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 第12页

时 第12页

  • 茶的功效 特殊的药茶辨体适时施茶

    茶的功效 特殊的药茶辨体适时施茶

    茶,既平凡而又神奇之物。说它平凡,是因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就有它;说它神奇,是因为我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古写作“荼”,虽然到了唐代才有茶字,但早在神农时期,茶及药用价值已被发现。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茶的功效 茶道亦应该是养生之道,饮茶即是食疗。我国的饮食治疗,有古老的...

  • 鱼汤利咽润肺正当时

    鱼汤利咽润肺正当时

      如今,气候干燥,易耗伤人体津液,劫损肺阴,出现口鼻、咽喉、皮肤干燥等症。饮食调理当以滋阴润燥为主。食疗药膳重在养肺阴、润肺燥。现介绍几款,供参考。   鳖鱼利咽汤   用鳖鱼肉300克,诃子15克,木蝴蝶10克,百合15克;将鳖鱼肉、诃子、木蝴蝶、百合洗净,同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该用文火煨炖,至鳖肉熟透即成。去药渣,取汁与鳖肉;此汤具有滋补肺肾、开音利咽的功效。适用于咽喉作痒灼痛、缠绵难愈、潮热盗汗、肛脱等症。   银鱼汤   用银鱼150克,韭菜25克,木耳10克,火腿10克,鸡蛋...

  • 顺应天时热来热挡 辟邪祛暑强身健体

    顺应天时热来热挡 辟邪祛暑强身健体

    中医学认为,夏日的贪凉行为会让身体处在“寒邪”的危险之中,可能存在着健康隐患,不仅无法消暑,反而还会落下病根。所以,顺应天时,热来热挡,反而能辟邪祛暑,强身健体。 解暑要喝热茶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喝热茶却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在茶的选择上,燥热体质的人,宜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宜喝温性茶。一般而言,绿茶和清茶中的铁观音由于发酵程度较低,属于凉性的茶;清茶中的乌龙茶、大红袍属于中性茶,而红茶、普洱茶...

  • 端午时已入夏季 一方一粥助调养

    端午时已入夏季 一方一粥助调养

    端午调摄重养心。常言道,养生先养心。高濂《遵生八笺》说“心静可以固元气,百病不生,百岁可活”。《灵枢·口问》云:“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中医有七情致病说,情志不遂,气机失调,郁而不达,可以致病。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或迫于生计奔波在外,离多聚少,来回奔波,多有不易,对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等,也是逐渐淡化;另外很多父母与子女相隔甚远,还有很多空巢老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之情,难免有之。或有目见他人端...

  • 处暑之时养生 食宜补气衣要春捂秋冻

    处暑之时养生 食宜补气衣要春捂秋冻

    “一场秋雨一场寒”是很明显的秋季气候特征。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体阳气的收敛形成了很好的条件。处暑之时,爱好养生的朋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衣要春捂秋冻 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干燥症。因此,衣服不要加得太多——忌捂宜冻,但也不能过凉。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冬”。但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食宜补气为主 秋属肺主气多燥,秋季...

  • 古人12个时辰 经络脏腑养生

    古人12个时辰 经络脏腑养生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由于“天人相应”整体观的关系,时辰与我们人的五脏六腑及其经络密切相关。在自然界每个时辰当中,人体都有一条经络、一个脏腑当值,因此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时辰来保养其所对应的脏腑,就可以收到强健身体、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子时(晚上11点~凌晨1点) 万籁俱静正好眠 子时胆经当值,属“阴中之阴”,是一天之中最黑暗的时候,也是阳气开始初生的时段,胆气在此时开始升发。《内经》认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 药膳与四时所宜

    药膳与四时所宜

    春天,气候温和,万物以荣。宜早睡早起,散步、打太极 拳、体操运动:春气温,宜食面粉制作的食物,应补肝,可食首 乌肝片、猪肝粥,能使春季身体健康, 夏天,气候炎热,万物华实。宜夜卧早起,呼吸新鲜空气, 散步,走路运动;夏气热,宜食寒凉食物,绿豆、苦瓜制作的菜 肴,应补心,可食玉竹炒心子、绿豆粥,能使身心凉爽、健康。 秋天,天高气爽,气候逐渐变凉、燥热、万物枯黄,宜早卧 早起,散步、太极拳、八段锦运动,秋季燥,宜食润燥的食物、 芝麻、香油制作的食品,应补肺,可食萝卜炖猪肺、芝麻兔等食 物,以滋润心肺,得益健康。 冬天,...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药膳
  • 中药煎煮时间 服药方法

    中药煎煮时间 服药方法

      每日一剂就是取一服药,用水煎服,一般指用水(煎药时将药物平铺在锅底,水面淹没药材高出2~3厘米即可,大约为食指的一个半指节;而质地坚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多些;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的药物,水刚淹没药物即可)复煎两次,第一次加水煎熬然后把药汤倒出来,这个称为头煎;然后再往药渣中加水(第二次放水比第一次减少1/3),再煎,这次得到的汤药是二煎。把两次汤药混合再分成2~3次服用。   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一般治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煎10~15分钟即可,补益类中药则需煎40~...

  • 时下萝卜 药用价值

    时下萝卜 药用价值

    时下,正是萝卜上市的季节。萝卜不但营养丰富,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萝卜味甘辛、无毒,化积滞,解酒毒,散淤血。 进食萝卜有消食、顺气、化痰、止咳、利尿、补虚等作用。民间一些验方中常用萝卜内服外用治疗多种疾病。 扁桃体炎取鲜萝卜汁100毫升,加甘蔗汁100毫升,调匀,以温开水冲服,每日2~3次,能消炎解毒。 哮喘取萝卜汁300毫升,加蜂蜜30毫升,加温开水调匀服之,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具有润肺定喘之功效。 高血压头晕取萝卜汁150毫升,加红糖50克调匀,每日两次...

  • 新时代下的《伤寒杂病论》

    新时代下的《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虽博大精深,但非神秘难解,学习时要把握回归本源但不拘泥于本的原则。读懂伤寒之本,才能做好继承,发挥伤寒、创新伤寒才能做好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伤寒理论要充分借鉴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与方法,紧密结合于现代临床中,形成新时代下的《伤寒杂病论》,方能使伤寒理论在现代临床中亦能发挥自如。   抓住病机发挥伤寒   伤寒本病虽为疫病,伤寒之方却不局限于治疫病。仲景制方配伍精妙,组方严谨,历代医家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各科杂病而屡建奇功,足见应用之广泛。古谓“医不执方&rdqu...

  • 冬春交替时进补食材

    冬春交替时进补食材

    黑色食物不仅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大多性味平和、食而不燥,是冬春交替时进补的好食材。 黑玉米:加点南瓜做甜品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黑玉米外观乌黑发亮,色泽独特。不但营养丰富,而且香糯可口,是一种非常好的粗粮。黑玉米的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7%以上,而B族维生素及铁、钾、钙等的含量也较高。 黑玉米有滋阴补肾、健脾保肝、明目活血的作用。除了蒸食,还可以做甜品——黑玉米南瓜煲。 做法:将黑玉米洗净,在水中煮1小时,放凉后剥下玉米粒。放入同等量的南...

  • 研究清宫医案中时方的应用

    研究清宫医案中时方的应用

      时方是相对于经方而言,实寓时下之方、时令之方之义,又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时方,概指唐宋以后的方剂,率多历代名家名方。狭义时方,一般指金元以后医家创制的方剂,尤以温病学家所创制方剂为代表。前者如《千金》温胆汤、《局方》藿香正气散;后者如吴又可之达原饮、吴鞠通之桑菊饮等等,不胜枚举。从方剂学发展史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诊治范围,时方方剂都远远超过经方方剂。   研究清宫医案中时方的应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不少唐宋金元时期的时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方剂,如温胆汤、犀角地黄汤、香苏散、泻白散、清暑益气汤...

  • “时-人-病-症”的辨治思维框架

    “时-人-病-症”的辨治思维框架

      笔者曾提出“时-人-病-症”的辨治思维框架,在随后的实践中,笔者发现,遵此框架既尊重了中医理法为先的传统,又兼顾了方症经验的应用。于是不揣浅陋,介绍于下,以期能对中医同道临床疗效的提高有所裨益。   时   有很多的疾病是“与时俱发”的,比如冬季型银屑病和每年阳历10月发作的鼻炎。对于这类疾病,不考虑“时”的规律性,无疑是对中医“人与天地相参”理论的漠视。   冬主“封藏”,暴...

  • 大雪时节的滋补佳品

    大雪时节的滋补佳品

    大雪时节宜滋补肾气,饮食应以调理肺胃为主,可多吃羊肉、牛肉、鸡肉、黄芪、党参、熟地、黄精、枸杞子、芋头、花生、山药、栗子等食物。大雪时节降水较少,天气干燥,易伤津液,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橘子、苹果、冬枣等以生津润燥。党参淮山花胶炖水鱼是大雪时节的滋补佳品。 水鱼肉质厚实,味道最美,中医认为它性平凉而味甘咸,属上等补品,其肉、甲、血均可入药,有滋阴、除热、益肾、健骨的功效,还适用于阴虚、贫血和血清球蛋白缺少等病人食用。 材料:党参20克、淮山15克、花胶80克、水鱼1条、生姜3片。 烹制:党参、淮山洗净,稍...

  • 清明小长假 出游正当时

    清明小长假 出游正当时

    清明节快到了,古人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会踏青,还开展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插柳等活动。如今,大家也不妨利用这个时间和亲朋出去走走,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春天的烂漫与美妙!但3天的假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去外地游玩恐有些拥挤、紧张,倒不如到陕西周边转转,细细品味自然的格调。 踏青赏花 四月,春天醒了,冬天的寒冷与萧瑟也终于远去了。随着各类花卉花期的到来,踏青赏花成为了今年清明小长假的绝对主打。樱花、桃花、油菜花……现在能赏什么花?西安市民适合去哪里赏花呢? 推荐地点:西安青龙寺赏...

  • 溯中医文化源流 辟与时俱进新路

    溯中医文化源流 辟与时俱进新路

    已故国医大师王绵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要编这部书,非南京中医药大学莫属。”这里有老一辈的文化积淀与人格力量,有新一代的志存高远和厚积薄发。 孙世发团队努力从中医药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中医药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成功编撰出版《中华医方》。 方剂是历代医家思维方式的凝结,继承和利用好这些方剂,是中医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华医方》可读性和工具性兼有,每一部分的编写都付出了极大的劳动,每一个病症都体现了&ldq...

  • 抗战时期的中医学校

    抗战时期的中医学校

    1930年代中期以前,是民国中医学校办学的高潮,但战事一起,学校无不受到冲击。但各地中医药界人士仍想方设法利用条件,坚持办学。 上海各校孤岛办学 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英勇的中国军队抗击日军数月,后来不幸陷落。不过由于上海租界在外国管治之下,暂时未受波及,成为避难之所,当时都有“孤岛”之称。当时,不少中医学校迁入孤岛,坚持办学,继续培养医学人才。 战乱初起,办学最久的上海中医学院即通知学生改到租界的珊家园开学,不久又搬到国医大厦,同时附设的华隆医...

  • 择时服药 中医时辰药理学研究

    择时服药 中医时辰药理学研究

    择时服药是中医时辰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根据病情发展变化,明确时症之间的主次关系,掌握时症相参互补的原则,尽量使药与人体节律同步协调。除依四时节律立法用药外,还应考虑一天中服药的最佳时刻。 涌吐药宜清晨午前服因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此天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宜早不宜夜。”如《东医宝鉴》以吐法截疟,所载截疟常山饮、截疟七宝饮、截疟饮、人参截疟饮等方均强调“辰巳午前用药取吐”。...

  • 《秦医缓和》“女,阳物而晦时”释义辨析

    《秦医缓和》“女,阳物而晦时”释义辨析

    《秦医缓和》为中医学类专业《医古文》课程传统篇目,该篇节选自《左传》。由于《左传》年代久远,文字古奥,对后人的理解带来不便。因之历代注家及教材对一些词句的注解也往往不尽准确,如关于“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句中“降”注为“下降、减弱”即有违中国传统乐理,而注为“产生”,则合于乐理,文意通达。 文中另有“女,阳物而晦时”一句,历代注解及各版教材注释皆欠妥帖。关于该句的...

  • 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赵学敏治学启示

    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赵学敏治学启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宋代陆游所作《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名句,意思是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总感觉肤浅,要想真正弄懂还要靠自己的亲身实践。这句话强调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成功无不是亲身实践,我国古代许多医药学家也是如此,李时珍和赵学敏便是其中的卓越代表。   李时珍(1518年-1593年)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其著作《本草纲目》规模之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部药物学著作,被称为“东方医学的巨典”“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rdquo...

  • 纪念李时珍逝世 东璧雨湖情

    纪念李时珍逝世 东璧雨湖情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幅名联虽是对楚地岳麓书院的称誉,但用于赞美蕲春县并不为过。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隶属黄冈市,以人才辈出著称。如训诂学家、“章黄学派”创始人黄侃,辛亥革命先驱詹大悲、田桐,著名文艺理论家胡风、著名数学家王中烈等都是蕲春人。蕲春县众多杰出人物仿佛是高悬于天空的闪闪恒星,而李时珍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   为纪念李时珍逝世420周年,中国药学会第十七届全国药史本草学术研讨会在时珍故里蕲春县召开。因此,我们有幸参探访了这个在中医药学...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李时珍
  • 反思新中医时代的批判匮乏

    反思新中医时代的批判匮乏

      中国学者在创新、改进的过程中始终把传承放在首位。正是因为这种“带有敬意的批判”,我们才在学科不断进步的同时也使中国医学的精髓得以发扬和传承,使学科的原创特色没有被割裂和丢弃。   批判是独立精神和自我意识的一种体现。当一个学科内部批判的声音逐渐细弱蚊蝇,也就意味着这个学科的大部分人逐渐地人云亦云、逐渐地失去自我,而使学科陷入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境地并最终独自凋零。   批判还应当包含缜密的逻辑推理以及实践验证,疑问、推理和验证三者共同构成了严谨、科学的批判思维过程。据此,面对...

  • 发展基层中医药的好时机

    发展基层中医药的好时机

      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将“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作为任务之一,表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已经站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国家发展战略上。可以说,凭借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能极大推动健康服务的深化发展,但也提醒业内管理人士,要抢抓机遇,切莫错过这个发展基层中医药的好时机。   几千年来,中医已融入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医药疗效确切,费用低,易操作,以其独特的保健及治疗方式在基层民间广泛普及,被民众接受。然而,近百年来中医药受到严重创伤和打击:...

  • 看看你何时该做糖尿病检查

    看看你何时该做糖尿病检查

    请你根据最近3个月的身体状况,在符合自己情况的项目上打钩。 1.经常口渴,饮水多。 2.尿频且量多。 3.食欲亢进,贪吃甜食。 4.浑身无力,极易疲倦。 5.易生疮疖,难以治愈,常有皮肤瘙痒。 6.家中(父母兄弟)有糖尿病人。 如1、2、3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打钩,要尽快到医院做糖尿病的各项检查。如果第6项打勾,其他项目哪怕只有一项打勾,为慎重起见,也要做糖尿病的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正常,至少每年都要做一次血糖检查。...

  • 扁鹊与黄帝 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扁鹊与黄帝 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黄帝时代有扁鹊的说法,始于隋唐之际的杨玄操。但《史记》《汉书》,以及近年来出土的马王堆医书等证据材料不支持此说。   赵氏以鸟为图腾,是秦越人被称为扁鹊的主要原因。而扁鹊诊赵简子被载于史书之中,是因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扁鹊是秦越人的私人名号,不是公称,也不是黄帝时期有“大古扁鹊”,更不是历史上有很多扁鹊。   《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1月15日刊登了笔者的文章《扁鹊建立了中医学术体系》,主张扁鹊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不可虚拟化处理。有的学者提出不同观点,认为轩辕...

  • 医者仁心仁术 应时刻为患者着想

    医者仁心仁术 应时刻为患者着想

      临床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患者叫苦说:“现在吃中药吃不起,太贵了,一次要好几百元钱”。又有那么一部分患者说:“我这病用3剂药就好了,可是医生给我开了10剂,剩下的药退吧,退不了。因为中药汤剂中每味中药都混在一起了。”现实中也确实有那么极少数的一部分医生,开汤药时一开就开十几剂,甚者几十剂,这样下来,无形中增加了患者负担。   一般来讲,对于急性病人,每次开药一般为1~3剂,对于慢性病人,每次开药一般也就5~7剂。这样开药好处有三:一是便于观察病情,随时都可以更换...

  • 初秋时节慎防“阴暑”

    初秋时节慎防“阴暑”

    虽然立秋已过,但8月26日以来,广西晴热少雨,其中31日广西有45个气象站点,出现37℃以上高温酷热天气。这些天,广西区人民医院和广西医科大一附院等门诊因“感冒”就医的患者成倍增长。炎热的“秋老虎”令不少人都怀疑,这是秋天吗?中医内科专家指出,立秋之后,出现了又一次中暑的高峰。不过,与炎热夏季的阳暑不一样,这个时候中的大都是“阴暑”。 “大夫,这几天我总觉头疼发烧,我吃了止痛药、退烧药都不好使,好像还越来越严重了。这是怎么了?&r...

  • 三伏苦热时 试试按冲门穴

    三伏苦热时 试试按冲门穴

    按古代的历法,夏至后 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 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 庚日为末伏,又称之为头伏、 二伏、三伏,合起来总称为 “三伏”。 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 伏”,冬三九为最冷的·段时 日,夏三伏为最热的一段时 日。因此,每至三伏,自古及 今,都予以极大的关注,民间 称之为“伏节”。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每 伏的头一天,讲究吃“伏 狗”、“伏鸡”,狗必须是子 狗,鸡为子叫鸡(...

  • 中医作息时间表

    中医作息时间表

    健康作息贵在坚持 养生专家认为,这份“史上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其实说的都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健康知识,只不过给它们做成了一个排表。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居无定时”,非常没有规律,而制定一个时间表,一方面可以约束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的健康做提醒。但养生专家们也指出,时间表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这个时间表安排,关键要能够坚持下去,只有规律的生活才对健康有益。 中医专家: 作息时间表可参照《黄帝内经》 许多中医专家则表示,说到最权威的作息时间表,可...

  • 泡脚时加点中药

    泡脚时加点中药

    双足常泡洗,日久必有益。有经验的中医师建议,在泡脚水中加入一些中药,对某些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强身保健作用。 气虚的老人可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等补气药;高血压患者宜将菊花、枸杞子、桑叶枝、丹参等与冰片少许煎药泡脚;一些老人冬季需要活血补肾,可选择当归、赤芍、红花、川断等;有些老人到冬天皮肤干燥、容易皲裂,可选择桂枝、金银花、红花等中药。 上述中药分别取15-20克,煎好后,每天浸泡30分钟,水量以没过小腿的2/3为宜。泡脚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皮肤有破损、伤口时要暂停。 副主任医师蔡玉...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