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钱乙

钱乙

  • 中医儿科鼻祖钱乙乃治小儿惊风 独到思想

    中医儿科鼻祖钱乙乃治小儿惊风 独到思想

      急惊风为儿科四大重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证候是起病急,神志昏迷,两目上窜,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四肢抽搐。其发生之先,常有呕吐,发热,烦躁不宁,睡卧惊惕;或弄舌摇头,咬牙齘齿,时时惊啼等先兆症状。其发短暂,常不易察觉。   其证有由感受风寒而引起者,有受温热之邪而导致者,有因食积痰热所致者,亦有因大惊猝恐而生者,其治法各异。   钱乙乃中医儿科鼻祖,其治疗小儿惊风有独到的见解。探讨钱乙治疗小儿急惊风的学术思想,对防治小儿急重危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分内外辨因论治   小儿急惊风症钱乙称之为发搐,...

  • 马丙祥基于钱乙五脏辨证理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学术思想探讨

    马丙祥基于钱乙五脏辨证理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学术思想探讨

    抽动障碍是一种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 主要 表现为不自主、 快速的、 无目的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 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 并可伴有注意力缺陷 多动障碍(ADHD)、 强迫障碍(OCD)、 学习障碍、 自闭、 焦虑等共患疾病 [1 ] , 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在 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明确的本病病名和完整的论述, 由于本病以肌肉抽动和(或)喉中发出怪声、 口出秽语 为主要临床表现, 因此把其归属中医“肝风证” “慢惊 风 ” “抽搐 ”...

  • 钱乙清泻五脏热方剂的方证研究

    钱乙清泻五脏热方剂的方证研究

    钱乙是中医儿科寒凉派的代表 [1] , 他秉承 《颅囟 经》小儿 “三岁以内, 呼为纯阳, 元气未散” 说, 结合 儿科临床以阳证、 热证、 实证为多的实际, 提出 “小 儿纯阳, 无须益火” 的治疗思想, 即治疗小儿疾病, 擅用凉泄之品。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中的 140方中, 除益黄散、 白术散、 温中丸等13方外, 皆为 清凉之剂。 尤其是该书记载的治疗小儿五脏热的方 剂, 对后世儿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至今仍为临 床所常...

  • 钱乙黄土汤治愈皇子顽疾

    钱乙黄土汤治愈皇子顽疾

    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宋神宗赵顼的爱子赵煦(宋哲宗)患了泄痢,虽经御医们的多方治疗,却总不见疗效。身体日渐羸弱,奄奄待毙。正当宋神宗束手无策之际,长公主向他举荐了一位姓钱名乙的郓州郎中。 长公主何以会认识一位乡下郎中?原来,这位公主小时候曾流落民间,在一次讨饭的路上,病倒在郓州街头。幸被串乡行医的钱乙发现,为其免费治疗,方死里逃生。她重返皇宫后,不忘旧恩,曾多次请钱乙进宫养老。可钱乙认为,坐享皇俸,还不如串乡行医的好,既无拘无束,又能为平民百姓解除疾病之苦,故未从命。 钱乙被...

  • 阎季忠 秉公心传承钱乙学术

    阎季忠 秉公心传承钱乙学术

    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年少时曾多次被山东东平县医生钱乙从病危中拯救过来的河南许昌人阎季忠(又名孝忠),搜集整理有关钱乙诊治小儿疾病经验的著作《小儿药证直诀》在开封正式问世。这部现存最早的中医儿科学专著不仅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儿科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确立了中医儿科的诊疗体系,也奠定了钱乙“幼科冠绝一代”“幼科之鼻祖”的医史盛名。   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年),因为科举考试成绩优异,阎季忠的父亲被选派到须城做官。刚到须城不久,年幼的阎季忠便患...

  • 北宋几科鼻祖钱乙

    北宋几科鼻祖钱乙

    钱乙(约1032—1113年)字仲阳,山东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北宋著名儿科医学家。 钱乙3岁时,其父东游海上,竟一去不返,母亲又早亡,便成了孤儿,姑母将他收为养子,稍大读书,后随姑父吕氏学医。姑父病危时,告诉了他的家世,钱乙听后大哭一场,请求外出寻父,后历尽波折打听到父亲下落,并迎父以归,侍奉至终。不仅如此,钱乙对收养他的姑父也非常孝敬,吕氏去世后,因无儿子,钱乙为之收行葬服,每年祭祀,似亲生儿子一般。 钱乙在学医方面勤奋刻苦,博览诸家典籍,尤其对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颅囟经》推崇备至,以此精专儿科。...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钱乙
  • 名医钱乙的“地黄圆”

    名医钱乙的“地黄圆”

    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初以《颅囟方》成名于山东,行医多年,著作颇丰。 除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三卷)外,他还写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可惜均已散佚。 他不仅精通儿科,亦通其他各科,而且特别注意方药的研究。很多人都听过、吃过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知道这是著名的滋阴补肾中成药,却不知道它出自善用成药的“幼科之鼻祖”钱乙。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实际上是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化裁而成,原称地黄圆...

  • 传承钱乙学术 阎季忠感恩济世

    传承钱乙学术 阎季忠感恩济世

    恩情常会给人一种矢志不移的力量。对于钱乙的救命之恩,800多年前,许昌人阎季忠秉承圣人之训和博爱之心,费尽心血,把面临失传的绝学,锻造成了天地间的永恒。   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位于今天山东的东平县由郓州改为东平府,政府驻地设在须城(今属东平县辖区)。同一年,50多年前跟随父亲在须城,幼时多次被东平县医生钱乙从病危中拯救过来的阎季忠,搜集整理有关钱乙诊治小儿疾病经验的著作《小儿药证直诀》在开封正式问世。这部现存最早的中医儿科学专著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儿科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确立了中医儿科的诊疗体系,...

  • 钱乙 儿科鼻祖

    钱乙 儿科鼻祖

    古代的官服,根据颜色来区分等级。从唐代开始,三品以上官员身穿紫袍,佩带金鱼袋。唐宋时期还用“紫衣金鱼袋”来指代官衔。北宋时期有一位医者,因其高超的医术获赐“紫衣金鱼袋”,他就是中国古代的儿科鼻祖钱乙。 孝义行天下 钱乙(约1026—1107),字仲阳,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曾祖时定居郓州(今山东郓州东平)。据《宋史·钱仲阳传》记载,钱乙3岁丧母,父亲钱颢擅长针灸,平时嗜好喝酒和远游,后来隐匿姓名东游于海上,不知所踪。姑母...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