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72页

医 第172页

  • 顾兆农(1898年~1996年)行医七十余载

    顾兆农(1898年~1996年)行医七十余载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在《文集事略》中说的这句话,用来形容顾兆农先生是颇为合适的,因为顾先生读书,就宗费伯雄。 顾兆农先生说过:“临证用药就宜以培养灵气为宗。制方用药关键不在药味新、怪。平淡之法,平淡之味,方能致神奇之效”“古医为何以和缓为名?医病之方在义在理,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药用协调阴阳,顾护正气为前提,绝不为错。” 顾兆农...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中国“神医”萧宏慈用“拍打拉筋”疗法

    中国“神医”萧宏慈用“拍打拉筋”疗法

    前不久,中国“神医”萧宏慈用“拍打拉筋”疗法治死澳洲七岁男童的消息“刷爆”朋友圈。一时间,矛头纷纷指向中医疗法,质疑声此起彼伏,一场意外酿成的悲剧令中医学“背黑锅”。揭开真相的同时,也希望中医学这门“国粹”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所用,为健康服务。 “神医”原来不是医生 据《法制晚报》报道,当事人萧宏慈并没有在澳大利亚注册中医,他的种种行为都属于非法...

  • 裴永清:良好的医术高尚的医德 低调为人躬耕杏林

    裴永清:良好的医术高尚的医德 低调为人躬耕杏林

    “良好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这是被誉为“京城名医”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裴永清的真实写照。他的代表作《伤寒论临床应用50论》影响广泛, 并在日本翻译出版。 德艺双馨 大医精诚 2011年夏天,一位七岁女童身患大头瘟,发病很急,脖子和整个后背严重肿胀,裴永清得知病情,女孩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家庭,孩子只能用零食和一些不太卫生的熟食充饥,加上天气炎热,所以才患上急症。 裴永清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又跟孩子父母取得联系,...

  • 听闻“中医或将亡于药”的疾呼

    听闻“中医或将亡于药”的疾呼

    也许你曾遭遇“症对方准药不灵”的尴尬或听闻“中医或将亡于药”的疾呼,日前,《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发布,可谓破解当下中药材困局的迫切之举,既夯实了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基石,也为深化医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添了一重保障,更攸关国计民生,将释放中药材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潜力,泽被久远。 中医中药唇齿相依,中药材质量是决定中医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中医药事业迅猛发展、中药材面临严峻挑战之际,规划适时而出,提出保护...

  • 名中医考核明确带徒硬指标

    名中医考核明确带徒硬指标

    近日,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发布的辽宁省中医药人才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该省共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10255人,占全省医师总数的10.93%。其中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站)门诊部、诊所、村卫生室等基层中药类别执业医师4900人,占医师总数的16.32%;医疗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5355万人,占医师总数的8.39%。每万人拥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2.34名。 近年来,辽宁省为了统筹推进全省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将中医药人才培养纳入辽宁省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2014-2020年),明确中医...

  • 中医按摩法预防女性性冷淡

    中医按摩法预防女性性冷淡

    通过中医按摩养生法可以预防女性性冷淡。 按摩性敏感部位性敏感部位是指能够激起性欲与性兴奋的体表带或穴位。它包括性敏感带和敏感点。女子的性欲敏感带如耳朵、颈部、人腿内侧、腋下、乳房、乳头等部位最敏感,其敏感点有“会阴”、“会阳”、“京门”等穴。按摩性敏感带时,男方宜缓慢轻揉,使之有一种舒坦的感觉;按摩敏感点时,可用指头掌面按压,以柔济刚,达到激发起女方性欲的效果。总之以女方体验到一种快乐、舒适感为原则。每天按摩1次即可,长期坚持,可有效防治女性...

  • 名中医治眉棱骨痛经验

    名中医治眉棱骨痛经验

    崔金海,系全国第二、三批老中 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 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临 床工作已近50年,经验丰富,技术精 湛,现将其辨证治疗眉棱骨痛经验介 绍如下。 眼眶上缘眉棱骨疼痛,称为眉棱 骨痛,又称阳邪风证。主要表现眉棱 骨部疼痛或伴有额痛,眉棱骨压痛, 怕光喜暗,常欲闭目。相当于西医学 的眶上神经痛、额窦炎、眉棱骨炎、屈 光不正等。崔老师临床上把眉棱骨痛 分为以下三型辨证施治。 一、风痰上扰型症见眉棱骨疼 痛伴前额痛,鼻流浊涕,羞明,晨起、 中午疼痛渐剧,午后则减,脉浮或浮 弦。治宜...

  • 国医大师谈养生四法

    国医大师谈养生四法

    吴咸中,男,满族,生于1925年8 月,辽宁省新明县人。天津医科大学外 科教授。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世 界外科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 贴。虽然高龄,但身体健康,谈到养生方 法,吴教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生活俭朴。生活规律 我生活在一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家 庭。父母崇尚儒学,母亲勤俭持家,都以 “俭以养德”教育子女。我们兄弟姐妹五 人,自幼养成生活俭朴的习惯,至今仍 然如此。改革开放后,家庭经济好转,已 无拮据之虞,一日三餐,坚持多吃粗粮, 少食荤腥厚味。即使节日聚餐或公务宴...

  •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非常好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非常好

    张冬梅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亦庄分厂安牛班班长、技师 获奖感言:能够当选全国劳动模范是我的荣耀,感谢同仁堂集团对我工作的肯定,对我多年的培养,更要感谢我的同事和家人的支持和帮助。我将继续努力,带好徒弟,传承安牛制作技艺,为同仁堂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有冬梅在,质量有准!”这是北京同仁堂制药厂亦庄分厂质量科长王廷捷对张冬梅的评价。作为同仁堂制药厂亦庄分厂综合车间传统工艺展示线“安牛班”班长的张冬梅,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2年...

  • 解决中医后继乏人问题 推动中医事业发展

    解决中医后继乏人问题 推动中医事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及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中医教育。从1954年开始,先后出台改善中医进修教育、开办“西学中”班、师带徒、创办中医学院等措施,解决中医后继乏人问题,推动中医事业发展。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后,卫生行政部门在“中医科学化”思想指导下,开办中医进修学校,让中医学习西医,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中医人才,而是西医化。1954年初毛泽东主席指示要改进中医工作。1954年10月26日,中央文委党组在《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的报告》中强调&ld...

  • 引导中医药文化创业创新

    引导中医药文化创业创新

    在“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应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立足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加大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与推广力度,不仅要把中医药文化知识作为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科普知识,更要把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明确使命责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全力推进。 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学校 应把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摆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各个教育阶段的不同特点,将中医药文化知识由浅至深进行有序融入,如在小学...

  • 中医有效能治病这是大众公认的客观事实

    中医有效能治病这是大众公认的客观事实

    甘培尚(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中医是科学,我认为毋庸置疑。科学的三要素客观性、标准化、可重复性中医都符合。 首先,中医有效能治病这是大众公认的客观事实,中医用的草药、动物药、矿物药都来自大自然,是客观存在的实物。 其次,中医理论体系完整,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它建立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基础之上。中医和农历历法的产生过程是一样的,中医动静结合认识自然、认识人体;农历历法用天干地支记时,代表时间和空间两个概念,验之实践十分精确。中医的标准与现代医学科学产生的平台不...

  • 分级诊疗中医走在前

    分级诊疗中医走在前

    李凤碧是厦门市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友网”(“糖尿病病友全程关照网”)的一名会员。入网1个月以来,她的血糖从最高20多毫摩尔/升降到了6.86毫摩尔/升,她说这得归功于中医药和“管着”她的三位医师——厦门中医院糖尿病科主任邱英明、社区全科医师汪丽敏、健康管理师林美红。“入网没多久汪医师就打电话告诉我,市中医院糖尿病科的邱主任会定期来社区出诊。”李凤碧告诉记者,之前去大医院找专家总要预约很...

  • 王辉武《老医真言》拾贝

    王辉武《老医真言》拾贝

    《老医真言》,全书七章,记录了王辉武教授“在读书、学医、行医、教学与带徒历程中的思考,以及业余生活的体验,还有弟子们的跟师体会。透视人生真谛,传承医中学术,展示医外功夫。细细品来,沁人心脾,雅俗共赏,不无情趣。”透过这本书及其反映出的主人公的故事,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医名家的成才之路,联想到在这条路上为名医们塑性的那如影随形的“四大要素”——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长悟性。 读经典,是认识中医、接受中医学术的重要途径,是从源头上说...

  • 基层的医生 坚持中西医结合

    基层的医生 坚持中西医结合

    两会期间,针对我国中成药国际化进程举步维艰的现状,全国政协委员,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伟建议,从具有比较优势的中药外用药入手推进中药国际化。(3月16日《中国中医药报》) 笔者非常赞同刘文伟委员的建议,为了进一步说明此建议的可行性,特补充以下几点。 一是外用药比口服药相对来说用药安全,随时可以去除,更容易为外国人接受。 二是中药外用治疗疾病,效果确切,既治皮肤表面疾病,又能治体内疾病。虽然中药、西药都有外用药,但西药的外用药多局限于治疗皮肤体表的疾病。如达克宁软膏、红霉素软膏等。而中药外...

  • 占堆 运用藏医药的本领发扬光大

    占堆 运用藏医药的本领发扬光大

    “重振宇妥雄风,争创世界一流。”是我的座右铭。希望国家推出更多政策扶持民族医药,让民族医药发扬光大。希望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不断建设成为一流的知名医院。我会继续做导师,愿意带徒教他们更多运用藏医药的本领。 占堆,男,藏族,1946年5月生,西藏日喀则人(藏医世家),中共党员,大专学历,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主任医师,西藏藏医学院博士生导师,1996年3月~2014年1月任藏医院院长,现任藏医院名誉院长。1954年开始跟随父亲、叔叔边学习基础课程,边学习藏医理论。1958年进入门孜康藏...

  • 中医专家支招 夏秋交替防病

    中医专家支招 夏秋交替防病

      夏秋交替,气温经常忽冷忽热,正是很多疾病的多发期,感冒、腹泻、心血管疾病等季节性疾病明显增多,如何安度“多事之秋”?南京市中医院的专家们在此教你几招季节更替预防保健的方法。   风热夹湿型感冒   25岁的刘女士浑身无力,呕吐恶心,在同事的搀扶下才赶来该院。原来前两天,刘女士整夜吹着电扇睡觉,早上起来后就觉得喉咙疼痛,当时也没在意,中午发现头晕晕的,浑身无力,一摸额头,果然有点发烫,问同事要了几颗感冒药一吃,睡了一觉,出了身汗,额头不那么烫了,想应该没问题了,哪知下午,身上像...

  • 怀念谢海洲先生 全国著名中医专家

    怀念谢海洲先生 全国著名中医专家

    谢海洲(1921-2005),男,字鸿波。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全国著名中医专家, 1990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性痴,则其志凝。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的这句话,用来形容谢海洲,真是合适极了。 谢海洲说过:“学医必须学两条,一是经典,二是本草。经典是理论源泉,也是临床经验结晶;本草是方剂基础。了解了药性,才能谈善用。” “我治疑难病,处方药味比较多...

  • 热心中医文化传播 赞国医大师郭子光

    热心中医文化传播 赞国医大师郭子光

    中医发展问题仅仅依靠中医药的行业媒体还很不够,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和大众媒体来宣传中医药。我在新浪网发表一系列中医博客并邀请路志正、朱良春、陆广莘、郭子光等著名中医专家参与访谈。 2008年3月13日,郭子光教授参与的第1次“国宝中医集体做客新浪网”在网络上视频直播,主题是“有疗效就是硬道理”,主要讨论如何发挥中医的临床优势。节目中郭子光说:“我认为,要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首先就应该提高中医学术水平,才能谈得上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 国家级师带徒老中医药专家:男科圣手吴维城

    国家级师带徒老中医药专家:男科圣手吴维城

      1944年出生于德高望重的中医世家,广东顺德人,被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分别授予省、市名中医,国家级师带徒老中医药专家,主任中医师。曾任广州市中医医院院长,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所长。现任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内儿妇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吴维城自小受祖辈熏陶。196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六年制医疗系本科。吴维城医学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精通中医理论和各家学说,善于驾驭中西医知识疗疾济世,擅长对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主持中医男科专家门诊工作,对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患等男科诸证的治疗,疗效...

  • 基层疾控不可轻视中医药

    基层疾控不可轻视中医药

    国务院办公厅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乡村医生应学习中医药知识,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 事实上,基层医生不仅要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基层疾控也不可轻视中医药,尤其是在灾后。 因为灾后疾病暴发多发危及人们健康,事关社会民生大局,历来被人们重视,但在许多偏远重灾区,多因地理形势复杂,交通阻塞,许多防治药品运送迟缓,甚至只能靠空投,加上灾区医疗人员缺乏,疾控技术力量及水平差,效果可想而知,难以保证不出现疾病暴发。但大多重灾区这时的最大希望与期盼是大医院...

  • 记浙江省海盐县秦山街道乡医姚虞明

    记浙江省海盐县秦山街道乡医姚虞明

    姚虞明,男,1954年生。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10月起任“赤脚医生”。拜师学习,后到县级医院短期培训。1982年在海盐卫校学习一年获《乡村医生专业结业证书》,1996年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许可证》。扎根农村防病治病45年,现任海盐县秦山街道许油车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3次获县优秀乡村医生称号。被评为2014年度“嘉兴市群众满意的社区医生”。 浙江省嘉兴市所辖海盐县秦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许油车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乡村医生姚虞明,被评为2014年度&...

  • 陈国福 自幼立志学医 研制出肺宁合剂

    陈国福 自幼立志学医 研制出肺宁合剂

    陈国福,男,1971年生,吉林省磐石市人。1990年9月到1995年6月,就读于长春中医学院(现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本科班;1995年11月至今,在吉林省磐石市烟囱山镇卫生院中医科工作。 走进吉林省磐石市烟囱山, 在清新秀美的景色中,记者被一间洁净的门房所吸引,这就是镇中心卫生院。房间的主人——陈国福医生正在忙碌着,量体温,测血压,把脉,看舌苔,询问病情…… 在一旁等候的患者们告诉记者,陈国福医生原本为中医药大学的高材生,竟然能安...

  • 中医辨证论治是与辨病相结合的

    中医辨证论治是与辨病相结合的

    中医诊治的核心内容是辨证论治,而仅就中医本身的传统而言,辨证论治也是与辨病相结合的。从历代中医著作中可以看到庞杂的病名系统以及很多因病而设的方法和方药,反映古代医家以“病”为纲研究疾病实质,进而把握共性,探索规律。西医传入之后,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为特色,同时,融会新知,创造出一种新的临床诊治模式,即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模式。 中西医比较,各有其长短,互有优劣。中医、西医均有“病”的概念,而“证”则是西医没有而中医特有的概念...

  • 中医阅读带来的痴迷和快乐

    中医阅读带来的痴迷和快乐

    我常常纳闷,为啥那些中医大家多数身体很棒,虽然高龄,却精神矍铄。远的不说,就我周边的老中医们,个个生龙活虎,容光焕发。 后来读到梁衡的散文《有阅读,人不老》,恍然大悟。 梁衡说,阅读的时候,心境是平静的、严肃的,也是美好的、向往的。我就想,当我们阅读中医的时候,除了美好的心境,理性和顿悟,探索与追求,也是会伴随阅读而来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中,中医素养不知不觉便诞生了,并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长大。 中医与西医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也充满道家、佛家、儒家的思想理...

  • 老中医教养生

    老中医教养生

      “合理的营养搭配,常运动再加上心态好,人活到百岁并不是难事。”作为中医世家的第六代传人,86岁的黎克忠对养生之道颇有心得。他笑着说,不能祝他“长命百岁”,而是要祝他健康长寿,只要懂得养生,不仅能够活得久,还能活得有质量。      饮食   6个红枣2个核桃   每天上午,黎克忠都会和老伴每人吃6颗红枣、2个核桃(或者其他坚果)和一勺子醋泡黑豆。醋泡黑豆有补肾补水滋养的作用,将黑豆放在醋中泡2~3个月后便能食用。   平时黎克忠还喜欢吃油菜...

  • 中医临床解析经典 用经典指导临床

    中医临床解析经典 用经典指导临床

    从临床解析经典,用经典指导临床 中医学是先人们临床医疗经验的结晶,离开临床实践就无法解析经典的隐奥,立足临床实践是研读中医学经典的最高境界。张子和说,《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1911年梁启超在《学与术》中说:“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严复在《原富》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盖学与术异。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已知之理,求可成之功。学主知,术主行。”古人倡导“知行合一”,...

  • 中医“九法”是确立整体观念的思维基础

    中医“九法”是确立整体观念的思维基础

    •《内经》以“法天、法地、法人、法时、法音、法律、法星、法风、法野”为思维范式,建构了具有显著特征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学者务须以此为切入点,方能准确把握和运用其构建的知识体系。 •“九法”是确立整体观念的思维基础,是论证阴阳五行由来的基本立足点,并从人体生长发育、藏象、经络、体质、发病、病证、脉诊、治病、养生及运气等10个方面构建了生命科学知识体系。 “法天、法地、法人、法时、法音、法律、法星、法风、法野...

  • 名医罗明山的六字养生决

    名医罗明山的六字养生决

    罗明山f1867~1983),四川省中江县人。自幼习武,13岁入中药铺里当学徒,后拜师学医,采药行医于川陕青藏,遍访中医药名师与道人高士,医术道术皆大有长进,为人治病每有奇效,被称为“罗神仙”。1979年当选为四川中医药学会理事,绵阳分会名誉会长。1983年辞世,享年116岁。 1978年罗老11l岁,成都中医学院调查组来访问他时,思维清晰,听力良好,精神充沛,幼年、青年的事情以及地名、人名脱口而出。每天能吃一斤米饭,还可嚼食花生米、吃凉拌菜等,喝一两白酒,只是视力有所降低。当时调查组的专...

  • “新安王氏医学”传承特色与学术精华勾要

    “新安王氏医学”传承特色与学术精华勾要

    •多临证、多读书,勤实践、广涉猎,注重传承家学心法、领悟医学原理。 •治学严谨,取径较宽,无门户之见,伤寒与温病兼收并蓄,扶阳与养阴调燮并举,博取折中而自成一家。 •处方用药以轻巧灵动为风格,经方、时方及单方择效而从、并举并用。 •致力于新安医学研究,尤重医案整理。 •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承,自觉传扬中华文化精髓。 皖南徽州,古称新安郡,在该地域产生、发展起来的医学流派,学术界称为“新...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