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第103页
-
“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运用 龙砂医学流派
龙砂医家王旭高五运六气学术经验探赜 重视 “五运六气” 理论的临床运用是龙砂医学流派的一大 特色, 历代龙砂名医对 “五运六气” 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著述颇 丰 [1] 。 王旭高(1798年-1862年) , 名泰林, 字旭高, 又字以行, 号 九龙山人, 别号退思居士, 无锡人, 为清代著名龙砂医家。 王旭 高初习举子业, 博涉经史子集。 后绝意制举, 改从舅父高锦庭 攻医 [2] , 道光初年悬壶问世, 先以疡科行, 渐浸及内科, 求诊者 日益增多, 名闻江浙间...
-
古代五运六气临床研究述要
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古人用来研究天时气候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人体疾病发 生的关联性的一门学说。它作为《黄帝内经》 中独具 特色但又相对晦涩难懂的一部分内容, 其深奥至要被 称为 “医门之玄机” [1 ] 。后世医家对运气学说颇为重 视, 并将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将通过梳理、 总 结古代医家对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的认识, 探讨五运六 气临床应用的特点, 以期为运气学说的现代临床应用 提供参考。 1 《黄帝内经》 奠定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的基础 “七篇大论&rdq...
-
基于术数阴阳及气论阴阳探讨阴升阳降的科学性
天地之道, 阴阳而已矣。 阴阳之理, 升降而已矣 [1] 。 阴阳升降是阴阳运动的基本形式, 根据阴阳的基本 属性, 人们普遍认为阳升阴降就是阴阳运动仅有的 形式。 这一理论长期作为中医的理论依据, 并在中医 学理论的发展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 现象和理论却证实了阴阳运动的形式远远没有这样简单, 如, 术数阴阳中云雨的形成、 气候的更迭、 水火 的既济、 气血的互化; 气论阴阳中的肝升肺降、 脾升 胃降、 心肾相交、 中医药治则治法、 中医药升降配伍 等。 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都证明了阴升阳降在维持 正常...
-
郭沫若对《行气玉佩铭》是“呼吸吐纳”的解说
《行气玉佩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理论文物资料,据考证,此物玉质呈十二面棱柱状体,中空,顶端未透,每面刻有篆书三字,加上重文九字,共四十五字。此玉佩为战国后期的作品,虽然玉质较差,打磨、镌刻工艺却十分精湛,定出于名匠之手,再从其文字内容来看,战国初期我国尚未发明纸张,文字载体多以竹、木板片或绢帛为主。在惜字如金的年代,能将文章刻在玉器上的定是珍贵、重要之宝,否则佩带者不可能花如此大的代价去镌刻它以传之后世。 《行气玉佩铭》文曰:“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
-
温热病的辨证纲领 卫气营血辨证
外感温热邪气而导致的温病,称为温热病。其特点是:起病急、传变快、变化多、热象偏重、易伤津液。如何针对温热病的性质和特点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辨治,首先就涉及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及治疗原则与禁忌问题,本文旨在就此展开论述。 【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卫气营血辨证】 温病的辨证有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两个辨证纲领。卫气营血辨证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所创,按温病发展过程中对人体损伤机制的不同而将其划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从而揭示了温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转重、由实致虚、由功能...
-
升降者,病机之要也 周身气血,无不贯通
大道至简 升降者, 病机之要也。升为春气, 有散之之义;降为秋气, 有敛之之义。阳气不陷, 泄痢不止, 宜升阳益气;因湿 洞泄, 宜升阳除湿;滞下不休, 宜升阳解毒, 开胃除热;郁火内伏, 宜升阳散火;肝木郁于地中, 以致少腹作胀作痛, 宜 升阳调气。此病宜升之类也。阴虚则火无制, 火因上炎, 其为症也, 为咳为嗽, 为多痰, 为吐血衄血, 为头痛齿疼, 为 眩晕眼花, 为恶心呕吐, 为口苦舌干, 是谓上盛下虚之候。宜用苏子、 贝母、 麦冬、 白芍、 竹茹、 枇杷叶之属以降气, 气 降则火降, 而又益滋水填精之药...
-
高温天气慎染头发
时下,许多年轻人喜欢将自己的头发染成五颜六色,有的则选取一绺头发染上颜色。专家提醒:染发更易引发皮肤炎症,应谨慎对待。 天气炎热,人的皮肤本来就遭受着自然界的刺激,如强光照射、尘螨侵袭,以及空气中其他污染物的刺激。加上热天里出汗多,汗腺、皮脂腺等时刻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使外来的刺激进入皮肤的机会增多。在这些情况下,染发剂中的化学成分更易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引发不适。染发剂引起的皮肤炎症,表现为被刺激部位红肿、糜烂、流水、又痒又痛。 医学专家建议:高温天气染发当谨慎。实在想染发,染发前应做相应皮肤试验,没有出现不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