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 第3页

研究 第3页

  •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前景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前景

    全世界有超过1亿7 000万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3亿6 600万。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生和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糖尿病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能导致所有主要血管的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颈动脉以及下肢动脉。相比未患有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有缺血病症,并且损伤该缺血部位的功能。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是预测外周动脉疾病的程度和发病率的重要指标,英国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每增加1%,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了28%,并且病死率、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截肢率均有所增高...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研究简况及展望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研究简况及展望

    糖尿病足 (diabetic?foot, DF)指糖尿病患者的神 经病变和一定程度周围血管疾病引起的下肢感染、 溃 疡和 (或)深部组织损伤 [1] 。其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 并发症之一, 可导致患者致残、 致死, 严重威胁糖尿病 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有文献报道 [3] 糖尿病患者出现? DF 的机率为 8.57%。中医学将?DF 归属 “消渴” “脱疽” 范围。目前糖尿病足的治疗主要是药物干预, 而中医 药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有特定的疗效, 以下是中医药 内外方法...

  • 变应性鼻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思路

    变应性鼻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思路

    益气温阳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论探讨 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 AR) 是特应性个体接 触致敏原后由 IgE 介导, 并有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 子参与的鼻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AR 在全球人口 中发病率为 10% ~ 20% [1 ] , 典型的症状主要是阵发性 喷嚏, 清水样鼻涕, 其次是鼻塞和鼻痒, 部分伴有可逆 性嗅觉减退, 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 。西医治 疗 AR 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和特异性 免疫疗法, 存在远期疗效不确切, 治疗周期长和风险高 等问题...

  • 探讨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合并中风的研究

    探讨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合并中风的研究

    冠心病合并中风的基础治则治法研究 祖国医学将冠心病、 脑卒中归属于“胸痹心痛” “中风” 等范畴 [1 ] 。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内经》 中即 有关于胸痹心痛的描述 , 《素问·脏气法时论》 篇中记 载 : “心病者, 胸中痛, 胁支满, 胁下痛, 膺背肩胛间痛, 两臂内痛” , 后汉代 《金匮要略》 则正式提出了“胸痹” 的病名 [2 ] 。《内经》 中虽无 “中风” 病名, 但...

  • 丁书文诊治房性早搏症候群思辨过程中隐含信息数据挖掘研究

    丁书文诊治房性早搏症候群思辨过程中隐含信息数据挖掘研究

    丁书文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从事心血管专业的临床研究50余年,在多年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经验的积累中,首次提出房性早搏症候群。此症候群属中医学心悸范畴,可见于多种疾病。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立“心悸”之病名,后世医家对其不断整理完善,如朱丹溪提出心悸责之虚与痰,张景岳认为其多由阴虚劳损所致。 名老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善于察觉大量隐含信息,采用独特的临证思维,从而形成新的病证概念和证治规律。丁教授在对房性早搏的治疗中,特别重视以“多汗”为主的特色症候群,分为阴虚...

  • 冠心病与情志变化相关研究

    冠心病与情志变化相关研究

    根据《2015 年中国心血管报告》 , 2014 年中国 冠心病死亡率城市为 107. 5/10 万, 农村为 105. 37/ 10 万, 作为常见病、 多发病, 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 率不断升高, 发病年龄也逐渐呈年轻化趋势, 情绪、 心理因素在其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也日益引发 关注 [1- 2 ] 。据报道, 有超过 1700 万美国成年人患有 冠状动脉心脏疾病, 每年新增约 120 万人, 其中超过 2/5 显著患有抑郁症状 [3 ] 。Yong Gan 等 [4 ] 通过 meta 分析结果表明, 抑郁...

  • 风药在心脉病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风药在心脉病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黄帝内经》曰: “风为百病之长” “风为百病之始” “风性 善行而数变” 。 充分概括了 “风” 与诸多疾病的密切关系。 风药 是一个法象药理名称, 将其定义为具有风木属性的一类药物, 此类药在调节人体脏腑经络、 畅达气血津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 作用 [1] 。 现就风药在心脉病证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风药分类及其在心脉病证中的应用 心脉病证包括心系病证和脉管疾病,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系统疾病,...

  • 中风病复发风险评估与中医预警模型新型系统性研究

    中风病复发风险评估与中医预警模型新型系统性研究

    中风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 高复发率的特点,是威胁我国中老年人群健康的首 要病因,每年新发患者超过 200 万人,其中缺血性 中风占中风患者总数的 60% ~ 70%,平均病死率 为 10% ~ 15%,发病后存活患者中有 50% ~ 70% 遗留有后遗症,6 个月内复发率为 8. 8%,2 年内 为 15% ~ 30%,5 年内为 20% ~ 47. 7% [1 -3 ] 。因 此,如何降低该病的复发率是当今医学界研究的重 要课题。临床上缺血性中风病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 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 [4 ]...

  •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也是 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1 ] 。2013 年全世界范围 内高收缩压导致了超过 1 000 万的死亡人数和 2 亿 800 万的致残人数 [2 ] 。2010 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 204. 30 万例(男性 115. 4 万, 女性88. 9万), 占全部死亡 的 24. 60% [1 ] 。尽管有各种作用机制的抗高血压药物, 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仍旧未达到最佳标准。值得注意的 是, 高血压控制不佳的问题也逐渐上升为全球关注的 焦点 [3 ] 。近些年, 人们也都...

  • 精准医学、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病证结合研究

    精准医学、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病证结合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薛梅 大数据分析时代,将病证实质研究与精准医学有机结合,建立基于中医学基础理论,并符合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际和中药多靶点干预特点的方法学新体系,是中医药研究取得历史性进展的难点和突破点,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医学是生物和信息技术在医学临床实践的交汇融合应用,个体化医学的更精确定位与升华,是医学科技发展的热点内容。以陈可冀院士为首的课题组以在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Ⅱb-Ⅲa(GPⅠb、GPⅡ...

  • 中药祛湿通脉方治疗肢体缺血再灌注临床研究

    中药祛湿通脉方治疗肢体缺血再灌注临床研究

    近年来,下肢慢性缺血类疾病发病率越来越 高; 随着介入治疗水平的提高及介入器材的更新 换代,介入治疗在下肢慢性缺血类疾病临床治疗 应用越来越多,在介入开通了肢体动脉的狭窄及 闭塞的同时,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肢体缺 血再灌注(limb ischemia reperthsion,LIR)损伤,并 可能会有一些远隔器官的功能受损,如心、肺、 肝、肾、肺、脑及胃肠道等器官,严重者甚至出 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本研究观察加用祛湿通脉方治...

  • 卒中后超早期活动结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研究

    卒中后超早期活动结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组织局灶性缺血, 导致神经 系统即刻或进展的废损,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 致死率 和复发率 [1] 。大部分患者遗留运动功能障碍, 严重影 响生活质量 [2-3] 。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 尽早针刺治 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 [4] 。在所有 的康复目标中, 改善行走功能是卒中患者最重视的目 标 [5] 。我们观察卒中后超早期活动结合醒脑开窍法针 刺治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行走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 活动改善的影响, 寻找重返行走的快速途径。 资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

  • 康复新液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研究

    康复新液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研究

    慢性牙周炎是五官科常见疾病之一, 属于中医学 “牙宣 ” “齿动摇” 等范畴 [1 ] 。该病高发于 35 岁以上人 群, 是由于感染多种牙周致病菌及其产物后炎症细胞 侵犯牙周组织, 造成牙槽骨被破坏而导致的牙周支持 组织慢性感染性炎症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高达 65% ~ 75% [2 ] , 临床以牙龈出血、 牙周袋形成、 牙龈红肿痛、 炎 症反应、 牙齿松动等为主要表现, 严重者可出现牙齿脱 落, 对患者外貌美观和咀嚼造成一定影响。该病发展 缓慢, 病程时间较长,...

  • 基于象思维的半夏 夏枯草治疗失眠的研究

    基于象思维的半夏 夏枯草治疗失眠的研究

    古人由于认识的局限性, 对自然界存在原始的崇 拜, 从自然界的基本构成物质中抽象出无极、 太极、 阴 阳、 五行、 八卦等符号、 图式, 用以解释、 分析宇宙万物的 存在形式、 结构状态、 运动变化规律, 由此形成了具有中 华文化特色的象思维。而万物之间相通相应、 相类互动 的特性赋予了象思维整体性、 动态性与较强的普适性、 包容性的特色, 使象思维成为古人认识万事万物时所采 取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通过 “ 观物取象” , 进行认识上 的抽象, 并根据 “ 象以尽意”...

  • 中药抗癫痫的实验研究 草本植物提取物抗癫痫作用

    中药抗癫痫的实验研究 草本植物提取物抗癫痫作用

    总结近5年草本植物药用成分提取物抗癫痫的作用,指出石菖蒲提取物α、β-细辛醚及钩藤提取物钩藤碱、天麻提取物对羟基苯甲醇、黄芩提取物黄芩苷、银杏叶、光果甘草、锁阳醇提物,国外常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植物:粉色西番莲、Searsia dentata、林生杧果、多舌莲瓣、家黑种草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以大脑神经元反复自发性放电为其主要特征。癫痫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大脑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失衡、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神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

  • 缺血性中风 临床研究针刺疗法

    缺血性中风 临床研究针刺疗法

    许能贵,1964生,男,汉族,针灸推拿学,二级教授、研究员。从事中医针灸学的医、教、研工作20余年,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中医学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国家 “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为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南粤百杰,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南粤创新奖&rdquo...

  • 抗失眠药研究开发进展

    抗失眠药研究开发进展

      失眠虽非严重疾病,但对于失眠者来说却是一种折磨人的苦恼。虽然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均体验过失眠,但真正失眠者仅占总人口的10%左右。其他人只不过属于暂时性失眠,这些人无需借助药物入睡,而对于经常性失眠者来说就必须靠安眠药来帮助睡眠。   开发史——传统药物难全其美   安眠药物的大规模开发工作始于廿世纪。在整个十九世纪国外开发上市的安眠药仅有水合氯醛、三聚乙醛、乌拉坦和索佛那(双乙磺丙烷)等少数几种。进入廿世纪后,安眠药的开发开始加速。苯巴比妥于1912年上市。1961年甲氨二氮卓(利眠...

  • 正常高值血压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正常高值血压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正常高值血压中医证候特点研究进展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将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定义为“正常高值血压”,并等同于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2]提出的“高血压前期”的概念。2017年11月,由美国心脏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多个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正式颁布,新版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130/80mmHg,取代了之前...

  • 焦虑性障碍中医药研究述评

    焦虑性障碍中医药研究述评

    焦虑性障碍(Anxiety Disorders)又称焦虑症或 焦虑性疾病,是一组以病理性焦虑情绪为主要临 床表现的精神障碍。临床上表现分为精神性焦虑 和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是指一种担心吊胆、 恐惧和忧虑的内心体验,伴有紧张不安; 躯体性 焦虑是指在精神性焦虑基础上伴发的自主神经功 能亢进的系列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短、出汗、 紧张性震颤、口干及颜面潮红、苍白等,同时伴 有警觉、运动性不安等症状。 焦虑性障碍患者患病率较高,女性患病率是 男性的 2 倍,一般人群焦虑性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 28. 8%(包括广泛性焦...

  • DNA甲基化与大肠癌相关性的研究

    DNA甲基化与大肠癌相关性的研究

    表观遗传学表现为DNA甲基化谱、基因表达谱和染色质结构状态在细胞间传递的遗传现象而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一门科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是常见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其中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基因组印记、染色体稳定性和胚胎发育等方面均扮演重要角色,因此研究最为广泛。DNA甲基化被认为是继基因突变、缺失这两种机制后,导致抑癌基因失活的第三种机制,是肿瘤中最常见的分子改变之一。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越来越高,已高居世界恶性肿瘤第3位,病死率第4位。故早期发现、诊...

  • “致中和”思想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致中和”思想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因其发病隐匿,认知功能损害呈渐进性发展。目前,现代医学尚未发现有特效药能延缓AD病情进展,而中医学在儒家“中和”思想的指导下,辨证治疗AD有着确切的疗效。鉴于此,笔者运用“致中和”思想解读AD的发病机制,以期为AD的中西医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1“致中和”思想理论内涵 “中和”思想是先秦儒家在“贵中&rdq...

  •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失眠属于中医学 “不寐” “目不瞑” “不得 眠”等情志病范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 特征,临床以难以入睡、易醒为主要症状,并伴 有头晕、头痛、多梦、健忘、心悸等,中医治疗 失眠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 。柴胡桂枝干 姜汤由柴胡、黄芩、干姜、桂枝、栝楼根、牡蛎、 炙甘草组成,具有疏肝利胆、温中健脾、生津敛 阴、平调阴阳寒热 [2 ] 的功效。现就柴胡桂枝干姜 汤在治疗失眠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理论 失眠多由情志失常...

  • 针刺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定性访谈研究

    针刺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定性访谈研究

    抑郁症的病因复杂多样,故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成为当今全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1]。随着现代人生活及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加,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逐步减少,抑郁症的发病趋势骤增。每年约有20万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其中,70%~80%的自杀患者患有抑郁症,抑郁症已成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2]。另外,抑郁症与其它疾病一样,存在明显的个体因素差异,其原因复杂多样,年龄、抑郁症类型和基因组的差异是显著性影响因素。基于以上紧迫形势,国内外学者对抑郁症进行了长期而大量的研究。继续寻找疗效更好的药物和进...

  • 精准医学时代癫痫的中西医研究及思考

    精准医学时代癫痫的中西医研究及思考

    2015年1月奥巴马在政府咨文中推出 “精准医学 计划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 ” 方案, 精准医学 成为全球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热点, 精准医疗也被 纳入我国 “十三五” 重大科技专项计划。 癫痫其病 因、 病机复杂, 治疗手段局限, 更需要个体化、 精准 化治疗。 本文将浅谈精准医学的模式在癫痫疾病领 域的研究进展。 精准医学的发展 1. 精准医学的兴起 1953年, James D.Watson和 Francis Cri...

  • 现代医学对中医药治疗癫痫的药效学类动物实验研究的启示

    现代医学对中医药治疗癫痫的药效学类动物实验研究的启示

    中医药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治疗癫痫药物的资源。研究证实, 中草药 (如天麻、钩藤和半夏等) 确实存在现代医学意义上的治疗癫痫的作用, 且中草药提取物预计可提供更佳的疗效和更少的不良反应及治疗费用[1]。笔者发现, 目前国内在中医药治疗癫痫的药效学类动物实验研究上未形成较系统的共识, 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如, 混淆“抗癫痫病理机制”与“抗痫性发作病理机制”作用, 选择了不恰当的动物模型和给药时机来评价药效等, 最终令结论的准确性下降并限制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

  • 中医理论在孤独症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理论在孤独症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孤独症也叫自闭症,以社会交往缺陷、兴趣范围局限、行为重复刻板为主要表现,是医学界、康复界、特教界的难题。笔者通过十余年的潜心学习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中医理论在孤独症领域有其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五脏与孤独症的关系 《灵枢·脉度》曰:“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生骨髓。”《素问·五脏生成》记载:“诸髓者皆属于脑。&rdqu...

  • 中药汤剂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研究概况

    中药汤剂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研究概况

    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又称孤独症,是引起未成年人在幼童期情志发育不全或受限的神经精神类疾病[1]。现代医学主要将ASD的临床表现归纳为语言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行为方式刻板和兴趣狭窄[2]。目前,西医多以精神类药物治疗,并以心理干预与康复训练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取得一定疗效。中医在治疗ASD方面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主要采用中药汤剂、针灸、推拿和耳穴贴敷等方法治疗,疗效肯定[3]。本文对中药汤剂治疗儿童ASD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开展中医药对儿童ASD的治疗与研究...

  • 癫痫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述评

    癫痫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述评

    癫痫是一种以具有持久性的致痫倾向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 发病与脑部皮质神经元异常放电密切相关。主要以突发意识障碍, 手足抽搐、口吐白沫, 甚或口中怪叫、角弓反张, 醒后如常人等为典型症状表现[1]。据统计, 2003年WHO数据显示癫痫患者在全球约有5千万[2], 2009年Ngugi A K等最新统计方法显示数据为6.5千万[3]。我国每年发病率约为28.8/10万[4], 国内活动性癫痫患者数量已超过600万[5]。癫痫反复发作, 不易控制, 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均带来沉重负担。因此, 研究和明确癫痫发病机制具有...

  • 中医药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研究状况

    中医药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研究状况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是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致死率和低生存率。据全球肿瘤患者数据统计显示,全球男性大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4位,女性分别居第2位和第3位。早期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2%,而进展期的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7%。目前临床治疗大肠癌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几乎所有临床大肠癌化疗患者会产生肿瘤的多药耐药(MDR)。MDR是指肿瘤的耐药性由一种药物诱发,并且对其他结构和功能无关的一系列化疗药物甚至患者从未使用过的药物也具有耐药性,...

  • 中西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 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 主要表现为神经退行性病变, 其发病进展相对缓慢,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动、运动缓慢、步态不稳和肌强直等[1]。PD的病理核心是人体大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了变性和坏死, 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 进而引发的脑部疾病, 其发病原因不明, 可能与遗传、环境、年龄、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2]。中医认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在PD发病过程中极为关键, 其病位在筋脉, 与肝、脾、肾等脏腑有关。在治疗上, 西药可以短时间...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