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第209页
-
草果食疗方 去腥除膻温中祛寒除寒湿
冬季来临,于寒冬风雪之中,炖煮一锅牛羊肉,与亲朋好友团聚畅聊、分享食之可谓一大快事。有经验的美食家们都知道,炖煮牛羊肉时,加入一味草果,既清香可口,又驱避膻臭。草果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气,增进食欲,是烹调佐料中的佳品,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一”。事实上,草果还是一味传统中药材。 有一个关于草果的传说,蜀汉建兴三年,南蛮王孟获犯境入侵。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平叛。队伍来到滇南一带,时值五月,天气炎热,南方之地,分外酷暑,军马衣甲,皆穿不得。将士们不适应气候染上疟疾,人滚...
-
驱寒防病保健 食谱羊肉汤
羊肉是老百姓冬季餐桌上常见的美食。中医认为,羊肉性温,味甘,有补肾助阳、温中暖胃等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羊肉含蛋白质、钙、磷、铁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寒冷的冬季,在烹饪羊肉汤时,再加入适当中药,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还能驱寒防病保健。 黄芪羊肉汤 做法:羊肉150克,切成小块,与黄芪6克,生姜5片,葱白10克,八角5克一同入凉水锅中,大火煮沸后去浮沫,转成中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加入少许食盐即可。 功效:此汤具有温阳补气、健脾补肾的功效,适宜畏寒肢冷、四肢乏力、少气懒言、腰膝酸软者服食。...
-
羊肉性温 冬季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
主料:羊肉500克,白萝卜1根,圆蘑150克,四季豆150克。 调料:料酒、葱姜、花椒、胡椒粉、盐、生抽、豉油各适量。 做法: 1.羊肉切块后用开水焯一遍捞出,放入高压锅,加水,料酒,葱姜,花椒、胡椒粉,定时15分钟。2.将高压锅内的羊肉和汤一同倒入砂锅,加入四季豆,白萝卜片,大火烧开,改小火慢炖。3.待羊肉酥烂,放入圆蘑和盐,生抽,豉油再次大火烧开。4.改小火炖至汤汁收干即可出锅装盘。 功效:中医认为,羊肉性温,味甘,归经脾,肾。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生肌等功效,适宜胃寒...
-
绿豆清暑解热毒 绿豆寒凉寒证不宜
炎热的季节,骄阳如火,与之对应的绿色,便给人清凉的感觉,比如绿茶、比如绿荷、比如绿豆。绿豆这种价廉物美又十分亲民的好东西,扎根于大众的心里。可能是一支绿豆棒冰,可能是一块绿豆糕,也可能是一碗绿豆汤,还有那绿豆粥。 记得幼时,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煮上一锅绿豆汤,汤碧绿、味清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上一碗,苦夏也不觉得那么难熬了。还是在农忙双抢的时候,男劳力在田头干活,妇女们会来送饭送水,这水往往是绿豆汤、赤豆汤。几十年过去了,但想起来犹在眼前。 绿豆清暑解热毒 绿豆汤配方,最早被明代医家张...
-
春天乍暖还寒 老年人保健
初春时节,天气忽冷忽热,北京各医院心血管病人也随之增多。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脏科主任夏云峰介绍说,每年到了季节变换的时候,特别是初春季节,老年人心血管病复发的就会增多。每年冬春季收治的老年患者中,60%以上是心血管病患者。 夏云峰解释,心血管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复发,但春季是多事之秋,特别是3~4月份,是心血管病复发的一个高峰期。一是这个时期虽然已经入春,但气温还很低,且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容易引起血管痉挛,特别是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多数伴有血管硬化和血管狭窄,气候的突然变化常常会刺激血...
-
学习《伤寒论》项背强几几 服桂枝加葛根汤缘何无效
学习《伤寒论》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将伤寒论简单化,完全依靠以症对应相应的方剂。比如《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很多人在临床上只要见到项背强几几、汗出,就用桂枝加葛根汤,有立竿见影者,有毫无寸功者,其中缘由如何,竟心中茫然。古人亦如此,以下试举医案一则。 陈士铎《辨证奇闻》原文载:冬月伤寒,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服桂枝加葛根汤不愈,人谓太阳阳明合病,舍前方无药治。不知太阳邪既入阳明,自宜专治阳明,不必又顾太阳。况葛根汤仍用桂枝以祛太阳...
-
为大众推荐几款大寒养生粥
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极为寒冷的时期,在这个寒冷的时节里,喝上一碗热乎乎、香喷喷、暖融融、米水交融、香美可口的粥品,驱寒又保暖,暖胃更暖心。现为大众推荐几款大寒养生粥。 滋补虚损粥 原料:黑米150克,赤小豆100克,葡萄干、花生仁、莲子、去核红枣、桂圆肉、松子各50克,冰糖150克。 做法:黑米、赤小豆洗净,浸泡一个晚上;莲子、花生仁洗净浸泡半天;黑米、赤小豆、莲子、花生仁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煮沸;加入红枣、桂圆、松子,小火煮约1小时,注意用勺搅动,以免糊锅;待粥稠浓时放入葡萄干及压碎的冰...
-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理论 谨和五味寒热适宜顺应四时
•《黄帝内经》关于饮食养生理论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在饮食作用、饮食基本原则、饮食养生方法和病家饮食禁忌等方面已成体系,对后世中医养生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帝内经》不但强调了饮食的重要作用,对饮食结构也给出了合理建议。提出饮食要建立以五谷为主,以五果、五畜、五菜为辅的合理结构,对现今人们饮食生活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关于饮食养生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在饮食作用、饮食基本原则、饮食养生方法和病家饮...
-
干姜温中祛寒温肺化饮 煨姜治胃寒腹痛
生姜味辛性微温,常用于解表发汗、发散风寒的方剂中,以治风寒感冒。可配伍麻黄、荆芥、桂枝、紫苏叶等同用。也可单用生姜一味,切碎,加红糖适量煮汤饮服,治风寒感冒。前人经验中有“行阳分而发表散寒,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的记载,可资参考。 生姜配半夏有明显的和胃止呕作用,并可解半夏毒。生姜也可解南星毒。生姜与大枣同用,能益脾胃元气,温中祛湿;与白芍同用能制白芍之寒而温经止痛。生姜汁可化痰止呕,用于治风痰口噤不语,风痰阻滞经络半身不遂等证,这时常配竹沥汁同用。一般用法是:竹沥汁3g兑入生姜汁六...
-
踢毽子舒筋活血 抵御严寒
毽子,又称毽球、鸡毛毽、绒线毽,起源于汉代,由古代蹴鞠发展而来,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简便易行,老少皆宜,深受人们的喜爱。 踢毽子的花样繁多,如旋转踢、交替踢、毽穿圆环、远吊、近吊、高吊、前踢和后勾,还可用头、肩、背、胸、腹代足接毽或毽绕身不堕等。亦可举行各种规模、各种形式的比赛,有的比踢的次数,有的比踢的花样和难度。比赛方式有单人踢和两人对踢,也有集体踢或传踢,基本动作有盘、磕、拐、蹦四种,可谓五花八门,各具特色。踢毽子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其一,就地取材,简便易行。毽子可在超市、商店里甚至地摊上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