能够预防临床常见的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可靠,值得推荐。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现象,以6个月~6岁最为多见。小儿频繁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在单位时间内超过一定次数者,即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若预防不当,容易发生咳喘、心悸、水肿、痹证等病证,影响小儿健康。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领...
-
基于聚类分析的雾霾伤肺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环境污染加重, 一 种新型天气— — —雾霾天气频繁出现, 且持续时间大有 延长之势。雾霾天气引发视程障碍和聚集效应, 不利 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雾霾的 主要组成为细颗粒物 PM10 以及 PM2. 5, 由于 PM2. 5 粒径更小, 可在空气中长时间停留、 远距离运输, 且可 以避免人体鼻腔及呼吸道的拦截过滤作用, 从而直接 进入并黏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 因而 PM2. 5 成为 雾霾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元凶, 尤以呼吸...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题目: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作者:许艳峰,陈英强,陈四文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variantasthma,CVA)又 称为咳嗽型哮喘、隐匿型哮喘,被认为是一种特殊表现 形式的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性 咳嗽,以干咳为主 [1] ,少痰或无痰,咽痒,夜间及清晨明 显,遇冷空气、空气污染、饲养宠物、运动后易诱发或 加重,无喘息及气促,查体两肺听诊无哮鸣音 [2-3] 。以 持续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4] 为表现,与哮喘发 病机理相似。目前我国儿童哮喘总体控制...
-
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医证治研究
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截至2022年11月,全球确诊患者已逾6亿,死亡超过600万人。奥密克戎变异株因其强大的免疫逃逸能力,成为主要流行毒株,其亚型BA.2、BA.4/BA.5和BQ.1在全球肆虐多轮,确诊病例激增之势,远超之前其他变异株。 在感染高峰期,北京几乎所有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急诊都“一床难求”。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新冠病毒感染专门病区,近几周来,笔者每天可从新冠病毒感染者中筛查出肺炎患者近20例,亲见危重症患者和死亡病例在不断...
-
元代以前中医脑病医案研究浅论
医案是医师临床思维活动与医疗实践活动的记录。从古至今,岐黄之术传承不息,医案与其他形式的医著共同呈现了中医发展的轨迹,承载了中医仁术的精神。医案生动地反映了民生需要、临床疗效、辨证思维,向来为医林所重视,医案中往往理法方药具备,示人以圆机活法。研读医案如同与医家共诊切磋,对于后之学者开拓临证思路、提高辨治能力颇有裨益。笔者在前期中医脑病医案研究的过程中,对元代以前的中医脑病医案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1 元代以前中医脑病医案的筛选 医案之作由来已久,殷墟甲骨文中载有某疾愈或不愈,《周礼&m...
-
麻杏甘石汤量效关系临床研究
临证处方用药,在辨证准确、选药恰当的基础上,剂量使用是否合适,是决定疗效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关于儿童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与探讨,大部分是基于文献研究与单味药的实验研究,缺少复方的量效关系及临床的系统研究。 多数情况下,儿童剂量按成人剂量进行折算,这实际上是教条地把儿童当作按比例缩小的成人,忽略了儿童本身的生理特点。笔者认为,方药量效关系研究应以临床研究为核心,以提高疗效为重点,以药少而精、效专力宏的经方为切入点,在量效关系研究中遵循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统一,探索安全范围内的最佳有效剂量。...
-
疏风解毒胶囊临床相关研究分析
疏风解毒胶囊处方组成: 虎杖、连翘、板蓝 根、马鞭草、败酱草、柴胡、芦根、甘草,本方 是基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病因病机所定, 症见发热、恶风、咽痛、头痛、鼻塞、流浊涕、 咳嗽等,祛风清热、解毒散结为法,根据其组方 寓意以及 “异病同治”的中医理论,疏风解毒胶 囊联合其他药物,临床应用可延伸拓展到甲型、 乙型、禽流感等流行性感冒; 鼻窦炎、急性咽炎、 急性扁桃体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鼻咽喉部疾病; 轻度小儿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急 性期或合并肺部感染、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阻 塞性肺...
-
四逆汤组方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四逆汤为回阳救逆的基础方,本文从四逆汤原方、组方中药、附子-甘草、附子-干姜药对等不同层次,综述了其主要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为四逆汤及相关组方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四逆汤源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3药组成。生附子大辛大热,为君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效,有大毒[1];干姜辛热,为臣药,可温中散寒,助阳通脉;炙甘草补中益气,甘缓姜、附峻烈之性,调和药性,具佐药而兼使药之用。四逆汤是治疗少阴虚寒证的代表方剂,自创制以来多用于治疗危急重症,也被运用于临床常见病及疑难病的治疗。...
-
祛瘀生新方对慢性间歇性缺氧所致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作用研究
缺氧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因。在缺氧状 态下,机体无论是生理机能还是血管活性物质和 内分泌物质都会出现一系列代偿性改变,当代偿 超过一定限度时,机体会出现一系列氧化损伤的 表现,其中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氧自由基代 谢失衡,使氧化/抗氧化平衡被破坏,称为氧化应 激( oxidative stress,OS) [1 ] 。OS 是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ARDS、衰老、休 克、炎症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病理 环节。现代医学对 OS 的防治效果不尽人意,OS 相关研究是目前的热点和难点。中医...
-
针刺戒烟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F17.2,属精神神经疾病),确认烟草是目前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因而,戒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许许多多的戒烟方法也应运而生。我们检索了截至2011年12月的中文文献112篇,英文187篇,现将针刺戒烟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报告如下。 机理研究尚浅 目前有关针刺戒烟的机理研究仅处于初始阶段。多数中医专家认为,吸烟与脾肺两脏密切相关,烟进于口而出于鼻,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而脾与胃互为表里,经常吸烟则邪气壅塞,肺失肃降...
-
陆广莘承担中医理论研究的重任
我们敬重的恩师陆广莘先生于2014年9月13日在北京去世,我们深感悲痛。陆老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余音绕耳,可他却已永远离开了我们。回想起陆老生前对我们的教导、鼓励、期望、嘱托,我们感到责任颇重。直至生命最后时刻,陆老仍心念中医药学术发展,叮嘱我们不要心有旁骛,要勇于承担中医理论研究的重任,要自信、自立、自强。 中西医融会贯通 陆老1927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颛桥镇(今上海市闵行区)。师从家乡老中医马书绅开始学习中医,先后师从上海陆渊雷,丹徒章次公,武进徐衡之。陆渊雷的“发皇古义,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