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思想 第5页

思想 第5页

  • 国医大师徐经世“从中调治”学术思想内涵

    国医大师徐经世“从中调治”学术思想内涵

    •“从中调治”是国医大师徐经世治疗内科杂症的主要学术思想,是其独特中州学术理论体系在临床实践中的集中体现。先生提出“杂病论治,重在中州”“从脾论治,调肝为主”。 •“中州”即肝、胆、脾、胃,四者同居中焦,治疗杂病强调“中气”,昔人有云“人身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中气者乃脾胃二经中间之气也,人身之十二经气升降变化皆以中气为核心...

  • 青蒿素发明是毛泽东关于中医药思想与屠呦呦及其大团队实践的结果

    青蒿素发明是毛泽东关于中医药思想与屠呦呦及其大团队实践的结果

    •笔者赞成青蒿素发明是毛泽东关于中医药的思想与屠呦呦及其大团队实践的结果,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和西医药的某些研究方法。但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是青蒿素创新之本,之根,之源,西医药的某些研究方法是末,是枝,是流。 •这些检测仪器和方法,仅仅是中国哲学和中医药理论“道、法、术、器”中之末的“器”,瞎子摸象,不能仅摸“器”,而忽视了依次递进而逐步需要认识的“术、法、道”层面的更为重要的...

  • 顾植山五运六气临证学术思想管窥

    顾植山五运六气临证学术思想管窥

    •现在有人一谈到运气方,拘泥于《三因司天方》十六首运气方,实际上《三因司天方》仅仅给了我们十六个套路,不可拘泥,更不能呆板使用。只要抓住了运气病机,按运气思路运用,则不论时方、经方皆为“运气方”。 •所谓病机,一则为运气病机,二则为时机、时相。据此临床将不同病症归于六经时相论治,疗效卓著。 •把五运六气看作六十干支的简单循环周期,仅据天干地支就去推算某年某时的气候和疾病,这样的机械推算是不科学的,违背《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精神。基于运气病机理...

  • 从尚“和”思想看中医方药配伍

    从尚“和”思想看中医方药配伍

    君臣佐使的和谐结构与方药配伍的调和技巧,它们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中药个体的药性药效,又灵活可靠地调控使用了中药群体的综合功效。这些与古代哲学“和”的蕴义是何等吻合。它们不仅在总体上体现了“和而不同”,有的还具体体现了“可而有否,否而有可”等古代哲学思想。 几千年来,中医学始终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它与传统文化之尚“和”,实乃一脉相承。 中国古代的尚“和”思想 早...

  • “治未病”思想在疾病预防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治未病”思想在疾病预防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治未病” 思想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 是非常具有中医特色的疾病预防理论 。“治未病” 思想的萌芽始见于 《周易》 , 首次明确提出于《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 , 即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 治已乱治未乱” 。后经历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逐 步形成了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 的中 医 “治未病” 理论体...

  • 中国传统重视养性 儒家思想强调“仁者寿”

    中国传统重视养性 儒家思想强调“仁者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仁者寿”,即重视养性,从精神层面上注重养生,古人之“养性”和当下“修身”相结合,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儒家强调“格致诚正”与“内圣外王”,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关怀意义,与中医学“形神一体”的身心关系认识一脉相承。 •儒家强调入世,即自强不息,当动则动,当止则止,将个人的养生同积极入世、服务社...

  • 形神兼养尤重养神 养生思想影响深远

    形神兼养尤重养神 养生思想影响深远

    魏晋时期国家政权的不稳定,导致反复无常的社会战乱,使得当时的学术界出现了一种崇尚老庄的“玄学”。“玄”字来源于老子《道德经》中:“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当时的玄士主要研究以《老子》《庄子》《周易》为代表的“三玄”。玄学激进派人物嵇康的《养生论》是我国古代一部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对后世养生思想影响深远。 嵇康十分向往自然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竹林七贤之一,其诗现存...

  • 邓铁涛中医养生思想探讨

    邓铁涛中医养生思想探讨

    国医大师邓铁涛出身中医世家。当今已百岁的邓老,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言语流利,步履安稳,这要归功于他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邓老推崇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提倡“养生重于治病”,在养德、养心、运动、饮食、起居等方面一直身体力行,并积累了宝贵的养生经验。 1 以“治未病”为养生指导思想 中国古代很早就提出了重视预防的思想,中医学“治未病”也包含了“预防”的思想。邓老提出...

  • 章穆饮食养生思想

    章穆饮食养生思想

      章穆(1743~1813年),字深远,晚号杏云老人,江西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清代医家,著有《调疾饮食辩》、《四诊述古》、《伤寒则例》、《药物指南》、《五种心法》等书。现结合其著作《调疾饮食辩》来对章穆的饮食养生学术思想作一介绍。   重视饮食防治疾病   我国自古就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说法。《调疾饮食辩》是一本采用食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本草学专著。章穆主张病人的饮食必须与病证相结合,认为如果病人“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

  • 孙思邈养老思想探析

    孙思邈养老思想探析

    孙思邈, 京兆华原( 今陕西耀县) 人, 唐代伟大 的医药学家, 是医学界古代惟一百岁有余的寿 星 [1 ] , 他集隋唐以前医学之成果, 著成巨著《千金要 方》 和 《千金翼方》 各 30 卷。在养老方面, 基于《黄 帝内经》 理论, 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 对 后世养老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 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把延年益寿学说与防治老 年病紧密结合起来并使之成为有理论联系实际特色 的一门学科的第一人 [2 ] , 本文将其在老年医学的贡 献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七情平和, 精神内守 现今社会由于工作...

  • 中医“治未病”是养生防病保健的主导思想

    中医“治未病”是养生防病保健的主导思想

    •中医“治未病”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整理、继承和创新,重新审视其特色与优势,推进中医药持续健康发展,使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实践顺应时代的召唤,重新焕发出更璀璨的光辉。 •中医“治未病”是将疾病“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卫生保健服务。我们应对疾病的调控定位在防,做到法以阴阳,顺应天时;形神修养,自我调节;居住适宜,环境...

  • 《闲情偶寄》与养生“儒家之理”作为养生的指导思想

    《闲情偶寄》与养生“儒家之理”作为养生的指导思想

    《闲情偶寄》与养生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学家李渔最重要的作品。李渔(1610~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笠翁,祖籍浙江兰溪下李村,出生在江苏如皋石庄镇。李渔年少聪颖,但青年时屡试不第。30岁左右,时局动荡,清军入关,中原大地改朝换代,李渔于是不再心存功名,而开起书铺,以刻书卖文为生,后来又组织戏班到各地卖艺。因他为了戏曲事业,不惜降志辱身,迎合时势,奔走于公卿之门,以致常为当时文人所诟病。但他集剧作家、导演、戏剧理论家和小说家于一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 李渔 李渔...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三纲既分始有天地   道经中关于“三”、“九”的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阐释人的生理功能。《素问·三部九候论》明确提出了“三”与“九”的问题,作为“三部九候”脉诊的理论依据。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历史悠久、丰富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它以独特的东方文化内质与形态孕育了中医药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医药学一直支配着中国人养生防病治病以及生活方式,也曾给周边的民族和国家以深刻的影响,成为人类文化宝藏中的珍品。中国传统文化由道、儒、释三大学派构成,但对中医药文化影响较深,接轨较早的当首推道家,直至近代亦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本文仅就中医药文化与道家哲学思想之渊源作一浅探。   医道同源双峰并峙   中国传统曾医、道并称,两家学术体系形成时期相近,都以阴阳、五行、精气...

  • “杂合以治”的思想源自《内经·异法方宜论》

    “杂合以治”的思想源自《内经·异法方宜论》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09年成立“治未病”中心以来,平均每年门诊量近5万人次,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十二·五”重点专科。笔者现总结调治偏颇体质中对刺灸法选择的临床经验,以飨同道。 “杂合以治”的思想渊源及多种传统疗法组合治疗的优势 “杂合以治”的思想源自《内经·异法方宜论》:“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

  • 唐祖宣教授的学术思想是法于古籍精华

    唐祖宣教授的学术思想是法于古籍精华

    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 胡世平 唐祖宣教授的学术思想是法于古籍精华,并基于此而创新,总体概括为注重阳气、因瘀致病、因病致瘀、痰瘀互结四个方面。 注重阳气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此言意指两个重要中医基本理论,即阳主阴从,阴平阳秘。阳主阴从指的是在阴阳的相互关系中,阳主导,阴从属。阴平阳秘中的秘,是封藏之意。 因瘀致病 瘀阻于心,可见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瘀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瘀阻胃肠,可见呕血,大便色黑如漆;瘀阻于...

  • 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看“形神共养”之“治未病”思想

    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看“形神共养”之“治未病”思想

    中医“治未病”是引领人类健康发展的新方向,体现了重视预防的思维模式。我国各族人民很早就认识到加强体育运动,促进机体强壮,对于防病抗病具有积极意义。各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例如抛绣球、舞龙、舞狮、跳竹竿、摔跤等。其中的“治未病”思想主要在“未病先防”方面,即对疾病的预防,通过强身健体,养心益性,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抗病的目的。 抛绣球 抛绣球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每年春节、农历三月三、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壮族人民...

  • 一代宗师对药配伍运用学术思想与特色

    一代宗师对药配伍运用学术思想与特色

    张锡纯对药配伍运用规律,或补润相合,温凉相调;或金石镇潜,敛正固脱;或气血双施,相须为用;或寒热并济,相互为用;或升降相因,升补相使;或同气相求,并伍收效;或酸平相合,敛补建功。一代宗师对药配伍运用学术思想与特色颇多新意,令人耳目一新,实令后学效法。 张锡纯先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实践医学大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张锡纯对于药性、药效的研究,躬身实践,亲尝屡试,所以遣方用药,敢破窠臼,屡开先河,而且对于对药的运用,更是别出心裁,多有发挥,兹采撷于后。 补润相合 温凉相调...

  • 张仲景“脾旺不受邪”的养生思想探析

    张仲景“脾旺不受邪”的养生思想探析

    汉代张仲景所著的 《伤寒杂病论》 不仅开辨证论 治之先河, 亦为重视中土脾胃思想的肇端, 论著虽为治 病方书, 匮乏说理词藻, 但其诸病皆养胃气思想在治疗 中比比皆是, 应用得当, 广为流传, 启迪后世 [1] 。 张仲景 还提出了 “养慎” 的观点, 即内养正气, 外慎风邪, 这正 是养生的基本原则, 《伤寒论》 中虽无明文述及, 然而 在辨证论治中, 处处都体现着养生为主的思想。 《金匮 要略》 中将 “ 上工治未病” 列为全书之首, 突出了治未病 的重要意义。...

  • 养生学说《黄帝内经》养生思想

    养生学说《黄帝内经》养生思想

    养生学说是研究如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 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理论和方法。它以人 与天地相参、与自然融合、形神合一、经络学说为 理论基础,以协调阴阳、养神、裕气、保精为基本 原则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学说建立了中医养生 学体系,确立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即顺应自然、形 神共养、惜精固本、综合调养等,并详细论述了具 体的养生方法。指出养形要做到 “虚邪贼风,避 之有时 ”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节 欲保精; 养神则要 “恬淡虚无 &rdq...

  • 先秦儒道“和”思想对《内经》养生理论的影响

    先秦儒道“和”思想对《内经》养生理论的影响

    “和” 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几千 年来 , “和” 思想渗透到中华文明的哲学、 历史、 政治、 伦 理、 宗教、 教育、 文学、 艺术等方方面面, 深刻地影响了 国人的生活。 “和” 字历史极早, 在甲骨文、 金文中屡有出现。 《说文解字》 载, 其古字为“咊” , 释曰 , “和, 相应也。从 口禾声” 。段注曰 : “古唱和字, 不读去声, 户戈切。 ”...

  • 李时珍防治老年病思想论要

    李时珍防治老年病思想论要

      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临床经验宏富,其对于老年病防治方面有许多独特的经验和见解。对李时珍关于老年病学术思想的深入研讨,将为临床老年病防治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对于养生抗老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笔者据《本草纲目》中的有关论述,分4个方面讨论之。   护肺气,慎食治,勿损其阳   生长壮老是生命运动发展的自然规律。据《内经》所载,早在老年到来之前,变老即已在生理过程中开始了。《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rdquo...

  • 五行学说是《内经》辨证思维的核心思想

    五行学说是《内经》辨证思维的核心思想

      五行首先出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并说五行的性况和属性是:“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已从五行的属行,抽象概念化,言其功能作用,说明具有曲伸功能的属于木,具有向上炎热特性的功能属于火,能种植和收获万物属于土,金可以溶化变形,水向下湿润。    五行归类   即将宇宙万事万物,按其五行属性归类,使千头万绪的事物成有序的相关学,是说明万事万物之间关系的五大元素,因此以便于理解说明事物之间的关系。   ...

  • 阴阳学说是《内经》辨证思维的核心思想(下)

    阴阳学说是《内经》辨证思维的核心思想(下)

      对立与制衡   阴阳这两个因素作为说明事物的内在关系时,即说明两者之间的对立性,又说明两者的相互制约平衡、互根互用的双层意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一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术。”说明阴阳的对立统一制约作用是万物生成之本,也是生物发生生长之道,若阴阳离则万物灭绝。如《生气通天论》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其强调的是阴阳对立统一,则阴气宁静、内守,阳...

  • 孔嗣伯学术思想述要

    孔嗣伯学术思想述要

      孔嗣伯是中国近代“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子,1948年即随父学医,临诊左右,并先后从师于萧龙友、杜文甫、汪逢春、陈慎吾等诸名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2011年6月病逝于北京。孔嗣伯继承并发展孔伯华的学术思想,父子两代在京城行医近百年,为燕京地区中医学术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今总结其主要学术思想如下。   两纲六要的辨证思想   孔嗣伯继承了孔伯华两纲六要辨证思想,即强调阴阳为总纲,下统表里寒热虚实为六要,两纲六要不能平列,临证之时,先辨阴阳,以求其本。表里、虚实、寒热,分...

  • 藏象、经脉学说是《内经》临床辨证的理论核心思想

    藏象、经脉学说是《内经》临床辨证的理论核心思想

      藏象和经脉学说贯穿于《内经》的全过程,是中医理论的框架,是辨证论治的基础,是选方用药的依据,故称其为理论核心。   藏象   藏象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什么是藏象呢,藏即脏,藏于体内,其象征表现于外,这是古人从外以测内的思想方法,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即有内在的脏器活动,必通过外在的各种象征而表现出来,如心于体内,从...

  • 阴阳学说是《内经》辨证思维的核心思想(上)

    阴阳学说是《内经》辨证思维的核心思想(上)

      阴阳是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最初是具有朴素的直观的两个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具体事物间有正反两个方向,如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事物运动向上升为阳,向下降为阴,古代思想家联系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向,就利用阴阳的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个对立和互消长的物质势力,而且这种现象存在一切事物当中具有普遍性。   阴阳是一切事物发生的根源   《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又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者,即无形无体之物也,虽然看不...

  • 天人统一观是《内经》理论核心思想(下)

    天人统一观是《内经》理论核心思想(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广泛而深刻,全面的讨论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的影响,首先提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指出阴阳四时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毁灭的根本,对人体来说也与生老病死密切相关,也与精神活动相依,故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因此,调节阴阳自然变化为治病之根本。此篇为四时阴阳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之大纲,这种思想也是贯彻《内经》全文...

  • 天人统一观是《内经》理论核心思想(上)

    天人统一观是《内经》理论核心思想(上)

      经典讲堂开栏语:本栏目今起刊登相关专家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系统讲解和诠释,以帮助基层中医药人员更好地学习中医经典著作,提高其理论水平和运用经典指导临床的能力。   编者按:本文作者张吉教授(已故)是《黄帝内经》理论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毕生对中医经典著作《内经》的理论思想和临症理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尤其在经脉理论和《内经》理论指导针灸临床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独特的学术思想。本文系作者遗作,共分4个专题、6个部分,详细阐述了他对《内经》理论核心思想的精辟分析和独到认识,对指导中医临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 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中医方面是一种生命

    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中医方面是一种生命

    中国传统医学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和智慧,是经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理论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与黄老道家思想有颇深的渊源。中医的核心是整体观念、天人合一,与道家文化大道至简、顺应天地自然的认知是相合的。 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中医方面是一种生命观。中医诊病讲究时空观念,这也是建立在顺应自然的生命观的基础上。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身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都深受自然的影响,自然的动态变化也必然影响人身体的变化,所以中医看病是有动态、时空观念的。比如,主要症...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