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
-
慢性肝病患者饮食不良习惯
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性腹水、肝癌等病症。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饮食上要避免以下二种不良习惯: 进食时狼吞虎咽有些慢性肝病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吃饭时速度很快,往往一碗饭或一个馒头两三口便吃完了,这种进食习惯,会严重影响食物的消化,引起营养不良。因为吃得过快,咀嚼时间很短,不能把食物嚼碎,唾液也不能与食物混合均匀。由于咀嚼时间太短,胃接到的信号弱,胃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分泌的胃液不会多。同时,一些大块的食物囫囵吞枣地咽了下去,到了胃里又会加重胃的负担,时间一长,人就会得肠胃病。另外,由于吞咽太快,一些...
-
运用鸡骨草配伍治疗慢性肝病,慢性萎缩性胃炎
鸡骨草味甘、微苦,性凉,入肝、胃经。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肝胆湿热郁蒸引起的黄疸,可单味使用,或配伍茵陈、地耳草、垂盆草;用于胸胁不舒,胃脘胀痛,常配伍两面针;治疗乳痈,本品鲜叶捣烂外敷。 运用鸡骨草配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李佃贵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以及对当代人们生活起居、饮食规律变化的观察,首次提出“浊毒”理论,认为浊毒即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浊毒黏滞致使中焦瘀滞,气机不畅,热毒伤阴,瘀阻胃络,气不布津,血不养经,胃...
-
治慢性肝病黄疸方
治慢性肝病黄疸方 处方:瘦猪肉0.25公斤,鲜白茅根60克。用法:将白茅根洗净,切段;瘦猪肉洗净,切块;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文火慢炖,至肉熟烂即可调味食用。每日1次。功效:清热利湿。主治慢陛肝病黄疸。 赵敏敏 治慢性肝炎方 处方:鲜芹菜、萝卜各o.1公 斤,鲜车前草30克,蜂蜜适量。将 前3.味捣烂取液,加蜂蜜煮沸后, 温服,每日1次。 主治:慢性肝炎。王季兴 治黄疸方 处方:薏苡仁30克,茵陈25 克,蒲公英、麦芽、谷芽、茯苓各 15克,金银花、连翘、柴胡、赤芍、车前子(包煎)各...
-
辨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典型病例
现将杨震临床辨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经验介绍如下。 典型病例 李某,女,44岁。患者半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腹胀、尿少,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口服中药3月余,症状改善停药。近感乏困,胃胀,口干苦,尿黄,尿量可,大便粘滞不爽,日2—3 次。舌淡暗苔黄腻,脉细滑。查乙肝病毒(HBV)DNAl.38x106单位/毫升;转氨酶升高,MG=42.6/40.5;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少量);血清肝纤维化检查:透明质酸(HA)大于800毫克/毫升。既往有胆囊炎病史。 证属肝胆湿热挟瘀。治拟清热化湿,活血通络。 处方:佩兰...
-
杨震临床辨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经验
杨震,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将杨老临床辨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经验介绍如下。 肝纤维化是指在各种慢性肝病时,肝细胞发生持续、反复的坏死或炎症刺激,导致机体发生修复反应,结果是大量纤维增生同时伴有纤维降解相对或绝对不足,细胞外基质在肝内大量沉积。肝纤维化的及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肝病诊治有重要价值。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损伤的可逆的创伤修复反应。它是多种慢性肝病致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
-
中西医结合治慢性肝病体会
慢性乙型肝炎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类型之一,抗病毒治疗是其关键, 长期抑制病毒的复制可以帮助减轻炎症,改善肝脏纤维化,进而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在抗病毒的过程中,中医中药也是大有可为。 在西医辨病,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趋势的前提下,运用中医学理论分析认识现代疾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和转化规律,实现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治疗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如此可提高中医辨证的确定性和针对性,以提高对慢性肝病特别是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 祛邪着眼湿热毒瘀,扶正当固脾胃肝肾。第一,感受湿热疫毒之邪是其常见病因。湿邪重浊黏滞,易阻...
-
王灵台运用“肝八味”治疗慢性肝病临床经验
慢性肝病是指以现代解剖形态学为基础的肝脏慢 性疾病, 其主要特点是病程长, 病史缠绵, 病情复杂多 变, 如失治误治将导致出血、 腹水、 恶性肿瘤等终末期 肝病表现, 属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 [1 ] ;多由病毒、 酒精、 药物及不明原因引起, 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 非酒精性 脂肪肝、 酒精性肝病、 代谢性肝病、 药物性肝病、 肝硬化 和肝癌等 [2 ] 。常伴有胁肋部不适、 腹胀、 食欲减退、 乏 力、 黄疸、 腹水等临床表现, 当属中医学“黄疸” “胁痛” &ldq...
-
黄芪治疗各种慢性肝病 使用黄芪的经验总结
黄芪,又名北芪、黄耆等,为临床常用药物,主入脾肺二经,《神农本草经》载其“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岐黄学者吕文良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学验俱丰,在临床上常用黄芪治疗各种慢性肝病。现将其使用黄芪的经验总结如下。 扶正祛邪 我国慢性肝病患者多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肝炎。许多医生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机为湿热疫毒内蕴,...
-
慢性肝病 辨经腑之位 审虚实之性 宗和法之治
慢性肝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等,临床表现多样,从现代医学系统归纳,有食少、腹胀、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有情志改变、睡眠障碍、体乏等神经系统及精神障碍症状;还有胁肋不适或疼痛、胸颈部蛛丝赤缕及黄疸等肝病特有表现。从中医学理论认识,慢性肝病是相互联系的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及实质脏器损伤,病位在少阳。 辨经腑之位 确定病位是辨证中首要的环节,临床上患者所苦之处往往是病所指向。慢性肝病的症状与《伤寒论》中“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及96条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