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取穴

取穴

  • 手脚同时取穴按摩治头痛效果会更好

    手脚同时取穴按摩治头痛效果会更好

      一位65岁老太太长期患头痛,经多家医院治疗,久治不愈,时好时坏,有时痛起来很厉害。经一位友人转介向我求助。我本想为她检查一下脚部5穴区,探测一下有无三叉神经痛,因在友人家相遇,按摩脚部穴位实在不便,我只好为她取手部几穴,用梅花针强刺激2、23、31、33、34、35六穴,每手每穴2分钟,然后又点按头部太阳穴、百会穴、风府穴、风池穴,按摩后她即感到头痛不痛了。但我想是不能彻底解决的。对这类病例,如果再加按脚部5、7、2三穴点,并连续治疗1周,是可以收到更好的疗效的。(章丰)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 针灸治疗中心性肥胖并发胰岛素抵抗取穴规律

    针灸治疗中心性肥胖并发胰岛素抵抗取穴规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宿春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玲姝 摘要 目的:对针灸治疗肥胖并发胰岛素抵抗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其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 1999 年 1 月 1 日到 2016 年 4 月 1 日的针灸治疗肥胖并发胰岛素抵抗的文献,共纳入 45 篇文章。结果:主穴共 63 个,以天枢、中 脘、足三里、关元、气海等为主,分属于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脾经,任脉等。配穴 43 个,以辨证加减为主用穴最多的是 阴陵泉、太溪、内庭等。艾灸 5 个穴位,分别为神阙、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埋线通常在 27 个...

  • 小儿面瘫口眼歪斜 治则取穴轻柔浅刺法

    小儿面瘫口眼歪斜 治则取穴轻柔浅刺法

    王某,女,8个月,2016年3月10日初诊。主诉:口眼歪斜10余天。患儿10天前由其母携抱外出购物,适值天冷风大,于回家后次日发现患儿面部向左歪斜,哭笑时症状加重,遂到医院儿科就诊,确诊为面神经炎。给予营养神经、抗病毒等治疗10天,无明显效果,经人介绍前来针灸治疗。患儿发育正常,面部向左侧歪斜,右眼闭合不全,伴见流泪,上看时右侧额肌纹消失,饮食二便正常,舌淡红、苔白润,指纹浮现于风关,色泽鲜红。 诊断:小儿面瘫。 辨证:风寒外袭,闭阻脉络。 治则:解表散寒,温经通络。 处方:...

  • 小儿夜啼 取穴中冲穴

    小儿夜啼 取穴中冲穴

      【穴性特点】   中冲穴系心包经之井穴。   在手中指尖端的中央取穴。有宁心安神、开窍醒脑、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   《针灸资生经》说:“中冲,命门,疗身热如火,头痛如破。”   现代临床常用来治疗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等病。近年来有临床报道称三棱针点刺中冲放血对于小儿夜啼有较好疗效。   【操作技法】   取双侧中冲穴,三棱针点刺放血法。首先医者的左手拿住患儿中指,经常规消毒后,右手持细三棱针或5号注射针头点刺,使针尖...

  • 如何才能交“好孕”助孕灸常用取穴

    如何才能交“好孕”助孕灸常用取穴

    时至二十一世纪,虽然人们的生育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家中活泼可爱的孩子仍然是中国绝大多数家庭的快乐之源、奋斗的动力所在。有了孩子,家庭才算完整,才能体会天伦之乐。 然而这看似最自然不过的人类繁衍行为,却成为当今许许多多家庭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一点从不孕不育门诊前熙熙攘攘的就诊人群和排起的长队就可见一斑。 2015不孕不育大数据调查报告目前不孕不育的发病率高达15%左右,且呈现出不断攀升与年轻化的趋势。由于没有孩子,有的夫妻因此感情破裂、家庭解体,使得不孕不育从单纯的医学问题,转化为成为突出的社会...

  • 乳腺增生病 治疗取穴

    乳腺增生病 治疗取穴

      患者祝某某,女,51岁,干部。因乳房肿块疼痛10月,于2010年3月4日入院。病史:患者10月前与其爱人争吵后,出现左乳外侧局部疼痛,皮肤无红肿,未予治疗,3月前感左腋下肿痛,腋窝皮肤变红,到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求诊,经乳房B超检查后诊断为乳腺增生。给予维生素E100毫克口服,1日3次,服后左腋红肿消退,疼痛不减,延续数月。10天前又因与其爱人生气后出现右腋及右乳出现肿胀疼痛。检查:一般情况尚好,神清合作,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表浅淋巴结未触及,两乳房肿胀疼痛,左乳外侧及右乳外侧均可扪及杏仁大小...

  • 急性腰扭伤是取穴针灸治疗

    急性腰扭伤是取穴针灸治疗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一旦出现腰扭伤,患者立即腰部僵直,弯曲与旋转陷入困境,疼痛剧烈且波及范围大,咳嗽或打喷嚏会使疼痛有加,难以行走,有的患者尚需搀扶,或抬至附近医院急诊。   急性腰扭伤是针灸治疗最为有效的病症之一。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主要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腰肌痉挛与腰部疼痛症状、恢复腰部功能为主。临床上可供针灸操作选取的穴位很多,如肾俞、关元俞、上髎、腰眼等局部穴位,以及人中、八邪、孔最、中渚、腰痛穴等远端穴位,临床选用上各有千秋,下面...

  • 颈椎病颈痛常规取穴法

    颈椎病颈痛常规取穴法

      颈椎病颈痛属中医的“项痹”范畴。“痹”有闭阻不通的含义。凡因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畅,而引起肢体关节处出现酸痛、胀、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状,名为痹症。颈椎病的病因和发展,与体质有关,多为风寒湿热之邪深入,留连颈项筋骨血脉,加之营卫气血渐弱,肝肾渐衰,血脉壅滞,易发颈椎病。而外伤及劳损,也会致颈部气血瘀滞,日久血瘀痰聚,累及肝肾督脉而成。   颈痛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效果肯定,且毒副作用少。“经验穴”位于双侧大椎与风...

  • 交叉取穴颈痛穴治落枕

    交叉取穴颈痛穴治落枕

      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症,系颈部伤筋。轻者4~6日自愈,重者可延至数周不愈;如果频繁发作,常常是颈椎病的反映。西医学认为本病是各种原因导致颈部肌肉痉挛所致。笔者根据平衡针灸学交叉取穴原则,取左侧颈痛穴治疗该病,取穴简便,操作速度快,留针时间短,安全无副作用。   曾治一男性患者,20岁,因“突发右颈疼痛伴头向右侧倾斜3多小时”入院。3小时前患者于午睡后,突感右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转向左侧。查体见苔薄白,脉浮弦,触之右侧斜方肌僵硬。诊断:落枕。证属气血不通,...

  • 膝关节肿痛 治疗方法 取穴体会

    膝关节肿痛 治疗方法 取穴体会

    膝关节肿痛是一种常见症状,以反复发作的关节疼痛和逐渐出现的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的慢性退行性病变。临床常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活动加重,休息后缓解,久不活动有僵硬感,其发病与增龄、关节磨损、肥胖、遗传、内分泌紊乱、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有关。膝关节肿痛可见于髌上滑囊血肿、膝部滑囊炎、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等及风湿病症中。笔者采取温针灸治疗膝关节肿痛疗效满意。 治疗方法 取穴:伏兔、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急性期加太冲;巩固期加天枢。 操作:令患者取舒适...

  • 痛风性膝关节滑膜炎 结合循经和辨证取穴治之

    痛风性膝关节滑膜炎 结合循经和辨证取穴治之

    痛风性膝关节滑膜炎是由于风、寒、湿、热外邪,发生酸痛、重着、屈伸不利, 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河南洛阳正骨医院赵明宇运用中医五行,独创针灸“培土制水”法治疗数例痛风性膝关节滑膜炎,取得良好疗效。 李某,男,46岁,2016年2月3日以“双侧膝关节肿痛1月余,加重6天”为主诉来我院治疗。患者偏嗜海鲜,近一周来疼痛反复发作,查体见:双侧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皮温升高,皮肤发红,血尿酸值15mg/dl,红细胞沉降率27mm/h,C反应蛋白15mg/L。...

  • 尿路感染 取穴中极穴,支沟穴 针刺治疗

    尿路感染 取穴中极穴,支沟穴 针刺治疗

    尿路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笔者近期用针刺的方法治疗了数例尿路感染的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一则,供读者参考指正。 景某,女,51岁。2021年8月17日就诊。诉尿频、尿急、尿痛6天。患者6天前出现上述症状,遂至社区医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CRP正常,尿常规:隐血(-)、蛋白(-)、白细胞(3+),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诊断为急性膀胱炎,予以“左氧氟沙星”“三金片”口服,症状不缓解,来笔者门诊,要求针灸治疗。刻下:患...

  • 腰腿痛临证取穴异于常法

    腰腿痛临证取穴异于常法

    腰腿痛与足少阴、足太阳、足少阳、督脉等经脉有关,如足少阴之脉循行“贯脊属肾、络膀胱”,足少阴经筋“其病……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属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抑”,足太阳膀胱之脉“挟脊仰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国医大师贺普仁临证常用的治疗腰腿痛的腧穴亦多位于太阳、少阳等经脉上。同时,贺普仁认为“病多气滞”,认为气滞是疾病发生发展不可逾越的主要病机,临证取穴重视气血的作用,...

  •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穴规律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穴规律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 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越久,致 残率越高,个人和社会所承担的经济负担越重 [1 ] 。 目前治疗药物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病情 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类,一定程度上可减 缓病情进展,改善关节的功能及预后,对 RA 治疗 起到积极作用,但长期服用药物可引起较多不良 反应 [2- 4 ] ,尤其是肝肾功能及胃肠道损害。针灸治 疗 RA 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患者认可度高 [5 ] , 有其临床优势。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为进行方药分 析...

  • 偏头痛中医取穴按摩手法

    偏头痛中医取穴按摩手法

    偏头痛是由多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病因病机极为复杂。九宫按摩法治疗偏头痛效果很明显,对于病史较长,反复发作的慢性头痛患者,如能掌握此按摩手法,在家里就可以轻松地自我施治。(急性温热病所引起的头痛,不在此治疗范围。) 中医认为,感受风寒湿邪是偏头痛的一大病因,气血经络受阻导致头痛,经常在阴雨风寒的天气复发,一般痛多在一侧,也有左右交替发作,严重者全身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另一个病因是肝阳上亢所致,由于情志忧郁,肝阳偏亢,少阳风热循经上犯,偏于头角疼痛,多在一侧,且善怒面红。 取穴在头部取相应的...

  • 高血压的自我取穴治疗方法

    高血压的自我取穴治疗方法

    一般认为,当人安静休息时,如血压经常超过140/90毫米汞柱,可称之为高血压。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为头晕、头痛、头胀、耳鸣、失眠、胸闷、心悸等,其中尤以头晕、头痛最为常见。 取穴 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太阳: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中。 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处。 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

  • 治癫痫取穴埋线

    治癫痫取穴埋线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常表现为突然、短暂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或精神症状等异常。癫痫发作可直接导致认知功能损害,其反复发作,还可使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处在异常生理状态下,影响脑的功能并加重认知功能损害,引起患者学习、记忆、语言等功能损害,并可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影响身体状况和社会功能等,从而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以全面性发作型为甚。目前癫痫的治疗主要是控制发作,西医治疗以抗癫痫药物为主。抗癫痫药物或手术治疗,约8...

    精品偏方 2024-03-08 13 0 癫痫取穴
  • 眩晕治疗取穴以督脉 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眩晕治疗取穴以督脉 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眩晕,是指以头晕眼花、天转地旋、恶心欲吐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将眩晕分为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源性和耳源性3种。中医将眩晕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气不足,痰浊中阻等不同证型。 治疗要点 取穴以督脉、手足少阳经穴为主。常单一选用以下三穴。而其中尤以额中穴(笔者经验穴)多用,效果也较好。 额中穴,适于气血亏虚型、肾气不足型。 阳陵泉穴,适于肝阳偏亢型。 丰隆穴,适于痰浊中阻型。 操作方法 阳陵泉穴:取坐位或仰...

  • 糖尿病头部按摩的取穴

    糖尿病头部按摩的取穴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症状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以代谢紊乱而引起酮症酸中毒、失水、昏迷等为常见。糖尿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病范畴。 穴位按摩对糖尿病的保健按摩作用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发各内分泌腺功能的活性,特别是胰岛分泌功能的活性,使其分泌功能部分恢复。运用穴位按摩辅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多数是轻型或中型的,重型的较少,需坚持长期按摩。 头部按摩的...

  • 喉瘖 盛灿若治疗取穴

    喉瘖 盛灿若治疗取穴

    盛灿若,男,1934年生,江苏如东人。教授,主任中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江苏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委员,全国中医药高校针灸教材编审委员,《中国针灸》杂志编委,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治疗学教研室副主任。 1954年南通医校毕业分配到江苏省中医院,与老一辈中医专家共同筹建全国第一所省级中医院。在门诊内科,先后跟随马泽人、叶橘泉、樊天徒等老专家抄方,一年以后,跟师近代针灸学家承淡安、邱茂良教授,一直在针灸领域工作至今。1970~1972年,...

  • 近经远腑取穴法在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近经远腑取穴法在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三叉神经痛是以眼、面颊部出现放射性、烧灼 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中医学称其为 “面痛” “面风痛” “齿槽风” “面游风”等。三叉神经痛 是面部疼痛的常见病因,好发于 50 ~ 60 岁,女性 多于男性,多发性硬化病患者该病发生几率大幅增 加 [1 ] 。西医治疗本病多以药物控制疼痛,疗效良 好,但对药物的依赖性较大,不能获得良好的远期 疗效 [2 ] 。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在面部的分布与 手足阳明、手足少阳和手太阳经...

  • 经络存在于缝隙中 取穴须循按治疗辨虚实

    经络存在于缝隙中 取穴须循按治疗辨虚实

    经络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业界对经络本质及如何运用经络理论指导临床的认识却多有己见,对“特效穴、经验穴”的看法和应用也不尽统一。如何解读经络本质、发展针灸理论,切实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是一个需要业界深入探讨的问题。今开设此栏目,向读者介绍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专家王居易的经络医学理论,以引大家思考。   笔者有幸师从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专家王居易教授学习经络医学,现将跟师之心得略作梳理,以飧同道。   ...

  • 中医脏腑对应的时辰取穴
  • 风牵偏视治疗取穴

    风牵偏视治疗取穴

      患者张凤有,男,57岁。2013年1月19日初诊。   患者10天前晨起突发双眼运动受限伴视物成双,走路右偏,就诊于神经内科,查头MRI:左侧桥脑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左侧上颌窦黏膜增厚。诊为脑桥急性梗死,经抗聚,改善循环、降脂等对症治疗10天后,患者病情平稳,无进展性加重,遗留双眼运动受限伴视物成双。现症见:双眼球水平运动受限,右眼球呈外展位,左眼球内收不能,水平眼震(+),间断复视,无视物变形,无肢体活动不利,纳可,眠差,二便调。舌质暗,苔白厚,脉弦滑。既往体健,吸烟史30余年,3~4支/天,间断...

  • 常见病穴位疗法的取穴技巧

    常见病穴位疗法的取穴技巧

    慢性胃炎 主要症状 轻微恶心感、食欲不振,胃部有持续性或阵发性的疼痛。饭后上腹部有微痛感或呕吐症状。 最有疗效的穴位 合谷穴和中脘穴 注意事项 孕妇最好改用足三里穴,不用合谷穴,因为合谷穴容易引发流产。 手轻握空拳,弯曲拇指与食指,两括指尖轻触、立拳,以另手掌轻握拳外,以大拇指指腹、垂直下压即是合谷穴 取胸骨斜突与脐的中间点即是。 胃溃疡 主要症状 脸色苍白、唇浅黄、疲倦虚弱。伴有胃胀气、呕逆、嗳气或吐酸水,严重时会出现胃出血、吐血、胃穿孔和突发性昏迷。 最有疗效的穴位 神门穴和足三里穴...

  • 针灸疗法: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或经验配穴

    针灸疗法: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或经验配穴

    针灸疗法的应用,多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进而确定病机证型、选穴治疗,有些针灸师在此基础上加以经验配穴。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按照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或前人的经验配穴,疗效往往也有局限。 笔者自从追随冯世纶教授学习胡希恕经方学说以来,对中医汤液治病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临床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笔者反思,六经辨证的方法是否可以像胡派六经八纲理论指导应用中药一样,用在针灸治疗的领域呢? 近阶段来,笔者尝试以胡希恕经方理论的应用思路,结合前人针灸的经验穴位,寻求与经方方剂相对应的配穴,然后再用六经八纲...

  • 单穴治急症的取穴原则

    单穴治急症的取穴原则

    针灸治病,最早源于单穴治病。经过历代发展,逐渐形成配伍处方治病。单穴治病,具有经济简便、操作方便、见效迅速、治病广泛、疗效肯定的优势,因此受到历代医家的认可。 急症是指突然发生的和意外损伤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一些慢性病突然发作或加剧,或虽然属于慢性病,但仍在持续发生的病痛等,如果不给予适当的紧急治疗,可以产生不可想象的后果,甚至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 单穴治疗急症,是在单穴治疗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单穴治疗急症,用毫针疗法、三棱针挑刺法、耳针疗法、灸法,能起到积极的救治作用。一针一穴,...

  • 针刺戒烟治疗法取穴位详解

    针刺戒烟治疗法取穴位详解

      针刺治疗法取穴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功效:平肝息风,安神醒脑,开窍明目,升提阳气。   主治:头晕,头痛,健忘,失眠。   列缺: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即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功效:疏风通络,宣肺平喘,利水调肠。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干痛,偏头痛,颈项强痛。   合谷: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即以一手的拇指指...

  • 澄江学派传人陈应龙先生临床取穴特色

    澄江学派传人陈应龙先生临床取穴特色

    陈应龙先生 (1902年-1993年) , 闽南近现代著 名针灸学家, 师从中国近代著名针灸大家、 澄江针灸 学派创始人承淡安先生 [1] 。 在闽南行医数十载, 陈老 孜孜不倦, 培育了海内外众多针灸学子, 为澄江学派 在闽南及海内外传播与推广做出重大贡献 [2] 。 他曾 云: “学医者, 德为先, 术为后, 愿将人病犹己病, 救 得他生是我生” [3]144 , 诚然 “大医精诚” 也。 在长期临床针灸实践中, 陈老认为穴位的选取 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其常用穴位...

  • 针灸医话 辨证取穴八法

    针灸医话 辨证取穴八法

    辨证取穴八法-杨兆民 针灸立法处方遣穴之原则,必须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因证立法,辨证用穴,施针施灸,或补或泻,方能治病疗疾。 针灸用穴的原则,古今虽无专书论述,但在《内经》、《难经》、《甲乙经》、《针灸大成》等医籍中阐述颇为精辟。如《内经》中的“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病在左者取之右,病在右者取之左”以及《难经》中的“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等取穴原则,至今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