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 第10页

时 第10页

  • 滋阴摄养的养生思想 养生之道在平时保养

    滋阴摄养的养生思想 养生之道在平时保养

    医学之宗朱震亨,字彦修,元代婺州 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县)人,是中医学史 上有名的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著有《格 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书。由于他的故 乡义乌赤岸镇有一条丹溪,朱氏子孙世 居其旁,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或朱 丹溪。朱震亨是中医学史上著名的医学 家,也是名副其实的养生家。他不但在医 学理论上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养生学上 也颇有建树。 养生之道在于平时保养 朱震亨非常重视养生,认为病后救 治不如病前预防。一个人若平时不注意 保养,有病之后寄希望于药物治疗,就往 往成为徒劳之举。养生防病犹如以土防 水、以...

  • “自”欲解时才用药

    “自”欲解时才用药

      《伤寒论》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第233条“阳明病,自汗出……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这两条表面上看没有多少关联,但一个“自”字让这两条有了内在的联系。   “病人脏无他病”,为什么会“时发热自汗出&r...

  • 谷雨时节养生保健喝谷雨茶

    谷雨时节养生保健喝谷雨茶

    明代著名品茶专家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节气期间,正值谷雨茶上市,因这时温度适中,雨量充沛,使得茶树的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得此时的茶叶喝起来滋味鲜活,香气宜人,不仅口感最好也最养人。那么,谷雨时节喝谷雨茶到底有什么养生保健功效呢? 护肤防过敏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但是对过敏体质的人而...

  • 花费了二十七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

    花费了二十七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

    明朝李时珍写的划时代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国医学、养生学、营养学、甚至动物学、植物学都有客观的记录、精辟的分析与论述,四百多年了,这部书一版再版,长销不衰,影响深远。不过,当初《本草纲目》的出版却很不容易。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这部书,花费了二十七年的时间。万历七年(1579年),李时珍带着《本草纲目》的手稿来到南京,想找一家“书坊”(即现在的出版社)将这部书刻印出版。然而,由于当时李时珍没有什么名气,在书商眼里,他不过是来自湖北山区的一名乡村医生,而且,像《本草纲目》这样一部5...

  • 《周易》用“变”“中”“时”“知几”概括

    《周易》用“变”“中”“时”“知几”概括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核心,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哲学教科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接《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接以入《易》,《易》说至繁。”《周易》的智慧,主要可用“变”“中”“时”“知几”四方面来概括,而且在中医运用中得以体现。   “变”:就是要顺...

  • 古琴养生 简单易学的时辰健身操

    古琴养生 简单易学的时辰健身操

    十二时辰的来历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命名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中医认为每日的十二个时辰对应着人体中十二条经脉,不同的时辰经脉中的气血也有盛有衰,人要有意识地顺应这种规律,才能阴阳调和,身体健康。笔者根据十二时辰与经络的对应关系,给读者提供9个时辰(其中3个时辰为睡眠期)的古琴养生曲目,在听音乐的...

  • 堵车时用手指梳梳头

    堵车时用手指梳梳头

      堵车令人烦恼。不过,在堵车或等红灯的短暂时间内,不妨用手指梳梳头,既可缓解疲劳,还能起到保健作用。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师宋飞说,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将这段时间合理利用;另一方面便于清醒头脑,分散等待时的焦灼,保持平和的心情;还能缓解疲劳,提神醒脑。   如果手边没有现成的梳子,也可以充分利用手指的功能。以双手十指,从额上发际处开始由前向后梳拢头发至后发际,动作要缓慢柔和,边梳边揉搓头皮,促进头部血液循环。   几分钟后,驾驶的疲惫感将得到缓解,然后就可以神清气爽地上路啦。(聂锋)...

  • 在家拔罐时要当心以下几点

    在家拔罐时要当心以下几点

    家庭拔罐看似简单,但是如果盲目拔罐,不但会影响疗效,还可能造成意外伤害,所以在家拔罐时要当心以下几点: 1.拔罐时间不能太长。不少人认为,拔火罐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火罐拔的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水疱,这样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引起皮肤感染。一般拔火罐的时间(从火罐吸到皮肤上至取下的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身体虚弱的老人以及小孩,时间需要减半。在拔罐期间要注意保暖,在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适当减少拔罐时间,不要让身体暴露太久。 2.避免在同一位置反复拔。许多人认为,拔火罐的时...

  • 读《李时珍大传》有感

    读《李时珍大传》有感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蓦然回首,已过往四百多年,世事变迁,“物换星移几度秋”。老子曰“死而不亡为之寿”,先生的千秋伟业与传奇的人生仍被传诵;光芒四射的智慧和崇高的精神绵延至今,真可谓万寿无疆。 再次阅读“医中之圣”李时珍的传奇人生时,不禁为之动容。如果不是因为这次偶然的时机,可能将错过一次与先生对话的机会,这将是比较遗憾的事。孩提时曾读过插画版简介先生的图书,当时对先生的艰辛与贡...

  • 白露时节 常给肾脏打打气

    白露时节 常给肾脏打打气

    从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有些人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尿频、乏力等症状,中医讲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白露起要经常给肾“打打气”,即补养肾气。 首先是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到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腰为肾之府,腰可是肾的家,肾以温为补,所以我们要经常搓一搓腰眼,别让它冻着。 泡完脚以后,要做揉肾经的功课,坐到床上,脚心相对,...

  • 抗战时的中医救护医院

    抗战时的中医救护医院

    开栏的话:今年是我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医药作为当时我国重要的医学资源和医疗手段,为抗日军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医疗卫生保障,许多中医药人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版今起特设专栏,追忆、歌颂抗日战争时期中医药救死扶伤的那些人和事。 首都建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攻陷北平、天津后,乘势南下。中国军队坚守上海,进行了为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惨烈的战争中,战士伤亡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伤病人员挤满离上海不远的当时首都南京。...

  • 日晡究竟是何时 日晡所发潮热如何看

    日晡究竟是何时 日晡所发潮热如何看

    关于《伤寒论》中的“日晡”,大多数医家及著作都笼统地解释为“下午申酉时分”,虽然时间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概念却截然不同。 要了解“日晡”到底是哪一个时段,首先须了解各种不同的计时方法:有起源于埃及的十二时制,开始于西周时期的十二时辰,还有形成于西汉的十六时段,均系根据不同的自然现象或不同习惯,对一昼夜进行等时划分,并形成作息制度。 古代三种计时方法 十二小时制起源于埃及,将从黄昏到黎明分为12个小时...

  • 中医的根基是天文 同时也是历法与周易的根基

    中医的根基是天文 同时也是历法与周易的根基

    @仝小林北京 西医知识和中医知识,对于搞中医文献的研究者来说,所需之差异可谓天地;而对于一个现代中医临床医生来讲,却是同等的重要。只是在思维上、治疗方法和手段上,孰主孰从而已。做中医人,始终不要忘记:以我为主,我主人随。 @贠克强 蔡元培主政北大时,不拘一格,网罗各家、各派、各路货真价实的人才,学术上古今中外、三教九流,但凡对文化文明、科学技术有积极意义者,皆为其兼容并包于麾下;但各家各派多“自耕其田”而又尊重他方的存在,通则融,歧则敬,于是大师...

  • 夏季出汗时别添堵

    夏季出汗时别添堵

    夏季憋汗有害健康,出汗是冷却身体的方式,适当出汗对身体有益。 很多人对于夏季出汗的看法和做法都是错的。首当其冲的就是常开空调,易使体内热应激蛋白合成减少,对高温的耐受力下降,一旦回到外面热浪滚滚的环境中便难以适应,汗腺也因长时间不用而变得不灵导致中暑,患高血压、冠心病的人还易中风、心肌梗死等。 还有人常在夏季脱毛,抑制排汗,防狐臭,却导致毛囊发炎、角化粗糙、色素沉着。过量、频繁使用止汗露更是违背了人体自然规律,使汗腺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皮肤被持续刺激,从而出现红肿、瘙痒等,可能引起体温过高,甚至导致热...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夏季
  • 夏至睡够7小时

    夏至睡够7小时

    由于天气的原因,夏至时,大多数人会出现烦躁、困倦乏力、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养生专家解释,这主要是气温升高造成人的焦虑和烦躁,在食欲不振和生活、工作压力之下,这些积累许久的糟糕情绪就会迸发。 另外,由于夏至气温升高,排汗系统也出现变化,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这就使得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如果这时候不及时补充水分,人体的血容量就会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痛头晕。如果更严重的话,随着水分流失多,体内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还容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 中医体检快速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中医体检快速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的中医体检市场多是挂中医名,行西医事。中医体检行业急需一个通用的、普遍认可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业规范,这对加快中医体检走向市场的脚步,深化中医“治未病”理念,提升中医在健康保健领域的影响力有重要意义。 •中医体检要得到快速发展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做到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一定要有一些可量化的指标才能更准确,更能说明问题,才容易被现代人接受。因此,中医体检只靠传统的四诊是不够的。 •如同西医的快速发展是由于借助了科技的力量一样,...

  • 四时神药 茯苓饼

    四时神药 茯苓饼

      小时候很喜欢吃茯苓饼,除了味道好,还常觉得自己在吃“纸做的饼”,足以炫耀一阵子。长大后看了书,知道当年慈禧太后竟然也爱吃茯苓饼,并以此养生保健,更觉此饼非同一般。学了中医,才明白茯苓饼所含之茯苓,功效广泛,不分四季与各药配伍,不论寒、温、风、湿等症,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有“四时神药”之美称。   那么,茯苓饼是否真的四季皆宜,人尽可食呢?医书记载: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善治脾虚、失眠、心悸、水肿等证,对女性朋友和老年人...

  • 所谓“失时之和”

    所谓“失时之和”

    中医有句谚语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但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加之现在生活条件较好,故而现在的夏季常可见失时之和。所谓“失时之和”,就是如夏因暖而反寒,冬应暖而反温这些反季节规律性的做法都是属于“失时之和”。 一勿贪空调太凉 夏季阳极盛,暑热邪盛,汗多难眠,很多人喜欢空调开得非常凉来睡觉,殊不知夜喜纳凉,则易受寒湿之邪,寒湿伤阳。易出现头晕、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可用藿香正气散寒祛湿,健脾开胃。...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治标的同时必须治本

    治标的同时必须治本

    “医托”由来已久,着实可恨又可恶,受骗者大多是外地或农村来的患者,因为人地两疏,求医心切,稍不注意就上了当。 “医托”的社会危害不小,既损害患者切身利益,扰乱医疗市场秩序,又败坏医疗行业声誉。然而,为何“医托”现象多年来“久打不绝”,陷入“屡打屡现”的怪圈呢?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一方面是因为“医托”本身很狡猾,他们多以团伙的形式行骗,而且呈现出&ldquo...

  • 主春时令五运易盈易亏 肝之疏泄失常

    主春时令五运易盈易亏 肝之疏泄失常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美好的春天,历来是养生家们非常重视的季节。然而,这个季节又是极易引起人体“情绪化”的高峰期,如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强迫症状、烦躁易怒,以及情绪起伏波动等。从神志病学的角度看,这些情绪、情感的发生与变动是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所致。此时,对于神志病康复期的患者而言,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易受人体情绪、情感体验影响的一类神志疾病,因为这种情绪异常往往成为旧疾复发的诱因。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神志病学重点学科带头...

  • 养生要重视五个时段

    养生要重视五个时段

    养生法有多种,但选对时机更可以事半功倍。一天中,从早晨、上午、下午、傍晚到夜晚,分别应该遵循“慢”、 “动”、“润”、“暖”、“松”这五字诀。 早晨慢养生:慢起床、慢排尿 早晨对中老年人而言是最危险的时间,因此,晨养诀窍在于慢。 慢起床要做到三个三分钟。在平仰卧的状态下,睁大双眼,适应由睡至醒的交替过程。这时可将手掌搓热后 “干洗脸”1分钟。然后,慢慢坐起来,呈半卧位,...

  • 夏至古时可放假 南北多吃面

    夏至古时可放假 南北多吃面

    夏至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旧时,古人十分重视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在夏至之日始,百官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

  • 女性养生应适时“避寒”

    女性养生应适时“避寒”

    女性一生历经经、孕、产、乳等特殊时期,在献出了伟大母爱的同时,也不断地耗津伤血。中医认为,“妇人以血为本”,即重视妇人之血,然血者,流通则盛。人体阳气的温煦,是保障血液流通旺盛的重要条件。故女性养生应避免寒气侵袭,尤以气虚、阳虚、痰湿、血瘀体质者,更应避寒,以防导致妇科疾病。 适时“避寒”防疾病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寒暑交替四时气候变化,与人体关系密切。女性应恪守生理期特点,适时避寒以养生,予防外邪侵袭。正值经期或...

  • 处暑时节到 消忧防秋燥

    处暑时节到 消忧防秋燥

    处暑后,天气由热转凉,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雨水渐少,秋风瑟瑟,空气干燥,昼热夜凉,而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若不注意养生保健,特别容易患病或旧病复发。 调养起居 消减秋乏 入秋后,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被称为“秋乏”。中医认为秋主燥,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所以容易感到疲乏。其实,人们体内的阴阳本来是很平衡的,白天劳累对身体的损伤都需要在晚上的睡眠中进行自我修复。若能好好休息,一些小毛病就自行恢复了,...

  • “秋冻”仲秋正当时

    “秋冻”仲秋正当时

    “秋冻”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的确,秋天衣服不要穿得太多、太厚,捂得不要太严、太紧,对于逐渐适应秋天的气候变化,提高机体抗寒能力,顺利过渡到冬天,是有一定帮助的。但具体点,究竟应该何时冻、怎样冻呢? 初秋尚有夏天的“余火”,暑热未消,气温仍高,甚至“秋老虎”肆虐,显然“冻冻”无妨,无需急忙加衣。晚秋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特别是秋冬交接之时,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以致气温骤降,此时若再一味强求&...

  • 时令养生佳品 菊花桂花玫瑰花

    时令养生佳品 菊花桂花玫瑰花

      秋季的养生原则主要是养阴、润燥、生津,疏通肝气。一些花朵恰逢秋季前后盛开,非常适合作为时令养生佳品。   菊花菊花为秋季代表花,为四君子之一,形态秀美,香味淡雅怡人,具有疏散风热,清热养肝的功效。   桂花桂花八月开,香气浓郁,具有健胃化痰、生津的功效。秋季燥邪较盛,易伤肺脏,常服桂花可以化痰利肺。桂花一般可与糯米一起做成桂花糕,也可酿成桂花酒饮用。   玫瑰花玫瑰花是女人的象征,形态娇艳,香气甜美婉约。其性温润,温养心肝血脉、舒缓心灵,能够抗抑郁和焦虑,提高免疫力,调节内分泌,有美容养颜抗衰老...

  • 小暑时节多晒霉 小暑黄鳝赛人参

    小暑时节多晒霉 小暑黄鳝赛人参

    谚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各地小暑民谚中就有很多凝聚了养生保健的智慧,一起看一下吧。 小暑多吃面食 江苏等地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这“糕屑”就是炒面;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天人们有吃饺子、面条的食俗。古时面条又称汤饼,张岱《夜航船》中就有“魏作汤饼,晋作不托”之语。《魏式春秋》上云:...

  • 立春时节巧梳头 每日百下保健康

    立春时节巧梳头 每日百下保健康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干支历里新的干支纪年以及寅月的起始;时间点在每年公历2月3~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立春”有阳气初生之意,表示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春季开始了。 嵇康在《养生论》中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春季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春季养生的要求,能达到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而此时也是人们一年中养生的好时机,抓住这个好...

  • 寒冬时节 养生谣

    寒冬时节 养生谣

    寒冬时节,气温大降,连一向爱好锻炼的老头老太太都少出门,呆在家里看看电视,玩玩牌,消遣度日。80多岁的张汉武先生是本报的忠实读者,他特意撰文,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老年朋友们谈冬练。 年已八旬的我在体育活动中摸索出“冬练三九”要领:运动前,擦面、浴鼻及拍打全身肌肉等,最好热身10-15分钟。先做动态拉伸,再快走或慢跑,直到微微出汗、毛孔张开。此举能活动身体,即可防抽筋和肌肉拉伤,又减轻心肺负担。另外,运动宜遵循“先补后动”的原则,提前半小时喝些温水或提前吃...

  • 中医脏腑对应的时辰取穴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