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 第105页

气 第105页

  • 两类人群体内湿气大

    两类人群体内湿气大

    中医认为,立秋到秋分之间的时节属于“长夏”。湿为长夏主气,但是每年长夏又和“秋老虎”相应,所以此时湿热邪气易侵犯人体乙 我国许多地区在长夏又闷又热,潮湿的天气令人难以忍受。不少人还会出现头晕、犯困、身上乏力、吃饭没胃口、拉肚子等多种不适。从中医临床上看,由于体内湿邪与自然界湿气的内外双重影响,有两种“湿性”体质的人在长夏多湿之季是最难熬的,其调治方法如下。 痰湿体质,痰湿体质的人一般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体形偏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

  • 服『藿香正气』小技巧

    服『藿香正气』小技巧

    藿香正气软胶囊是夏季常用药,由广藿香油、紫苏叶油、苍术、厚朴、半夏、大腹皮、茯苓等制成。它主要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的治疗。 夏季服用该药时,还有一些小技巧。 1.急性细菌性胃肠炎、痢疾,每次服用3~4粒。 2.外感风寒、暑湿、过食生冷等引起的头痛昏重、恶心、腹泻、消化不良,每次服用2~3粒。 3.急症患者如晕车晕船,急骤呕吐、泄泻者,咬破或扎破胶囊服用,可在几分钟内起效。 4.夏季预防暑湿,每次服1~2粒即可。 服该药期间严禁同用含乌头中成药,或遵医嘱。...

  • 空气疗法益处多

    空气疗法益处多

      气候疗养既包括选择适宜人体身心健康的居住(旅居)环境,也包括利用空气、日光、海水对一些疾病进行自然治疗。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地形地貌也复杂多样,有很多理想的疗养佳地。在众多种类的气候疗养中,以“空气疗法”最廉价、最实用、最简便易行。   “空气疗法”也有多种方式,其中“空气浴”是最基本的保健方法。人体和室外空气接触后,随着氧气对身体的作用和冷空气(相对于呼吸道而言)的刺激,就会发生生理和保健效应:使肺活量增加,改善肺泡通气,...

  • 常松腰气血通

    常松腰气血通

    许多疾病都是由于经络阻滞、气血流通不畅所致。古时有一身备用五弓之说,即以放松身弓为主,手足四弓为辅,常做以腰为轴上下圆柔的升降松腰转动,上与两臂相系,下与两腿相连,中间自然相随。五弓放松了,自然形成气血畅达之势。加之腰部前有任脉的神阙穴,后有督脉的命门穴,松腰更能加强两大经脉的气血运动,培育正气。经常练习有助于周身经络疏通,疾病自然消除了。 因体力关系,老年人和体弱者不适合强度大的运动,可以采用坐势进行松腰练习。坐在硬板床上,两眼微闭,两腿伸直,脚趾上跷,脚跟向前蹬,小腿绷紧,两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手心朝下,低头...

  • 阴雨天湿气重 小心健康会“发霉”

    阴雨天湿气重 小心健康会“发霉”

      据广西气象局区气候中心分析显示,1月1日至3月10日,广西平均日照时数仅有33小时,比常年同期偏少117小时,为1952年以来同期最少,广西大部市县的日照时数打破当地建站以来同期最低记录。据气象部门预计,广西的阴雨天气还将持续。   “桂林一定是失恋了,才会哭了这么多天”“跪求一米阳光”““问世间晴为何物”……各种“求天晴”的段子层出不穷。在步入春天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广...

  • 拨罐是将毒气拔出来吗

    拨罐是将毒气拔出来吗

    每当腹胀腹痛或腰痛部疼痛对,一些群众会用拔罐的方法自我治疗,有时候效果还不错。他们认为,这是拔罐将毒气拔了出来的结果。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拔罐疗法的原理是通过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等作用,达到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目的。拿脾胃功能衰弱引起的腹胀腹痛或腹泻来讲,适当地在肚脐拔罐,可以温中健脾,行气止痛。是通过增强肠的蠕动来达到消除腹部不适的目的,而不是将肠内的“气体”直接从肚脐中吸出来。如果真是那样,外面的细菌或病毒岂不是也能通过这...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出来
  • 气虚怎可生热?

    气虚怎可生热?

      气虚怎可生热?从阴阳学说分析,气属阳,阳虚当生寒,何来之热?阳虚阴盛时,阴盛格阳,可见真寒假热之证。然气虚毕竟不是阳虚,气虚乃阳虚之渐,因而气虚是不会产生阴盛格阳的假热证的。中医基础理论论述气虚生热甚少,或述而不详,以至对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至今不甚明了。   “气虚生热”理论最早渊源于《内经》,在《素问·调经论》中就提出因劳倦太过,损伤脾气,气虚而生内热,金元时代李东垣更有发挥,著《脾胃论》,强调脾胃之气耗伤,元气不足,可以产生大热。《内经》和《脾胃论》的论述为&ldquo...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气虚
  • 闷湿天气巧防疾病

    闷湿天气巧防疾病

      热浪滚滚、潮湿、闷热的天气来临,许多人都患上感冒发热、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皮肤病等常见病。湿闷的天气如何预防这些疾病呢?   皮肤病重食养   近日,湿疹、带状疱疹的皮肤病患者增多。山东青岛海慈医疗集团皮肤科副主任周东提醒大家,过食海鲜、辛辣、油炸食品及大鱼大肉等易上火的东西,加上生活不规律,人体抵抗力会下降,各种病毒乘虚而入,平时应注意多饮水、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注意卫生保健,不到人流密集、空气污浊的地方出入,适度体育锻炼。患病期间应避免食用海鲜、辛辣等发物食品,改成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充...

  • 秋高气爽防治“气象过敏”

    秋高气爽防治“气象过敏”

    秋高气爽,正是出游的好时节。老年人出游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有可能出现“气象过敏”情况。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有头痛、恶心、失眠、心情烦躁,个别人可出现腹泻、发热、关节痛等。为使旅途生活更加安全健康,应注意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防寒 秋季早晚温差大,要适当添加衣服,尤其是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宁可多穿一点也不要穿太少。进入秋冬季节,保暖应成为防病的常态措施。旅游时不要因为怕带的衣服太多累赘,而穿得太少。 防紫外线 不要以为防晒只是夏季才需要,秋季的紫外线也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出游时...

  • 温暖如春 当心“暖气病”

    温暖如春 当心“暖气病”

    这几天降温了,68岁的刘奶奶怕感冒便没像往常一样出去锻炼身体,而是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女儿还细心地帮她开好空调。昨天开始,刘奶奶突然感觉身体有点不对劲儿:咽喉不适,头晕眼花,浑身无力,家人赶紧带她来医院。医生告诉她,这是“暖气病”作怪。 入冬以来,不少家庭、办公场所都开了空调或用了暖气,温暖如春,很舒适,殊不知,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诱发“暖气病”,其中老人和儿童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更成为“暖气病”的高发人群。“暖气病”主要...

  • 针灸时“得气”疗效好

    针灸时“得气”疗效好

    许多老年人都喜欢针灸治病,针灸对于许多急、慢性疾病效果良好,在西方亦颇受欢迎。但您知道吗?中医认为,针灸治病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得气”,治疗时是否“得气”至关重要。 所谓“得气”,是中医针灸的专业名词,现代人称之为“针感”。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医生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患者的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这就是“得气”。“得气”是施行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也是医...

  • 气是杀人贼 健康唱出来

    气是杀人贼 健康唱出来

      不管你哼出的曲调如何,作为一种自娱手段,都能焕发乐观向上的激情。至于曲调是否优美,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哼唱,减轻心理压力,这就是歌唱的价值。   秋天气温不冷不热,气候宜人,正是郊游的大好时节。久居城市的人们从喧嚣的都市,走向辽阔僻静的郊外,去感受清新的环境,这时你会油然而生一种激情。平时不爱唱歌的人,也要哼几句小曲,内心的烦恼,积在胸中的闷气、浊气,随着歌声释放出来,顿感心旷神怡,身心轻松。俗话说“小曲不离口,病魔绕道走”,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在郊外秋游时,...

  • 全天胀气预防法

    全天胀气预防法

    早起散步 中午洗脸 睡前屈膝 从睁开眼睛迎接美好的一天开始,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能帮助你预防恼人的胀气。 早上七点:早起散步、活动筋骨,能促进血液循环、活络消化系统,唤醒胃肠道的功能。 早上九点:进办公室后,千万别弯腰驼背坐在椅子上,让小腹突出。健康的坐姿是缩小腹、拉直脊背,能避免胀气。 中午12点:午餐前休息片刻,最好洗把脸,顺便轻轻按摩脸部与肩颈(由下而上)。用餐时,避开会产气的食物,餐后千万不要立刻趴下来午睡,最好起身走动。 下午7点:晚上睡前3小时,应尽量不进食,因为就寝时肠胃蠕动变慢,此时食物若还没消化完...

  • 读懂气象指数 有助养生保健

    读懂气象指数 有助养生保健

    现在的天气预报多了一项内容,那就是气象指数。但很多人仍然习惯性地关注未来的天气,而忽略了气象指数。殊不知,气象指数与我们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气象指数是指气象部门根据气象预测发布的为居民生活出行而提供的参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力、太阳照射强度等相关数据。读懂气象术语,有助养生保健和防病。 梦蝶 晨练指数:4级以下最好别晨练 晨练指数分5级: 1级:非常适宜晨练,各种气象条件都很好; 2级:适宜晨练,一种气象条件不太好; 3级:较适宜晨练,二种气象条件不太好; 4级:不太适宜晨...

  • 经络 气血循环的高速路

    经络 气血循环的高速路

    任督二脉一词能够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任督二脉到底指什么呢?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李瑞教授介绍,任脉是以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督脉则是由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 在中医理论里,身体由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府(脑、髓、...

  • 中医气功海外传播越来越广

    中医气功海外传播越来越广

    在缓缓的乐曲声中,双臂屈伸,灵活自如地旋转,悠然自得、宽松自然,台上金发碧眼表演者的展示,赢得台下的热烈掌声。 这是8月1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气功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气功科学研讨会上的一个场景。 中医气功吸引海外“粉丝” 多年来,随着中医气功界人士和文化交流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中医气功传播渠道日渐多元化,受到世界各地爱好者的追捧。 在这次研讨会上,法国东方文化传播中心副主席柯文带领40多名金发碧眼的法国学员进行气功精华2...

  • 行气止痛穴歌

    行气止痛穴歌

    腕痛太溪肘阴陵, 肩刺条口中渚颈, 背痛内环腰印上, 手麻后溪透劳宫。 颞颌关节手三里, 髋求合谷跟大陵。 肋间丘墟膝曲池, 踝痛合谷泻无踪。 头痛前针中脘穴, 后寻至阴偏太冲。 胃痛中脘和胆囊, 急腹三里肾精灵。 上牙下关下合谷, 咽痛廉泉目光明。 臀针奇穴向腋窝, 网球肘泻冲阳轻。 痛经十七椎下刺, 口疮玉枕不留情。 乳痛肩井痔支沟, 休厥失语刺人中。 扁桃体炎二商血, 心胸内关加膻中。 取穴一般健侧刺, 疾重双痛双穴攻...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止痛
  • 经络气化是生命的存在形式

    经络气化是生命的存在形式

      在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专家王居易教授的诊室里挂着一幅中堂,上书《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一段文字:“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他解释说,这是描述上古名医“俞跗”诊病疗疾时所用的具体方法,至于如何操作,今人尚未完全明了。   最初,笔者对上述文字所述内容仅停留于“知道”的层次,对如何应用于临床未及思考。但随着跟师时...

  • 夏日口苦嗳气按期门

    夏日口苦嗳气按期门

    一些中老年人早上起来常感口苦,有时还会从胃里冒出一股浊气,嗝声不断。这是中医说的胆火犯胃,按期门可以消除这些症状。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为足厥阴肝经之募穴,募集人体上、中部的水、湿、风气。按期门穴可及时泻去浊气,使其不得上行而犯胃,则口苦除,嗳气消。取卧位,用拇指或食指久按期门,1分钟后突然松开,待皮肤回复原状后再重复此操作8--10次既可。...

  • 秦师宗道长 活骨气功

    秦师宗道长 活骨气功

    武当三丰派以修习武当内家拳为主,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在寻找不断提高功力的多种方法,以锻练呼吸之气,吐故纳新,使身体快速进入上松下沉的状态。活骨气功,是三丰派弟子在习武练拳之前调整身心之法。它通过身体的伸缩运动,拉伸韧带、舒展经络,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此功法共4式,能有效地调理和引导气血,通经活络,维护周身,经长期实践证明,还有减肥塑身的好效果。 修习此功法,要注意平心静气,呼吸绵长,切忌心烦意乱。动作越慢,效果越好。女性在生理期应暂停修习此法。 活骨气功口诀 左右弯弓固肾腰 旋转乾坤万物...

  • 静功调养真气 益长寿

    静功调养真气 益长寿

      所谓静功,是以站、坐、卧等外表静的姿势,配合意念活动和各种呼吸方法的一类养生功法,特点是外静内动、静中有动。养生古籍《保生秘要》中指出:“恬淡无为,敛神内守,盖以静功调养真气。”   静功在道家养生功法之中是最基础的功法,道家养生功法的一切层次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每一阶段的各个层次以及同一层次的不同层面,都是静功在起主导作用。静功侧重于修炼身体内部的精、气、神,对练功时的姿势、动作不太讲究,只要保证身体放松,舒适自然即可。   练习静功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双目...

  • 盛夏少苦增辣养肺气

    盛夏少苦增辣养肺气

    炎热夏季,清热消暑自是重中之重,但同时,按照中医养生学理论,还要吃对东西,以免伤了脾肺之气。 “药王”孙思邈曾把饮食与季节的变化联系起来,根据季节的不同和身体的营养需要,将平日里的一日三餐转变了一种养生健身的方式。他在《千金要方》中就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省苦增辛,即少食苦味,多进辛味。中医五行学认为,夏时心火当令,而苦味食物尽管有清热泻火、定喘泻下等功用,却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因此不建议夏季多吃,以免心火过旺。由于心火能够克肺金,而辛味归肺经,所...

  • 十二经络气血分布运行图 十二经筋 十二经脉

    十二经络气血分布运行图 十二经筋 十二经脉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 十二经筋的分布规律:十二经筋均起于四肢末端,上行于头面胸腹部。每遇骨节部位则结于或聚于此,遇胸腹壁或入胸腹腔则散于或布于该部而成片,但与脏腑无属络关系。三阳经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三阴经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九页(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十二经筋的作用:约束骨骼,完成运动关节和...

  • 气功的价值 气功修炼风行欧美

    气功的价值 气功修炼风行欧美

    •气功的价值,在于它通过调形、调息、调心“三调合一”充分调动人体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符合复杂性科学、生命自组织理论、系统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不少欧美发达国家把气功作为“先进医疗技术”引进和推广,甚至医疗保险公司也给予报销费用的优惠待遇。 •“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这就需要发挥中医的作用。以气功、针灸、按摩等为主要手段的非药物疗法,其重要作用与学术价值以及在世界卫生保健之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b...

  • “三伏针”是选温阳补气的特效验穴施以针法

    “三伏针”是选温阳补气的特效验穴施以针法

    每年入伏的第一天,是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最热闹的日子之一,很多患者赶来,就是为了不错过传统中医“冬病夏治”好时机。人们广为熟知的是敷贴法,即医生根据病情,结合经络辨证原理,选取相关穴位,进行药物敷贴,使皮肤产生灼热感,刺激穴位,达到防治疾病目的。其实,“三伏针”也同样受青睐,所谓“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 何为“三伏针”?东阳市名中医、东阳市中医院针灸推拿治疗中心主任韦莉莉副主任中医师介绍,三伏...

  • 胃气上逆动膈 喜用翳风穴治呃逆

    胃气上逆动膈 喜用翳风穴治呃逆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症,《灵枢·口问》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呃逆多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寒凉药物而寒结胃中,引起胃失和降,气逆上冲,使膈间气机不利,发为呃逆。笔者临床上多喜用翳风穴治呃逆,均取得满意疗效。下面介绍一典型病例。 庄某某,男,35岁,2012年8月31日初诊。 患者主...

  • 五行脏腑经络之气充沛 其病乃愈

    五行脏腑经络之气充沛 其病乃愈

    《伤寒论》第7条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对于“发于阳”“发于阴”,历代注家大体有3种认识。其一,认为“阳”指阳经,即太阳、阳明、少阳;“阴”指阴经,即太阴、少阴、厥阴;如钱天来、尤在泾等,皆持此说。其二,认为“阳”指太阳,“阴”指少阴,如张志聪。...

  • 治老人疝气 敷药戴肚兜 灸脚脚趾

    治老人疝气 敷药戴肚兜 灸脚脚趾

    疝气是老人常见病症。我国60岁以个人群中疝气的发病率约6%,以老年男性居多,并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导致老人疝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老人腹壁肌肉逐渐萎缩、腹壁变薄,再加上经常有咳嗽、打喷嚏、前列腺增生、便秘等问题,导致腹压增高,使腹内器官不正常突出腹壁,外表看起来像一个肿包(医学上称疝气袋),并且伴有压痛等症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包块大小也不同。 老人最常见的疝气发生于下腹部与大腿之间的腹股沟区域,医药上称为腹股沟疝。另外,小腹以及阴囊部也可发生疝气。中医认为,疝气的发生与足厥阴肝经密切相关。从发病原因来...

  • 节气灸

    节气灸

      节气灸,指根据不同的节气对人体的穴位进行施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节气灸真的管用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腧穴进行艾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根据节气的不同,对应治疗和预防的疾病也不同,如立春、小满、芒种时正好灸治消化性疾病;而立秋、立冬、春分时则是预防治疗中风的好机会。   节气灸最好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15天内进行艾灸,大暑(7月22日)就是一个预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好时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中就指出,人体脏腑、气血随着...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节气
  • 按照海穴 激发人体肾脏阳气

    按照海穴 激发人体肾脏阳气

      冬季夜尿频繁是很多老年朋友的烦恼,既影响睡眠还易受凉感冒。   中医认为,肾主水,以阳开阴合来维持人体水液平衡,调控尿液生成、排泄。老人本就阳气不足,冬季阴长阳消,夜间阳气更弱,体内水液不能蒸腾气化,生成的尿液就会变多。揉按脚踝处的一个穴位,可以激发肾阳,促进体内水湿代谢,有助于改善夜尿多的症状。   照海穴位于脚内踝骨下方凹陷处,左右脚各一处。照海穴是人体的八脉交会穴之一,照海的意思是“阳光照在大海之上”,具有助阳生火、蒸腾气化的作用。   经常揉按照海穴,可以激发人体...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