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
-
十全散治疗气血两虚,虚劳潮热,面色(白光)白,气短心悸,头晕目眩,自汗盗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妇女崩漏,月经不调;疮疡不敛。现用于各种贫血,慢性胃肠病,妇女月经病,以及外科手术后,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见上述证候者。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久嗽生寒热,似痨瘵。溃疡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清,或自汗盗汗;及流注。瘰疬、便毒久不作脓,或脓成不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十全散的秘方制作方法,十全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气血两虚,虚劳潮热,面色(白光)白,气短心悸,头晕目眩,自汗盗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妇女崩漏,月经不调;疮疡不敛。现用于各种贫血,慢性胃肠病,妇女月经病,以及外科手术后,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见上述证候者。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久嗽生寒热,似痨瘵。溃疡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清,或自汗盗...
-
月经病的各种治疗方法
第一节月经病 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常见的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痛经、闭经,经行眩晕,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风疹块,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等。 一、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者,称为“月经先期”,又叫“经期超前”,“经行先期”,或“经早”。若月经只提前三至五天,且无其它明显症状者,属正常范围。 本病的发生一是气虚,...
-
《医宗金鉴》四物汤在月经病中运用
四物汤在临床治疗月经病中运用广泛, 《医宗金 鉴 · 妇科心法要诀》 中认为: 四物汤是妇女经产一切血 病的通用方剂。四物汤由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四味 药组成, 方中熟地为君, 当归为臣, 白芍、 川芎共为佐 药, 四药配伍共奏补血调血之功。妇女以血为用, 气 血不和是月经病发病的关键, 四物汤从肝脾论治, 调 理冲任气血, 一定程度上与月经病扶脾、 疏肝、 调理气 血的治法相符。 《医宗金鉴 · 妇科心法要诀》 在月经病 治疗中将四物汤灵活化裁应用, 以四物汤为基础方, 标本兼...
-
调治月经病 经前调气 经期调血 平时调肾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沈宁 沈绍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不孕不育以及妇科经、孕、产、乳等疾病,为上海沈氏女科19代传人。 沈氏女科源于明洪武(1368年)的浙江东阳,后迁至上海行医,因善治女性疾病,被称为沈氏女科,现历经650年,传至21代。沈氏女科在妇科诊治方面注重4个大法:必先调气;调养脾胃;固本培精;兼养心血。在经带胎产方面提出:分期调经;虚实止带;不孕调肾;胎前宜清;保胎重本;产后要温等临证治...
-
妇科月经病治疗中医医案3则
吴承玉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她长期从事临床研究工作,对肿瘤病、风湿病、代谢病、妇科病的疑难病诊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她对妇科月经病治疗采用以血为本的方法,积有丰富经验,现举医案3则以飨读者。 验 案 举 隅 案例1 林某,女,32岁,2010年6月25日初诊。近1年来每次月经均推迟7-10 d,末次月经时间是6月17日,经量适中,挾有血块。面部黄褐斑,面色暗淡,腹胀纳少,腰膝酸软,情绪不稳,急躁...
-
马大正以脏腑藏泻特点选用经方治疗月经病经验
马大正教授, 主任中医师, 第三、五批全国老 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 从事妇科临床工作 四十余年, 精于《黄帝内经》 《难经》而旁及诸子之 学, 尤精于仲景经方治疗妇科病的临床研究。 笔者 作为浙江省第二批基层名中医培养对象, 有幸进入 其工作室学习, 收益甚多。 其中对于马老师根据胞宫 藏泻功能特点, 运用同一经方治疗病态完全相反的 月经病症, 且疗效确凿, 体会颇多, 现以经方治疗崩漏和闭经为例, 将浅显心得介绍如下。 肾气丸治验 马老师认为肾司开阖, 开则津液得以出, 阖则 精血得以留。 肾的气化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