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 第2页
-
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学术思想及技法特色介绍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已故名老中医张汉臣先生是国 内著名小儿推拿专家, 通过著书、 讲座、 录像片等培 养了大量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的学习者, 为小儿推拿 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其创始的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 学术思想及技法特色鲜明, 本文介绍及探讨其学术思 想及技法等特色, 旨在传承和发展张汉臣小儿推拿流 派, 以期 “深刻认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 [1] 。 该流派传承链代表人物: 张汉臣 (1910年-1978 年) 、 李安域、 侯英祥、 王乐慈、 苏蕴芳、 姜佩玉、 田 常英、 范作云、...
-
蔡小荪调肾思想辨治妇科疾病经验初探
蔡小荪( 1923- ) , 男,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第一批全 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上海市名中医, 蔡氏 妇科第七世嫡系传人, 获首届中管局 “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 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贡献津贴。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及科研教学 工作六十余年, 创立了中医妇科审时论治学说和中医妇科周期 疗法, 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擅长治疗不孕不育及各类妇科 疑难顽症。曾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 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 任委员, 上海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暨妇儿科...
-
朱氏妇科学术思想 不孕症医治方法
朱氏妇科是近代江浙杏林一大门户,由朱南山先生创于上世纪初,至今已历百年。朱氏妇科五代传承,名医辈出,医术精深,活人无数。 朱氏妇科学术思想 朱氏妇科的学术思想能够总结为以下几点:资天癸,理肝气,经带通调;究奇经,养气血,毓麟之本;君臣精专,佐及兼证,善用药对;诊治妇疾,经孕产乳,当令为贵。朱南孙在长辈的学术中,汇入进李东垣的脾胃学、朱丹溪的滋阴降火说、张景岳的温阳益肾论及唐容川、王清任的活血化瘀法,并糅合陈启明、傅青主等医家的学术精华,融为一炉,破除门户,扬长抑短,衷中参西,追求立异,大大丰厚开...
-
探索总结中医孕前保健思想
中医古代孕前保健思想浅探 现今人们对优生优育越发重视, 对于妊娠结果的要求越来越高, 都希望能够顺利受孕、高质量的妊娠、安全的生产和生育高素质的下一代。孕前作为整个怀孕的第一阶段, 如能在这个阶段从饮食、起居、情志、运动各个方面做好相应的保健工作[1], 不仅能帮助健康妊娠的发生, 还有许多研究表明, 孕前保健对于改善妊娠结局也具有重要意义。孕前保健这一概念的提出, 国际上一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由匈牙利、美国和英国等提出。实际上中医药文献中亦蕴藏着丰富的孕前保健内容。笔者将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调查研究,...
-
浅析《疡科心得集》中乳痈的辨治思想
乳痈是指发生于哺乳期女性乳房部的一种化脓性的阳证疮疡,一般多于哺乳期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出现局部肿块、红肿热痛,部分患者可合并其他全身症状,如发热、恶寒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病情迁延化脓,既加重患者的负担,也影响婴儿的喂养。该病为乳腺的一种常见病变,哺乳期女性发病率为9.5%~16.0%[1]。乳痈按照其临床特点,通常可分为初期(郁滞期)、中期(成脓期)、晚期(溃后期)。如果该病在初期治疗不及时,可发生一系列变证,影响哺乳,延长病程,日久可对乳腺造成毁坏性改变,给患者心理、生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
-
黄疸辨治思想 除泄行化解为李家庚常用治法
李家庚五法三辨治疗黄疸经验 黄疸,古称“黄瘅”,是以身黄、目黄、尿黄为主症的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癌等,治疗较棘手。李家庚是第六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与教学4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对肿瘤、病毒性肝炎等并发黄疸的治疗亦有独到之处,治疗常用除、泄、行、化、解五法,李氏退黄汤乃其经验方。现将李家庚教授治疗黄疸经验总结如下。 辨治思想 1. 湿、热、滞、瘀、毒乃主要病理因素 李家庚教授认为现代人衣食多丰,体质多偏湿热,黄疸...
-
张琪治疗肾病 以多元化思想运用大方
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8.0%~9.4%,很多地区慢性肾脏病发生率高达10%。针对慢性肾脏病治疗有关事宜,记者采访了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张琪教授说,肾具有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大部分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冠心病等都与肾虚息息相关。春季到来,肾病患者要防止患感冒、流感,得了上呼吸道感染应尽快治疗。 据张琪教授介绍,治疗肾病可采用以下方法: 以脾肾论治慢性肾脏病。张琪教授从中医学术理论体系入手,总结大量临床经验,认为肾病之水肿、蛋白尿、血尿...
-
和解法治疗肾病的理论思想及临床应用
肾病的中医病机复杂,过程多变,兼变证颇 多,往往表现为非单纯的 “虚证”或单纯的 “实 证” ,病变又常涉及多个脏腑,造成脏腑功能失 调,三焦气机逆乱,正气虚衰而浊毒肆虐。如慢 性肾衰竭的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其本虚表现以 脾肾虚衰为主,在不同的阶段可挟水湿、湿热及 瘀血等标实之邪,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寒热错杂; 急性肾损伤的病机为多种原因损害肾脏后,膀胱、 三焦气化不利、决渎失司,各种实邪如湿热、热 毒、湿浊和瘀血蕴结体内,终因实致虚,或肾气 不足,或气津两伤,或阳气衰弱...
-
皮持衡肾病“五论”学术思想浅析
皮持衡教授为首届全国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二、三、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全国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皮持衡工作室专家。皮持衡教授出生医药世家,自幼得中医熏陶,从事中医药临床、教育、科研工作50余年。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对中医内科病证及疑难杂病具有坚实的辨证施治功底,尤其擅长肾脏疾病的临床辨治,专注于肾系病证的研究近40年,颇有心得,提出肾病“五论”学术思想,广泛运用临床,疗效独特。为进一步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
-
防治痛风性关节炎“治未病”思想指导
房定亚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经验 房定亚 ( 1937—) ,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病科创始人、学术带头人, 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传承博士后指导老师。行医 50 载,学术造 诣深厚,临床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 疗风湿免疫疾病,经验丰富。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 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 ( 或) 尿酸 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
-
调理脾胃治疗顽痹,类风湿关节炎的学术思想总结
国医大师李振华擅长应用脾胃学说治疗内科杂病,常屡起沉疴。对于顽痹,把温中健脾与除湿通络药物巧妙配伍,既蠲除了痹证又顾护了脾胃,治疗风湿疼痛疾病疗效显著。笔者长期跟随李振华教授临证,收获颇多。现将李振华教授通过调理脾胃治疗顽痹(类风湿关节炎)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李振华认为顽痹是由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这三气是既合又杂,不是一气致病,风寒、风湿、寒湿也不是各占1/3,风寒湿热造成顽痹也不是各占1/4,病常有偏重,可偏风、偏寒、偏湿。风邪引起行痹,以游走性关节疼痛为主;寒邪引起疼痛,以...
-
周太安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及临床辨证浅析
周太安主任,系四川杨氏骨科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前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3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外固定学组委员,《中医正骨》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骨伤》编辑委员会委员。周太安主任继承和发展了杨天鹏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周氏中医骨伤内伤学理论和正骨手法。周太安主任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认识骨伤科疾病,丰富了中医骨伤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并对正骨手法进行归纳、分析、分类和简化型研究,为骨科手术人工智能、外科机器人手法复位等提供了理论支持[1]。笔者有幸于2004—2005年跟随...
-
顾氏外科中医外科学术思想探微
顾氏外科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外科流派, 创建于 1862年。 肇始于顾云岩; 奠基于第2代传人顾筱岩 (1892年-1968年) , 被誉为 “疔疮大王” ; 腾飞于第 3代传人顾伯华(1916年-1993年) , 顾伯华是顾氏外 科最杰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又是现代中医外科学 的奠基人与开拓者; 发展于第4代传人陆德铭、 马绍 尧、 唐汉钧、 朱培庭、 陆金根、 顾乃强等; 进一步拓 展于第5代传人阙华发、 陈红风、 刘胜、 曹永清、 李咏 梅、 张静喆等, 以专科专病诊治研究为重点, 不断拓...
-
施杞防治慢性筋骨病学术思想与研究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慢性劳损的增加, 慢性 筋骨病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群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 因素。目前, 全世界约有 2 亿人患骨质疏松症, 其发病 率已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 7 位 [1 ] 。颈腰痛更是常 见病、 多发病, 发病率高, 严重者可致残 [2 ] 。 施杞教授带领团队开展长期的临床研究, 不断探 索 “气血兼顾、 脏腑同治、 筋骨并重” 理论的科学内涵, 总结慢性筋骨病从气血、 脏腑、 筋骨论治的内在规律和 临床指导意义 [3 ] , 认为“气虚血瘀、 肾亏精...
-
严蔚冰“中医导引学”之伤科学术思想撮要
严蔚冰,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非遗坐姿八段锦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医导引学教研负责人,福建中医药大学“修园班”导师,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所长。严蔚冰教授自幼习文练武,天资聪慧,先后师从上海国术名家唐金元、朱鑫祥、卢俊海等,学练南拳、心意六合拳和迷踪门的套路,结识诸多功夫名家并结缘中医,一直致力于“中医导引”的挖掘、整理、研究及其传承和普及[1]。笔者有幸在严蔚冰教授门下短暂学习,听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