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 第11页

时 第11页

  • 秋日养生应顺时 三部曲中三要事

    秋日养生应顺时 三部曲中三要事

    秋天,气候由热变凉,人体腠理由疏松转为致密,阳气开始潜藏于内。秋风不是总送爽,在暑往寒来、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养生务须趋利避害,顺应天时,注意以下三个阶段的不同。 初秋:御暑热 保脾胃 解秋乏 御暑热 初秋暑热仍未退去,素有“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之称,“秋老虎”颇凶,因而仍要加强各种解暑降温保健措施,预防中暑,防止“秋老虎”肆虐。由于暑热最易伤心,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

  • 早春时节话吃葱

    早春时节话吃葱

    早春时节,气候还很寒冷,葱有通阳散寒的功能,宜多吃。 葱常见者有细香葱、龙爪葱及大葱等,四季常青,终年不断,既是蔬菜,又是调味品,既可生食,又可烹调。葱的营养丰富,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及铁、钙、磷、镁等矿物质外,还含有挥发油,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葱蒜辣素,具有较强的杀菌和抑制细菌、病毒之功效。在春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吃些生葱,不仅有预防作用,还能有效地治疗伤风感冒。人一旦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取葱白咀嚼,至出汁即可除病,经济又实川。 葱还仃消散血管内瘀血的作用,能降低...

  • 名医治病时有独见

    名医治病时有独见

      近读袁枚的《随园诗话》使我受到很大触动,古代中医抢救治疗急性病医技,让人拍案叫绝。只是近年来受西医冲击,中医阵地萎缩,中医医技传承不力,以致古代中医治疗急症绝技濒于失传。   袁枚和清代著名医家薛生白是好朋友,《随园诗话》书中写道:“乙亥春,余在苏州,庖人王小余病疫不起,将掩棺,而君来,天已晚,烧烛照之,笑曰:‘死矣!然吾好与疫鬼战,恐得胜亦未可知。’出药一丸,捣石菖蒲汁调和,命舆夫有力者,用铁箸锲其齿灌之。小余目闭气绝。喉汩汩然似咽似吐,薛嘱曰:‘好遣人...

  • 电针治疗贝尔麻痹时发现

    电针治疗贝尔麻痹时发现

      68例患者中,治愈53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77.94%,总有效率为97.06%。4种电反应分级组患者,从优到劣的痊愈率依次为100%、100%、18.2%和0%,差别非常显著。治疗结果提示疗效与电反应的敏感度成正比,即电反应分级越好疗效越好。   故利用电针的电反应分级在贝尔麻痹治疗早期对其神经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分级,并据此进行合理适度的治疗以及对疗程、预后进行正确的判断,就能客观地评估临床资料和把握针刺作用规律,使贝尔麻痹针刺临床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贝尔麻痹是面...

  • 李时珍巧释鸡屎丸子

    李时珍巧释鸡屎丸子

      明朝时,江西湖口县附近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姓刘的郎中,他见自己儿子身体瘦弱,就开了人参、燕窝等补药,叫家人煎给儿子喝。不料,儿子吃了补药后,反倒落得全身浮肿。   老刘慌了神,赶快请了个走方郎中来为儿子治病。那走方的游医原是个“冒牌货”,压根就不懂医道,怎能治好这种疑难杂症呢?他心中一急,便假装上茅厕,想办法怎么来蒙混过关。蹲在茅坑里,他忽然来了灵感,把一撮泥土拌上一摊稀鸡屎,搓成几粒丸子,要病孩服下。第二天,病孩的疾病竟然被他好了。老刘非常高兴,立即大摆酒席,宴请游医。席间,老刘再...

  • 大寒时节喝御寒粥

    大寒时节喝御寒粥

    大寒时节是一 年中最冷的时候, 御寒是非常重要 的。中医认为,寒气 盛则阳气伤,适当 食用具有温补作用 的药粥既能强身健 体,又能提高御寒 能力,减少疾病的 发生。下面介绍几 款方法简便、疗效 显著的药粥,供参 考选用。 韭菜粥 大米 50克,先熬粥,熟 时加入洗净切成段 的韭菜30克,稍煮 片刻便可,出锅后 温热食用。韭菜辛、 甘、温,具有补中益肾的功效,常食可助阳暖下、补十通络,增强老人御寒能力。 胡桃粥 胡桃仁(核桃仁)50克捣碎,大米50克,加水共煮成粥食用,每日1 次。胡桃仁具有温肾健脾、...

  • 立秋时节 养生药膳

    立秋时节 养生药膳

      立秋过后,天气会逐渐凉爽,人体肌体又要经历一段适应期的调整。调整不好的人会容易偶感风寒,呕吐甚至感觉头晕目眩,精力不济。以下推荐几款立秋时节宜吃的养生药膳,简便易做,不妨一试。   大麦芽汤   材料:大麦芽50克,冬瓜300克,陈皮25克,生姜5片,猪瘦肉200克。做法:大麦芽、陈皮洗净,冬瓜去皮洗净,切块;猪瘦肉洗净,切小块,生姜5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1~2小时。   功效:清热消暑、理气健脾。   玉米须猪苓牛肉汤   材料:玉米须30克...

  • 牛筋进补正当时

    牛筋进补正当时

    牛筋是冬季进补不可缺少的佳品。中医认为,牛筋性味甘、平,有益气养血、补肝强筋的功效,适用于筋骨软弱、贫血、心悸、肢体疲乏等病症。用牛筋与别的食材一同做成药膳,经常服食,其疗效更佳。 续断牛筋汤 续断、杜仲各9克,鸡血藤15克,牛筋 50克,调料适量。将诸药用纱布包好,牛筋泡软,洗净切段,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牛筋快熟时,去药包,加葱、姜、蒜、食盐等调料,再煮至熟即可服食。此款药膳可强筋壮骨,适用于肝肾亏虚、筋骨痿弱等。 牛筋大枣汤 牛筋50 克,大枣10枚,食盐适量。将牛筋泡软切段,大枣去核,两种食构同人锅,...

  • 清明时节 桃花养生

    清明时节 桃花养生

    清明时节是一年养生的重要时期,清明之际体内肝气最旺盛,如果肝气过旺,则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饮食方面,要少吃发物,可以多吃山药、西红柿、土豆等,还可以喝些菊花茶清热平肝。 忌食“发物” 清明时节,亦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可适当吃...

  • 煎中药时如何把握加水量的多少

    煎中药时如何把握加水量的多少

    中药汤剂以水为溶媒,加水量的多少,主要以药物的性能、体积、吸水量及药量而定,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煎中药时如何把握加水量的多少,可采取以下方法。 传统加水法将中药置于砂锅内,用手将药摊平,然后加入高出药面3-4厘米的水。此方法最为简单方便,使用最多,但是准确度稍差。若药中花(如旋复花、袋袋花等)、叶(如桑叶、枇杷叶等)类较多时,还可适量多加些水。 量器加水法即采用量杯或量筒加水,按不同的药物及其头煎、二煎加不同量的水。一般而言,调理、滋补类药,头煎700-900毫升,二煎400-450毫升;解表药,头煎...

  • 中药讲究服用时间

    中药讲究服用时间

    中药在服用时间上向来颇有讲究,而具体的服药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一般来讲,大多数药物如无特别嘱咐,一般在饭后2小时左右时服用,一天2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以使药力持续。此外,病在膈以上者(身体上部),宜饭后服,服药宜频频慢饮;病在胸膈以下者(身体下部),宜饭前服,可一口气顿服完。 另外,补益药宜饭前30-60分钟和临睡前30分钟左右服用,以利吸收;风寒感冒的辛温发表药应趁热温服,服后可喝少量热粥,以助药力,随即上床休息,盖上被子,捂至全身微微出汗为宜;风热感冒的清热解表...

  • 李时珍的传说

    李时珍的传说

      《李时珍的传说》已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李时珍的故乡,李时珍的故事和传说在蕲春及蕲春一带广为流传。这些故事传说,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李时珍起死回生的高超医术、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和刚直不阿的处世态度、坚忍不拔的献身精神。事实上,民间故事与传说也是一种文化自觉,如果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寻根探源地解读他的治学方法和格物穷理的思想,则可以弥补医学著作中关于人文及社情民意中记述不足的缺憾。李时珍的故事与传说是李时珍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我们将试着深入地发掘这一丰富的文化宝藏,...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李时珍
  • 中药的给药途径与择时服药

    中药的给药途径与择时服药

    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即将药物引入人体内的途径。总的选择目标是要有利于增效解毒。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除口服和皮肤给药两种主要途径外,还有吸入、舌下给药、直肠给药、鼻腔给药、阴道给药等多种途径。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药的给药途径又增添了皮下注射、肌内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多种,其吸收速率由低而高的顺序排列为:皮肤给药、黏膜表面给药、直肠内给药、口服给药、舌下给药、皮下注射给药、肌内注射给药、吸入给药、静脉注射给药。 口服给药:具有简便、安全、不需特殊器械和医务人员帮助、药剂制备较注射剂等简单的特...

  • 服中药时如何忌口

    服中药时如何忌口

    人们到医院看中医时,经常听到大夫说,吃这剂药要注意忌口,并详细告知哪些食物不能吃。什么叫“忌口”?实际上所谓“忌口”,就是在服药期间不要食用一些对药效有妨碍和对病情不利的饮食。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高飞介绍,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代医籍文献中,都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忌口是古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般来说,在服...

  • 开启中医学理论创新的新时代

    开启中医学理论创新的新时代

      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运用自己的智慧,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成为现今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人类古代文明知识体系。然而,中医学创立的以“证候”为核心的独特诊疗体系,却在现代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我们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现,看似复杂、模糊的的中医证候理论,居然可以用建立现代数学模型的方法表达出来!这一发现可以破解证候动态演变的规律,建立起证候“四特征五阶段”辨证新方法,并有希望重新开启中医学理论创新的新时代。...

  • 李约瑟与战时中医药科研

    李约瑟与战时中医药科研

    考察中国荐论文 以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闻名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于1942年来到重庆,担任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 来华之前,李约瑟在鲁桂珍影响下,已经对中医药有所了解。鲁桂珍出生于医药之家,“鲁桂珍是鲁茂庭(字仕国)的独女。她有两位弟弟。鲁茂庭是南京的—位富裕药商。她曾在上海雷士德研究所工作,当时伊博恩认为传统中医对脚气的食疗方法有合理性,指导鲁桂珍等进行了一次用西代科学检验中国传统医学疗法治疗脚气的尝试,治愈了80名患脚气的纱厂工人。1937年鲁桂珍来到李约瑟的英国实验室...

  • 何时希:少年奇气称才华

    何时希:少年奇气称才华

    海上何时希(1915~1997),名维杰,号雪斋,上海市青浦县重固镇人,为自南宋以来嫡传八百四十多年的江南何氏世医第二十八代传人。其幼承家学,7岁即从祖父绅书学医,15岁考入私立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岁时拜沪上名医程门雪为师,后又跟随名医秦伯未学习,并在程师的介绍下拜蔡香荪和沈芝九专攻女科,继之又拜师“宁波老宋家”之婿虞佐唐,使其能博采众方而不囿于一家。正如其诗云:“年当十七始临床,小印新镌署疗芳。转学多师专带下,程秦蔡沈与初唐。”40岁时接受中央...

  • 十二时辰分段养生法(下)

    十二时辰分段养生法(下)

      十二时辰养生,就是按照一日二十四小时太阳运转的节律来养生。   辰时指早晨7点到9点,这时胃经当令,且天地阳气最旺,进食最容易消化,故辰时是一个适宜吃饭的时间,有朋友说为了减肥就不吃早餐,绝对是一个谬论。此时胃的力量最大,打磨食物的能力最强,到9点以后,是脾经值班的时间。脾经负责把食物变成精血,然后输送到人的五脏去,故早饭吃得再多也不会发胖。   巳时指上午9点到11点,这时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刚刚吃过的早饭,下一个程序就该轮到消化和吸收了,脾就是负责这个环节。因为有了充足的营养,所以这个时候,是大脑最具活...

  • 春养顺天时

    春养顺天时

    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春为四时之首,既是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的时令,也同样可以看作是养生的开始,所以人应该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起居的调养,加强锻炼等来保持身体的健康。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春季饮食 清补护肝 春季为肝所主,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只要这时候肝的疏泄功能(疏泄:指疏通、畅达,气血运行保持常态)正常,则气血运行通畅,就会防止疾病的发生。要保持肝的疏泄正常, 在饮食上要清补而不宜浊补,饮食要清淡,以吃青菜为主。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因为此时阳气上升...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重阳节时已近晚秋

    重阳节时已近晚秋

      “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地处中原的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ldqu...

  • 散风祛寒午时茶

    散风祛寒午时茶

      午时茶为中成药中的一种茶剂,处方来源于清朝恬素所著《拔萃良方》中的天中茶,由其加减化裁而成。主要成分为茶叶,加上防风、藿香、羌活、白芷、柴胡、苏叶等发表散寒;六神曲、麦芽、山楂、陈皮、枳实等理气健脾、消食化积;厚朴、苍术化湿和中健脾;柴胡、桔梗宣肺化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   午时茶制法特殊,将茶叶粉碎成粗末,上述诸药共研细末,六神曲单另研成细末备用。制作时先将茶叶粗末用温开水浸润与诸药粉混匀、过筛,再将六神曲粉末制成浆糊,与上述混合粉末搅拌均匀,轧制成长方形小块,每块重9克。外观呈黄褐色,气微香,味甘苦,具有...

  • 春季饮食养生要讲究时节

    春季饮食养生要讲究时节

    春天,万物复苏,气候转暖,春的气息令人陶醉。值此时节,如何在饮食上养生,保证身体健康?专家提醒说,春季饮食养生要讲究时节,早春、仲春和晚春各有不同。 早春时节,阴寒渐退,阳光初发,乍暖还寒。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这个时候应适当吃些葱、生姜、蒜、韭菜。这些食物不仅能祛散阴寒,而且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另外,还可适当吃些鸡肉、动物肝脏、鱼类、瘦肉、蛋黄、牛奶、豆浆等营养品,以供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日趋活跃的需要,此时,应当少吃寒性食品,以阻遏阳气发越。 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亢盛,中医认为,肝旺可伤脾。这...

  • 寅时:以静制动 深度睡眠

    寅时:以静制动 深度睡眠

      凌晨3点到5点,即寅时,是正月真正的开始,就是我们一年的开始。对应到人体,寅时是肺经当令。人体的气机都是讲顺其自然的,都是从肺经开始的,这个时候是阳气的开端,是人从静变为动的一个开始,也就是转化的过程,所以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   有些老人到这个时候容易早醒,实际上是气血能量已经不够了。如果这个时候醒来小便的话,代表老人比较虚;如果这个时候醒来,同时是大汗淋漓的话,就要高度注意了,因为可能因为气血不足导致心脏病的发生。这也是为什么凌晨三四点钟心脏病人容易出现死亡的原因。   《黄帝内经》认为,春天的时候人...

  • 清明时节养生手册

    清明时节养生手册

    清明:公历4月4~6日 【宜】保暖,户外运动 【忌】辛辣、甜腻性食物,“发物”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 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 “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民间还把清明称为“寒食节”,也就是在清明这一天,有不动灶火,忌食热食,否则要遭到神的惩罚的说法。 从养生来讲,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

  • “冬病夏调” 正当时

    “冬病夏调” 正当时

      中医认为,夏天是冬病调治的好时节,俗称“冬病夏治”。桂林市津妮美容生活馆推出了三个项目,帮助市民调治冬天疾病,保健身体。   该馆工作人员介绍,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高峰,通过外在的一些调理,可以让药物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冬天的疾病,夏天治疗效果更佳。   冬病夏治调理项目包括:益神养心、健脾祛湿和女儿香循环净体古方泡浴。益神养心、健脾祛湿主要是通过拔罐、刮痧、艾灸、推拿等方式进行调理,每个项目45分钟。女儿香循环净体古方泡浴就是用药水泡浴的方式进行保健...

  • 李时珍 不仅医术精湛 而且颇有文才

    李时珍 不仅医术精湛 而且颇有文才

      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他和夫人曾在中秋节里用中药名写情书,留下了一段佳话。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学习医术,在外面生活了五个月,一转眼,中秋节到了,李时珍的夫人很思念他,就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

  • 邓玉霞谈初夏时节养生方法

    邓玉霞谈初夏时节养生方法

    咽喉肿痛、嘴角长泡、脸上冒痘、动不动就想发火……李先生这些天总感觉不太舒服,特别是假期,走亲访友、忙忙碌碌、生活不规律,这种症状更是加剧。虽说不是什么大事,但也挺影响心情和正常生活的。其实,有不少人到了初夏都有李先生这种情况,这些症状正是上火的表现。多数上火不适的患者,常常出现口干、口苦、心烦易怒、皮肤干燥、口舌生疮、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烧心泛酸、食欲不振等症状。 平和心态 保持心情舒畅 国家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邓玉霞指出,立夏后,天气渐热,气候干燥,人体...

  • 秋季干燥 吃梨正当时

    秋季干燥 吃梨正当时

    秋季雨水较少,空气干燥,不少适应能力差的人容易发生口干鼻燥、皮肤干裂、目赤牙痛等,中医称之为 “秋燥”。而这时正是黄澄澄、水灵灵的鲜梨上市的季节。秋天吃梨有何功效,有何讲究呢? 秋天吃梨正当时 朝阳医院中药房药师刘曼表示,秋冬季有保健性质的水果首要数梨。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津、润肺去燥等功能,可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并有良好的解热利尿作用。每天吃上一到两个梨可有效缓解秋冬季节的干燥问题。尤其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疼,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 而且,梨的果皮...

  • 端午时节 禳毒辟邪可效法

    端午时节 禳毒辟邪可效法

    时序更迭,忙碌中又到了一年端午时节。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目前影响较大的为纪念屈原说。但考诸文献,端午节的起源在时间上远早于屈原;西汉《大戴礼记》传《夏小正》谓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也”;闻一多《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南方吴越民族的图腾祭祀活动。有学者认为,端午节的主要民俗大多围绕卫生健身、驱毒辟邪,故端午节最早应该是我国古代的卫生防疫节。笔者赞同此说。 禳毒辟邪可效法 古人认为五月是个“恶月”,“阴阳争、血...

  • 清明时节忌食“发物”

    清明时节忌食“发物”

    清明节气亦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因此“寒食节”也有一定的养生道理。 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鹅肉、蚌肉、螺蛳、鸡蛋、韭菜、芫茜、莴笋、淮山、苹果、橘、马蹄、梨、桃、樱桃等。养生的汤品宜红萝卜竹蔗水、胡椒煲猪肚、川芎白芷炖鱼头、韭菜滚狗肚鱼、鲜土茯苓煲猪展、...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