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方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日常中药煎煮要有正确的方法,还要注意易被忽视的关键细节,才能确保居家煎煮中药的药效发挥,取得更好的疗效。
谨防清洗过度
一般中药煎煮前不建议清洗,清洗后不仅会造成药材中水溶性成分及部分炮制辅料的损耗,也可能冲掉部分粉类、细小种子类药材,影响组方药效。
若药材确实需要清洗,切忌浸泡、浸润,应选择适宜强度流动水快速冲洗或轻轻淘洗药材表面,并用纱布或滤网等滤材过滤清洗液,避免药材与水接触时间过长或小颗粒药材的流失。
正确选择用水
古代医家对煎药用水非常重视,历代方书中记载了多种煎药用水,如长流水、急流水、甘澜水等。
现代人对于煎药用水没有太多的选择空间,但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琳琅满目、各种价位的水也着实让患者在选择煎药用水时较为纠结。其实,质地清洁透明、符合饮用标准的水都可煎药用。
需要特别提醒,不建议选择金属离子含量较高的矿物质水和完全不含金属离子的蒸馏水,因个别高浓度金属离子会与中药中所含的苷类、生物碱、鞣酸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的发挥,完全不含金属离子的蒸馏水也不利于中药成分的煎出。
煎煮适当搅拌
煎煮过程中,溶液浓度与溶质逐渐达到平衡状态,且在药材表面会形成一厚层气膜。适当搅拌,可使药材上下受热均匀,既可促进药液浓度平衡,防止局部浓度过大,降低溶出效率,又可克服气膜的影响,促进有效成分的浸出,另可防止药物糊锅。一般建议5分钟左右搅拌一次为宜,搅拌太少不利于药材成分溶出,过频则易造成热量及挥发油类成分的散失。
过滤勿忘压榨
一般情况下,煎药机煎煮中药后能够实现压榨过滤,但在家庭煎煮过程中,压榨药液的环节往往易被忽略,造成药液成分的损失。药材煎煮后组织不断膨胀,细胞间隙充满浸出的溶媒,在煎煮完毕后立即趁热过滤,同时应采用适宜的器具对药渣进行完全压榨,以使药液最大限度地滤出,避免浪费。
二煎当加热水
家庭煎煮汤剂应至少煎煮两次。第一煎药液滤出后,药材表面温度较高,组织较为膨胀,加入冷水会导致高温的药材表面与冷水骤然接触,蛋白质凝固形成凝固膜,影响有效成分的持续溶出,因此第二煎加水时应当以加入不低于药材表面温度的热水为宜。
煎药看似小事,实则学问颇深,居家煎煮中药,除依照常规的煎煮流程和方法外,上述细节同样不容忽视,否则药效将大打折扣。在此,还要提醒大家,中医用药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切忌自己随意组方用药,尤其是孕妇、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更应谨慎,用药前应先找医生、药师等专业人士咨询。(马艳芹)
相关文章
- 2024-03-07小寒节气时令勤御寒
- 2024-03-07中医退热 无发热汗已止
- 2024-03-07老中医田淑霄治杂病
- 2024-03-07中医养生 适合国人
- 2024-03-07向古人学呼吸
- 2024-03-07养生之道 正如煮一锅腊八粥
- 2024-03-07“雾笼全国”上焦如雾
- 2024-03-07严重口苦 泡脚拍打大腿
- 2024-03-07平衡养生
- 2024-03-07阳虚者食核桃红枣露 补肾阳养气血
最近发表
- 治疗咳嗽,哮喘,肺炎的精品中药秘方
- 成为VIP用户,免费查看本站99.99%秘方!
- 亲测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
- 尖锐湿疣和尿道口尖锐湿疣和各类尖锐湿疣的治疗小偏方配方,防复发性极高!亲测防复发!!
- 痛风的中医中药降尿酸配方,亲测,绝对有用!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来自于中医国药大师!!
- 内补黄芪汤治疗溃疡脓水出多,或过服败毒之剂,致气虚血弱,发热无寐,或兼盗汗内热,或不生肌。内补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防己黄芪汤治疗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防己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痛泻要方治疗补脾泻肝。主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痛泻要方秘方制作方法。
- 参术补脾汤治疗疟疾。参术补脾汤秘方制作方法。
- 人参胡桃汤治疗补虚定喘。主治喘促日久,肺肾两虚。人参胡桃汤秘方制作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