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67页

医 第167页

  •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脑病科)发展纪实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脑病科)发展纪实

    6月15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传承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传承基地挂牌仪式和“首届国际传承班”在哈尔滨举行。此次大会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办,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承办。会上,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被确定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传承基地。 基地落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是对该院57年来针灸学科在科研、教学、临床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贡献的肯定,也赋予了这个名医辈出...

  • 中医基本常识 辨证施治和中病即止

    中医基本常识 辨证施治和中病即止

      @贾海忠   夸大宣传中药毒副作用是别有用心。安全限度内毒药也不会给人造成伤害,过量使用,食品也会撑死人。药无过,错在用药的人不懂中医基本常识,不知辨证施治和中病即止。     @仝小林北京   中医史上,任何一项伟大的创新,都有其强烈的时代背景。这种创新,往往不是出现在这段历史长河的起点,而是拐点。   一个好的中医,不仅要有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象思维能力,即形象、比象和抽象思维能力。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有些人批评中医,说现代科学都如此发达了,中医还从故纸...

  • 甘肃名中医 石坚 张振濯

    甘肃名中医 石坚 张振濯

    张振濯,字仲缨,清代嘉庆十八年举人。濯素精岐黄术,著有《易医集》《痘疹管见》行世,书名见《四库全书简明录》,子六人,佑、侃俱庠生,佶拔贡生,最知名,能读父书,传其家学,受业于门者亦盛,后官武威县教谕。 甘肃古代十大名医——张振濯...

  • 强调中医与中药的区别

    强调中医与中药的区别

      ●中医药研究植根于中医临床,以临床实践为基础。认识中医药研究既区别于临床又依赖于临床,在中医药研究与临床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是中医药研究的重要理念。   ●中医药伦理审查要努力做到两个注重。第一,要注重被审查项目的临床基础,检索古代医家有关的临床实践记载、审查今人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临床实践。第二,要注重对该项目设计、人体试验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审查。   ●中医药研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展开,不仅提高了中医药研究的“成功率”,提高了中医药研究的经济效益,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障了受...

  •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医医院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医医院

    武威,古称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素有“五凉古都”之称。在医药界,武威更是以一部汉代医药简、一贴“祖师麻膏药”而声名远播。自古以来,武威人民群众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造就和孕育了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医名家,积淀了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如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盛开着一朵杏林奇葩——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医医院。 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来到凉州区中医医院的风湿骨病科,仿佛置身于一个中医特色疗法...

  • 中医理论区别肾阳虚和肾阴虚

    中医理论区别肾阳虚和肾阴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生殖和衰老。肾气充盈,人就生机勃勃,肾气虚弱,人就多病易衰。中医学所说的“肾虚生百病”,就是这个道理。人们一提起肾虚,就会想到电视广告中所宣传的六味地黄丸或其他壮阳补肾药品。有些人不经就医诊断,盲目买来服用,轻者起不到补肾效果,重者对身体有害,又浪费了钱和药,这是存在于人们当中普遍的误区。 根据中医理论,肾虚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两种类型,但也有肾阳虚兼有肾阴虚的,在治疗上就要看以哪个为主,先治哪个或者阴阳兼补。有人说了,我不是医生,弄不清楚什...

  • 中医学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中医学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编者按:当前,中医药文化建设方兴未艾,为社会大众认识、了解和认可中医药的医学科学价值,提供了渠道、氛围和养料。然而,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必须警惕偏执失当,将中医药“泛文化”化,而忽视、淡化甚至扭曲了其科学属性。发展中医药,必须坚持和高举科学大旗,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守科学理性,承载科学担当,借鉴融合当代医学成果,开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发展和繁荣中医药学术。   山东中医药大学尹常健教授因此著文“承载起伟大的科学担当”,阐述其对中医药科学属性的理性回...

  • 张介宾 大医情怀

    张介宾 大医情怀

      张介宾,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明代著名医学理论家与临床实践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之一。近贤任应秋先生言:“有明一代,是中医学的鼎盛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见之于史志的当以千计……皆卓然成家,一时之选,而以张介宾最为杰出”。作为一代医学巨匠,张氏知识渊博、阅历丰富、著述颇丰、文采斐然,其大医情怀亦为后世所敬仰。   生命至上医非小道   《类经图翼》序言明示:“人参两间,惟生而已,生而不有,它何计焉?”对于个体而言,生命是最为重要...

  • 天佑中华 赐我中医 三皇肇始 五帝开基

    天佑中华 赐我中医 三皇肇始 五帝开基

    巍巍西山脚下,煌煌御苑毗邻。采皇家园林之锦绣,撷最高学府之精华。壮哉斯院,于此挺拔! 天佑中华,赐我中医。三皇肇始,五帝开基。泱泱华夏历数千年,子民康健赖我大医。新中国建立,百废待兴;古医道传承,万众期盼。西元一九五五年岁末,中央政府高瞻远瞩,集全国之力,聚各地精英,建西苑医院。三十余名医齐聚一堂,群星璀璨,蔚为大观,首所国立中医医院,从此屹立昆明湖畔。 大哉斯院!数十载春秋度,一代代西苑人,秉大医精诚之信念,持悬壶济世之操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普救含灵之苦。仁心仁术,铸就中医之魂;克艰克难,力创名院首...

  • 任应秋中医理论体系研究 中医古籍整理

    任应秋中医理论体系研究 中医古籍整理

    任应秋(1914年~1984年),本名任鸿宾,字应秋,后以字行,四川江津(现重庆江津)人。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4岁启蒙,习“十三经”等。稍长,就学于江津国学专修馆,且有机会问学于经学大师廖季平。历时14年打下深厚国学功底。1932年遵祖父任益恒命,进入其创办的医学研究社,师从当地名医刘有余,3年满师后即在祖父创办的济世诊脉所免费诊病。1936年就读上海中国医学院。1937年转入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后返江津,一面行医一面执教中学,并任中央国医馆江津...

  • 中医入门基本功“猛火煮”慢火炖

    中医入门基本功“猛火煮”慢火炖

    李致重,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研究生班毕业,至今从事中医临床和中医教学工作已40多年。擅长以辨证论治的理论与方法治疗内科、妇科常见病。先后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从事中医药研究、临床教学等工作,是著名的中医软科学研究专家。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参与《中医沉思录》的出版工作,著有《中医复兴论》等书。 ●提起经典里的章、节、段、句,就好像从己口中讲出自己心里话一样流利、自然。这一目标,应该在中医教育的本科阶段完成。经过如此的&ld...

  • 无知与偏见——反对中医的背后

    无知与偏见——反对中医的背后

      近年来,不时有人打着“科学”的旗号,在网络里发图片,用网名写攻击中医的文章,唱的还是《告别中医中药》的老调,念的仍然是“废医验药”的旧经,老调重弹,冷饭再炒。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今天,这些言行实在不得人心。   无知与偏见——反对中医的背后   笔者于2007年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捍卫中医》,该书对《告别中医中药》的危害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批判,也记录了2006年反中医思潮沉渣泛起和尘埃落定的整个过程。   201...

  • 扁鹊是中医学集大成的先师

    扁鹊是中医学集大成的先师

      ●扁鹊与孔夫子一起生活在春秋末期。在老子说“道”,孔子谈“儒”的时候,扁鹊建立了中医的学术体系。扁鹊医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不是某个流派的作用,而是开宗立派的源头活水,扁鹊是中医学集大成的先师。   ●把扁鹊说成一个虚化了的人物,这是以病人的历史时代为生活坐标、以策士之言为取舍标准的不当研究方法造成的,是应该澄清的历史疑案。   《中医中药秘方网》2013年12月20日、23日,连续报道四川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汉墓考古发现10部医书,并概要介绍了这1...

  • 古琴与中医都讲阴阳平衡

    古琴与中医都讲阴阳平衡

    编者按:古琴和中医均起源于中华民族文化,包涵了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古琴音乐借助声音调身、调心,中医借助针灸、汤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其核心理念是从不同的角度平衡身体阴阳,达到祛病强身的作用。 古琴与中医都讲天人合一 古琴和中医蕴含共同的哲学——天人合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中包涵了人的心身,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平衡与统一,应证辨阴阳以施治的理论与实践。“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核心...

  • 敬佩朱良春大医大德的博大情怀

    敬佩朱良春大医大德的博大情怀

      近日亲耳聆听国医大师朱良春对“人”字的解析,更敬佩老人家大医大德的博大情怀!   今年3月朱良春出席一个博士生的开题报告会上形象地向在座的后学晚辈们解析了“人”字造字和书写结构,给大家以很深的教育和启迪。   朱良春说,我们一起看看“人”字该怎么写?人,首先是一个支撑的结构,可以简单地看做两个互相依靠的支撑结构,一撇一捺互相支撑着,故“人”要懂得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不可以有一撇没有一捺,或有一捺没有一撇,...

  • 中医对危症重症 要有“承担”精神

    中医对危症重症 要有“承担”精神

    空气中带着一丝寒意,但阳光明媚,天高气爽,我们一行八人,在毛德西教授的带领下,西行咸阳,去拜访国医大师张学文先生。 张学文虽年已八旬,但仍然在门诊为病人把脉看病,在诊疗之余,他会见了我们。他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谈话中还带有关中的口音,厚重、质朴、直率。 张学文出生在一个岐黄世家,从小就受到中医药知识的熏陶,十几岁就给乡亲们看病,至今近70载。张学文说,“要想成为一位名医,就不要脱离临床,要把为病人解除痛苦当成大事,丝毫不能松懈。”即便是当陕西中医学院院长的时候,他也从未离开...

  • “悬壶”逐渐成为古代行医的标志

    “悬壶”逐渐成为古代行医的标志

      标志幌,即以含蓄抽象、形式隐晦的形象暗喻某一经营项目或业种,往往可以与实物毫不相干的某一形象作为本业种的特殊标志。当然,这种行业一般也更为人们所熟悉,标志形式也更约定俗成化。   将葫芦悬挂在药铺上空作为售药的标志,可能是卖药者最早的标志幌,这种促销方式在史书中得以记载。《后汉书·方术传·费长房》云:“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这在当时也是新出现的事物,以至于作为...

  • 国医大师的寄语 民族医药发展

    国医大师的寄语 民族医药发展

    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2014年度江苏省中医药十大新闻和新闻人物评选结果中,由朱良春、周仲瑛、徐景藩、干祖望、夏桂成五位国医大师组成的“江苏国医大师群体”当选为2014年度江苏省中医药新闻人物。朱良春、周仲瑛、干祖望、夏桂成分别已达99岁、88岁、104岁和85岁高龄,仍心系中医药发展,并寄语中医药人才培养。 朱良春说,继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要多读经典,汲取历代医家经验之精华;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多进行临床实践,“实践出真知”,要在继承基础上勤于实践,抓...

  • 国医大师养生重在心态平和

    国医大师养生重在心态平和

    晁恩祥平时十分忙碌,除了定期出诊,频繁飞往各地讲学、交流,每年还会参加100余次会诊,可他始终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曾有友人向他请教养生秘诀,他将之归纳成六句话:心态需平和,锻炼自把握,饮食要调整,仪表要讲究,戒烟酒少喝,慎选保健品。 心态需平和 晁恩祥认为老年人养生最重要的就是怀有平和的心态,不要计较,心胸应开阔。尤其是刚刚退休的人,有的往往还是什么都爱管,自寻烦恼,老人要服老不要逞强。他建议退休的老年人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练练字、学画画、听听京剧、下下象棋、学学电脑上网、玩玩游戏等...

  • 中医看舌头形态 胖瘦裂纹芒刺舌头状态

    中医看舌头形态 胖瘦裂纹芒刺舌头状态

      舌头是健康的窗户,通过这扇窗口,我们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舌头的形状、颜色、润泽度、舌苔都是身体健康状况的反应,中医称它为舌象。即使身体微小的变化也能够反应到舌头上,这个时候往往化验指标、影像学检查还没有改变。正常的舌质,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色淡红,舌体润泽。一旦脏腑功能失调,身体出现病症,就能从舌象上看到相应的变化。从舌头形状、颜色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身体病变的大致性质。现在讲一下普通人也能一眼看出的异常舌头异常形态。   看舌头形态,主要是看胖瘦、裂纹、芒刺,舌头状态等。   ...

  • 一则医案 篦刺之疾

    一则医案 篦刺之疾

      看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一中学生选手止步于“篦子”一词。为什么写不出“篦”字,可能80后、90后们大多没见到过篦子这种已过时了的生活用品吧?   由久违了的篦子联想到一则医案——篦刺之疾。医案的标题不过是个人随意所加,故事的主角则是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是《活幼心书》的作者。   曾世荣(1252~1332年),字德显;号育溪,又号演山翁,衡州路(今衡阳市)人。生于南宋理宗淳佑十二年(1253年)以前,卒于元文宗至顺三年...

  • 用中医思想金钥匙 打开中华文明宝库

    用中医思想金钥匙 打开中华文明宝库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圣贤关于生命智慧的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辨。其文多以黄帝与岐伯问答的形式写成,鸿篇巨制,共有一百六十二篇。《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生命科学之论被后人奉为摄生保健之宝典。其内容博大精深,但语言深奥、难解。对于今天远离古文言文、又非专业学习中医者,有如镜中花、水中月,欲汲取其思想精华,困难重重。   为了让更多的普通大众接近经典、受益于经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最新出版的《漫画黄帝内经》一书,让读者耳目一新。本书尝试用轻松的漫画方式传达经典中深邃的人文哲学思想。漫画...

  • 构建新型中医药周边合作关系

    构建新型中医药周边合作关系

    随着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和中医药走向世界步伐加快,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得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各地方政府、中医药行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已经在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领域内重要国际组织的合作中取得标志性成果,若干项中医药国际标准顺利颁布,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为中医药国际传播、服务人类健康打下较好基础。 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已构建较好基础 我国政府将标准化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之一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

  • 郭子光 刘敏如 四川中医国医大师

    郭子光 刘敏如 四川中医国医大师

    刘敏如简介 刘敏如,女,1933年生于四川成人。第二届国医大师、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196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并留校任教。主任医师,教授。历任:妇科教研室主任及附属医院临床妇科主任,中医妇科学博士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会第八、九届委员,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兼)。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推荐为全国首批中医妇科专家。 在57年的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 齐颂医药始祖神农炎帝之伟德丰功 医案精品

    齐颂医药始祖神农炎帝之伟德丰功 医案精品

    乙未年四月二十六日,时值公元2015年6月12日,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神农炎帝诞生吉日,世界中联中医药文化专委会宣告成立,国内外中医药同仁600余人聚首随州烈山脚下,齐颂医药始祖神农炎帝之伟德丰功: 烈山巍巍,姜水汤汤。清泉幽谷,九龙飞翔。 伟哉安登,生我农皇!赫赫一生,万世景仰。 揉木为耒,斫木为耜。创制农具,开垦草莽。 植艺五谷,驯养禽畜。教民稼穑,奠基农桑。 埏埴为器,教民寿长。因时变火,治疾疗伤。 相土地之所宜,高下肥荒;...

  • 论中医经方和古方剂量折算

    论中医经方和古方剂量折算

    经方本原剂量经现代考证后,已确证《伤寒论》中经方1两等于现代13.8克,千年之谜似已冰释。但按此折算标准选择经方剂量,仍然令人难免有所顾虑。 如大承气汤中,大黄的剂量为四两,按前折算标准的剂量合55.2克,而临床应用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肠梗阻用10~30克即可达到满意疗效。又如小柴胡汤中,半夏用量为半升,按照伤寒名家郝万山教授提出的折算标准,其剂量约为50~60克,这与《中国药典》规定的3~9克的用量范围相去甚远。故此折算标准仍然难以作为临床处方用量的参考。 笔者通过对《伤寒论》所载方剂...

  • 徐经世心系中医传承 关注中医发展

    徐经世心系中医传承 关注中医发展

    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之后,我就拟定了关于建立安徽省“国医沙龙中心”的建议稿,其宗旨就是面向不同层次、批次的学术继承人及带教老师,通过师生互相问答的形式,以临床疑难问题为导向,解难答惑,集中开展学术讲座,以期提高临床医生中医水平。 我愿秉持大医精诚的医训,与诸位中医同道共同努力,为中医药事业尽绵薄之力;愿后继者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愿中医药精粹发扬光大,普惠千家万户。 徐经世,字筱甫,1933年生,安徽巢湖人,...

  • 陈可冀:国医大师推进古老的传统医药学迈向现代

    陈可冀:国医大师推进古老的传统医药学迈向现代

    厚古不薄今,温故且知新。传统中医学是古而不老,旧而常新,永远富有生命力的。 中医学和西医学虽然是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及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在思维方法和诊疗手段上也有很大不同,但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是两者的共同价值取向。 我希望今后的中医发展道路中,能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学有机结合,跨文化认同彼此的优势和特点,优势互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精髓,提高临床疗效,是中西医结合重要的发展方向。而且只有采取这种优势互补的整合,跨学科交叉、求同结合和求异探索整合,才能使两种医学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 平衡文化是国医文化 平衡针灸

    平衡文化是国医文化 平衡针灸

    现代平衡文化产生于现代平衡针灸理论,现代平衡针灸理论产生于现代平衡针灸技术,现代平衡针灸技术产生于中西医先进文化的交融与升华,定位于脑科学文化。特别是社会变革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和执行特殊历史使命的人民军队对现代中医创新技术的需求,以及亿万民众对中医创新技术的期盼。作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临床探索与潜心研究,数万次的自我针感体验,10万多次部队训练伤的防治,60多万门诊病人的临床实践,军内外4000多家医院临床验证,国内外3万余名针灸骨干的技术推广,500余项新技术开展,30余项军地科技成果进步奖,成功创立了现代平...

  • 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如何迈向数据化

    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如何迈向数据化

    2012年2月,《纽约时报》一篇专栏文章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量化一切是数据化的核心,其已成为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标准化的基准点是量化,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如何迈向数据化,是当前中医药标准化研究的重大课题。 中医整脊学是一门传统又现代的新兴学科,它继承中医原创思维,以整体思考代替局部思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以动态思考代替静止思考,从研究人体脊柱功能解剖作切入点,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