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 第6页

时 第6页

  • 川贝炖雪梨应该何时吃

    川贝炖雪梨应该何时吃

    川贝炖雪梨是一款家喻户晓的食疗方,每逢“干燥”之时,这款食疗都被众多家长津津乐道,家里小孩有点咳嗽,家长就想到川贝炖雪梨,可以润肺止咳,味道十分可口,孩子也爱吃,可怎么吃了反而更加咳了呢? 现在我们就来谈谈 川贝炖雪梨应该何时吃! 川贝与梨 均具有润肺清燥,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干燥所致的燥咳,若症状不甚严重往往能起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具有“脏气清灵”特点的小儿来说效果更显。而且,在没病之时亦能起防病之用。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ld...

  • 感冒时别吃这些食(药)物

    感冒时别吃这些食(药)物

    感冒发烧时别吃枸杞 中医专家提醒,枸杞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也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服用的。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时最好别吃。 风寒感冒时别喝苦丁茶 冬春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患了风寒感胃的人应该多吃些温热的食物,如生姜等,以祛除体内的寒气。如果此时饮用苦丁茶,会有碍风寒的发散,不利于感冒的治愈。 感冒时别吃甲鱼 一般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和食品大火都有温热和高蛋白、高脂肪的属性,这样的营养品若吃下去势必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使病程延长。甲鱼就属滋腻之 品,感冒时服用会形成...

  • 冬春时节更容易迅速传播感冒

    冬春时节更容易迅速传播感冒

    冬春时节,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很容易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紊乱,病毒乘虚而入,引发感冒。特别是工作、生活环境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迅速传播,老人、小孩免疫力相对较弱,更是易感人群。 感冒虽然不是大病,但由于起病急、症状明显,诸如头痛、鼻塞、流鼻涕、咳嗽、痰多、发高烧种种症状也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严重者还可能引发肺炎等疾病。感冒由病毒引起,而目前对治疗病毒感染尚缺乏疗效确实、副作用又很小的药物,并且感冒的病程具有自限性,所以感冒的治疗应以缓解症状,预防继发感染为主。 预防感冒首先应注意适量运动...

  • 防治春季时疫 中药板蓝根好疗效

    防治春季时疫 中药板蓝根好疗效

    立春后天气逐渐变暖,自然界一些病原微生物开始孳生繁殖,传染病发病增多。防治春季时疫,中药板蓝根有良好的疗效,可酌情选用。 流行性感冒取板蓝根15克或大青叶9克,水煎,代茶饮,其中还可加入羌活9克,煎汁同饮,连服3日。亦可用中成药板蓝根冲剂冲服,每次1包,每日2次,连服3日。 流行性腮腺炎对于有腮腺炎接触史者,可以取板蓝根30克,煎水服用,或中成药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天2次,均连用3日,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腮腺炎肿痛发热者,可用板蓝根30克,金银花15克,薄荷9克,或大青叶、忍冬藤各30克,煎水代茶频饮...

  • 四时感冒的中医治疗

    四时感冒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病有一个秘诀,就是一人一方。”人秉天地之气而生,四时风寒水湿燥火,令人防不胜防,感冒难以避免,本文介绍蒲辅周老中医治疗四季感冒的临床经验,纯干货,不容错过! ___________________ 被周总理称为“高明中医,又懂辨证法”的已故名医蒲辅周先生是当代数一数二的中医大家,生前曾为周总理和许多中央领导看病。他有一句名言: “中医治病有一个秘诀,就是一人一方。” 蒲老在时病治疗方面的研究颇有见树,且...

  • 大暑时节人们该如何消暑养生呢?

    大暑时节人们该如何消暑养生呢?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俗语说"小暑连大暑,热得无处躲",面对高温闷热天气的"烤"验,大暑时节人们该如何消暑养生呢?   化气生津,化湿除烦化气生津 大暑过后,易消耗人体的气津,老幼和虚弱者更易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多汗等症状。此时应补充身体气津的亏耗。李时珍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意思是喝粥能健脾益气、生发胃津以补虚损。大暑适宜喝荷叶绿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虚弱的人还可以放些淮山药、茯苓等以健脾...

  • 流感 中医称之为时行疫疠 病案两则

    流感 中医称之为时行疫疠 病案两则

    流感,中医称之为时行疫疠,为因时令之大气变动所发生之病,故发病症状相似,传变有规律;而病虽因于时气,而病实成于本气,故发病与个体的易感性相关。此次流感患者初起症状多表现为口干口苦,发热,下午热甚,咽部不利,咳嗽,无痰或少痰,咳痰不利,甚者可闻及喉间痰响而痰黏咳不出。且多数经多种中西药物治疗仍缠绵不愈,或热退、咳嗽缓解后仍表现为口干口苦,乏力明显,不思饮食,咽部不利,甚者有胸闷、呼吸气紧症状。 在诊治此类患者过程中,笔者发现其中一部分患者除上述症状外,舌脉表现为舌淡胖、苔白厚或腻,或剥脱苔,脉浮数而右寸关偏...

  • 时行感冒 中医凉茶

    时行感冒 中医凉茶

    中医把感冒分为风寒、风热两大基本类型,兼挟湿、挟暑等证。病情轻者称“伤风”;病情重者,且在一个时期内引起广泛流行的,称为“时行感冒”。 天气转凉,感冒的人越来越多。 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等特点,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风热型感冒一股是风寒感冒未经治疗或者治疗不及时转化而来,主要症状为发热重、头痛、咽喉肿痛、口微渴、少汗出、咳嗽吐黄痰、舌苔薄白或...

  • 李时珍的25个单味艾叶方

    李时珍的25个单味艾叶方

    治伤寒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盛:干艾叶水煮顿服取汗。 治妊娠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艾叶酒煮内服。 治妊娠风寒卒中,不省人事,壮如中风:熟艾米醋炒,以绢包熨脐下。 治中风口㖞:艾灸,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治中风口噤:熟艾灸承浆一穴,颊车二穴。 治中风掣痛,不仁不随:干艾熏凭据。 舌缩口噤:生艾捣敷或干艾浸湿。 咽喉胀痛:嫩艾捣汁,细咽之。 癫痫诸风:熟艾于阴囊下谷道正门当中心,虽年岁灸之。 鬼击中恶,卒然着...

  • 定时发热临床不鲜见 分享临床验案

    定时发热临床不鲜见 分享临床验案

    定时发热临床不鲜见,按照一般治法疗效常不十分理想。近年来,随着对五运六气理论的揣摩与实践,常藉仲景“六经欲解时”理论获得意外捷效。兹分享临床验案如下。 【定时深夜2点发热 从“厥阴欲解时”论治】   邓某,男,78岁,2016年9月7日初诊。因发热半月收治入院,曾在某医院住院11天,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追寻病史,患者诉发热多于深夜2点,最高达39℃,稍有咳嗽咯吐黄白黏痰,纳欠佳,寐欠安,不恶寒,轻度乏力,舌苔薄黄质淡红,脉细稍滑。因查体及化验检查...

  • 深秋时节防唇炎

    深秋时节防唇炎

    深秋时节,受冷风反复吹影响,不少人嘴唇变得干燥,瘙痒与脱屑也多见。唇炎这种常见皮肤病再次悄然来袭。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唇为脾经所绕,脾胃有热,内蕴熏蒸而从口发。加之嘴唇暴露在外,最容易受到风寒及燥邪等外邪的侵袭,因而易多发病症。   怎样解决秋燥所致的唇炎呢?首先,必须纠正舔嘴唇的坏习惯,有些人不经意间反复舔嘴唇,从而导致双唇干燥加重而出现皲裂,甚至疼痛出血。   其次,平时多吃菠菜、胡萝卜、茄子等新鲜蔬菜也可以预防唇炎的发作。饭后要立即清洗嘴唇,涂抹一定厚度的润唇膏。...

  • 时暑暴泻及饮食所伤胸膈痞闷

    时暑暴泻及饮食所伤胸膈痞闷

    时暑暴泻及饮食所伤胸膈痞闷:神曲(炒)、苍术(米泔浸一宿 焙干)各等份为末,面糊为丸,每服30丸,不拘时 米饮吞下。 飧泄:苍术100g,小椒50g(去目,炒)。上为极细末,醋糊为丸,每服20丸或30丸,温水下。 湿温多汗:知母300g,甘草(炙)100g, 石膏500g,苍术150g,粳米150g。上锉如麻豆大,每服25g,水一盏半,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温服。 四时瘟疫、头痛项强、发热憎寒、鼻塞声重、咳嗽头昏: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焙)250g, 藁本(去土)、香白芷、细辛(...

  • 听力减退 耳鸣耳聋同时并见 辨证论治

    听力减退 耳鸣耳聋同时并见 辨证论治

    耳鸣是患者在耳部或头 颅内感到的一种声音。耳聋 是听觉系统的传音、感音功 能异常所致听觉障碍或听力 减退。耳鸣、耳聋往往同时并 见,二者辨证论治基本相同, 均可分五型治。 1.风热侵袭型:证见耳 胀耳鸣,听力下降,头痛恶 寒,发热口干,舌淡红,苔薄 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 散邪宣窍。方用银翘散加减: 银花、连翘、芦根各15克,桑 白皮、荆芥、淡豆豉、牛蒡子、 菊花、桔梗、石菖蒲、蔓荆子 各10克,竹叶、升麻、薄荷、 甘草各6克。 2.肝火上扰型:证见耳如 雷鸣、生气加重,耳胀耳痛, 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

  • 牙痛时快速止痛 几则外治法

    牙痛时快速止痛 几则外治法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因此,牙痛时快速止痛是人们的迫切愿望,介绍几则外治法,牙痛发作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按摩疗法:取肩井穴(此穴位于肩上陷中,患者用对侧手的食、中、无名三指按在肩部,食指贴颈,中指指腹按压处即是),左右各一穴,找准穴位,用力按压,以能耐受为度,按压30秒,再压再放松,直至牙痛缓解为止。一般按压治疗,疼痛可明显减轻,经过1~3分钟,疼痛即可消失。可舒筋活络止痛。 塞耳疗法:用棉球蘸上等白酒或95%酒精适量,塞入外耳道中,使其与周围皮肤密切接...

  • 偏头痛痛时脑涨欲裂 全蝎蜈蚣打粉吞服

    偏头痛痛时脑涨欲裂 全蝎蜈蚣打粉吞服

    患者田某,女,55岁,2018年9月3日初诊。主诉:右侧偏头痛1年。患者右侧头痛1年,痛时脑涨欲裂,遇风加重,曾求治于多家三甲医院,进行多项检查,诊断为鼻窦炎、三叉神经痛,经反复多次微创手术及西医西药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头痛如旧,苦不堪言,一度萌生寻死之念。家属劝其寻求中医药一试,遂来求治。 刻见:右侧偏头痛,痛时脑涨欲裂,以鼻翼向面部放射牵扯为主,时发时止,遇风寒加重,疼痛时眼不能睁。长期以厚布裹头,足不出户,偶有牙龈出血,出血后疼痛可以减轻。无明显脓涕及畏寒发热,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沉涩。既往有脑梗...

  • 和解少阳 清温并举解定时寒热

    和解少阳 清温并举解定时寒热

      惠某某,女,26岁,工人。1980年3月8日初诊。   患者自述近1个半月来每日下午3时许发热,体温达39℃,3小时后自行退热。每次发热前先背痛,继而发冷发热,手足心热甚,恶心胸痛,四肢末端发凉。曾住院治疗,未查明原因,疗效不显,体重减轻10余公斤。平素纳差,日进食150克许。舌淡略暗,脉沉细略数。   证属少阳枢机不利,瘀血内阻不行,兼太阳表阳气虚、少阴里阴液亏。治以和解少阳、活血化瘀为主,并温补太阳之表,清滋少阴之里。   方药用小柴胡汤加减:银柴胡10克,黄芩10克,姜半夏10克,胡黄连1...

  • 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朱丹溪的医案

    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朱丹溪的医案

      “丹溪治浦江郑君,年近六旬,奉养膏粱。仲夏久患滞下,又犯房劳。一夕如厕,忽然昏仆,撒手、遗尿、目上视,汗大出,喉如拽锯,呼吸甚微,其脉大而无伦次部位,可畏之甚。此阴虚而阳暴绝也。急令煎人参膏,且与灸气海穴。艾壮如小指,至十八壮,右手能动。又三壮,唇微动。参膏成,与一盏。至半夜,尽三盏,眼能动。尽二斤方能言而索粥。尽五斤而利止,十数斤全安。”(《古今医案按·中风》)   这则医案是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朱丹溪的医案。案中的郑先生,家境优厚,奉养膏粱,素多痰湿。长夏患泄痢,...

  • 安神辰砂 古时仙丹

    安神辰砂 古时仙丹

    《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与冷子兴邂逅维扬(今江苏省扬州市)郊外一乡村酒店,两人聊到宁荣两府渐渐衰败时,冷子兴说:“……只剩了(贾代)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 炼丹自古以来是道家以辰砂(也称朱砂)等烧炼出“仙药”的方术,以此妄求飞天成仙、长生不老,在我国流传已久。东晋道教学者、医药学家葛洪(公元284~364年)便是著名的炼丹家,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其后,有陶弘景也好于炼丹术。...

  • 识病机握时机 遵照原方剂量比例

    识病机握时机 遵照原方剂量比例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医圣仲景《伤寒卒病论》中的一张名方,临证若使用恰当,可治疗许多疾病。笔者拜师顾植山先生之前,虽已在临床工作30余年,但使用此方疗效满意者少。参阅历代医家之诠释,亦多深奥难懂,很难用于实践,令笔者对本方之应用百思不得其解。 2015年3月~5月期间,笔者随顾植山先生侍诊,亲见先生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多例,而个个效如桴鼓。诊余暇时,笔者剖析自己之前运用此方疗效不好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没有准确把握此方证的病机和时机,二是药量偏小,三是怕病人嫌麻烦没有遵守原方煎服法。待回到单位独立应诊...

  • 从“时疫丹”治疗时病瘟疫说起

    从“时疫丹”治疗时病瘟疫说起

    王石清(1884—1945),北京名医,初为教师,感国运多艰,兵乱频仍,瘟疫流行,遂潜心歧黄,自学成才。因成功救治乡间“哑巴痧”症,而名噪乡里。中年悬壶京城,多起奇疾,求诊者盈门,先生以寿世为怀,不分贫富,昼夜不拒。1945年8月,抗战胜利,消息传来,先生欣喜异常,大笑而逝,享年六十一岁。 时疫丹组方分析 在《王石清医话医案集》中载,王石清先生治疗疫病时,常自备“时疫丹”,一以救人,二以自全。我遍翻诸书,均未见著录。近日在整理其后人学医...

  • 小儿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秘方数:2)

    小儿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秘方数:2)

    本病的病因一般认为是创伤、感染和变态反应所引起的。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平均年龄为6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1。 大多数患者多突然发病,患者于发病前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创伤,但一半以上患者无致病性病史。疼痛开始于膝部,由于病情发展,疼痛局限于髋部,引起跛行,以致患肢完全不能负重。多数患者有夜啼。大多数患髋活动受限,以伸展及内旋为明显。当平卧时,约半数患者患髋取屈曲、轻度外展及外旋位。有肌痉挛,尤以髋屈肌及内收肌为显著。患髋压痛存在。体温常稍升高,血沉可稍增...

  • 小寒节气时令勤御寒

    小寒节气时令勤御寒

    2014年1月5日为小寒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日子的开始。此时应注意身体保暖和心理『保温』。 时令:小寒勤御寒 小寒正处三九前后,素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每年的大寒小寒虽说寒冷,但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今年桂林一直延续着“晴冷模式”,市民们也很难感受到刺骨严寒。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主收引凝滞,易伤人体阳气。到了小寒时节,自然界的寒邪更为盛行,阳气更加闭藏,人体也要顺应“养藏”的规律,多注意养护阳气,防风御寒。...

  • 看舌象 及时自我保健与调理

    看舌象 及时自我保健与调理

      常言道:每天照一照,有病早知道。健康人的舌头应是舌体柔润,舌质淡红,舌面上铺有薄而均匀的、干湿适中的白苔,此谓“舌淡红,苔薄白”。但是患病后,舌质与舌苔就会发生变化。因此,经常观察舌象,可以了解健康状况,及时自我保健与调理。   中医认为,舌与脏腑是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环运行联系在一起的。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舌苔以及舌的形态的变化。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边四部分,分别反映心肺、脾胃、肾、肝胆的病变。   看舌象   观舌象主要是观察舌体及其颜色的变化,它反映...

  • 时节喝点罗汉果茶润肺 防咽部瘙痒

    时节喝点罗汉果茶润肺 防咽部瘙痒

    冬天雾多,浓雾天气压会比较低,会使人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这个时节喝点罗汉果茶能防止在多雾天气中引起的咽部瘙痒,具有润肺的良好功效。 中医看来,罗汉果是清咽利肺、止咳化痰之首选,是历代朝廷的贡品,还有神仙果的美誉。一个罗汉果一般可冲泡四五次。其中,喝罗汉果茶的最佳时间是午后,因为清晨的雾气最浓,中午差不多就散去,人在上午吸入的灰尘杂质比较多,午后喝就可以及时清肺。另外还有一些具有养阴润燥、化痰生津的中药茶饮,如玉竹、沙参、麦冬等泡制而成的茶饮,也可试试。 马英...

  • 白露时节养生

    白露时节养生

    采访专家 陕西省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 马战平 主任医师 一年之中,古城西安有两个时节最美。一是四月天,另一个就是最近这段时间了。白露一过,渐入八月,天空澄明,秋阳温和,凉风习习,抓紧时间好好享受吧。 有句老话这么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思是提醒人们在这一节气中,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 ,打赤膊容易生凉。陕西省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马战平主任医师提醒读者此时养生宜收敛。宜多食酸甘。宜润肺养阴。 Q:白露时节,天地之气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每年的阳历9月8日左右为白...

  • 2013立冬养生进补好时机

    2013立冬养生进补好时机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中医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第二年春天做准备。所以,立冬之日要进补山珍野味。   十一月是冬天正式来临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立冬和小雪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进入这一时节,天地万物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冬季的到来,自然界表现为阴盛阳衰,气温降低,寒气袭人,人体阳气容易爱到损伤,所以,注意保护阳气。而小雪时期特点是天气逐渐变冷,虽然北方地区开始下雪,...

  • 老人要及时清肝火

    老人要及时清肝火

    最近.退休教师沈阿姨突然出现了耳鸣,觉得耳朵里声音特别高,听起来就像潮水一般,一阵阵的“哗哗”作响,这让她十分心烦…… 除了耳鸣,她有时还爱发脾气,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睡着后又特别容易醒,于是去就诊中医。大夫说是肝火引起的,开了一些清肝火的中药。服药后第2天,耳鸣的症状就消失了,又坚持吃药3~5目,_失眠、爱发脾气的情况也明显改善。沈阿姨见人就夸中医效果好:“只花了十块八块钱.还真管用!” 其实,肝火就是肝脏功能过于亢盛所表现出来的热...

  • 冬季节气 时令养阳正当时

    冬季节气 时令养阳正当时

    11月7日为立冬,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打立冬开始,人们就该精心收藏『健康养料』,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时令:养阳正当时 虽然已是立冬节气,但桂林还没有多少冬意。遍地金黄的银杏树叶似乎在提醒人们,美丽的秋光才刚刚来临。纵然如此,我们也不要忽视此时自然界的阴阳转变,为安然过冬做准备。 《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冬天是天寒地冻,生机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潜藏于内。所以从立冬开始就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

  • 寒露时节进补养生

    寒露时节进补养生

    10月8日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时节,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 时令:秋高气爽养肺阴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正是冷热交替的时节,预示着气候由热转寒。天气转冷时,阴阳之气也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个阶段:“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鸿雁南飞,菊花遍地都是这一时节常见的景象。 秋天对人体而言,是收敛阳气,养护阴精之时。&ld...

  • 度过酷寒的冬天 适时用膏方进补

    度过酷寒的冬天 适时用膏方进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而传统中医认为,人与大自然是息息相应的,“顺时养生”就是天人相应的具体体现。立冬至来年立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的时候,此时如果能够适时用膏方进补,就可以增强体质,度过酷寒的冬天,为来年打下良好基础。 膏方,又叫膏剂,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防病强身作用的成药,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由中医专家根据中医理、法、方、药原则,按人的不同体质...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