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 第8页
-
李业甫从事推拿医教研工作57年 学术思想杏林传道
李业甫,主任医师,教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二批和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安徽省跨世纪人才中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指导导师。 李业甫从事推拿医教研工作57年,参与和见证了中医推拿事业50多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自立兴盛、蓬勃发展的历程,是我国中医推拿界的大家之一。 成长经历 李业甫,1934年生,安徽省定远县人,他出身贫寒,17岁才被送入免费的民间私塾学堂认字读书。由于年幼的弟弟得了慢惊风不治身亡,他立志从医,初中毕业后就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合肥医士学...
-
孙桂芝,广安门中医院孙桂芝,西为中用学术思想内涵
孙桂芝,1937年12月生于山东省,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导师,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博士后传承指导老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从医60年来,孙桂芝一直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工作,诊治各种中晚期肿瘤患者80余万人次;参与及主持国家级、部级课题12项,获得国家级、部级、院级科技成果奖12项,荣获中医科学院岐黄奖、唐氏奖,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2部。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针对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后化疗毒副反...
-
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开辟新途径
孔嗣伯老中医系中国近代“四大名医”孔伯华先生三子,1948年即随父学医,临诊左右,并先后从师于萧龙友、杜文甫、汪逢春、陈慎吾等名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调至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孔嗣伯继承和发展了孔伯华的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医温病学,将温病学辨证思想应用到中医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科,尤其在运用孔门家传方药治疗诸多内科疑难杂症方面,有所建树。本研究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孔老内科疾病医案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归纳,得出高频次药物,形成孔老内科常见疾病基本...
-
继承与发扬相结合的学术思想
李连达院士坚忍不拔、自给自足、艰苦奋斗、坚持真理的风骨,勇于立异、根底结合运用以及承继与发扬相结合的学术思维影响了咱们根底医学研讨所的几代人。 创业艰苦 百折不挠 李连达院士于北京医学院结业后分配到我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做临床医师,后又从事根底研讨,并在1974年组建了根底医学研讨室。建室初期条件简陋,经费匮乏。李连达院士亲身展开对外联络,为企业开发保健食品、新药和供给技能服务,不光保住了试验室,安稳了人心,一同创建了一系列新药研讨与点评的技能和办法。此时期,李连达院士作为主编之一的《中药新...
-
国医大师梅国强学术思想拾萃
梅国强教授临床酷爱经方,但用药并不拘泥,提出“复用经方,便是新法”,善以经方组合加减辨治疑难杂症,提出医者当以临床疗效为终极目标,无论经方、时方,都是取得疗效的手段而已,不必刻意追求经方派、时方派之标签。用药善用药对或药物组合,以利于药物更好地发挥协同增效,减轻毒副作用之功效。临证思维必以伤寒理法为先,但并不局限于六经,对温病理论也有颇深造诣,常常在诊察疾病、处方用药时借鉴温病学思想。 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从事《伤寒论》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心...
-
刘景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探析
刘景源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著名的温病学专家。其学有渊源, 师从多位中医名家, 曾深入学习经典著作并得到名师的指教。一生致力于中医温病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 著述丰富, 博学多通, 系统研读历代温病诸家著作, 尤对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温病学家的学术思想有深入研究, 并在继承创新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见解。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独到的临证经验。 天人合一, 辨识系统整体 中医历来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处自然之中, 无时不受天时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黄帝...
-
柳公绰《太医箴》的预防医学思想
柳公绰(763年~832年),字宽,小字起之,唐朝书法家,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柳家塬)人。 柳公绰任吏部郎中时,见唐宪宗爱好武功之事并多次外出游猎,乃献上《太医箴》以讽谏宪宗。文曰:“天布寒暑,不私于人。品类既一,高卑以均。人谨好爱,能保其身。清静无瑕,辉光以新。寒暑满天地,浃肌肤于外;好爱在耳目,诱心知于内。端洁为堤,奔射犹败。气行无间,隙不在大。谓天高矣,氛蒙晦之;谓地厚矣,横流溃之。饮食资身,过则生患;衣服称德,侈则生慢。唯过与侈,心必随之。气与心流,疾乃伺之。畋游恣乐,流情...
-
李堪印的辨证论治思想 李堪印的治疗手法
李堪印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陕西省名中医,在理筋手法治疗足底筋膜炎方面有其独到的经验。足底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约为11%~15%,占全部足跟疼痛患者的80%,在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在40~60岁之间增高。足底筋膜炎典型症状是早晨起床迈出第一步开始感觉疼痛,或者在长时间不活动后迈出第一步疼痛,行走数步后疼痛得到缓解,但随着步行时间的增长或站立时间增加,再次出现疼痛,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本病迁延日久,容易复发,反复的疼痛及行走困难会加速踝关节、膝关节退变,影响下肢力线,进而影响脊柱稳定性,严...
-
中医在功能康复中的优势 中医康复思想与现代康复理念
陈立典,男,福建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医康复学专业教授、主任医师,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学会执行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康复学报》主编。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课题10项;主编专著/教材10部;发表SCI论文167篇;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 中医康复是我国康复医学的优势。当前,中医康复学蓬勃发展,和西方康复医学一起,构筑了我国特有的康复医学体系。思考中西医康复医学各自的特点,发现优势互补、相互融合是发展中医康复,提高康复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
-
李今庸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李今庸长期从事中医学术研究和临床研究,其著述颇丰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出版和刊印的学术专著有《读古医书随笔》《金匮要略讲解》《黄帝内经考义》《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等数十部之多。其中,《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李今庸》《古医书研究》《舌耕馀话新集》《李今庸医案医论精华》《中医科学理论研究》《黄帝内经考义》系近年来新版的独撰专著,表明李今庸在75岁以后仍然勤奋不已,耕读不辍。现将李今庸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学术思想特点 倡导中医药学应立足特色和优势 李今庸指出:中医药学,民族瑰宝。...
-
中医既病防变思想在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中的应用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由日本学者Hashimoto首次提出,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其发病率为1%~2%,男女比例可达1∶5~1∶10,中青年女性是HT的高发人群[1]。HT以血清中存在高滴度的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为主要特征,多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正常,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甚至甲状腺癌[2]。中医无HT的病名记载,根据HT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瘿病”范畴。本文...
-
国医大师张灿玾治学思想 临证经验
首届国医大师张灿玾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父亲学习岐黄之术。二十岁始独立应诊。他认为中医治病重在辨证论治,无论内外妇儿,医理贯通。 治学思想 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是从医的重要基础 张灿岬认为,任何一门学术,在开始阶段,都应该对基本功进行严格的训练,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四大经典都应该牢牢掌握,这是从医的重要基础。 临床实践是体验中医理论和建立中医信念的关键 张灿岬自幼随祖父和父亲诊病,观摩对望、闻、问、切四诊资料的收集,学习对疾病病因病机的分析,目睹对危难重症...
-
记津沽疮疡学派学术思想
津沽疮疡学派起源于清末民初津沽地区,至今历时一百三十余载,以中医内外结合方法治疗各种疮疡类疾病为主,兼治外科杂症,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天津及周边地区地域特色的、疗效肯定的疮疡治疗体系。笔者作为第四代传承人,率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团队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疮疡病学重点学科,并被评为天津市中医糖尿病足重点专病建设单位,担任学科及专科专病带头人至今。2008年5·12汶川地震期间,笔者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派,作为专家组成员,发挥津沽疮疡学派优势,在四川指导伤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