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第16页
-
雨水时节防春寒病 饮食疗方
暖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专家提醒人们,在暖冬过后要提防春寒病的发生。气象医学家指出,暖冬气候使得大地水分蒸发快,气候变得异常干燥,容易使人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眼发涩、皮肤干燥和发痒等症状。干燥的气候还会大大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从而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 暖冬过后须预防春寒病 暖冬过后,必定会有一段时间的春寒。冷暖气流交汇,使得气候忽冷忽热,变化无常,这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威胁极大。它可使高血压病人发生脑中风,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忽冷忽热的气...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本草纲目》是一部闪烁着人类智慧光芒的巨著。被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是中国明代李时珍(1519-1593年)花费毕生精力,克服千难万险,历时27年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本草纲目》代表了16世纪以前东亚地区药物学的发展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巨著,是世界医药学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本草纲目》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日、拉丁、朝鲜等20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多次,在世界广为传播,成...
-
熬中药时别忽视了细节
吃中药要辨证施治,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同时,喝药前要学会如何熬药,特别是有些熬药的细节,将会影响到药效发挥。 挥发药盖着盖儿煮熬药时要不要盖上盖子,可不是生活习惯的问题,不同的药物,敞开盖和盖上盖效果确实有差别。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这类挥发性药材很容易辨认,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且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又如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也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
-
煎中药时间别太长
有的人在煎服中药时,觉得中药苦涩难咽,就把中药长时间煎煮,药液煎得很浓,药液仅剩一点点,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首先,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由药物内向药液渗出,当煎煮到 一定时间,药液达到一定浓度时,有效成分便停止析出,再继续煎煮,药物浓度也不会提高。其次,有些药物长时间煎煮,有效成分会不断挥发减少,如解表药物,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挥发,煎煮时间越长,挥发的越多,药效越低。另外药物煎得太浓,苦涩味更重,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煎煮时间不要过长,也不要把药煎得太浓,一般每次煎煮药液量不...
-
饮食定量定时和经络脏腑的关系是什么?
饮食定量定时和经络脏腑的关系是什么? 所谓饮食定量,是指饮食应该要有限度,保持不饱不饥的状态,尤其不要暴饮暴食,否则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导致疾病产生。只有当人体的脾胃功能正常了,才能对饮食正常消化、吸收和利用。如果用经络脏腑的理论来解释,那就是:如果饮食过量,短时间内突然吃了大量食物,一定会加重胃肠负担,使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输布,从而产生~·系列疾病。进食过少,人体所需的养分供应不上,时间久了也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甚至可能发生病变。因此,饮食有节制、有规律,才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
-
阴阳四时 阐述的中医学理论
据相关传说的记载,中医药的产生,似可上推到原始的渔猎社会。《帝王世纪》谓伏羲氏尝百药而制九针。羲者,牺也,所谓伏羲氏,殆指渔猎业初成的那个时代。但是,关于神农尝百草的记载,还是以冠之于神农氏的传说居多。《淮南子·修务训》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他如《史记纲鉴》《通鉴外记》《搜神记》《述异记》等,都有类似记载。所谓神农氏,不过是农耕业初成的那个时代罢了。可以这样认为:我国医药学大致孕萌于原始的渔猎社会而草创于原始的农耕社会,因而,中医文化,更多地是农耕文明的产物。郑玄为《周礼》作疏时曾云:&...
-
何时需做磁共振成像(MRl)
磁共振成像(缩写MRl)是利用磁场与射频脉肿使人体组织内氢质子运动产生信号,经计算机处理面成像的。它所获得的图像异常清晰、细致。磁共振成像可对人体各部位多角度、多平面成像、其分辨率高,能更客观具体地显示人体内的解剖组织及相邻关系,对病灶能更好地进行定位定性,使医生如同直接看到了人体内部组织那样清晰、明了,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因不使用X线(此点与CT不同),故无辐射损伤。 一、哪些疾病需做磁共振检查 1.对颅脑、脊髓等疾病是当今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可早期发现肿瘤、脑梗死、脑出血、脑脓肿、脑囊虫症及先天性脑血管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