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庆其

王庆其

  • 王庆其治妇人脏躁验案一则

    王庆其治妇人脏躁验案一则

    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庆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余年,擅长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症。王庆其把由长期的精神情志因素导致的脾胃病,或者由于脾胃病久治不愈,从而引发一系列精神症状者,称为“情志相关性脾胃病”,其中发于焦虑型的脾胃病以自拟方“栀子消虑汤”(山栀12g、淡豆豉12g、黄连6g、莲子心12g、灯心草6g、连翘12g、龙骨30g、牡蛎30g、柏子仁12g、天麻12g、枳壳12g、郁金12g)治疗,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介绍验案一则如下。 患者...

  • 王庆其“脾主黏膜”学术观点及其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王庆其“脾主黏膜”学术观点及其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王庆其 ( 1944—) ,男,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 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 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 脾胃病) 40 余年,擅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癌 前病变、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脾胃病及心身疾病。 黏膜广泛分布于身体内各组织器官,黏膜相关 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王庆其教授在多年的 临床实践中提出了 “脾主黏膜” 理论,兹论述如下。 1 “脾主黏膜”认识的提出 研究证实,人...

  • 品《王庆其临池碎墨》有感

    品《王庆其临池碎墨》有感

    “一部素灵耗我半生心血,几多经旨受用一世临床”,这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用以自况的一副对联,贴切地反映了他数十年浸淫于医学经典与临床的学术轨迹。如今,行将七旬的他依然精力充沛地活跃在教学、科研、临床第一线,深受业界内外敬重。 因为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工作,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缘故,我曾有幸欣赏过王庆其的书法作品,对其书法上的造诣略有所知。即便如此,见到新近出版的书法作品集《王庆其临池碎墨》(简称《碎墨》,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仍不由颇为吃惊...

  • 王庆其膏方组方遣药的经验介绍

    王庆其膏方组方遣药的经验介绍

    王庆其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以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及各种杂病见长,对冬令膏方积累了30余年的临床经验。现将王庆其膏方组方遣药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立方“三元” 中医膏方属于“大方”、“复方”,药味众多,成分复杂,如何把握立方遣药的要领?王庆其的经验是掌握“三元”:一是“治既病”;二是“调体质”;三...

  • 王庆其:培养多元化中医药人才

    王庆其:培养多元化中医药人才

    年轻中医药学子的成长关系着中医药事业的未来,而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则是人才成长的保障。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庆其,结合自身经历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王庆其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全国首届研究生班,当年为班上同学授课的全国各地知名中医专家有47位之多,在众多中医大家中,有几位老师对王庆其日后从事中医药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王庆其看来,中医教育中师承的作用非常重要,要以传统文化为先导,临床疗效为目标,实现继承与创新、理论与临床的协调共进,这是促进中医...

  • 用心若镜 不将不迎 王庆其诊治心身疾病思想发微

    用心若镜 不将不迎 王庆其诊治心身疾病思想发微

    •“用心若镜,不将不迎”的诊治思想包括两个层次内涵:一是站在哲学的高度,从人的本质出发,把握心身疾病的诊治原则;二是“用心若镜,不将不迎”的诊疗过程。 •“用心若镜,不将不迎”要求医生在诊疗中不被自身认知、情感或外界诱惑所干扰,以自然、平和、开放的态度如明镜般准确地观察患者的情况,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王庆其先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第五、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 五脏以藏为本 王庆其 中医藏象理论

    五脏以藏为本 王庆其 中医藏象理论

    •五脏作为贮存和输布精气的器官,必须时刻保持通畅的状态。治五脏疾病必须通补兼施,补中寓通,只有脏气通畅生命才有活力,人即安和。 •“和”法的本质是在组方用药时体现为针对五脏体用相反相成之药的杂合运用。“和”肝的关键在于兼顾肝之藏血与疏泄,“和”心的关键在于兼顾心之藏神与通利血脉,“和”脾的关键在于兼顾脾之藏营与运化,“和”肺的关键在于兼顾肺之藏气与宣降通调,&ldqu...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