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第98页
-
中医证型特点 中医证型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证型一直是历代医家探讨的重点。本文将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杜建教授对中医证型的研究介绍如下。 【中医证型研究的特点】 证与病密不可分 经过长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杜建认为证实质的研究应与病的研究有机结合。证不是孤立的症状,也不是孤立的综合征,而是概括了产生病的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是病因作用于人体之后产生的病理生理反应状态,与病密切相关。因此,证的研究应以病为基础,不能脱离病而单纯去研究证的实质。如消化性溃疡的脾虚证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脾虚证病理组织的变化、生...
-
从五运六气看雾霾发生的运气因素
近年来,每到冬季和初春季节,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遭遇雾霾天气,气象学界研究认为其雾霾形成的条件是:污染源的存在,空气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空气不流动,三者缺一不可。 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认为每一种气候的形成,与宇宙间各种因素都息息相关。五运六气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的理论,它不是日月五星中某一个或几个星球与地球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的,它是整个宇宙天体与地球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这种周期性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自然界一切气象、物候、疾病等的变化无不受其支配。因此,研究雾霾的形成原因...
-
中医“虚拟”“气化”较之西医“质测”“实体”(上)
[作者简介] 马伯英,男,教授,英国中医师学会(FTCMP)会长,上海医科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医学会终身院士。在海外担任全欧中医药专家联合会执行主席,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团执行委员。创建英国杏林中医研究生院,任院长。创办《英国中医》并任社长兼总编辑。2014年由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任命为国际名师带高徒三位名师之一。从事中西医临床50年,进行医学历史和文化研究近40年。发表过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十余种。《中国医学文化史》是主要代表作之一。 前言 从中医理论形成的原点出发探讨中西医理论的本质区别。中医...
-
从天地人“三才”角度看中医学精气神学说
在中医学理论中,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的精 微物质,是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三者相互依 存、相互为用,形成了中医学特有的精、气、神学 说。人体的功能正常,就是精、气、神三者相互协 调、共同作用的结果。精、气、神三者可以相互转 化。古人并不十分重视言语概念的准确界定,而是 更加重视对文字含义的领悟和融通,正是因为这种 模糊性,才可能在彼此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对于中国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模糊不清的问 题,现代人一般采取严密的分析和界定的作法,此 即所谓的概念分析方法。对中医学术语进行解释的 根本障碍在于古今思维方式...
-
同是“脚气”治疗为何不一样?
西医说的脚气,也称为“脚癣”。这些癣菌常潜伏在皮肤的深层,一旦遇到合适的气候,如高温高湿度的气候,癣菌就会在人的皮肤内迅速繁殖,出现脚癣一样的症状,如长出水泡,皮肤干燥、泛白或溃烂,并引起发痒等。 中医说的脚气,又称脚弱。本病主要因为水寒和湿热之邪侵袭下肢,流溢皮肉筋脉;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湿热流注足胫;或因病后体质虚弱,气血亏耗,经脉、经筋失于涵养所致。发病初期觉两脚无力,渐渐酸重顽麻而纵缓,而后两下肢或见软细,或浮肿。根据其临床症状表现可分为干脚气、湿脚气和脚气冲心等。湿脚气偏于实证,...
-
治脚气不对症易顽固不愈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湿度不断加大,真菌也在大量繁殖。真菌最常侵犯人的皮肤,其中又以脚气最多发,夏季不仅患脚气的人会明显增多,而且更易复发。如果脚气患者自行买药物涂擦,一旦未对症下药,很可能适得其反,最容易导致顽固不愈。 温暖潮湿的环境为真菌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再加上足部汗腺较发达,足部汗多和穿着不透气的鞋袜使汗液不易挥发,局部温度较高,就更容易引起真菌的生长繁殖。脚气是由真菌引起的常见慢性传染病,初发时足趾间出现潮湿发白、水疱、奇痒,抓搓后流出澄清的黏液,皮肤糜烂,时间久了会有鳞屑角化、裂口、脱皮等,严重者可...
-
室内植物给空气加湿
有植物的地方湿度就高,但不同植物对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也有差异。推荐大家种植一两种给空气加湿效果较好的植物,让干燥的秋季远离我们。 白掌 白掌的高蒸发速度可以防止鼻黏膜干燥,使患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可抑制人体呼出的废气如氨气和丙酮。同时它也可以过滤空气中的苯、三氯乙烯和甲醛。白掌是喜阴植物,适合温暖阴湿的环境。应保持盆土湿润并有规律的施肥,叶子需要经常喷水。 散尾葵 散尾葵每天可以蒸发一升水,是最好的天然加湿器。此外,其绿色的棕榈叶对二甲苯和甲醛有十分有效的净化作用。经常给叶片喷水不仅可以使其保持葱绿,还能清洁叶面...
-
抵抗潮气开窗通风两不误
人体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高于70%属于潮湿。环境的温度在25度--30度之间,相对湿度超过60%时,空气中氧气充足,霉菌快速繁殖。霉菌种类多,可随气流、尘埃四处漂浮,一旦遇到适宜温度和湿度便会立即生长繁殖。长期在高湿的环境下,人体免疫力下降,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缓慢、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的还可引起关节疼痛、感冒、皮肤过敏等疾病,特别是对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危害更大。此时,做好家居大环境的防潮保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助于提高生活的舒适度。 抵抗潮气适时开窗、通风两不误。在潮湿的天气,开窗是...
-
脚气继发性损害有哪些
脚气的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皮疹演变而来,也有治疗引起以及机械性损伤(如搔抓)而引起的损害。 浸渍:患者多汗,足趾缝间的皮肤苍白、柔软和肿胀起皱,受轻微摩擦后即脱落形成基底潮红的糜烂面,同时伴有疼痛感。 糜烂:水疱、脓疱或浸渍后表皮的脱落,或丘疹破损失去部分或全部表皮,露出潮湿的表面。水疱破裂引起的表面可覆以浆液;脓疱破裂者表面覆以脓液;丘疹抓破者,覆血液;浸渍演变而来者,可覆以尚未脱落的表皮碎屑。糜烂愈合后不留疤痕。 鳞屑:表皮新陈代谢,随时会有角质层细胞脱落,在病理情况下,角化过度、角化不良的表皮,水疱的干涸可使鳞...
-
眼白出血先冷敷再热气熏
老年人易发生球结膜下(俗称眼白)出血,即眼白出血。这是因为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动脉也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在猛然用力、剧烈咳嗽、大便干燥或轻微揉碰眼睛时,都有可能使眼部小血管破裂出血。另外,眼压高者也可能发生球结膜下出血(如青光眼患者)。当然,过量饮酒和摄入刺激性食物,也有可能诱发球结膜下出血。 对于球结膜下出血的预防,最主要的就是生活规律;平稳控制血压;45岁以上者要定期体检,测量眼压;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上不要盲目大补。如果频繁发生球结膜下出血,则有可能是血液疾病,需要去血液科做详细检查。发生球...
-
空气不好 如何自保
进入冬季以来,大雾频发,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内科多了很多呼吸道疾病、肺部疾病和哮喘病人。张女士今年50多岁,喜欢早起晨练,即便是大雾天气,也坚持在雾中锻炼。很快,她便因肺气肿住进了医院。 的确,糟糕的空气让每个人都要进行一次身体与污染空气的博弈,尤其是老人和孩子。面对这种情况,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内科金发光主任提醒大家:大雾天不宜外出,此外,还要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把雾霾天对身体受到的危害降至最小。 雾中污染多 尽量少出门 秋冬季是大雾天气多发季节,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
-
措施不到位,煤气跟着你
煤气中毒年年都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人对煤气存在种种误解。 只有烧煤才会引起中毒。凡属含碳的燃料,如汽油、煤油、木炭等,在缺氧而不能燃烧时,皆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因此也能引起煤气中毒。 室内没有煤烟味不会引起中毒。煤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室内没有煤烟味,不等于没有煤气。煤气中毒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炉上烤枣核、橘皮能解煤毒。在煤炉上烤这些香型物质,也只能增加室内的清香味,并不能吸收煤气和预防中毒。 装设烟筒就不会煤气中毒。其实遇大风倒烟、烟筒被烟灰或其他东西堵塞等,煤气排不出或排量少,大部分扩散在室内,也...
-
气雾剂治心绞痛要对症
治疗心绞痛,除可含服西药如硝酸甘油、心痛定(硝苯地平)、中成药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或冠心苏合丸等外,还可用心绞痛气雾剂舌下喷雾。 心绞痛气雾剂和哮喘气雾剂作用原理是一样的,即喷即可通过舌下静脉人血,几秒钟即达冠状动脉,故起效迅速。以下介绍一下气雾剂治疗心绞痛的情况: 1.宽胸气雾剂:适用于心绞痛发作时应急用药。宽胸气雾剂由檀香、细辛、冰片、丹参、高良姜、木香、苏合香等中药经现代科学方法制成,具有理气止痛、芳香醒脑之功效。适用于大多数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的临时应急用药,尤其适用于长期使用西药类对西药产生耐药性者。...
-
天气炎热血糖易低
一年中,夏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处于较低水平。因为,夏天体内对抗寒冷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敏感性也增高,胰岛素的作用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夏天闷热,食欲减退,进食减少,同时出汗多,热量消耗大。另外,夏天新陈代谢旺盛,相对消耗的血糖也增多。所以,糖尿病患者夏天的血糖较其他季节偏低。如仍按照以往方式用药治疗,有可能出现低血糖,表现为无力、出汗、发抖、心慌、紧张、面色苍白、饥饿感、头痛、眼花、易怒、行为异常、性格改变或麻痹、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适量、规律进餐,是成功控制糖尿病的基础。 偶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