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 第8页

时 第8页

  • 亥时养生“三焦经当令”

    亥时养生“三焦经当令”

    亥时是指晚上9点到11点。在这个时间段中,是三焦最活跃的时期,气血已经被脏腑轮流掌管了一个循环。此时,人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人体将进入一个新的循环,将获得新的能量,如果想要你的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在第二天精力充沛,那么,就要从此刻开始休息,为睡眠做准备了。特别是老人,尽量在11点前入睡。人体是一个自足的系统,我们要遵循他的规律,如果偏离了,就容易阴阳失调,患上疾病。 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而每个时辰的养生方法各不相同。亥时晚上21-23点,也叫“三焦经当令”,那这个时辰应该如何养生呢?...

  • 酷暑难耐 应时平补 以热制热

    酷暑难耐 应时平补 以热制热

      三伏天酷暑难耐,安徽省中医院施卫兵主任医师建议“应时平补,以热制热”。   所谓平补,就是通过温补去寒湿,通过滋阴来降热。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比如苦瓜、冬瓜、香水梨、番茄、马铃薯、番木瓜、猕猴桃等,都是很好的选择。此外,一些河蟹、河虾也具有较好的滋阴效果。   施卫兵指出,饮食偏嗜是最不利于养生的,只有适当调节饮食,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饮食偏嗜有过寒过热之偏、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寒湿内生而发生腹痛泄泻;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

    养生秘方 2024-03-07 8 0
  • 清明时节养生 心清肺清脾胃有序

    清明时节养生 心清肺清脾胃有序

      唐代大诗人杜牧流传甚广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浓郁地烘托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氛围——“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近日,本报记者就“清明时节如何养生”这一主题采访了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中国中医心理学会理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中医主任医师王新本。   王新本主任医师介绍说,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清明来临,严冬已过,阳气升发...

  • 小满节气 时节特性 养生方法

    小满节气 时节特性 养生方法

      小满至,麦子黄;雨水满,勿贪凉;去湿热,健脾保安康。这是我根据小满这个节气的气候、时节特性、养生方法自编的一个顺口溜。在小满时节,听听我的养生经。   小满节气过后,天气将更加炎热,降水开始增多。天气闷热潮湿,中医称之为“湿邪”。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受湿邪的影响最大,很多南方人一到雨季就会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腻或黄腻等,中医叫做“湿邪中阻”。因此,小满养...

  • 不同季节 有不同的养生大要 顺天时而避外邪

    不同季节 有不同的养生大要 顺天时而避外邪

      节气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一年分作四季,每季三个月均有三气三节,每月月首为节,月中为气。一年凡二十四节气,反映着物候特征,说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与节气变化生息相关。四季递嬗,五行运转,六气更迭,直接影响人体生命节律的调节。倘若自然变化违反常度,必将影响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转,造成功能节律紊乱,正气下降,阴阳失调,极易感邪致病。所以,中医常将节气与人体生理、疾病的诊断和转归,以及养生等密切联系起来。   《灵枢·岁露》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认为肝主春、心...

  • 午时时辰养生“心经当令”

    午时时辰养生“心经当令”

    子时和午时刚好相反。子时是人体阴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养生,一定要注意补气的问题。对于气虚的人,这个时候最容易气透:而那些肾病不好的人,也最容易在这个时候出事情;心脏不好的病人,也很容易在这个时间段猝死;低血糖的人,也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病。所以,身体有疾病的人。一定要在子时前,提前吃药,预防发病,这样才能安然度过这个时间段。子时是胆经的时间,如果午时要小憩,那么子时就要大睡,如果予时人体还得不到休息,那么身体很容易出现疾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熬夜对身体不好。我们可以看到经常熬夜的人,会出现精神萎靡、脸色发黄、疲劳、头...

  • 中医与夏天 健康长寿“顺应天时”

    中医与夏天 健康长寿“顺应天时”

    中医认为,一年之中,心与夏天的关系最大。想健康长寿,就应“顺应天时”。下面推荐两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 午休平衡身体 从夏天开始,应该重视午休。午休能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有利于身体阴阳平衡。午睡还能降低脑溢血和冠心病的发病率。 适当出汗可养心 夏季养心,应该适当出点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出汗的过程其实就是身体里的阳气蒸腾阴液,让阴液通过毛孔到达机体表面的一个过程。所以,适当出汗是身体阳气顺畅、津液充足的一个表现。另一方面,夏季多雨,尤其是最近正处于汛期,气候潮湿闷热,人体湿气较重...

  • 曹一鸣发掘养子时刻注穴法

    曹一鸣发掘养子时刻注穴法

      曹一鸣(1915-1999),男,汉族,曾任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主任、教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天津针灸学术委员会主任。   他师承于“广西派针法”传人罗哲初先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50余年,提出针灸“理、法、方、穴、术”辨证论治体系,为指导针灸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擅长子午流注针法,挖掘整理了子午流注养子时刻注穴法,自创子午流注纳甲法指算法。   发掘养子时刻注穴法   曹一鸣从现存最早的子午流注专著《子午流注针经》中发现,除了...

  • 子时丑时午时申时养生

    子时丑时午时申时养生

    根据人体经络的理论,子时和丑时养生要注意什么问题? 子时是指从半夜23点到凌晨1点,此时是一天之中最黑暗的时刻.阳气开始生发。 《黄帝内经》日: “凡十一脏皆取于胆。”在这段时间中,人体的胆经处于活跃状态。胆经中阳气渐长,此时还比较弱,而此时又是整个身体处于阴极的时候,也就是说,根据阴阳消长的规律,此时阴气最重,而阴气是主睡眠的,所以,在养生的时候,应该学习妥善驾驭阴阳的消长规律,此时就应该好好睡眠,而且还应该在熟睡状态。 实际上,睡眠好也是对阳气的一种保护,所以,在子时夜半...

  • 谷雨时节养生原则推荐食疗

    谷雨时节养生原则推荐食疗

    谷雨时节话养生 四月天气转暖,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桃花、梨花、杏花等开满枝头,杨絮、柳絮四处飞扬,此时,花粉过敏的人应该加以预防。此季节还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等。要依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传染病是这一时期的关键。 养生原则 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实为主。从中医养生来说,清明节前后是郊游、踏青的好日子。白居易《春游》诗中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从防病来讲,在这段时间里,天气阴凉,应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实为主。为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

  • 顺应春时 调养有度

    顺应春时 调养有度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季节的交替和寒来暑往气候的变化,万物随之有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人与自然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现象受自然界变化的影响,与环境相互通应。人生于自然,依存于自然。为了提高生命质量,更好地顺应自然,先人智者总结归纳了天人相应的经验之法。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气候变化。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体的气血运行及生理功能活动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了解每一季节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养生防病,十分重要。这就是《内经》中所说的“先立其年,以明其气”,即...

    养生秘方 2024-03-07 9 0 调养
  • 盛夏需及时补水勤加养心

    盛夏需及时补水勤加养心

    6月21日为夏至,标志着盛夏的到来。虽然还没到三伏天,但天气已经相当闷热。在这个阳气最盛的时节,市民尤其需要及时补水,勤加养心。 多补水防中暑 在岭南地区,夏至时有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有句俗语为“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夏至时要吃狗肉,可以抵挡西风恶雨的侵袭,祛邪补身。其实,无论是狗肉还是荔枝,都是偏温性的食物,热性体质的人不宜多吃。 但在补水方面,所有体质的人都要注意。夏至气温较高,人体会大量排汗,倘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出现电解质紊乱,从而引发中暑。因此,要想预防中...

  • 立夏时节养生好凉风

    立夏时节养生好凉风

    立夏来临,养护心脏尤为重要。夏天的炎热非常容易使人产生烦躁易怒的心情,心绪不宁、焦虑不安会加速心跳频率进而加重心脏的负担,特别是原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对环境气候的不良刺激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发病。因而,在春夏之交时,人们要顺应天气季节转换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精神调摄方面,调节心志、静坐闭目养神都有协调身心、平衡阴阳、安神定志的良好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夏天气压降低或在雷雨前,经常会出现闷热天气,让人感到透不过气来,这时候心血管病人可能比健康人更容易出现胸闷、...

  • 长时间乘车防治保健方法

    长时间乘车防治保健方法

    火车票买不到,但又很想回家,不少人会选择乘坐长途客车返家。由于长时间运行,姿势不变,旅途颠簸,途中劳累,会出现诸多身体不适,如头昏脑胀、腰酸背痛、下肢浮肿、全身疲乏等,有些人还会晕车,发生晕动病。对此,可采取以下方法加以防治。 下肢浮肿 ①每隔2个小时,在车厢里来回走动几趟或做下蹲动作20次。②、用右手掌按摩左下肢,从上到下按摩20次,再用同样方法,换左手掌按摩右下肢。③坐时尽可能抬高下肢,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睡时将小腿和脚稍垫高。 腰痛 ①点按双侧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约半分钟...

  • 立夏时节养生重养心

    立夏时节养生重养心

      立夏   每年的5月5日或5月6日是立夏,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进入夏季。“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大长,故名立夏也。”   本报记者徐立群   5月5日为立夏,从此拉开了炎炎夏日的序幕。夏天里,被唠叨得最多的一句话莫过于“心静自然凉”。的确,要想健康度夏,重点就在于“养心”。      立夏养生重养心   《黄帝内经》中指出:“夏之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多,万...

  • 进入六月 这个时节如何养生

    进入六月 这个时节如何养生

    进入六月,人体消耗大,自然界高温高热多雨水,各种物品易发霉,蚊虫孳生,极易传染疾病。空气湿度增加后,人体内汗液若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湿热之邪侵及人体,阻止气机,会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食不知味。那么,这个时节如何养生?从以下几点做起。 做好精神调养。应按时休息,顺应这个时节昼长夜短的特点,晚睡早起,养成午休的习惯,使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因为此时节气候开始炎热,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午休可助祛除疲劳,有利于健康。且“暑易入心”,要有意识地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忌大悲...

  • 大暑时节分为“三候”

    大暑时节分为“三候”

    大暑时节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最热的时期。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候,即是我国的农历把一年分为四个季节、二十四个节气和七十二侯。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年。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腐草为萤。《格物论》说:“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亦有鬼火之称。在古代,科学并不发达,那些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只能以主观意识来猜测、推断。其实,“腐草为萤”说的就是营火虫产卵...

  • 时令已入秋 注意食补 练习气功 定期沐浴

    时令已入秋 注意食补 练习气功 定期沐浴

    时令已入秋,一些体质弱的老人在秋季易因秋燥而伤肺,这样到冬季老年人就容易感染肺部疾病。因此,在秋季养肺是最适宜的。那么,养肺应该怎么进行呢?河南省中医院王敏主任医师推荐以下几种方法: 注意食补 秋季燥邪为盛,容易伤及肺阴,可通过食疗起到润肺补肺的功效。秋季可常食用百合汤:百合50克,蜂蜜30克,煎汤连同百合服下,可起到润肺清热、止咳化痰、生津养肺的作用。另外应主动饮水,干燥的秋季使皮肤的日蒸发水分在600毫升以上,肺呼吸的日蒸发水分在300毫升以上,因此,主动饮水是秋季养肺的重要环节。当然,主动饮水也是有一定技...

  • 防治春季时疫 中药有疗效

    防治春季时疫 中药有疗效

      入春后天气逐渐变暖,自然界一些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开始孳生、繁殖,为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在防治春季时疫中,中药有良好的疗效。   流行性感冒取板蓝根15克或大青叶9克,水煎代茶饮。其中还可加入羌活9克,煎汁同饮,连服3日。亦可用板蓝根冲剂冲服,每次1包,每日2次,连服3日。   流行性腮腺炎对于有腮腺炎接触史者,以板蓝根30克,煎水服用,或板蓝根冲剂每日2包,分2次冲服(均连用3日),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腮腺炎肿痛发热,用板蓝根30克,金银花15克,薄荷9克,或大青叶、忍冬藤各30克,煎...

  • 在惊蛰节气时如何养生

    在惊蛰节气时如何养生

      惊蛰是春天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在惊蛰节气时如何养生?专家指出,不同体质的人有不同的养生方法。      阴虚体质   特点: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心中烦闷,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1.精神调养。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躁,主要是因为阴虚火旺。平时应加强自我涵养,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并节制性生活。   2.环境调养。阴虚者,畏热喜寒,寒冬易过,热夏难当。所以有条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边、林区去休假,选择环境安静、坐北朝南的房子。   3.饮食调养。原则是保阴潜阳,多吃清淡...

  • 古代那时候的人怎么养生呢

    古代那时候的人怎么养生呢

      现在锻炼身体的活动和器械都很多,医疗也很发达,人的寿命普遍提高,可是古代处处都很落后,那时候的人怎么养生呢?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说过“饱食,不用坐与卧,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散步时须徐步缓行,老弱者不妨执杖相助,强调散步的方法和妙处。   宋代文人沈存中说过:“衣服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则神安道胜也。”《礼记·内则》也提出“五日则汤清浴,三日具沐”的要求,都是说沐浴对身体的好处...

  • 春为四时之首 养护重点护好肝

    春为四时之首 养护重点护好肝

    阳光暖了,树木长出新芽。面对这春机勃发景象,养生专家指出:“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初春养生着眼于一个字——‘生’,养护重点就是护好肝。” 这样做舒肝 对养生很有研究的陕西省中医医院肝胆科主任薛敬东教授近日指出,中老年人在这个季节,要心静养神:找个安静的地方,或者干脆坐在床上,周身放松、闭目独坐,不理会外界的事物,少则三五分钟,多则一二十分钟,甚至更长。别看方法很简单,其实大有功效。因为眼睛与心、肝、肾的关系密切,与肩颈、脑有着...

  • 谷雨时节养生 养肝舒肝清肝

    谷雨时节养生 养肝舒肝清肝

    谷雨是全年24个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时值阳历的4月20日前后,有雨生“五谷”的含义。谚语云“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此时寒潮天气基本结束,南方地区的气温多达20℃以上,呈现桃花盛开、柳絮飞落、茶绿满坡、农事忙碌之象。 此段时节,一般降雨较多,空气中的温度增大,气候虽然转暖,可早晚仍较凉,不但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多见,且胃肠、肝胆系统疾病亦常见,风湿骨痛或神经痛等病症亦易发生。 谷雨时节的养生要点是:养肝、舒肝、清肝的同时,注意扶助脾...

  • 立春时节饮食选助生发阳

    立春时节饮食选助生发阳

      说起立春,人们就会想到咬春。咬春是指立春这天人们吃春饼、吃春盘、吃春卷、嚼萝卜等食物的习俗。立春是一年之中第一个节气,气温逐渐升高,人之阳气步步升发,一年中的健康,全靠这时打下基础。因此,立春时节的饮食要选有助生发阳气的食品,达到调养体质目的。   咬春首选就是吃春饼。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多以豆芽、韭黄或韭菜、粉丝、鸡蛋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萝卜、韭黄、韭菜皆为辛味食物,有辛甘发散的功效,有利于升发和保护阳气。春季应肝,主升发疏泄,而春饼中的辛味食物和升发食物恰好有这个作用,这也是千百年...

  • 夏至养生阳气时节

    夏至养生阳气时节

    夏至之后,便进入炎热的夏季。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小儿养阳更健康 夏天一到,孩子格外兴奋,外出游玩,喝饮料,吃冰激凌。孩子高兴了,大人却发愁,有些宝贝食欲下降,抵抗力减弱,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有些则是脾胃不调,容易上吐下泻。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王乐平介绍,要想孩子安然度夏,夏日的生活起居很重要。平时给孩子穿宽松透气的衣服,帮助孩子散发体热;户外活动时,给宝宝戴上太阳帽或打太阳伞,别让阳光直射宝宝的皮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补...

  • 春夏防病 顺应时令养生 培养人体正气

    春夏防病 顺应时令养生 培养人体正气

      日前,针对当下一些人服中药预防H7N9型禽流感有滥用趋势的现象,中医专家指出,当前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例处于散发状态,感染来源及传播模式尚未确定,民众不必恐慌。目前部分省市发布了预防流感中药方及中成药,群众在使用时应根据自身体质和健康情况、在临床医生的辨证指导下科学使用,不宜盲目跟风自行使用。   专家表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同一种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人群,中药处方不一样;同一个处方,有的人服了有效,对另外一些人就可能有害。比如,板蓝根虽有抗病毒作用,但不能滥服。...

  • 清明时节 一年养生的重要

    清明时节 一年养生的重要

      清明时节是一年养生的重要阶段,中医有句话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清明节气正是人体内肝气旺盛时候,而肝气过旺就会对脾胃产生影响,妨碍正常消化吸收,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而引发各种疾病,况且这段时间也是高血压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所以在过节时候,大家都要注意一些小细节,过个健康的清明节。   清明节很多人喜欢外出踏青,这时候就要控制运动量大小,平日里较少活动的人,想踏青要量力而行,不应因走进大自然而过度活动。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心率和呼吸,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贫血...

  • H7N9禽流感 顺时令 防疾病

    H7N9禽流感 顺时令 防疾病

      早春二月,最是乍暖还寒时。今年雾霾天气增多,入春后清寒尤重,迟迟不见气候回暖,3月底,一种新型禽流感——H7N9禽流感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病例日渐增多。4月3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举行“中医药防治春夏季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专家座谈会”,组织来自不同专科的中医专家,以中医之优势,结合春夏时令特点,从中西医结合角度为群众防病保健出谋划策——   春夏季节阳气生发、万物生长,一些可引发疾病的疫毒(传染性不强的称邪毒)即病原体也处于活跃...

  • 立秋 秋的开始 寒暑交替之时养生

    立秋 秋的开始 寒暑交替之时养生

    中医借助自然万物之灵性入药,考虑的方式虽有实践的经验,亦多这种感悟。清代名医叶天士治疗一例秋季难产的孕妇,就曾经借助了桐叶。据说当时产妇已经找了与叶天士齐名的薛生白看过。叶天士认为是产妇过于虚弱,无力运胎的缘故。开具的处方自然以气血双补为主。可是为什么不效呢?叶天士便是从“秋”字去入手的,他认为当时正值寒暑交替之时,便改药引“竹叶三片”为“桐叶三片”,产妇遵方服药,不久便顺利地产下一胎儿,母子均报平安!梧桐叶报秋的特性,正符合同气相求的道理,于...

  • 春分时节要重视养生保健

    春分时节要重视养生保健

    3月20日,是24节气中的“春分”。从此时起,春天过去一半,气温上升明显,正向夏季过渡。中医认为,春分后,春阳之气上升快,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激素分泌增强,情绪波动也大,加之气温经常骤变,容易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月经病,以及眩晕、失眠等症。另外,春分后雨水增多湿度大,体弱者易生病,旧病者也容易复发。加之各种细菌、病毒繁殖较快,各种传染病也多发。所以,春分时节要重视养生保健。   春分时节,大家在养生防病上要重视哪些方面?大致说来,可从如下几点入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