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叶天士

叶天士

  • 我应用清代名医叶天士的治糖尿病方收到了好效果

    我应用清代名医叶天士的治糖尿病方收到了好效果

      配方及用法:白粉葛、天花粉各10克,麦冬3克,糯米10克。上药共研碎冲服,或制成蜜丸饮服。   百姓验证:吉林省吉林市电信公司收发室孙俊久,男,72岁,退休。他来信说:“本单位职工于凤山患糖尿病4年,身体消瘦,全身无力,几年来多方医治,花费几千元不见效果。后来我用本条秘方为他治疗3个月,此病彻底治愈了,只花300多元钱。”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史书达)》...

  • 叶天士巧治漆中毒的故事

    叶天士巧治漆中毒的故事

      清代青城子(原名宋永岳,字静斋,号青城子,乾隆嘉庆年间人)著的《志异续编》卷四记载了名医叶天士许多治病的奇闻异事,言“其治病之法,每为方书所不载,然无不立愈”。其中,一则治疗新婚夫妇漆中毒的故事,非常有趣。   一对夫妇新婚第二天,久不起床,家人纳闷,就去敲门呼叫,可是喊了多次都没人答应。推开小门,发现夫妇二人都像死了似的,奄奄一息。家人赶紧请来叶天士,叶刚进新房,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嘱家人立马准备十石木屑,择一间密室,在地上铺上厚厚的木屑,把二人都移到木屑之上,然后关紧门窗。家人依言而行,果不多久,夫妻...

  • 叶天士医案男科杂病证治特色述要

    叶天士医案男科杂病证治特色述要

    叶天士( 1667- 1746 年) , 名桂, 字天士, 号香岩, 为清代江南名医, 在温病学说、 络病说、 奇经说、 胃阴 说等方面有独到创见。他擅长诊治内科杂病, 一生 忙于诊务, 著述极少, 惟有医案存世, 这些医案为后 学提供了极佳的学习素材。叶天士医案有关男科杂 病涉及癃闭、 淋浊、 遗精、 阳痿、 疝气等, 梳理其证治 特色, 可管窥其男科杂病诊治特色。 1 重脏腑辨证, 尤重肝肾, 兼顾心、 肺、 脾 在叶天士医案中, 对脏腑各自阴阳协调以肝、 胃、 肾阐发较多。认为肝肾位于下焦, 肝阳易亢, 肾...

  • 叶天士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探讨

    叶天士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探讨

    《临证指南医案》 卷九“调经案” 是叶天士妇科 学术思想的代表, 笔者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 “调 经案” 共58 案71 方的研究, 就叶天士治疗月经病的 学术思想作一简要探讨。 1 重视奇经八脉, 尤其是冲任二脉 女子以血为本, 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 行有蓄溢和调节作用。月经正常来潮与否与奇经八 脉尤其是冲任二脉的关系非常密切。冲任二脉同起 胞中, 冲为血海, 任主胞胎, 为阴脉之海, 总司精血津 液等一身之阴 。《素问·上古天真论》 说...

  • 《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调肝法”概要

    《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调肝法”概要

    叶天士为清代著名医家,擅长治疗温病,是 “温病四大家”之首。叶天士对肝之调理和用药颇 有见解,其方现代临床应用效果甚佳,探讨如下。 1 叶天士调治肝病的学术特点 叶天士认为肝体阴而用阳 。 “体阴” ,一指肝 为藏血之脏,血属阴; 二指肝脏位居于下,故属 阴 。 “用阳” ,一指肝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 主动; 二指肝阳易亢,肝风易动,从而导致各种 阳性症状,故用阳 [1 ] 。鉴于肝脏体阴而用阳的生 理特点,叶天士治肝病常区分体用。肝体...

  • 叶天士妙治秀才精神病

    叶天士妙治秀才精神病

    柳树镇上有个秀才,数次科考落选,心中十分郁闷,时间一长,就成了疾病。茶饭不思,一天天瘦下去,患上了精神病。 秀才的父母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先是没日没夜地为儿子烧香拜菩萨,可是菩萨无动于衷;他们见拜菩萨不灵,就去请郎中,郎中请了十多位,草药吃了若干,病情还不见好转。两位老人急断了肠。 有一天,叶天士经过柳树镇,在树荫下茶摊上喝茶,听说这位秀才请了不少郎中,病却一直没有治好。叶天士问清了地址,找到了这位秀才家。 秀才的父母见来了一位不请自来的郎中先生,也没有抱多大希望,...

  • 叶天士以臭抑香愈怪病

    叶天士以臭抑香愈怪病

      清代青城子(原名宋永岳,字静斋,号青城子,乾隆嘉庆年间人)著的《志异续编》卷四记载了名医叶天士许多治病的奇闻异事,言“其治病之法,每为方书所不载,然无不立愈”。其中,一则以臭抑香愈怪病的故事非常有趣。   某位富商,有个20多岁的儿子,忽然得了一场怪病,表现为不吃不喝,双眼紧闭,睡而不醒。请来郎中,郎中望闻问切后,说:“公子久卧伤气,大补元气即可苏。”服了郎中开的以参、芪为主的方药,久久不见效。富商赶紧派人请叶天士前来。   叶天士进入病人房间,刚至床...

  • 叶天士治呕吐的常用方剂

    叶天士治呕吐的常用方剂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记录我国清代著名 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医案专著,约成书于清代乾 隆二十九年 (1764),是由叶天士门人华岫云根据 叶天士临证医案整理编撰而成。该书按证分类,搜 罗宏富,征引广博,按语精当,较为全面地展现了 叶天士在温热时证、各科杂证方面的诊疗经验,充 分反映了叶天士融汇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 对后世中医温病学、内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临 床医学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 《清史稿》记 载 : “大江南北,言医者,辄以桂为宗,百余年 来,私淑者众” ,可见叶天士医学...

  • 叶天士医治惊慌病的治惊八法

    叶天士医治惊慌病的治惊八法

    叶天士,清代名医,为温病学派继往开来之开山祖师,不仅对温热病有共同的成就,而且对内科杂病、妇科、儿科亦很有研究,造就极深。《临证指南医案》一书是反映叶天士学术思想经典著作。惊病又称惊慌病,是一种常见的神志病,临床以善惊、易惊,惊慌不安为主要特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精力分裂病、神经症、恐惧病、癔病等疾病。经过收拾《临证指南医案》惊病案,剖析医论、概括证型、总结方药,将叶氏医治惊慌病的治法概括为治惊八法,供后学学习。 降逆镇惊 《素问·举痛论》言“惊则气乱”,惊慌...

  • 叶天士治天花

    叶天士治天花

    近来读二月河的高文《乾隆皇帝》一书,读到叶天士给年幼的嘉庆皇帝治天花的时顿觉生疑,便查阅史料核实。 叶桂,字天士,生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卒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享年80岁。嘉庆皇帝原名爱新觉罗·颙琰,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崩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在位共25年。从时刻上看,1745年叶天士逝世那年嘉庆皇帝没有出生,他如何能给嘉庆皇帝治痘呢?历史小说有演绎和虚拟的成份,但叶天士作为清代名医,懂得治痘之术倒确有此事,他曾以令人难以想象的办法救活了两个出痘的孩子。...

  • 浅析叶天士运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经验

    浅析叶天士运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经验

    叶天士,清代著名医家,善活用经方,在《临证指南医案》[1]中选用仲景方近70首,其以《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为理论基础,重视主症主药,顾原方原则而不失灵活运用,扩展了经方的诊治范围及加减用药规律,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活用经方的理论依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伤寒论》的经典方之一。《临证指南医案》共载此方11处,用于治疗咳嗽、喘、失音、肿胀、斑疹等多种疾病。本文从叶氏医案入手,浅析叶天士运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经验。 1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适应证病因病机分析 纵观《临证指南医案》全书,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主...

  • 叶天士自封“天医星”

    叶天士自封“天医星”

    清代梁章钜(1775年-1849年)《浪迹丛谈·续谈·三谈》卷八记载了“叶天士遗事”,其中提到叶天士自封“天医星”。 相传,江西张真人路过苏州吴中县,重病不起,几近危殆,所幸服用了叶天士的方子,方转危为安。真人万分感激,打算用厚礼答谢叶天士。叶天士悄悄地在其耳旁说:“真人若想厚报我,千万不要送给我财物,只是在某日某时过万年桥时,你的马车在桥上停留一会儿,就说桥下有天医星通过。”真人爽快地答应了。到了二人约...

  • 清代名医叶天士 为柳大娘“治病”

    清代名医叶天士 为柳大娘“治病”

      清代名医叶天士不但医道高明,而且医德也很高尚,他经常无私地救助贫困患者,叶天士为柳大娘“治病”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一日,叶天士听说本地的柳大妈身体欠佳,因白天无空,便在傍晚时分和小徒登门前去看望。这位柳大娘也是命苦,守寡带大了独子,好容易才张罗着为儿子成了亲。不料,上半年儿子、媳妇竟前后患病,扔下周岁的孙儿,双双去世。柳大娘食无粮,愁断肠,带着孙儿苦度时光。叶天士看了看柳大娘那张蜡黄的脸,立即要小徒上街买几个热包子来。小徒心中纳闷:包子怎么可以治病...

  • 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金淑琴所著《叶天士传奇》一书通篇采用叙事手法,通过叙述清代温病开山鼻祖——叶天士行医路上较有代表性的离奇病案和一次次非凡经历,让我们看到了拥有精湛的医术、至仁至善的德行和不凡人格魅力的一代著名医家。 全书开篇便介绍了叶家为中医世家,世代医术高超且乐善好施、广积善缘,叶天士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从小耳濡目染,自然也是拥有了勤奋好学,善良仁德的好品行;而在其一岁“抓周”时对他物不屑一顾却唯独对脉枕情有独钟这一有些“传奇”的事件,似乎也奠定...

  • 叶天士巧用蚊子治天花

    叶天士巧用蚊子治天花

    一天,叶天士正在替一个病人诊脉,门外突然进来一个年轻妇女,怀抱婴儿,眼带泪痕,神色慌张。 这位妇女说,她的孩子刚满一周岁,得了天花,但痘闭不出,忙问:“还有救吗?”天士见孩子呼吸短促,浑身烧得像一团火,连摇摇头说:“太晚啦!” 妇女一听孩子没有救了,从药箱上抓起一把剪刀就要自刎,叶天士连忙拉住妇女的手说:“不要急嘛,让我想想。” 叶天士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把那孩子的衣服全部脱去,光着身子关进一间阴暗潮湿的空屋中,上好锁,便出门去了。空...

  • 展一代名医《医痴叶天士》

    展一代名医《医痴叶天士》

      电影《医痴叶天士》以戏说的表现手法,撷取了“医痴”叶天士义诊乞丐、医匪从善、奇方救驾、巧做红娘几个故事,再现了清代名医叶天士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道。   大医精诚。“医者的眼中众生皆血肉之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上至九五至尊的皇帝、威风凛凛的苏州知府,下至露宿街头的乞丐、呼啸山林的土匪,乃至身陷囹圄的囚犯,叶天士一视同仁,都“大发恻隐之心”,与瞻前顾后,自虑吉凶的太医们形成鲜明对比。认为医术不能当作求名求利之术,否则无异于盗匪,&l...

  • 叶天士施奇招治眼疾

    叶天士施奇招治眼疾

    据传,一年夏末秋初,有一个乡镇流行红眼病。名医叶天士正忙于出诊,在路上看到一个中年男子,两眼通红,痒涩交作,流泪羞明,眵多稀薄,胞睑亦肿,不断地用手去揩眼睛。叶天士见此人神情十分忧虑痛苦,详细询问病情后,郑重地告诉病人说:“你患的是天行赤眠,俗称红眼病,系由时气邪毒侵目引起白睛红赤肿痛的流行性眼病。一家之内,一里之中,老幼均可互传,此谓天时流行、热邪感染而致。依我看,你的眼疾并不要紧,只需吃上几帖中药,单独住一屋内,不可与他人接触,否则难以治愈。严重的是你到处乱跑,你的两只脚底会长出恶疮,到那时麻烦就大...

  • 叶天士以怒胜喜治暴盲

    叶天士以怒胜喜治暴盲

    清代藩宪向为京官,而清代京官并没有多大实权,所以藩宪极想外任,听说要到苏州外任,一夜暴喜而盲,众人惊吓不已。急差人去请当代名医叶天士前往诊治。 叶天士未入藩府前详细了解发病前因,然后非常严肃地说:“我是一方名医,怎能如此请我?必须备全副仪仗来,方可前往。”差人回禀,藩宪大怒,众人相劝,暂依名医要求,若治不好目疾,重罚不迟。藩宪只得下令仪仗全副相迎。但谁也未料到,叶天士仍不去,又说:“去回禀藩大人,必须由藩夫人亲自来请。”藩闻后,怒不可遏,咆哮如雷,在这之间,藩大人虽怒...

  • 清代名医叶天士扶贫

    清代名医叶天士扶贫

    清代叶天士因为医术精湛,门前求诊的病人是络绎不绝,众人都说凡是什么疑难杂症到了他那里都会手到病除。 有一天,叶天士坐轿出诊,没走多远便看见一个农民守候在路边,一见他便将轿子拦住,请求他给自己看病。叶天士下轿一看,只见这农民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于是便让他伸出手来给他把脉,可等把完脉后却觉得他六脉均调和,似乎不像有什么病,于是便问此人道:“你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农民说道:“我听说您是名医,不论什么病只要您一看没有看不出来的。实话告诉您,小人所患之病颇为奇怪,是贫穷病,此病不...

  • 叶天士借治病巧发饭团

    叶天士借治病巧发饭团

    清代,某年盛夏,南京大官僚吕其维的独生子生了怪病:皮肤不红不肿,但一碰就痛苦难忍,连衣服都不能穿。吕其维请名医叶天士来诊治。叶天士了解完病况,问道:“这病起于何时?”家丁答:“少爷在后园的荷花池边乘凉,一觉醒来便得了这个怪病。”叶天士来到后院花园,只见荷花池边有几棵大柳树,浓荫下非常凉爽。叶天士便开了一张药方:白糯米三百石,淘净蒸熟,制成饭团,连做三天。叶天士又叮咛:“少爷的病属邪恶上身,三百石饭团为驱邪之用。可在南京城最热烈处摆摊,发予穿着褴褛者。&rd...

  • 中药汁的分类 叶天士在临证药汁的作用

    中药汁的分类 叶天士在临证药汁的作用

    浅论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药汁的应用 中药汁具有药鲜汁纯, 保持天然药物原有性味, 气味俱存, 润燥之性较强的特点, 是一种最能保持中药天然性能的传统用药形式。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回顾青蒿素发现的艰难历程中, 提到其灵感来自于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关于使用青蒿减轻疟疾症状的记载。文中提到:“青蒿一握, 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 尽服之”[1]。取其鲜汁应用, 气味俱存, 就能发挥疗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药物多用鲜品, 使用鲜汁类药物, 汁类药具有饱满多汁, 疗效快, 性较...

  • 叶天士用“润剂”经验

    叶天士用“润剂”经验

    “十剂”之论始于北齐徐之才,《本草纲目·序例·十剂》载:“徐之才曰: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故后世常以“十剂”分类方剂。“十剂”之外亦有他剂,如“柔剂”“刚剂”“润剂”“阳剂”“阴剂”“守剂”等,历代医家不乏其论,...

  • 叶天士虚心学医

    叶天士虚心学医

    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曾自恃医术高明,瞧不起同行薛雪。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整日卧床不起,他心急如焚,连续治疗几天,无果。他一筹莫展,多亏薛雪能容人之过,不计前嫌出手相救,为其母开三服中药,三服药下肚,其母病好如初。 这件事,使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叶天士无地自容。他茶饭不思,那个后悔劲儿无法用语言形容。叶天士在诊桌上放着一本《论语》,书中有孔子误判弟子颜回偷食了米饭,结果是错怪弟子一事。事后孔子悔恨自己,并深有感慨地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有不足恃。”孔圣人...

  • 叶天士体质思想浅析

    叶天士体质思想浅析

    体质是指在人类个体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1]。 体质问题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个体的生命特征,而且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对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及养生康复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是目前中医界研究较多的热点问题。 首次提出“体质”一词的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所著、门人华岫云整理编撰而成的《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临证》”)。该书共10卷,收载医案2,57...

  • 一代医宗 苛评叶天士

    一代医宗 苛评叶天士

    我以为称叶天士为一代医宗并不为过,他的成就是巨大的。叶氏师十七师,又博览群书,多有发明,可以说是大量继承前人经验的一位集大成者,章虚谷说他“如点龙睛而熔铸百家,汇归经义”,洵非虚语。叶氏又是温病学说的奠基者,创立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方法;不仅如此,在杂病的辨治上同样具有丰富的经验,树立种种新说。所以,叶氏能得到普遍赞誉并不奇怪。 一、用古不泥古 然而,我认为叶天士的巨大成就,换一个角度看,其实其中也蕴含了一些不足之处。 譬如,人们认为叶氏是仲景的知音,说叶氏是最能...

  • 叶天士擅治外感热证

    叶天士擅治外感热证

    叶天士(1666—1745),清朝康雍乾年间名医,许多史书都记载了他“自年十二以至十八,凡更十七师”的故事。由于叶天士善于学习他医之长,且能结合自己的体验融会贯通,做到了“人病危……往辄奏奇效”,成为受人尊重的一代名医。 叶天士擅治外感热证,是中医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叶天士有学无类,学习对象不拘一格,不拘对方身份、职业,凡“闻某人善治某症,即往执弟子礼”。其所拜师之人,既有名医大...

  • 叶天士对奇经八脉的认识与运用

    叶天士对奇经八脉的认识与运用

    □ 沈庆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 叶氏对奇经八脉的认识,承接于内、难诸家,发展于临床实践。例如“久病必通任督”“八脉隶于肝肾”,在杂病中运用甚广。“女科之病,冲任最要”,在妇科疾患中指导意义颇大。 从全部叶氏对奇经八脉治疗疾病的脉案来分析,冲、任、督、带,各有一味主药,这就是《指南》产后门按语所说:“冲脉为病,用紫石英以为镇逆,任脉为病,用龟板以为静摄,督脉为病,用鹿角以为温煦,带脉为病,用当归以为宣补。”...

  • 读叶天士诫子辞有感

    读叶天士诫子辞有感

    清带医家王士雄《归砚录》卷二载:“长洲沈归愚尚书《香岩先生传》云: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没年八十……临末诫其子曰: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又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毋轻言医。” 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终前对子孙说可以“为医”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天资敏悟,二是读万卷书。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智商情商双高,勤奋刻苦兼备。为什么要“读万卷书&rdqu...

  • 解析叶天士用蜀漆散经验

    解析叶天士用蜀漆散经验

    蜀漆散出自《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原文载“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散主之”。蜀漆散方仅蜀漆、云母、龙骨三味组成,散剂作服。叶天士用蜀漆之案甚多,仅《临证指南医案》蜀漆案就有9则,叶氏用蜀漆多依仲景之法而施,如蜀漆散、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等。蜀漆散之案,《临证指南医案》载6则、《眉寿堂方案选存》载6则,皆为论理精详之案,虽多疟病之治,其深意不止于此。 组方奥义 不识方义,何以用之?蜀漆散之条文甚简,仲景云:“疟多寒者,名曰...

  • 叶天士治病择善而从 泛舟讲学

    叶天士治病择善而从 泛舟讲学

    清康乾年间,有这样一位医家,他治病多有奇效,医名盛于天下,被誉为“天医星”。他的著作也被后世医家视为医书中的圭皋。这位医家就是清代大医叶天士。 择善而从 叶桂(1667—1746),字天士,号香岩,晚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叶天士出身于世医之家,其祖父叶时通医理,尤精通小儿科,救活儿童甚众,名噪吴中;其父亲叶朝采也精于医术,轻财好施,吴中诸地争相求治者日夜不绝。叶天士自幼聪颖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他白天攻读经书,晚上从父研习岐黄之学,对《素问》《难经》...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