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第206页
-
寒流侵袭留神心脑血管病
数九寒天,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急剧增高。北京朝阳医院脑血管病专家李登极主任介绍说,心脑血管病,特别是脑血管病对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危害很大,在冬季,由于寒冷天气的刺激其危险性更是加大。据统计,在美国每年出现的脑血管病猝死大约40万人,每一分钟夺去一个人的生命。在我国每15秒钟就有一个脑中风患者发病。心脑血管病虽然危害大,但却是可防可治的,关键要做到及早预防,并进行有效干预。 哪些人易患心脑血管病?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比较多见,而50岁左右的病人中主要为男性常吸烟、饮酒的患者,这也反映了长...
-
坚持戴护膝 呵护老寒腿
我今年76岁了,年轻时膝盖曾患关节炎(俗称老寒腿),严重时步行困难,当时,经多方治疗后痊愈。然而在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膝关节炎突然复发,疼痛,行动不便,特别是蹲下后,站不起身,春秋各犯病一次,治了两年多无明显效果。后来我查阅资料知道,我这毛病是由于受了风寒所致,需除湿通络,温筋壮骨,活血化淤,消除关节组织周围炎症,务必要防寒保暖。 于是我便采用膝盖长年戴护膝的方法,保护膝盖不受风寒侵袭。戴护膝时,勤洗勤换,要有耐心,不怕麻烦,夏天不怕潮热持之以恒。我一直坚持戴护膝,到现在我的膝盖再也没疼过。通过戴护膝的方法保...
-
寒冷季节谨防唇裂来袭
随着寒冷季节的到来,很多中老年朋友嘴唇逐渐变得干裂、脱皮,喝多少水也不见效,这主要是秋冬季维生素缺乏和干冷气候造成的。 老年人出现口唇干燥、脱屑、唇色暗淡或口唇糜烂、溃疡等问题,主要是由于气温较低,空气干燥,皮肤黏膜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嘴唇周围没有皮脂腺,无法形成有保护功能的皮脂膜,加上嘴唇的角质层薄,难以保持水分,如果自身水分补充不及时的话,嘴唇很容易于裂。天气冷了,新鲜水果和蔬菜摄入量减少,导致维生素B2的缺乏,影响人体生物氧化,易患舌炎、唇炎等。当气温和相对湿度过低时,维生素B2的缺乏会更明显。还有一些人喜欢用...
-
冬季要防寒气伤内脏
入冬后,许多中老年朋友常感夜晚脚冷、后背发凉、夜尿多、凌晨腹泻、小便时寒战及偶尔腿脚抽筋等莫名其妙的症状。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张元培主任医师提醒,这是冬季阴寒之气上身所致,若不及时祛除,可能诱发大小便失禁、哮喘、关节冷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张元培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中老年人体内阳气渐衰,容易寒从内生,常表现为怕冷畏寒、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加上入冬后外界阴寒之气较盛,侵袭人体后与体内之寒合而为病,导致血压上升、血糖波动、血液循环减缓、关节冷痛、心脑血管痉挛、中风等。冬季阴寒之气是中老年人健康的杀手,所以在日...
-
“病从口入”的伤寒、副伤寒
据报道,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部分中小学近日暴发甲型副伤寒疫情。这一消息引起了人们对甲型副伤寒这一疾病的关注。 伤寒、副伤寒是一类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菌分别是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两者病理变化、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相似,其中副伤寒有甲、乙、丙3种类型。病原菌分别属沙门菌A、B、C组。 副伤寒分布全国各地,常年散发,以夏秋季最多,发病以儿童、青壮年较多。潜伏期为1—10天。流行病学分析发现,伤寒的发病率逐年下降,甲型副伤寒发病率则逐年上升。副伤寒急性起病为多,开始时可先有急性胃肠炎或结...
-
寒冷多风警惕荨麻疹
冬季天气干燥,使很多人饱受皮肤瘙痒的困扰。不过,有些部位的皮肤瘙痒可能并非只是因为干燥,而可能是因为寒冷性荨麻疹。此病多半呈急性,常由冷风刺激诱发或在接触冷水后的部位产生风团和红斑,继而发痒,严重时还可伴有发热、气喘、恶心等症状,甚至可导致喉头水肿,窒息死亡。过敏体质是该病高发人群,因为他们在寒冷的刺激下体内的冷球蛋白、冷溶血素、冷纤维蛋白原等比一般人更容易增多,引起体内的各种补体成分活动,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发生寒冷性荨麻。疹。一旦患者步入温暖的环境中,疹块一般就会慢慢消退,但是,寒冷性荨麻疹往往数年反复不...
-
下肢常感寒须防病登门
初冬时节,下肢特别是脚部最易感到寒冷。这是因为人体下肢距离心脏较远,局部血流相对缓慢而造成的。然而有些人即使在气温并不太低、鞋子保暖作用也很好的情况下,仍常感到下肢寒冷、麻木,甚至在炎热的夏季也不例外。这种异常的下肢寒冷,往往是某种疾病的信号。引起下肢寒冷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属于周围血管的慢性闭塞性病变,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脉,其中以下肢更为多见,多发于男性青壮年。发病初期,大多表现为受寒后感到足部发冷、麻木、疼痛,走路时小腿酸胀、乏力。病情逐渐加重,则会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走几步之后就感觉...
-
不洁饮食易感染副伤寒
最近,广西河池市罗城县数百人感染了甲型副伤寒,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专家认为本次疫情的发生与水源受到污染和生活密切接触有关。 副伤寒是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副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中一般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个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且可繁殖,能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也可持续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日光直射数小时即死,加热至60度经30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在3%石碳酸中5分钟即被杀死,消毒饮水含氯达0.2-0.4mg/L可迅速致死。 甲型副伤寒...
-
寒冷时节防治眼鼻喉疾病
寒冷的时节里,人们外出除了防寒保暖之外,还要注意暴露在外的眼鼻喉,否则人体这几个与外界接触最直接的器官很可能受温度、湿度、风力的影响而导致炎症的发生。 眼:异物入眼别乱揉 迎风行走,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大风带着异物入眼,引起眼部强烈不适。异物如果在眼睛中停留时间过长可导致真菌性角膜炎、角膜溃疡。严重的话甚至可能造成眼球损伤,使视功能受损,导致视力下降。 【对策】闭眼睛休息片刻,等到眼泪大量分泌,不断夺眶而出时再慢慢睁开眼睛眨几下,多数情况下,大量的泪水会将眼内异物自动地冲洗出来。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则应请...
-
老年人防寒防病 预防骨折
据统计,健康老年人在冬季骨折的发生率比其他季节要高出24%。这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均与冬季天气特征有关。冬季由于阳光照射减少等原因,人体内的维生素D浓度降低,从而影响到钙、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骨骼的单位容积内骨组织总量减少,脆性增大,所以稍受轻微的外力作用即可发生骨折。从外部环境方面说,冬季雨雪多,道路积雪、结冰的日子较多,光滑的路面,加上臃肿的穿着和行动的艰难,老年人最容易发生跌倒损伤。有一个误区认为冬季穿较多衣物,即使摔倒了也不会有多严重,其实不然。跌倒往往是强大的暴力传导至骨折处导致骨折,主要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