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63页

医 第163页

  • 中医是全方位维护健康的医学体系

    中医是全方位维护健康的医学体系

    •某些中医现代化、科学化的结果是让中医必须按西医的“科学标准”去“邯郸学步”,不仅没把中医“科学化”,还造成了中医学术的不断萎缩。 •中医做到理论自信,不是“夜郎自大”,而是应该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就是要精通中医理论,知道中医的特色优势所在,了解历代中医发展的脉络和原因。 •中医是全方位维护健康的医学体系,它使用的治疗方法,无论是药物的还是非药物的措施,多是低...

  • 中医的继承与创新 回归本源

    中医的继承与创新 回归本源

      ●从上个世纪开始,中医在传授方式、行医模式、行医对象与范围、诊治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造成现代中医在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上的变化。应总结继承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在此基础上确定今后工作的重点。   ●在现代社会,中医的价值必须更广泛地获得民众和其他相关领域专家的认同,中医的科研侧重点应当放在对现存理论与实践的验证,对方药和针灸疗法有效性的研究,以及和中医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的创立与开发上。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动卫生医疗的全民覆盖,卫生健康的公平性、社会因素等新方向、新理念。中医在世界卫生健...

    养生秘方 2024-03-07 10 0 中医
  • 中医学的开窍法 开窍诸法

    中医学的开窍法 开窍诸法

      ●人体之窍可分为两类,一为生理之窍,如七窍或九窍,与外界相通连;一为精神之窍,如心窍、脑窍,是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的途径,也主导着脏腑功能的发挥,因而具有双重属性。   ●中医学的开窍法往往有所特指,即开心窍或脑窍,根据窍闭的寒热属性,治疗有凉开、温开之别。至于瘀血内停,阻闭清窍,治当活血化瘀、醒神开窍。窍闭重症还可用针刺,以救危急。   “窍”的生理特性   窍,在中医学中表述种类颇多,概括起来,可有如下几项:(1)指人体与外界相通连的孔窍,孔窍或空窍,如七窍,九窍,汗窍...

  • 小议中医药核心价值观

    小议中医药核心价值观

    在我们多少已经习以为常的语境中,“自然”、“文化”和“社会”三个词往往是并列出现,它们分别指称三个不同的相应领域,而“文化”处于居中连接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的调节功能,自然和社会就能够顺畅沟通,人类就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反之则危机重重。现在人类正面临重重危机,阐扬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能够有助于开启新视域,引领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中医药本是实用之学,几千年来一直服务于我国的传统社会,发挥其养生保健、治病救人的社...

  • 拜访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记

    拜访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记

    因为仰慕朱良春老先生的学识、品德、对中医药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今年3月,我们一行来到江苏省南通市拜访国医大师朱良春老先生。 朱良春今年97岁,高大的身驱,略微驼背,声音因为讲课过多有些沙哑,时不时地咳嗽几声,但仍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思维清晰,笔耕不辍,传道授业解惑。 从拜见朱良春,参观南通良春中医医院,以及与朱良春家人的交谈中,他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更加清晰、更加丰满和高大。朱良春不仅是一个医者、学者、师者、长者,更是一个仁者、智者,是中医药事业的领航人、传承者、发扬者。 自上世纪40年代动荡中办学,学...

  • 中医外治法 临床广泛应用

    中医外治法 临床广泛应用

    中药保留灌肠、热熨疗法、中药外敷等都属于中医外治法,这类方法都具有方法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本版将分3期详细介绍。 中药保留灌肠是指将药液通过肛门灌入直肠,使药物通过直肠粘膜吸收入血,以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的作用,具有易释放、易吸收、易扩散的特点。该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结肠炎、慢性盆腔炎和急腹症等疾病,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1、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者可用附片、大黄各10克,槐花、牡蛎各30克,浓煎灌肠;尿毒症患者可用生大黄、生牡蛎、地榆各30克,广木...

  • 王琦开创“中医体质学”

    王琦开创“中医体质学”

      他把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制订了我国首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并为中医学开创建立了中医体质学新学科;   他创立的体质辨识法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实现中医药首次进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他认为中医思维是中医之魂,揭示出中医原创思维内涵并把握运用,才能在中医医疗健康体系中确立并保持自身主体——   开创“中医体质学”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读研究生的王琦毕业论文就是有关中医体质学说的。后来,他又编著了《中医...

  • 当下中医药 谁来为它扶正祛邪补中益气?

    当下中医药 谁来为它扶正祛邪补中益气?

      编者按:国务院2013年10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国内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8万亿元以上。中华工商时报近日发文《“大健康”期盼“大中医”发力》认为,要把握“大势”并在“大健康”产业中发挥主导作用,当下的中医药必须打破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做好顶层设计,实施“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即大中医战略,以期在未来大幅度提升对“大健康&r...

  • 名医养气法 6种养生秘诀

    名医养气法 6种养生秘诀

    南宋名医“养气七法’’ 孟子说养浩然之气时要“持其志, 无暴其气”,不要任意浪费体力与精神。 可见,省气、蓄气是养生的第一步。怎么 蓄气?我们可以仿效宋代名医陈直提出 的“养气七法”。 1.不要多说话。说话太多会耗真气, 古人说“行走勿语,伤气”,意思是说走 路时不要说话,边走边说也是伤气的。 2.节制色欲以养精。 3.饮食方面不要贪口舌之欲,吃一 些破气耗气的食物,比如l山楂,少量吃 时可以消食化积...

  • 口干口苦可以通过中医调理

    口干口苦可以通过中医调理

      指导专家   宋盛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记者蔡卫杨通讯员边江红   广州张伯:我今年80多岁了,经常会在夜里醒来,发现会口干口苦,口角还会有口水黏液,请问可能是什么病引起的?是否可以通过中医调理?   答:夜间口干口苦多见于肝胆疾病,岭南地区现正值温暖潮湿的春季,所以湿热邪气容易侵犯肝胆而得病。苦为胆味,肝火旺盛,胆汁受肝火熏蒸,疏泄失常则口苦;热邪灼伤津液,则口干;湿邪困阻,不得外泄,上泛于口则黏液多。经络学说认为子时至丑时(夜间11点至凌...

  • 耿鉴庭 著名中医学家

    耿鉴庭 著名中医学家

    搞医的,顶重要的是讲医德。我们过去学医,临出徒,老师总要送两件东西,一把雨伞和一盏灯笼,就是让后人切莫忘掉医生的本分,为病人治病,要不分昼夜,闻风而动,冒雨而行。 ——耿鉴庭 耿鉴庭(1915~1999年),著名中医学家、医史学家、文献学家,他在所从事的每一个领域都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他的博学多才得到了众口一词的好评。耿鉴庭幼承家学,14岁即完成儒学经典教育,后专习医学,遍读医宗经典并随父应诊,从而打下坚实的中医理论功底。18岁开始独立应诊。1935年入镇江江...

  • 诟病中医 中医所谓的证侯

    诟病中医 中医所谓的证侯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一年前,我一朋友的两岁小儿与其爷爷吃虾后再吃水果,双双出现严重呕吐。小儿的妈妈坚持选择中医,用绿豆甘草煎汤,给孩子喂服,服后即吐,再喂几次慢慢就不吐了,当天即愈。而其爷爷则不肯用中医,坚持要去住院,结果挂了三天水后仍是病怏怏的,精神不振。每每谈起如何育儿,我朋友就鼓励要选择中医。   我在微博里经常会从传统哲学的角度分析一些自然现象及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有人说:明明现代科学已经解释清楚了,何必硬扯阴阳五行呢,牵强附会,不知所云。——岂不知人是天地交...

  • 施今墨的贡献影响着中医发展

    施今墨的贡献影响着中医发展

      施今墨(1881年-1969年),原名施毓黔,字奖生。著名中医学家、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祖籍浙江省萧山市坎山镇施家台门。   施今墨于清光绪七年二月二十九日(1881年3月28日)出生,取名毓黔。13岁跟随舅父习岐黄之术,熟读古典医籍及历代名医著作,20岁左右已经通晓中医理论,可独立行医。1921年施今墨在北京宣武门内茄子胡同开办诊所,正式悬壶行医。1923年施今墨精湛医术已誉满京城,其诊所前车水马龙,求医者摩肩接踵。   施今墨是近现代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作为临床家,...

  • 名医扁鹊便是歧伯

    名医扁鹊便是歧伯

      “大古扁鹊”就是“歧伯”     扁鹊是上古时代的一位名医。“轩辕时扁鹊”与“黄帝时医也”的史论正确。《汉书》所载:“大古有歧伯,中世有扁鹊”的史实无误。“大古扁鹊”便是歧伯;“中世扁鹊”乃是秦越人。“大古扁鹊否定论”或“扁鹊唯秦越人论”都是错误的。   《史记·扁鹊仓公列...

  • 他与中医药的故事

    他与中医药的故事

      日前在京举办的第16届中国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上,香港导演黄百鸣、2010年港姐冠军陈庭欣莅临汇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台,为该公司代理的马来西亚沉香茶代言助威。   挤过层层粉丝圈,记者终于得以近距离采访黄百鸣,“您对沉香这味中药怎么看?”   “沉香是一种名贵中药,能降气安神,止咳化痰,暖胃温脾。”黄百鸣非常专业地回答道。   “您对中医药了解吗?”黄百鸣说话温和,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我与中医很有缘分,不仅了解,还...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许彭龄,男,1934年生,主任医师,教授。护国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的奠基人之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名医传承工作站指导老师;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确定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2012年被北京中医药学会授予“北京中医药60年特殊贡献奖”。擅长治疗脾胃科、内科、妇科、儿科等疑难杂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

  • 中医梦 中国梦

    中医梦 中国梦

    宇宙浩瀚,乾坤无疆,银河星系,大象苍茫。 华夏一脉,世界东方,天下之中,地上无双。 三皇五帝,周灭夏商,春秋战国,秦汉统邦。 三国两晋,南北隋唐,宋元明清,皇朝灭亡。 鸦片战争,国人遭殃,八国联军,烧杀掠抢。 戊戌变法,血溅刑场,太平天国,称王封相。 义和拳民,辛亥巨响,国共合作,共抗倭洋。 新中国立,西藏解放,百花齐放,粉四人帮。 改革开放,归来澳港,奥运春风,谱新篇章。 综合国力,显著...

  •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春季养生讲座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春季养生讲座

    为提高辖区老年人春季防病、养生的意识,浙江省桐乡市中医院举办了以中医养生为主的“春季中医养生知识”讲座。 讲座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老人实际生活相结合,从心态、起居、饮食、运动养生等方面阐述了人们在春季如何健康生活。并对常见的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发生的机理、发病的症状及临床治疗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积极预防和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等进行了讲解。 日前,百余位浙江省湖州区域中医药界人士共贺首届“南太湖中医论坛”开幕。论坛由湖州市中医药学会...

  • 中医“治未病”是一个系统工程

    中医“治未病”是一个系统工程

      所谓中医治未病应当理解为按照中医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理念,遵照中医养生保健的思想和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公民健康工程。   国家应从政府层面上对中医治未病加以重视并加强行政干预力度,制定相关战略,尽快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制定并监督实施中医治未病的相关具体举措;中医药行业应从既病防变,摄生防病,掌握规律先时而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2013年6月,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基本公共...

  • 经典《牡丹亭》一段与中医药有渊源的故事

    经典《牡丹亭》一段与中医药有渊源的故事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经典《牡丹亭》,述说的是距今近400年前的封建时代一段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颗明珠,久演不衰。但你可曾知道,这部巨著的诞生,还有一段与中医药有渊源的故事呢…… 据说我国明代著名戏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因日夜勤奋于写作剧本,用脑过度,经常头痛。他请了当地一位名医叶半仙诊治。叶半仙诊断后,笑日:“汤大人不必服药,只要常到敝舍的百草园来走走,不过半年,自会痊愈。 一日,汤显祖为构思一个剧本,感到头痛,便去叶半仙的百草园散步。百草园有上千...

  • 追记国医大师徐景藩治脾胃临床经验

    追记国医大师徐景藩治脾胃临床经验

    全国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于2015年逝世。他从医60余年,秉承家传,通晓古今,学贯中西。他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当相互取长补短,把中西医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徐景藩常谓,中医精于气化而粗于形质,而西医则精于形质的解剖。参考仪器检查并非丢掉中医特色,反可增加临床 “四诊”的手段,如B超、CT可以让望诊有“透视”功能,而胃镜检查则让大夫直接看到胃黏膜的表面,这些对辨证用药治疗都有帮助。中医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历来都不是故步自封的,它一直在不断吸取着同...

  • 叶橘泉:医药一家 本草推陈

    叶橘泉:医药一家 本草推陈

      叶橘泉(1896年-1989年),著名中医临床家、教育家、中药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历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南京药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叶橘泉率先提出“整理中国医药必须开设有病房的医院,进行科学研究”,主张建立设备完善的医院,集中中西医两方的医师,在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结合西医的诊断,根据临床观察和病历记载,统计治疗成绩,将成果公开发表,...

  • 古代“铃医”走街串巷

    古代“铃医”走街串巷

      “铃医”就是拿着串铃,游走在江湖上的民间医生,送医到家,送药上门,又叫走方医、草泽医。“铃医”游走江湖,正好与坐堂医生相反。   古代“铃医”走街串巷,一手拿串铃,一手拿招牌,肩挑药囊,悬挂葫芦,有时还要喊上几嗓子,介绍治病用药以及药物的用法及疗效等等。虽然辛苦,但却乐此不彼,古代的华佗、扁鹊以及孙思邈等,都是“铃医”。提起“铃医”,就不得不提他们手中的串铃,又叫“虎撑&r...

    养生秘方 2024-03-07 8 0 古代
  • 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

    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

      近10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创建了以“以文化人,厚重基础”为指导思想的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新模式,探索构建了由中医文化、中医基础、中医经典、中医综合实践和中医临床五大类课程群构成的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形成了学校人才培养的三大特色:以文化人、以德立身、以术彰业的育人观,德术并重、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治学观,传承创新、基础厚实、知行合一的质量观,在研究与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果。   推动了大学文化建设...

  • 中医理论能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思路

    中医理论能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思路

      中医理论是中医的核心价值,具有核心竞争力;而中药没有了中医理论指导,就会失去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批评中医者,有一个著名的论点叫做“废医验药”。“废医”,即认为中医理论不科学,统统应当废除,而由现代医学理论取代。“验药”,即一切中药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确定成分、疗效和毒性,才能决定是否可以临床应用。笔者认为,中医理论是中医的核心价值,具有核心竞争力;而中药没有了中医理论指导,就会失去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中医的理论,尤...

  • 《问中医几度秋凉》读后感

    《问中医几度秋凉》读后感

    在上大学之前,我并不是非常相信中医,还曾一度认为中医是一种迷信。自从我踏入了中医的校门之后,天天被灌输中医的思想,我开始了解中医,起初我从来没把阅读中医文献当作一种乐趣,觉得它晦涩难懂,助人睡眠还差不多。直到我读了艾宁的《问中医几度秋凉》,从一个外行者的眼中看中医,我发现它是多么的神奇,它不仅蕴含了人生的智慧,还容纳了豁达的胸襟。当然严格地来说,她也不算是一个真正的外行,她从小受到母亲的耳濡目染,后因女儿的身体时而关注中医,她对中医的某些理论也是耳熟能详的。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能体会到作者对中医的一种崇敬之情...

  • 川医“无川药不成方”

    川医“无川药不成方”

      天府之国四川,自古出名医、产中药,据历史文献记载,从汉代至明清,见诸文献记载的四川医家有1000余人,影响医坛2000多年,历久不衰;川产道地药材,享誉国内外,业内素有“无川药不成方”的赞誉。   医派纷呈 源远流长   汉代以涪翁、程高、郭玉为代表的四川医家,奠定了古蜀针灸学派。涪翁为四川绵阳人,曾撰著《针经》,开巴蜀针灸先河,影响深远。郭玉为涪翁弟子,曾任汉代太医丞。1993年在四川绵阳双包山汉墓出土了最早的汉代针灸经脉漆人;2013年在成都老管山再次出土了汉代针灸漆人和...

  • 中医药坚持:面向基层 面向社会 面向未来

    中医药坚持:面向基层 面向社会 面向未来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中医药系统要更加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深化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大力弘扬“大医精诚”文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要实施“一把手工程”。各市、县卫生计生委一把手是中医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做到中医药工作同卫生计生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中医药事业发展中面临“基层服务能力弱、社会认知提升慢、三...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行医治病要言求有据,行求有依,不可主观固执。”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嘉麟教授今年4月8日在京逝世,他的音容和医道格言犹在耳边。   王嘉麟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医外科专家,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第一至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他按肛肠疾病特点、分不同阶段和类型施用外用中药,注重对患者的整体辨证治疗,形成了一套高超而独特的治疗体系。   师古创新 西法中用   上世纪50年代之前,中医外科沿用古方枯痔散外...

  • “医道法自愈”的缘由

    “医道法自愈”的缘由

      在《伤寒论》中有太多次提到“自愈”,在仲景心目中,治疗不应该是在做对症处理,而应该是在模拟“自愈”的过程。这就是笔者提出“医道法自愈”的缘由。   笔者认为,有些学者在刻意地回避《伤寒论》中明示或者隐含的医经理论体系,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都是不合适的。应该说,一切零散的治疗经验,只有发掘出其背后的理论背景,才可以真正“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可以让中医在当代发出持久的光芒。   近来在学习《伤寒论》时,...

    养生秘方 2024-03-07 8 0 自愈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