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思想 第6页

思想 第6页

  • “治未病”思想在中风防治中的运用

    “治未病”思想在中风防治中的运用

    中风多属 “脑卒中”范畴, 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多发病, 死亡率、 致残率、 复发率均较高, 中西医防治 都未达理想效果。中医 “治未病”思想始见于 《黄帝 内径》 ,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 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1] ,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 它包含有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 [2] 三个 方面的内容, 对中风的...

  • 杜元灏学术思想初探

    杜元灏学术思想初探

    杜元灏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 先后师从郭诚杰教授及石学 敏院士, 行医近三十载, 不仅继承了两位大师的学术思想, 并在 继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 向。 笔者跟随杜元灏教授多年, 亲聆教诲, 揣摩杜元灏教授的 临床经验及学术特点, 颇有收获, 现将杜元灏教授的学术思想 总结如下。 首倡针灸病谱研究,创立“针灸病谱”及“等级针灸病 谱”概念 针灸到底能治哪些病? 这是世界医学界提出的命题。 杜元 灏教授于2002年率先倡导了针灸病谱的研究...

  • 胡希恕的学术思想 太阳病为表实热证

    胡希恕的学术思想 太阳病为表实热证

    有同仁问道,在胡希恕的学术思想体系中,太阳病为表实热证,那么有无表实寒证?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现付之笔端如下,以供讨论。   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从八纲而言,表里为病位,阴阳为总的病性。因此,表证存在表阳证与表阴证。   表证皆有恶寒,为感受外邪所致。只不过发热恶寒发于阳也,无热恶寒发于阴也。需要注意的是,从表面来看,似乎表阳证、表阴证是以发热恶寒、无热恶寒的寒热来判断,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根据证候的虚实来定。因为只有正气充实,正邪交争而发热恶寒;若正气虚,正邪不能交争,则表现为...

  • 吴尚先中医外治法学术思想探析

    吴尚先中医外治法学术思想探析

    吴尚先( 1806—1886 年) ,浙江钱塘( 今杭州) 人,清代外科医家,精心研究前人外治经验,并 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完成 《外治医说》 。该书融理 论与临床于一体,指出医者临证,须精辨详审, 然后遣用相应药物,疏滞宣通,使邪去正安,取 《子华子 》 “医者理也,理者意也; 药者瀹也,瀹 者养也”之意,旨在说明外治法与内治法理同法 异,且外治法禁制甚少,尤能补内治之不及; 以 对偶式的骈俪文体成书,言简意赅,别具一格, 既便于诵读,又利于推广,故更名为 《理瀹骈 文》 ,是我...

  • 从《伤寒论》太阳篇浅探张仲景“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思想

    从《伤寒论》太阳篇浅探张仲景“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思想

    “同病异治” 与 “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根据现有记载应首见于 《素问 ·五常 政大论》 , 原文是 “西北之气, 散而寒之, 东南之气, 收 而温之, 所谓同病异治也” [1] 。同一种邪气侵袭人体, 由于个体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的正气盛衰不同, 即使是 同一种疾病, 发病机理和发展转归也会有所区别, 再 加上处于不同的病理阶段, 因此表现出的证候、 病型 有差异, 所以要采用不同的治则治法, 开方抓药要因...

  • 儒家文化思想的精髓体现在中医药的各个方面

    儒家文化思想的精髓体现在中医药的各个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于烽烟乱世秉周礼之烛火,建儒家信仰以匡扶天下。上古混沌时代,神农亲自尝遍百草,制良药以普济万民。贯穿千年的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医药在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深深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其思想的精髓在中医药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很好的体现。 “仁者爱人”与中医医患关系 儒家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仁”。“仁”对内在于自身的心境和修为,对外在于对待他人的态度。孔子讲“仁者爱人”,对除自...

  • 高体三“三阴理论”学术思想探析

    高体三“三阴理论”学术思想探析

    高体三教授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 老师, 高老一生注重中医学经典的研究, 熟读中医 古籍, 研《黄帝内经》 之理, 遵 《伤寒杂病论》 之旨, 深谙《神农本草经》 之药性, 在中医学教学、 科研、 临床上成效裴然, 经过数十年的理论探究和临床实 践, 形成了独特的 “三阴理论” 体系, 创立了 “水暖土 和木达” 的学术思想。 三阴的生理关系 所谓 “三阴” 是指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足 厥阴肝经。 足太阴脾, 属土; 足少阴...

  • 疫痘伏温,先知之妙《温病条辨》探析吴鞠通的五运六气思想

    疫痘伏温,先知之妙《温病条辨》探析吴鞠通的五运六气思想

    吴瑭( 1757-1841) , 字配珩, 号鞠通, 江苏省淮安市 人, 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他撰写的《温病条 辨》 是温病学的一座里程碑, 堪称不朽的中医著作。吴 氏创立了温病“三焦学说” , 并结合“卫、 气、 营、 血” 理 论, 创造性地提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和方法, 对于温 热性疾病的治疗, 作出了重要贡献。吴氏精通五运六 气之理, 他在 《医医病书·气运论》 中提出 : “精通气运 之理, 有先知之妙, 时时体验其气之已至、...

  • 中药资源普查 学术思想研讨

    中药资源普查 学术思想研讨

    “钱老之学,四学合一。四学者,文字、音韵、考据、训诂……钱老师承宗达,传承乾嘉,终成大家。”3月17日,在北京举办的钱超尘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全国专家学者研讨钱超尘的学术贡献。 被誉为“国学大家,杏林鸿儒”的著名中医训诂学家、中医文献学专家钱超尘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专家。他早年师从古汉语专家陆宗达教授,学习以《说文解字》为核心的文字学、音韵学...

  • 陈士铎《辨证玉函》学术思想研究

    陈士铎《辨证玉函》学术思想研究

    陈士铎(约 1627 - 约 1707), 字敬之, 号远公, 别号 朱华子, 又号莲公, 自号大雅堂主人。浙江山阴(今绍 兴)人, 清初著名中医学家, 一生著述甚多, 今存世著作 有 《 外经微言 》 《 脉诀阐微 》 《辨证玉函 》 《洞天奥旨 》 《辨 证录 》 《 辨证奇闻 》 《 石室秘录 》 《 本草新编》 等 8 种。 《辨证玉函》 是陈士铎论述辨证方法的专著, 现存 清刻本 , “历代目录学专书很少记载, 民间亦罕流传。 经查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中国医籍考 》 《医学读书 志...

  • 《龟虽寿》中的养生思想

    《龟虽寿》中的养生思想

    曹操是我国汉末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碣石诗》《短歌行》《龟虽寿》都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研读《龟虽寿》,认真品味其中的养生思想,当有另一番意趣及收获。 曹操《龟虽寿》诗云:“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此诗前四句强调必须认清生物自然生长的规律,承认有始有终,有生有灭的事实,要求人们坦然面对自己的人生。这是十分豁达的态度。《内经》也认为人作为大自然生物之一,必...

  • 中医传统“春夏养阳”养生思想

    中医传统“春夏养阳”养生思想

    甲状腺被誉为人体的“生命之火”,不但可以调节人体的体温变化,而且也影响着人体的生长发育。甲减,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简称,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机体代谢活动下降所引起的全身性代谢减低综合征。近年来,我国甲减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发病率已经高达6.5%,并呈现出多发病率与年轻化的趋势。中医认为,甲减属于“虚劳”“虚损”,如伴有浮肿、小儿发育延迟、心悸等则称“水肿”“肤胀”“五迟&rdquo...

  • 敢立军令状的医生 温病思想的萌芽

    敢立军令状的医生 温病思想的萌芽

    令人失望的北京城 满天乌云,压得很低。 紫禁城在昏暗的天空下显得阴森而又苍老。 在这种空旷、冷清的大背景下,一位中年人,背着行囊,黯然离开了京城,愈行愈远。 这个中年人,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喻嘉言。 这一年是公元1633年。 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危机四伏,后金军队已经占领了辽东,正在蓄势待发,而内地刘宗敏、李自成已经揭竿而起,十一年后,就是这些人,将亲手结束这个统治了中国近三百年的明王朝。 在此之前,喻嘉言已经在京城住了三...

  • 论《宣明论方》辨治积聚的学术思想

    论《宣明论方》辨治积聚的学术思想

    金元刘完素著本书,又名为《黄帝内经素问宣明论方》。在辨治积聚方面, 1.宗前贤而有发挥:提出积聚之产生不仅在于气滞血瘀,还与中焦脾胃水湿不化及大小肠之热结密切相关。 2.论积聚,注重脏腑定位:分别从五脏定位的角度论述了积聚之不同病名,为临床从脏腑定位论治积聚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具有较大的临床启发意义。 3.治积聚,方药注重气血水:治血重在破血活血,治气重在破气行气,治水重在逐水泻下。...

  • 致中和思想的渊源 李德新教授致中和思想的内涵

    致中和思想的渊源 李德新教授致中和思想的内涵

    李德新致中和学术思想探颐 李德新教授从事中医医疗、 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 载, 集理论、 临床、 科研于一体, 临床上以善于从脾胃 入手治疗疑难杂病, 学术上形成了调脾胃安五脏致中 和学术思想, 以平为期, 以和为贵, 体现了传统中国文 化致中和的思想。 笔者通过跟师学习, 拟探讨李师致 中和学术思想的渊源及在中医理论临床方面的应用。 致中和思想的渊源 从中国古代文化关阐述, 中庸表达致中和, 体现 为中和之天道、 中和之人道、 中和之治道 [1] 。 中庸《礼 记·中庸》曰: “喜...

  • 张璧伤寒学术思想分析

    张璧伤寒学术思想分析

    张璧是金代医家张元素之子,其存世的医著主要是《济生拔萃》中辑录的《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与《云岐子注脉诀并方》,对伤寒与脉法颇多发挥。其在继承张仲景学术思想基础上颇有创新,研究这部分内容对于了解伤寒学术在金元时代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璧,号云岐子。关于张璧的生平,《金史》《元史》均无记载。元代杜思敬辑录的《济生拔萃》“自序”云:“洁古者,张元素也,洁古其号也。云岐子,壁,其子也。”在王好古所撰《汤液本草》的“序”中也多次提及&ldqu...

  • 论《伤寒论》方每服汤量调整中体现的儒家中和思想

    论《伤寒论》方每服汤量调整中体现的儒家中和思想

    由于西汉汉武帝时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 令 儒家思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 处于相当重 要的地位, 张仲景生活于东汉末年, 故也受到一定的 影响, 从 《伤寒论·序》中提到了 “孔子云” 等词, 及 其方剂的每服汤量中皆体现出此等影响, 而后者更 能体现出儒家的 “中和” 思想。 儒家的“仁”“义”“礼”所体现的“中 和”...

  • 论“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学术思想特色

    论“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学术思想特色

    近代名医祝味菊在中医理论和临床方面均有独到建树,被誉为“中西医汇通大家”[1],笔者曾参与主编《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对祝味菊学术思想进行过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注意到祝味菊先生重视“治未病”思想,并有独特见解,对丰富“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宝库有一定意义,因此不揣愚陋,根据宋为民、罗金才《未病论》中“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前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的划分,对祝味菊先生的“治未病”学术思想加以整理发掘,...

  • 探讨郑钦安学术思想之一二

    探讨郑钦安学术思想之一二

    郑钦安, 清末著名医家, 其学贯内难, 精于伤寒, 明 于阴阳, 兼诸家之长。郑氏临证, 善用并重用大剂姜附 扶阳, 治疗阴寒证和急危重症, 效如浮鼓, 被誉为火神 派开山鼻祖, 享誉内外。本文从“阳主阴从观” 深层挖 掘郑氏扶阳理论之由来, 并就其辨证治法等方面探讨 郑氏学术思想之特色。 1 阳主阴从观 阴阳观是中医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作为中医学理 论奠基之作 , 《黄帝内经》 提出 : “阴阳匀平, 以充其形, 九候若一, 命曰平人 ” 、 “阴平阳...

  • 从先秦人文思想论“脾为谏议之官”

    从先秦人文思想论“脾为谏议之官”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明的启蒙时期, 在长达1 800 多年的历史中, 中国祖先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文化学术的繁荣, 医学领域也快速发展, 为《黄帝内 经》成书提供了许多文献书籍以及思想基础和临床 经验。 在此之后, 历代中医理论中大部分的根本思想 来源于此。 王庆其 [1] 在其书中言: “文化是沃土, 是根 和源, 其所奠定的中医学术体系是大厦……两者密不 可分, 学脉相连” 。 “脾为谏议之官” 中蕴含的人文思 想, 尤其是先秦时期的人...

  • 经方中五行生克思想的应用验案

    经方中五行生克思想的应用验案

    《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提出 :“五脏相通, 移皆有次。五脏有病, 则各传其所胜, 不治 。 ” 《金匮要 略》 提出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 既为我们 提供了肝病治疗的原则, 也是仲景先师运用“五行生 克” 思想既病防变的示范。其实经方中本来就蕴含着 五行生克、 即病防变的的思想, 但这些方剂大多因各种 原因被忽视, 甚至被误认为“不科学” 而限制了临床应 用。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

  • “独处藏奸”是《景岳全书》中阐述的学术思想

    “独处藏奸”是《景岳全书》中阐述的学术思想

    “独处藏奸”是《景岳全书》中阐述的学术思想,在疾病纷繁复杂的临床表现中,那些与诸多症状不相一致的、反常的、特殊的症状表现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辨证线索。 脚挛急之独处藏奸 □ 刘小平 湖南省洞口县中医院 笔者最近读了两个医案,都与芍药甘草汤有关,都有脚挛急一症,且都曾误治而有看走眼的时候。芍药甘草汤本是《伤寒论》中治疗脚挛急之症的一个方子,不曾想到脚挛急的背后竟然也存在“独处藏奸”的地方。 “独处藏奸”是《景岳全书...

  • 浅谈中医学思想与“精准医学”理念的相通之处

    浅谈中医学思想与“精准医学”理念的相通之处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 , 现代医学正在向 “精 准医学” 时代迈进。 但精准医学的发展面临着巨大 的实际困难与严峻的挑战, 在追求精准的同时, 伴 随着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 中医学中, 有诸多理论与 “精准医学” 有相通之处, 研究两者的想通之处, 可 为 “精准医学” 的发展提供参考。 精准医学的概念 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在 《迈向精准医学》 中首 次对 “精准医学” 做了系统、 全面的阐述, 即旨在利 用人...

  • 中医五行思想体系

    中医五行思想体系

      五行思想体系的建构逻辑   用“木”字取象春季少阳之气   春三月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所以地处北半球的中华大地阳气不断生发升散,由弱渐强,阴气相对被制约消散,阳长阴消,阳气主导自然界的变化趋势,所以春季阴阳合气以阳为名,称之为少阳。明媚春色中,草木最能体现这个季节的到来及其特征,所以五行学说用“木”字取象借代春季少阳生发之气。   春季阳气嫩弱,与阴气相争有进退屈伸、收散交作之象。“酸”从“酉”,“酉&r...

  • 《脾胃论》学术思想初探

    《脾胃论》学术思想初探

    金代李杲著本书,创“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提出饮食不节伤胃,形体劳役伤脾,喜怒忧恐损耗元气,气血不和而内伤脏腑经络,导致脾胃病;六淫外感致病也多有脾胃气虚、元气不足的内因。强调脾胃是元气之本,是精气升降的枢纽。治疗脾胃病,应重视升发脾之阳气,喜用升麻、柴胡类药;并注意潜降阴火,相反相成。首创甘温除大热治法,指出“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

  • 刘云鹏学术思想传承 中药颗粒方 助力适宜技术普及

    刘云鹏学术思想传承 中药颗粒方 助力适宜技术普及

    近日,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刘云鹏学术思想的月经病研究” 在湖北举行,全省150余名学员参加。 刘云鹏是荆楚“刘氏妇科”奠基人、全国名老中医、首批湖北中医大师。“刘云鹏治疗不孕症四步疗法”、“调肝十一法”、“治疗崩漏九法十一方”等理论被国内诸多教材、参考书录入。 荆州市中医医院将开展传承刘云鹏学术思想系列惠民活动。届时,著名妇科流派传人将为荆州患者诊疗。 (汪振华)...

  • 陈宝贵学术思想研讨会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陈宝贵学术思想研讨会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0月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第三次局务(扩大)会议,总结2015年前三季度重点工作进展和深化改革工作方案落实情况,研究部署第四季度重点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主持会议,并强调要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动力,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深入剖析屠呦呦获奖带来的启示,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王国强表示,要做好李克强总理祝屠呦呦获奖贺信的学习宣传工作;进一步梳理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未来需求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总体思路和方向目标,进一步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前沿问题和重...

  • 三晋王氏妇科发展渊源及学术思想

    三晋王氏妇科发展渊源及学术思想

    •名噪三晋的平遥县“王氏中医妇科”,始于北宋,历经千年历史,迄今已传29代。三晋王氏中医妇科发展了多项特色诊疗技术,包括中药保留灌肠技术、中药脐疗、中药穴位敷贴、王氏中医家传脉诊、王氏中医家传舌诊等。 •其学术思想主要渊源为《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采纳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脾胃论》观点,继承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的思想,遵循《济阴纲目》的法则,结合临证经验和家学传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体系。临证推崇张仲景的辨证论治,重视整体观念,突出脏腑...

  • 天人感应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医学中的理论形态

    天人感应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医学中的理论形态

    论运气七篇的思想史背景 运气七篇, 又称“七篇大论”, 是今本《黄帝内经素问》[1]中的七篇医学论文。与《素问》其他篇章不同, 此七篇是唐人王冰编注《黄帝内经素问》时补入的, 称“虽复年移代革, 而授学犹存, 惧非其人, 而时有所隐, 故第七一卷, 师氏藏之, 今之奉行, 惟八卷尔”。从运气七篇问世起, 历代多有医家学者怀疑此七篇非《素问》原文。关于运气七篇写作年代的争议, 大约有秦汉说、东汉说、唐前说3种。结合历代学者研究考证, 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是七篇成...

  • 基于《黄帝内经》的四维辨治思想探讨

    基于《黄帝内经》的四维辨治思想探讨

    半个多世纪以来, 中医教材、书籍、杂志上都是辨证论治, 教师所教、学生所学全是辨证论治, 临床中医师自然是辨证论治, 评价中医唯一的标准是辨证论治水平。但至今没有形成被普遍认可的辨证论治共识。从另一个角度讲, “中医辨证论治, 西医辨病论治”的言论司空见惯, 却难以在中医之“证”与西医之“病”中间找到公认的契合点, 至今中西医结合难有重大突破。为什么会这样?是辨证论治错了吗?积年的疑虑, 通过再读经典而冰释, 辨证论治没有错, 错在我们的认知脱...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