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 第100页

气 第100页

  • 运动急性胸肋痛 外关穴治岔气

    运动急性胸肋痛 外关穴治岔气

      李某,女,46岁。2013年2月3日初诊。自诉早上提重物后,两胁肋部疼痛难忍,痛无定处,深呼吸,咳嗽以及转侧活动时疼痛加重,胸胁部无红肿淤血,压痛、叩击痛及胸廓挤压试验均为阴性。中医诊断为:岔气(气滞血瘀)。治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   选双侧外关穴,用1.5寸的毫针,深刺1寸,并配合呼吸泻法。即在患者吸气时将针下插,呼气时将针上提作为泻法。《素问·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云:“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 补气养血可穴位按摩

    补气养血可穴位按摩

      补气养血可按摩关元、血海、三阴交三穴,每穴按揉3分钟。养血调经,推荐吃大枣。中医认为大枣味甘,性温,入脾、胃经,有补中益气、补血养血的功效。   古人认为,一个女人的整体状态如何,可以从她的月经看出来。如果月经正常,那她的健康状态肯定好,将来就能做一个好的妻子,生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所以古人很注重调经。而补养气血,是调经最根本方法。   女人不仅有月经,还要经历怀孕、生产、哺乳的过程,无一不需要气血的灌注。此外,女人爱哭,而眼泪也是由血液生化的。中医一直强调“女子以养血为本”,...

  • 气血畅通 百病不生

    气血畅通 百病不生

      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息息相关,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起着营养脏腑的重要作用。气血流畅,循环周身,则脏腑和调,健康长寿。   我今年90岁,仍奋战在生命科学的第一线,体力充沛,从无倦容——   生命在于流动:   气血畅通百病不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与自然界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各种因素均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气血流通受阻,脏腑得不到濡养,必会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机体衰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认为平时应注意调情志、常运动、勤动脑、节饮食。   调情志中医常说:“怒伤肝...

  • 藿香正气液服用有禁忌

    藿香正气液服用有禁忌

    藿香正气液是家庭常用的药物,在使用时须注意以下事项。 藿香正气液不宜与一些药物同服:主要是头孢类药物,还有甲硝唑、磺酰脲类的降糖药和磺胺类药物等。如果同时服用或间隔时间较短,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血压降低、心跳加快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心动过速、休克。一般来说,间隔时间最好在3—5天,如果是输液类用药剂量较大,或年老体弱、过敏性体质等方面的情况,最好等到10天以上。 另外,服用藿香正气液的过程中,别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别同时吃滋补性的中药。有些老年人有长期服用人参等滋补性中药的习惯,但喝藿香正气液时就该...

  • 排除体内湿毒浊气 涌泉穴拔罐

    排除体内湿毒浊气 涌泉穴拔罐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的最下部足掌心处。涌泉穴经常拔罐可以及时排除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的经气,使肾气旺盛、人体的精力充沛,从而达到固齿乌发、聪耳明目、延缓衰老的效果。如果能够在涌泉穴刺血拔罐效果更好。 《中国技术市场报》 老年人撞树不如按摩 许多老年人对“撞树功”青睐有加,但后背撞树的运动只能起到局部按摩作用,按摩的是脊柱两侧的两条膀胱经,在家里用按摩锤等器具按摩敲打这两条经络,一样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另外,老年人皮肤比较脆弱,大多有骨质疏松,与树&ld...

  • 春季养生 顺应春天阳气生发

    春季养生 顺应春天阳气生发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季养生,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要求维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1)起居调养:春季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反觉困倦,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升发。为了适应这种气候转变,在起居上应夜卧早起,经常到户外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以应春天生长之气。春天气候多变,时寒时暖,同时人体皮表疏松,对外界抵抗能力减弱,所以春天到来之时不要一下子就去掉厚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初春阴寒未尽,...

  • 春分时节出汗过多伤元气

    春分时节出汗过多伤元气

    3月21日,是传统二十四节气当中的“春分”。春分时节严寒基本上已过去,各种病邪也随之滋生,一些旧疾就会发出来,如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宿年的筋骨关节软组织劳损疼痛等容易复发。年老或体弱、心脑血管病、胃肠道病以及失眠、焦虑、抑郁等情志疾病的人此时都不容忽视。 在节气前后一段时期内选择特定穴位进行针灸,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祛病防病的功效。拔罐、刮痧还可以起到排毒养生作用,是一种自然且疗效肯定的保健方法。此外,春天应该去登山、踏青,以利舂阳萌生勃发。积极运动应采取有助于阳气升发、强健各脏腑机能的方式...

  • 天气寒冷 如何判定是否胃寒

    天气寒冷 如何判定是否胃寒

      体质自查   胃热能够引起口干、口轻溃疡,胃寒同样让人“不寒而栗”。在天气较冷的时候,常常看到有些人捂着胃说胃痛。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黄志强表示,这种人通常不敢吃凉东西,但可以喝些热热的小米粥养胃。根源在于,平时饮食不规律等原因造成了胃寒,一旦天气变冷,当胃遇到寒凉食物,胃痛就发作了。如果秋冬季节经常性的胃痛,可以怀疑是胃寒了。   在医院里医生给患者开清热毒的药的时候,常常提及的一句话就是:“脾胃虚寒者慎用。”黄志强表示,很多清热解毒的药物都不适合胃...

  • 私房养生术:呵气补心功

    私房养生术:呵气补心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道:“夏三月,此谓藩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六个节气。 初夏时节要注意养心。浙江省中医院的张海峰医师介绍,最近多按摩一下内关穴、神门穴、心俞穴、膈俞穴这四个穴位,特别有利于护心、安神。心俞穴、膈俞穴在背部,不方便自己操作,可以请家人帮助。气温升高,心情烦躁?张医师推荐了他的私房养生术:呵气补心功。主要作用是在于平缓呼吸,安抚心情,自然能够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 秋天少拔“空气罐”

    秋天少拔“空气罐”

    老年人一般都会有腰酸背痛等症状,不少人想用拔罐来缓解这些不适。 目前拔罐很多人会选择空气罐,利用抽出空气使皮肤的毛孔舒张,腠理疏松。但拔罐的过程中,毛孔处在开放中,很容易使阳气外泻;同时,也容易使外邪入侵,特别是体质比较虚弱的人或老年人,更容易因此染病。若想祛寒气,可以选择艾灸或拔火罐,使皮肤的毛孔处在局部温热的环境中,从一定程度上防止外感风寒。...

  • 清明是重要的养生节气

    清明是重要的养生节气

      古人说,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时气候温暖、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正是祭祖扫墓和踏青赏花的日子。此外,清明还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   发物不可多吃   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在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少吃发物,如鸡、笋、芋头、鹅、羊肉、狗肉等,可多吃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等食物。   清明过后早起床   为了能使阳气更好地生发,人们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点起床。7时...

  • 春天梳头更可使阳气升发 气血舒畅

    春天梳头更可使阳气升发 气血舒畅

      自古以来,历代养生学家推崇梳头这一保健方法。古人常以指来梳头,称为“栉发”。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以梳头作为健身妙方,他常是“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在《酒醒步月理发面寝》诗中说:“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人霜莲根。”享年86岁高龄的南宋诗坛寿星陆游,以梳理头发作为养生之道,到了晚年,他那稀落的白发中竟长出许多黑发来。高兴得顿生灵感,故有“客稀门每闭,意闷发重梳”;“破裘寒旋补,残发短犹梳”...

  • 坐的太久易气滞血瘀

    坐的太久易气滞血瘀

    久坐不动会压迫位于臀部和大腿部的膀胱经,造成膀胱经气血运行不畅,而肾经与膀胱经相表里,这样就会引发肾功能异常,所谓“久坐伤肾” 就是这个道理。而肾气不足慢慢就会导致气血双虚,出现皮肤瘙痒、面色苍白或黝黑、失眠多梦、心情烦躁、便秘、经血量少等。而这些问题反应在颜面上会表现为色斑,因为皮肤的斑点多半是气血失衡导致血停滞在皮肤表面形成的污点。 上班族女性都是气滞血瘀的易感人群。一方面和久坐不动有关,一方面是因为办公室人群多半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会让人思虑多,消耗过多的精气,即西医所谓耗费血...

  • 阴虚气虚 老人常吃枸杞

    阴虚气虚 老人常吃枸杞

      中医认为:年过半百气血减半。老年人多伴气血虚,而阴虚者十之七八。由于老人具有阴虚、气虚的特点,且阴虚多于气虚,所以体内虚火相对的亢盛。   老人自觉“热气”是阴虚的表现,常咽干口燥、轰热升火、心烦易怒;或出现五心烦热,即两个手心,两个脚心和心口热的感觉;或睡觉的时候,容易盗汗;或头痛,面红,目干涩痛,口苦大便干结。   有以上症状者,不妨试试益胃汤:北沙参15克 、麦冬15克 、生地15克、 玉竹5克、 冰糖15克。此方有补胃阴虚之功。   阴虚老人平常还可吃些枸杞、六味地黄丸。枸...

  • 气盛:喝中药茶因人而异

    气盛:喝中药茶因人而异

    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保持乐观情绪对健康非常重要。专家指出,选择合适的中药泡茶可调整情志,减少对身体的伤害。中药茶每日1 剂即可,可放入适量冰糖或蜂蜜调味。 肝郁气滞型此种人易多愁善感,无故伤心流泪生闷气,妇女往往会出现乳房胀痛、月经失调等症状。专家建议选用佛手玫瑰茶:薄荷5克,佛手10克,玫瑰花5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肝火旺盛型这样的人脾气大,情绪容易激动,常口干舌燥、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排便不畅或大便黏腻等。建议选用夏枯草菊花茶:夏枯草8克,金银花10克,菊花10 克,用开水...

  • 促进气血通畅 长期坚持拍手

    促进气血通畅 长期坚持拍手

    中医理论认为,所有疾病都是气血失调造成的,气的顺畅与否会影响生理机能、机体平衡、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 长期坚持拍手,可促进气血通畅,增加机体热度,从而增强体质,预防多种慢性病,对预防老年痴呆也很有效。 拍手一般早晚各一次,刚开始拍,别太猛烈,要循序渐进。另外,吃得太饱或刚吃完饭,以及两餐中间应避免使用这种疗法,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汉言...

  • 上元功:道家养生增强元气功法

    上元功:道家养生增强元气功法

    上元功是道家养生功的基本功法之一,此功有增强元气的作用,故日“上元功”。其特点是做功时用两腿根部挤压外生殖器,所以又称“挤阴功”.男称 “挤肾囊功”,女称“挤肾阴功”。 一、做法 预备势全身直立,双腿分开,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臂置于体侧,双手自然下垂。全身肌肉放松,目光平视(图1)。 起势 左手慢慢提起,手心劳宫穴(掌心)向上,五指略分,小指外侧沿胸前正中线中极穴(小腹部)由下而上运行,经关元、气海、神阙穴(肚脐处...

  • 十四经脉气血的流注方向(下)

    十四经脉气血的流注方向(下)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肾脏主管骨骼、生殖与人体生长发育 而足少阴肾经决定着肾脏气血的通畅,周始往复就如同一眼幸福长寿的不老泉。 本经主要治疗妇科、前阴、肾、肺、咽喉病症,如月经不调、小便不利等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是心脏的保护神,能够代心受过,替心承受侵袭。 此经穴可主治胸部、心血管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和本经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如心痛、心悸、心胸烦闷、癫狂、呕吐、热病、疮病及肘臂挛痛等。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又称为“耳脉&rdqu...

  • 夫妻生活要讲精气神

    夫妻生活要讲精气神

    中医学认为色欲过度,伤人之精、气、神。而精、气、神是人之三宝。 性生活不当和过度,中医学称之为色欲过度。色欲过度除了常可致性功能障碍外,还是造成人体虚损劳伤以及早衰的重要因素。因为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要想养生,先应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身健而少病。内则五脏敷华,外则肌肤润泽,容颜光彩,老当益壮。因此,养生专家以精气神为三宝,而尤其以精为宝。而以精为宝,首先要戒色欲伤。在这一方面,前人有许多论述和实践经验,亦简介如下: 一、性生活不可绝 性生活是人的正常本性,正常的性生活,使男欢女畅,阴阳调和,...

  • 如何保护元气?治病首在保护元气

    如何保护元气?治病首在保护元气

    何谓元气?元气只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还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存在。 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元气是生命的根本。元气源自先天,主宰着我们的生命与健康。若从形而下的角度来看,则元气根本不存在。同样,从不同的角度看中医,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那些瞧不上中医,甚至污蔑中医的人因为站在形而下的角度,因此,就会把中医看成迷信。这些人过于执着于物质层面,而忽视了生命的精神属性。 生命不全是物质的,当然,机体首先必需是物质的,但生命还包括精神魂魄,这是形而上层次的。因此说,生命是形神兼备的,形体是精神魂魄的载体,而...

  • 中医强调怒则气上

    中医强调怒则气上

    在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中,何气伤人最多,发病的比例最大?我们在一个研究中明确地告诉你是“怒”!怒作为一种粗糙的、原始的、基本的、冲击性的情绪,可常常发生,不时造成疾病甚至死亡,老年人特别要注意。 中医强调 “怒则气上”,气机紊乱,首先伤肝,兼及五脏,可引起中风、二便闭塞、妇女闭经或崩漏、失眠、头昏、脑涨、耳聋、恶心、呕吐、失明、精神异常,甚至厥扑于地,当即死亡。怒的危害如此,我们必须想法制怒,尤其是怒气刚发生时,及时消除,以防止疾病与不幸发生。...

  • 阳气主“藏”的季节 冬季肾气主令的时段

    阳气主“藏”的季节 冬季肾气主令的时段

    我们都知道在冬季,夜长昼短,太阳照射时间明显减少,而且由于地球带有一定倾斜度的公转,处于地球北半球的我们,在这个时期,离太阳最远,所感受到的阳光的温度也在降低,因此,在我们所处的地带,冬季是阳气最少的时期。那么为什么说“冬季是闭藏的季节、冬季五行属水与人体肾气想通、冬季寒邪最甚”,同时根据冬季的这一特点,养生时应该注意如何护肾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贺娟教授有何高招! 冬季是阳气主“藏”的季节   自然界在冬季呈现出万里冰封,草木凋零的景象,不仅植物类生...

  • 重视节气养生 春季应该注意哪些养生要点

    重视节气养生 春季应该注意哪些养生要点

    汉宫春 南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古词今译】 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

  • 冬天吃参不如晒太阳 晒头顶 补阳气

    冬天吃参不如晒太阳 晒头顶 补阳气

    进入冬天,大家都开始琢磨着补补身体了,补身体可不一定要用什么膏方,什么名贵的补品,要告诉大家的这个补药,不用花钱去买的,而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免费补药:太阳! 眼下太阳既温和暖人,又不像盛夏的烈日让人难以忍受,正是享受“太阳进补”的大好时机。正确晒太阳是有好处的,享受日光养生不妨重点晒晒4个部位。 冬天吃参不如晒太阳 “我周围N多款爷款奶奶都问我,吃什么补阳气?吃燕窝?吃虫草?吃野参?吃老鳖?”《蜗居》《心术》等热播剧的编剧六六在个人公众号...

  • 芒种节气

    芒种节气

    进入六月,便到了芒种节气,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要及时抢收;而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到了抓紧播种的季节。 芒种节气许多花开始凋谢,自古民间就有在这一天举行祭祀花神的习俗,饯送花神归位。虽然时过境迁,现如今这样的习俗已不存在,但翻开《红楼梦》第27回不由使人领略到过去大户人家芒种节饯行花神的民间习俗。书中记载:“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

  • 补气养血健脾之药谓之静药 调气活血之药谓之动药

    补气养血健脾之药谓之静药 调气活血之药谓之动药

    《中庸》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不仅仅是学习的递进层次,更是处事之道。在任何领域,如果可以达到如此程度,必定会成就一番事业。比如岳美中先生,先生医术高超,先生之书并无长篇大论,但读罢总会给人以启发。如此言简意赅之言,非深入思考不能达。从本文就“动静”二字讨论用药原则的问题,即可见一斑。 一般说来,补气养血健脾之药谓之静药,调气活血之药谓之动药。在组剂处方中,用静药,佐以动药,用动药,佐以静药,动静结合,常可收到好的效果。古人用方,补剂...

  • 气与中医自然观

    气与中医自然观

    “自然”一词最早出现在 《道德经·二十五 章》 ,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这是中国人理解最广泛的自然的含义。自然观是人 们对自然界的总体性认识,是关于自然系统的性 质、构成、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根 本看法 [1 ] 。任何一门系统的学科必然包含与之相 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中医自然观是与中医学相适 应的系统的自然观,是中医学在人与自然的实践中 形成的对自然和生命的总体性认识。气是中国传统 哲学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是中医学的理...

  • 湿气重喝荷叶藿香泡茶

    湿气重喝荷叶藿香泡茶

    有部分人经常会有体感乏力,食欲不振、疲劳、大便黏的现象,这主要是湿气重的表现。因湿气属阴,而湿邪致病。 身体内的阳气如果伤于湿气而运行受到阻滞时,身体就容易出现湿疹、眩晕、头痛、带下、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症状。喝荷叶藿香泡茶,可以有效祛除体内湿气。 取荷叶15g,藿香15g。将二味一同放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浸泡半小时,当茶频频数次饮服,每日1剂,连服7~10日。 荷叶具有清香升散、清心消暑、祛风除湿的功效;藿香能祛暑解表、和胃化湿,二味合用,能祛湿解暑、清心和胃,对体内湿气可进行...

  • 赖床伤肺气 虚肾气

    赖床伤肺气 虚肾气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成文   天气越来越冷,有不少人喜欢赖床,尤其是周末时间。其实,赖床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   伤肺气   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该起床时赖床,可导致肺气虚。肺气虚则清气不能吸入,浊气不能排出,宗气生成受限,全身气机运行不畅,津液输布失常,水湿不能排泄,就会出现身体困重,肢倦乏力等,常伴有声低气怯、咳嗽、易感冒等。   大脑供血不足   我们在睡眠过程当中,大脑皮质是处于抑制状态的,如果赖床时间久了,就会...

  • 霜降导引术 霜降节气养生

    霜降导引术 霜降节气养生

    霜降,为一年24个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210度时即为霜降。霜降节气,一般是从每年的10月22日前后开始,到11月7日前后结束。“霜降”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是秋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时期。 霜降节气之后5日,豺狼等大型食肉动物开始捕猎,并将多余的食物存储一段时间后再食用;再5日,大地上的植物开始枯黄与凋谢,天气变得寒冷;又5日,蛰虫都在洞中不动不食,安静地进入冬眠状态。 对于人体而言,在这一节气容易...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