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省海盐县中医院,悬挂在墙上的锦旗、陈列在柜子里的感谢信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送来这些锦旗和感谢信的人,有青年,有老人,有本地居民,也有省外的打工者;这里没有手术红包,有的是凝聚患者感恩的锦旗和信,有的是患者及家属满意的微笑。让我们听一听这些锦旗和信背后的故事。 被退回来的红包 忙了一整天的医院党办沈主任刚刚想坐下来喘口气, 就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原来是外科的赵军超中医师。 “沈主任,这是我的一位潘姓病人送给的一张500元购物卡,我再三婉言谢绝...
临床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患者叫苦说:“现在吃中药吃不起,太贵了,一次要好几百元钱”。又有那么一部分患者说:“我这病用3剂药就好了,可是医生给我开了10剂,剩下的药退吧,退不了。因为中药汤剂中每味中药都混在一起了。”现实中也确实有那么极少数的一部分医生,开汤药时一开就开十几剂,甚者几十剂,这样下来,无形中增加了患者负担。 一般来讲,对于急性病人,每次开药一般为1~3剂,对于慢性病人,每次开药一般也就5~7剂。这样开药好处有三:一是便于观察病情,随时都可以更换...
“医者仁心”是对医家医技的赞赏,更是对医者医德的高度评价,只有德艺双馨者才是真正令人尊敬的仁心良医。清代《冷庐医话》一书记载了一位姓胡的医生,虽然医技很高但因未顾及患者及家属隐私而出现人命的医案。 《冷庐医话》载,河南开封祥符县医生胡某“操技精良,当道皆慕名延致。”河南省都督有一尚未婚配的女儿因“与人私”而有了身孕,但家人对此并不知晓。一日此女“偶感寒疾,招胡。”这位姓胡的医生果然“操技精良&rdq...
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 听墙外鹃啼雀噪,恐有冤魂。 上为清代一巡抚在职内撰的一副楹联,见载于清人笔记《藤阴杂记》卷一中。作者徐士林(1684~1741年),字式儒,山东文登人,号雨峰,晚属岊(音同杰)山白叟,是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臣循吏。晚清鸿儒俞曲园樾曾亲见此联,其时不知何人所题,“叹为仁人之言”(见《春在堂随笔》),与《藤阴》著者吟梅居士戴璐的赞言“仁人之言,历久未沫”正同。 医乃仁术 医者仁心 窃谓此&ldqu...
岭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域性医学。其中,家学渊源深厚的“岭南陈氏针法”更是一枝独秀,于2015年11月正式列入“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在广东省中医院北区三楼传统疗法中心的诊室里,墙上挂着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广东省省级非遗牌匾——“岭南陈氏针法”。代表性传承人陈秀华正在给患者看病治疗。只见她右手持针,一个漂亮手部回旋,拇指、食指、中指搓放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