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
-
中药煎煮时间 服药方法
每日一剂就是取一服药,用水煎服,一般指用水(煎药时将药物平铺在锅底,水面淹没药材高出2~3厘米即可,大约为食指的一个半指节;而质地坚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多些;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的药物,水刚淹没药物即可)复煎两次,第一次加水煎熬然后把药汤倒出来,这个称为头煎;然后再往药渣中加水(第二次放水比第一次减少1/3),再煎,这次得到的汤药是二煎。把两次汤药混合再分成2~3次服用。 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一般治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煎10~15分钟即可,补益类中药则需煎40~...
-
中药煎煮前不要洗
汤剂是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中药剂型。用中药治病,无论是用单味入药,还是用多味药配成方剂应用,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煎制,加水、酒或其它药液熬制成汤剂后,才能服用。 一些人在煎煮中药之前,总是先用清水将中药饮片洗一遍,认为这样做能保证卫生,其实这是不对的。 中药材在制成饮片前经过了一系列炮制,包括去杂质、晒干等一系列程序,卫生条件已经达标了,不必再用水洗。不少药材中含有水溶性的糖和甙类成分,水洗会让这些有效成分部分溶于水而流失,导致药效降低,影响治病效果。一些中药方剂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状的,有些药材在配药时要研...
-
跟医圣张仲景学习毒性药物的煎煮方法
《伤寒论》是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学经典著作,书中张仲景对于毒性药物的运用颇为广泛: 全书用药 84 种,其中16 味中药为毒性药物,毒性药物占用药总数的 19% 。 全书共载方剂 113 首,含毒性药物的方剂60 首,占方剂总数的 53%。 在含有毒性药物的方剂中,张仲景所应用的特殊煎煮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先煎: 先煎是指入汤剂的中药需在未入其他药时先行煎煮。先煎或为更好地煎出药力,或为缓和药性,或为降低毒性。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当“先煎蜀漆,减二升&...
-
有些中药不能煎煮
一般说来,中药是先煎后服。而实际上,有许多中药成分经煎煮后会破坏有效成分,不但毫无药效可言,更导致药品的浪费。下列药品即是如此:贵重药:如,三七、鹿茸、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等,均含皂甙、蛋白质、脂肪、激素等有效成分,由于皂甙化学结构比较复杂,蛋白质不稳定等因素,煎煮常因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影响疗效。为保存其有效成分,又不浪费药物,所以应冲服。芳香药:如,麝香、冰片、樟脑、苏合香、安息香等,均含有在常温下极易挥发的有效成分,一旦被煎煮,药效几乎全失,故不宜作煎剂,宜于外用、冲服或入丸剂。驱虫药:如,雷丸,其驱虫的主...
-
能不能煎煮的八类中药
1.胶质药物: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这类药物多用动物的皮、骨、甲、角为原料,特殊加工制成,常温下呈固体,用开水加温就能溶化,如果和其他药物煎煮,即易粘锅煎糊,又易粘附其他药物,影响药物成分释出,这类药物宜烊化服用,即用开水加温溶化,倒入煎好的药汁中服用。 2.贵重药物:如三七、鹿茸、紫河车、蛤蚧、牛黄、珍珠等,一方面这类药物含有的皂甙、蛋白质等有效成分,结构复杂,性质不稳定,煎煮会影响药效,另一方面这类药物价格昂贵,用量较小,煎煮会浪费药物,这类药物宜研末冲服。 3.芳香药物:如麝香、冰片、樟脑、苏合香、安息香...
-
《伤寒论》去滓再煎方剂煎煮方法与临床应用分析
清代医家徐灵胎曰 : “煎药之法,最宜讲究, 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 。 ” 《伤寒杂病论》融理、 法、方、药于一体,详述了汤剂煎煮的溶媒、煎 法、火候、服法、用量、禁忌等。中药煎煮方法 与服用方法是 《伤寒论》方剂临床使用的重要内 容,在其 113 首方剂中,运用去滓再煎方法的有 7 首,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半 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 去滓再煎是一种浓缩煎煮法。张锡纯 《医学衷 中参西录》指出 : “去滓再煎,此中犹有他义。盖 柴胡有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