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65页

医 第165页

  • 疾病发生 中医概括为“邪”和“正”

    疾病发生 中医概括为“邪”和“正”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致病因素和机体本身抗病能力两个方面,《内经》把这两个方面概括为“邪”和“正”,认为疾病发生与否,取决于邪、正两方面的作用。详读《内经》相关理论,笔者把它归纳为以下3种情况。 两虚相得 乃客其形 “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出自《灵枢·百病始生篇》。其所谓“两虚”,一指外来的虚邪,即贼风邪气;二指人体内在的正气虚,只有在虚邪与正气虚这“两虚”相逢的情况下,邪气才能伤...

  • 中医的适宜理论和技术

    中医的适宜理论和技术

    去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当前,中医药在海外发展状况如何?今年1月和6月初,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院长韦以宗先后两次应邀到美国纽约卫生职业大学讲学。记者近日见到了刚刚回国的韦以宗院长。他认为,中医药在海外发展,需要的是中医的适宜理论和技术。 我国的中医专家赴美讲学并非少见,但一般都是相关学术团体间进行学术交流。而进入美国医学教育的高等学府讲学却为数不多。美国对医学行业管理非常严格,例如非美国公民不...

  • 《金瓶梅》中医生诊脉开方的成药

    《金瓶梅》中医生诊脉开方的成药

      《金瓶梅》中的西门庆飞黄腾达的过程代表了中国旧社会里流氓、土豪劣绅发迹的过程。西门庆最早是在县门前开着个生药铺,就是今日的中草药房,第七十九回西门庆临死前嘱咐的话中提到生药铺的本钱达五千两银子,可见规模不小。遗憾的是书中对生药铺的描述一只字全无。   《金瓶梅》中医生为病人诊脉开方的成药有很多,其中的大多数我们仍在使用。   暖宫丸   第七十六回月娘受潘金莲的气,头疼脑胀,任医官为她诊脉,西门庆曰:“学生第三房下(孟玉楼)有些肚冷,望乞有暖宫丸药见赐来。”暖宫丸见《何子...

  • 以中医人的眼光看 中医的哲理和方法

    以中医人的眼光看 中医的哲理和方法

      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深入开展,以中医人的眼光看,群众路线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蕴含和体现着许多中医的哲理和方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把督导工作贯穿活动全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推动面上工作健康发展。这个要求,其实就蕴含了中医“治未病”思想。“治未病”思想首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提出与建立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提出与建立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研究方法的建立与实施,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学意义上的创新,有助于揭开中医方剂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这个复杂的“黑箱体系”。日前,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医药代谢组学研究高峰论坛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西苑医院,中国药科大学的多位中医、中药及药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致这样认为。会议就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并围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首先提出并建立的“...

  • 读名著品中医之红楼梦

    读名著品中医之红楼梦

      “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三更时,贾母听罢女先生的《凤求鸾》;四更时,凤姐儿的笑话也讲完了,元宵佳节终于‘聋子放炮仗——散了’”。贾母在元宵节这天能与年轻人一样,闹到四更天,真是难能可贵。   不过,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着想,老年人不应该熬到这个时候。还好,尽管贾母说“怪道寒浸浸的起来”,她这次虽然熬到凌晨两三点,但并没有患病感冒,没有冻着。正是贾母的不注意,才使她在《红楼梦》中三次患感冒,而...

  • 中医误解:学经方就是学伤寒

    中医误解:学经方就是学伤寒

      在当今中医界有一种误解:学经方就是学伤寒。这是一个误区。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著作。它从病因、病机、治疗等角度对疾病的辨治规律做了系统论述。   应该说,《伤寒论》里句句有理。但作为一部临床著作,书中并没有坐下来四平八稳地铺张开讲理,而是把理融入到法、方、药之中。   如阳明属土肯定是在讲理;六病的欲解时肯定是在讲“人定应天”之理;疾病规律的传变日数,肯定是在讲理;论述“阴阳自和”、津液、阳气等肯定是在讲理;在...

  • 学习中医的接诊之道

    学习中医的接诊之道

      ●就我的了解中医是好的,但不一定是科学的。科学并不等于正确,不科学不说明它不正确。如果硬要把我们的中医跟现代科学去靠,永远使人觉得你不如现代科学,跟现代科学没法儿去比。   ●科学只是人类文明发展到公元1500年以后,一部分地球人所认定的一种体系,而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认定的体系。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体系去完全等同起来呢?   2014年5月24~26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在云南昆明举行。年会的一大保留节目,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和当地大学生的见面会。一个当今中国科技界的领袖级...

  • 有病早治 讳疾忌医

    有病早治 讳疾忌医

    蔡桓公弥留之际,召爱子于榻前,啜泣道:“王儿呀,汝须切记…… 有病早治,莫像为父,讳疾忌医,遗恨九泉……”说完便断了气。 桓公之子哀公继位,牢记父王遗训,命近臣把神医扁鹊召进宫中,封为太医令。哀公郑重嘱日:“寡人以身相许,请汝好自为之!” 一日,哀公身痒,宣扁鹊施治。扁鹊稍一诊断,含笑禀道:“君王无病,此乃小虫叮咬,只需盐水热敷即可。” 哀公仍心存疑窦,悼惶不可终日。 数日过后,哀公...

  • 著名中医药学家 关幼波 名关霦

    著名中医药学家 关幼波 名关霦

      关幼波(1913年-2005年),名关霦,北京清河人。出身中医世家,著名中医药学家,擅治肝病,人称“治肝圣手”。曾任安定门联合诊所所长,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副院长、顾问,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北京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会长,全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1990年由人事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1年由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明...

  • 中医六经病的“传经”方式

    中医六经病的“传经”方式

    关于六经病的“传经”方式,在《伤寒论》中,有“传”“转属”“转系”的描述,如原文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又如第181条“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188条“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然微汗出也...

  • 中医到底是什么?

    中医到底是什么?

    经常翻翻中医贤达在黄煌经方沙龙中的探讨,忽然想起一个题目,于是写了下来,与同道商榷。算是思想的火花吧。中医是什么? 西医的助手 近期一位住院病人,反复高热39.8°C,持续4天,花了上千元检查费,用了抗菌素、炎琥宁、清开灵静滴,口服布洛芬,肌注了柴胡+安痛定,高热仍然持续不退。后来用开水泡石膏100克、大黄20克,一日内分两次开水泡饮,两天退了下来。继续上方3天,未见发热,安全出院。 医生的治病法宝 中医大夫最拿手的就是用汤药和中成药,或针灸理疗等中医方法治疗疾病。患者找中医...

  • 读苏颖的《明清医家论温疫》

    读苏颖的《明清医家论温疫》

      近年来,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较多新发、突发的传染病,给医学界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2013年10月,长春中医药大学苏颖教授主编的《明清医家论温疫》一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该书发掘中医学宝库,综合研究古代疫病学文献,为现代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提供重要文献依据。笔者作为一名从事温病学教学与临床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员,拜读之后受益匪浅,对这部著作颇为推戴,归纳起来,其有如下四大特点。   苏颖教授从事《黄帝内经》教学与研究多年,对这部中医学经典著作之研究独具心得,于“运气学说”方...

  • 中医世家“叛逆者”的自述

    中医世家“叛逆者”的自述

    怀着精诚济世的心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以为是纯粹的中医文化经典教育,一心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孙思邈口中的“苍生大医”。可惜,这不是古代,我不是医学世家中成长的叶天士,也不是时疫爆发环境中的张机,更没有近代很多名老中医拜师学艺的契机。我心中思虑,在大学这种大班教育的环境下,该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与时代同步的好中医?古人的学习条件与我截然不同,我翻遍了历代名医传记和名中医成长之路也找不到让我心动的答案。 偶然翻开艾宁的《问中医几度秋凉》,首篇对其母亲行医的记述便震撼我...

  • 刘汶教授中医基础理论深厚

    刘汶教授中医基础理论深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感染科主任刘汶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第二期学员中的姣姣者。作者在3年研修期间,积累了大量学习心得和临证经验,汇集其感悟和临证实录的《刘汶脾胃病临证心悟》近日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捧读刘汶教授的新作,感慨良多。该书布局新颖,独具特色,可见作者善读书、善临床、善师承的“三善”功力。上篇为“读经典”,收录了作者的读书心得52篇,其所读之书涉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以降的多部临床著作,可谓广收博采。其中有论方...

  • 中医理论“七情”导致疾病

    中医理论“七情”导致疾病

    中医理论体系非常强调 “七情”导致疾病。认为现代人得病主要来源就是两个,一个是“七情”过极,一个是 “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度。那么七情具体是什么?简单来讲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喜是伴随愿望实现、紧张情绪解除时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情绪研究认为:快乐是指盼望的目的达到、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愿望实现是喜的来源。机体的脏腑精气充盛,气血和调,生命状态良好,则感受敏锐且对生活期待高,易于对愿望实现产生相应的内心...

  •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很多老百姓喜欢看中医,是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价格相对便宜。令人忧虑的是,不少人想看中医,却看不上好中医。中医药发展困难重重,日渐萎缩。 西医进入中国不过区区百年,却成为主流医学。反观中医药,其发展明显滞后,沦落为边缘医学。很多人认为中医只是辅助手段,直到没救了才想起看中医,“死马当成活马医”。尽管我国保护传统医学的发展,实行“中西医并重”的卫生方针,但中医药不科学之声不绝于耳。很多人不尊重中医药的发展规律,用西医的标准和术语改造中医、扼杀中医。...

  • 中医养生 百病不侵

    中医养生 百病不侵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那么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介绍几种简单的中医养生方法,让你轻松养生,百病不侵。 1.踮脚放松。假如您每天坚持踮起您的脚尖的话,长时间的坚持就可以达到补肾又养生的效果哦。工作间隙做些转颈、前俯、后仰的头部运动,或用空拳轻轻叩击头部,不仅能解除颈部肌肉疲劳,还能改善大脑血氧供应,健脑提神, 治疗由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等。 2.摇头松筋。工作间隙做些转 颈、前俯、后仰的头部运动,或用空 拳轻轻叩击头部,不仅能解除颈部 肌肉疲劳,还...

  •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软实力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软实力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与中医药的互动中,中医药也形成了以医药为核心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文化,二者是共襄盛举、共铸辉煌的同盟军。 •当代弘扬中医药文化,一是可以深入认识中医药学的特质;二是中医药文化中的养生文化和“上工治未病”等理念可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医学目的向公平倾斜;三是为应对地球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思路。 文明以止,化成天下的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

  • 中医临床坚持循证医学理念的实践

    中医临床坚持循证医学理念的实践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顾名思义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英国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教授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医生开具处方,制定治疗方案,政府机构做出医疗卫生决策等,都应根据现有的、最好的研究结果来进行。 中医发展须借鉴现代医疗技术 古往今来,中医学一直都强调临...

  • 古代名医在实践中总结以情治病的经验

    古代名医在实践中总结以情治病的经验

      将精神因素作为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中医学病因学说的独特部分。中医认为人类精神活动和疾病的发生有很密切的关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情绪上的变化,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就会影响到人体脏腑的正常活动而致病。然而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情可致病,同样也可治病,古代名医在实践中便总结出以情治病的经验,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以喜胜忧 元朝名医朱丹溪曾遇见一婚后不久突然亡妻的秀才,其终日悲忧哭泣,甚为伤感,终成疾病,久治无效。朱丹溪给予诊脉后说:“你有喜脉,看样子恐怕已有数日了。&rdqu...

  • 中医方剂 方名相同而方异

    中医方剂 方名相同而方异

      中医方剂、中药学内容丰富,有些方剂名同、名似但实异,有些中药同出一物而功异,现选出一些常用且易被人们忽视的一些方剂和中药进行分析介绍。   方名相同而方异   中医方剂始《内经》十三方后,代有发展,在名目繁多的方剂中,除具有药味增减、药量增减、药物配伍、剂型更换等变化特点外,有许多方剂具有方名完全一样,而药物组成、功能、主治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些方名相同而易于混淆的方剂,对业医者知晓十分必要。如:   柏子仁丸:同此方名之丸剂有二。一为经产之剂,一为收涩之剂。经产之剂出自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 推动中医养生规范发展

    推动中医养生规范发展

    健康养生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和努力践行的生活方式。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口老龄化及“治未病”健康理念的推广普及,健康养生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5月23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可以预见,养生行业未来将迎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 以中医养生专业带动健康产业 该养生专业委员会会长马烈光教授告诉笔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大众对养生的呼声越来越高,促使更多专业人才进入养生研究领域;...

  • 中医经典医著的范畴、地位、传承

    中医经典医著的范畴、地位、传承

      作者简介   李致重,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研究生班毕业,至今从事中医临床和中医教学工作已40多年。擅长以辨证论治的理论与方法治疗内科、妇科常见病。先后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从事中医药研究、临床教学等工作,是著名的中医软科学研究专家。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参与《中医沉思录》的出版工作,著有《中医复兴论》等书。   ●经典通常是指特定领域里原创性的科学知识。在医学领域,中医属于中国原创性的科学知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作为...

  • 中医中药 “堂”或“坐堂”

    中医中药 “堂”或“坐堂”

      时下,有许多的药店或者街坊诊所为招揽业务,大都会挂一个名老中医某某坐堂的招幌,有些药店给自己起名时也会冠以某某堂之店名;另外,人们在相传哪个医院有一个名老中医的时候都会说:某某医院有一个医生坐堂云云。为什么人们只要讲到中医中药的时候,就会与“堂”或“坐堂”之类的用语联系起来,这里面有什么缘由呢?   “堂”在中国古代一般是官衙的代称,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除此之...

  • 抗震救灾中医针灸推拿用处大

    抗震救灾中医针灸推拿用处大

    编者按: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重庆市卫生计生委于5月8日紧急组织了“中国政府医疗队(重庆)”作为中国第二批国际救援队赴尼泊尔参加抗震救灾。重庆市中医院卫生应急医疗队队员——陈智和高涛医生,带着梅花针、火罐、小夹板、艾灸条、肿意膏等中医特色器材和药物参加了此次国际救援。他们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了为期两周的救援经历,并依靠自己扎实的技法,让当地群众敢于尝试中医治疗,见识中医疗效并且喜爱中医药,向尼泊尔人民展示了中医的魅力。 本报摘取其中几篇日记...

  • 《周易》影响历代医理

    《周易》影响历代医理

    《周易》向来被看作儒家的最高经典,被冠为“群经之首”,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中医药理论也深受影响,有“医易同源”之说。 《周易》影响历代医理 《周易》对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影响绝非局限于某一个方面,今天纵观这一理论体系,无论是本体论、认识论、思维方法论等方面,还是理论的基本构架、生理、病理、病因,乃至诊治、药理、方术等无不存在《周易》的影子;并且随着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和丰富,《周易》与中医药理论结合的更紧密、更深入。 如果说,在中医药理论形成期,...

  • 在生活中感悟中医

    在生活中感悟中医

    最近在门诊上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在芒种节气前后,胃肠疾病高发,特别是肠炎。有一个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反馈每年都是在芒种时发作一次便血,其他时间病情多能缓解。这种发病规律是否与运气学说存在联系,还需要大规模的流调和专业人士印证。故事也与此有关。 周末和朋友一起聚餐。吃饭的时候看他食欲一般,一再地停杯投箸,皱着眉毛,捂着肚子。询问后知道他这两天胃肠都不舒服,他说:“准备去医院查一下,但现在是周末,周一再说吧。”朋友骨子里是不信中医的,他这次又忍不住说:“我就不愿意听你们中医讲气啊血啊...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在完整传承的基础之上,自觉围绕中医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主动结合现代社会对中医从业人员新的要求,进行新的富有文化气息的创作,才能够形成与现代百姓价值观念相契合且新颖的文化产物。   ●目前人类医疗现状和生存环境的危机,使得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未病先防为特色的中医学理念再次为人们瞩目。中医药文化所拥有的厚重历史,应当是我们中医药文化研究者的信心来源。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需自觉强化中医药学科的文化特色,强化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以更为合理的方式诠释中医学,用既符合本色又契合大众的文化...

  • 医学人类学与中医体质学融汇

    医学人类学与中医体质学融汇

      ●医学人类学与中医体质学,都是以“人”为出发点和着眼点来认知健康与疾病,将人类体质的研究置于自然、社会的整体背景下,尊重且关注生物遗传、外界环境等各种因素及由此产生的差异,目的同样旨在防治疾病、恢复健康。   ●在全球化语境的当下,医学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已作为西方世界的通用表达。用医学人类学方法研究中医体质学,不仅有利于中医的自我发展,也有助于中医更加权威地走向世界。   医学人类学(MedicalAnthropology),是医学与人类学相交织,即将人类学的理念与研究方法应...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