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胡希恕

胡希恕

  • 痹证多在少阴 胡希恕验案举隅

    痹证多在少阴 胡希恕验案举隅

    胡希恕与冯世纶六经方证辨证治疗痹证探颐 胡希恕先生是近代著名的经方大师, 最先提出 《伤寒论》体系不同于《黄帝内经》 , 《伤寒论》中的 六经来自八纲, 而非《黄帝内经》中脏腑经络的六 经。 胡老在临床中有其独特的辨证思维体系, 即先辨 六经, 再辨方证, 强调 “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 将经方运用得出神入化, 临床疗效卓著 [1] 。 冯世纶教授是胡希恕先生亲传弟子, 多年来一 直专注于经方研究, 整理总结了胡希恕先生对经方 的研究成果, 并考证经方理论体系的形成。 在临床 中, 继...

  • 胡希恕运用经方治疗癫痫的经验

    胡希恕运用经方治疗癫痫的经验

    笔者近学习胡希恕运用经方治疗癫痫的经验,感叹其辨证精准,疗效显著;再结合在胡希恕名家研究室跟诊学习的医案,浅谈体会如下。 病案一 首先,我们回顾一则胡希恕先生的验案: 张某,男,46岁。初诊日期1981年3月13日。 因1968年8月被电击伤、击倒,昏迷约1分钟,身体7处被灼伤。自此常发癫痫,大约每半月发1次,并每天头痛无休,在当地中西医治疗迄今未愈。现症:胸胁苦满,胃腹胀满,早起恶心,后头痛,喜忘,舌苔白根黄腻,脉沉弦。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 柴胡六钱,半夏四钱,黄芩三钱,枳实三钱,...

  • 胡希恕解惑温病

    胡希恕解惑温病

    每当传染病如流感、SARS、H1N1、新冠状病毒肺炎等流行,中医界即有温病、伤寒之争。溯源经典,学习胡希恕先生对温病的相关论述,并通过临床体悟似有所获,小记如下。 《伤寒论》中的温病 《汉书·艺文志》有“经方者……医经者”的记载,明确中医自古即有两大理论体系。 第一次听经方家胡希恕教授讲温病,是1966年冬,当讲到《伤寒论》第6条时,说道:“这个病,也是头项强痛,也是脉浮,很像太阳病,但是主要症状是渴,是一个...

  • 胡希恕先生1983年的笔记

    胡希恕先生1983年的笔记

    尝记每当有人劝说让胡希恕先生出书时,他总是说:“我还没考虑好,等考虑好再说吧!”对此,笔者长期不能理解,直至2006年看到了胡希恕先生1983年的笔记,方渐有所悟。 对于《伤寒杂病论》,胡希恕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有着不同的认识。1982年,胡希恕先生带病讲完了《伤寒杂病论》原文(现已整理出版为《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1983年,他仍在不断地修改笔记,我们从他对《伤寒论》第147条和148条的修改便可见一斑。 有关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的记载,...

  • 胡希恕 六经八纲辨证分类

    胡希恕 六经八纲辨证分类

      六经八纲辨证分类形式繁多,但约之不越三种:一是原著分类法,二是类方分类法,三是据证分类法。但以后两种分类简便易行,颇为实用。   原著分类法即如原文以“六经”及“可”与“不可”名篇,毋庸赘述。类方分类法即如麻黄汤类方、桂枝汤类方等等,亦为医者所耳熟能详。而据证分类法则是病位和病性的统一,对临床认识疾病的病位和病性具有指导意义,胡希恕先生通过反复研究《伤寒论》原著及大量的临床验证,提出了个人独特的见解。   “据证分类...

  • 胡希恕的学术思想 太阳病为表实热证

    胡希恕的学术思想 太阳病为表实热证

    有同仁问道,在胡希恕的学术思想体系中,太阳病为表实热证,那么有无表实寒证?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现付之笔端如下,以供讨论。   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从八纲而言,表里为病位,阴阳为总的病性。因此,表证存在表阳证与表阴证。   表证皆有恶寒,为感受外邪所致。只不过发热恶寒发于阳也,无热恶寒发于阴也。需要注意的是,从表面来看,似乎表阳证、表阴证是以发热恶寒、无热恶寒的寒热来判断,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根据证候的虚实来定。因为只有正气充实,正邪交争而发热恶寒;若正气虚,正邪不能交争,则表现为...

  • 胡希恕对经方辨证论治的论说

    胡希恕对经方辨证论治的论说

    •依据唯物辩证法,‘外因是改动的条件,内因是改动的依据,外因经过内因而起效果’这一普遍真理,则患病人体之所以有六经八纲这样一般的规则反响,其首要原因,不是因为疾病的外在影响,而是因为人体抗御疾病机制的内涵效果。 •胡希恕在《经方辨证论治概论》中体系论说了经方理论体系,清晰了经方是怎样看病及医治疾病的本质是什么,首先提出经方辨证论治是习惯人体的抗病机制的医治,是临床上最理想的一种原因疗法。 学习中医需求沉思,唯有沉思才干悟彻中医。1996年冬,胡希恕叙述...

  • 胡希恕经方医学的核心理论特点

    胡希恕经方医学的核心理论特点

    胡希恕(1898年~1984年),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有独特理论指的是胡希恕先生用八纲解六经。提出了六经来自于八纲的学术观点。 胡希恕经方医学其实是胡希恕、冯世纶两代人的努力的结果。胡希恕先给我们构建了大的理论体系框架,冯世纶进行了具体细节的完善和补充,当前也被誉为胡冯体系。 胡希恕经方医学的核心理论特点有三个。 第一个核心特点:明确指出,《伤寒论》代表的是经方,不同于...

  • 读《走近胡希恕》有感

    读《走近胡希恕》有感

    第一次知道胡希恕先生,是在父亲的书房。父亲擅用经方,购买了许多伤寒相关书籍,其中就有《走近胡希恕》,随着胡希恕弟子郝万山等的深情回忆、娓娓道来,也激励走在中医路上的我,应如胡希恕一般练就三“耐”,深耕中医,造福百姓。 一要耐得住寂寞 读完《走近胡希恕》,发现胡希恕除了看书、喝茶、下围棋之外,没有其他爱好,不为外界事物所诱惑,中医几乎占据了他生活的大部分精力。学习中医就是要这样耐得住寂寞。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植于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经典著作、医案医话数不胜数...

  • 京城名医秦伯未,宋向元,张志纯,胡希恕,陈申芝等治疗呃逆

    京城名医秦伯未,宋向元,张志纯,胡希恕,陈申芝等治疗呃逆

    本文介绍京城名医秦伯未、宋向元、张志纯、胡希恕、陈申芝等治疗呃逆的经验与病例。 秦伯未 秦伯未认为呃逆与嗳气不同。呃逆是气郁逆行,冲动横膈,使其挛缩,造成气吸入肺,使声门突然闭拢,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声音,患者感到难受。嗳气是胃气上逆,发出声音后反觉舒服。引起呃逆的原因很多,轻者易治,用突然使其惊、喜、悲、怒的方法则可阻止呃逆,也可采用呼气后尽量停息的方法、按压咽后壁的方法、纸条刺鼻取嚏的方法等缓解,重者可服汤药治疗。辨证治疗如下。 若因情志不疏,木郁横逆,升降失司,横膈受冲而逆者,多有胸...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