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175页
-
定标准 创品牌 发展中医养生健康服务
•依托现有中医药教育资源,建立由高校或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组成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认识人体生命、维护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瑰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开始注重养生保健,对独具特色优势的中医养生越来越热衷,中医养生健康服务业迎来前所未...
-
中医药膳吃出明亮迷人大眼睛
眼睛的保健,除了多接近大自然,多看远处及绿色植物,让眼睛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外,饮食中还应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红萝、海藻、绿色蔬菜、鱼肝油、动物肝等。 中药方面,服用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均可有效改善视力衰退、眼睛疲劳等症。提供下列几种对眼睛有益的药膳食疗供读者参考: (一)家常视宝汤: 材料:鸭肝150克、芹菜50克、木耳(水发)20克、鲜蘑菇50克、蒜头、葱姜、麻油、盐、米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 1、芹菜切小段,磨菇、木耳切丁,肝切成泥状拌入米酒、盐及太...
-
体虚便秘 中医简易调养方法
我老伴儿今年83岁,身体很瘦,自入秋以来手脚冰凉,精神头儿也不如从前,自前年开始出现便秘,有时候在卫生间坐1个小时也排不出来。孩子们给她买了不少通便药,可用上就好点,不用就恢复到原状态。请问中医有没有简易的调养方法? 沈阳读者马大爷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研究员王彤解答: 中医将便秘分成偏实和偏虚两大类。所谓偏实,多出现在年轻人身上,而您老伴儿的情况很可能属于偏虚,即因为气血两虚导致大肠传送无力。建议您带老伴到中医师那里看一下。如果确实如此,不妨多吃一些红薯大米粥。红薯大补五脏之气,和大米一起煮粥后有润...
-
中医论治老年人口干症
口干症是由于大小唾液腺分泌减少而致唾液减少,形成口腔干燥,黏膜变干变红,舌质变红充血,上皮萎缩,口唇表面干裂的病症,患者主诉舌部烧灼感、味觉异常、口唇干裂及表面覆盖痂皮。老年人由于全身器官功能减退,神经生理调节功能较差,唾液腺分泌唾液减少,较易出现口干症。 西方医学认为口干症是老化的表现,无法治愈,仅能依靠人工唾液治疗。中医学对口干症有独特的认识,一般认为口干症多因阴虚津亏、肝肾不足、胃火炽盛所致,治疗方法也常是养阴生津、滋补肝肾或清热泄火,但临床治疗中这些方法对老年人口干症的治疗效果多不明显。其实由于年龄...
-
中医如何理解人体的湿气
中医认为一年分 为五个季节,除春、夏、 秋、冬外,还有一个长 夏。长夏处于夏秋之 交,是一年中湿气最盛 的时期。 湿邪分为外湿和 内湿两种,外湿多因环 境潮湿、涉水淋雨所 致,内湿多由过食生冷 而致脾阳受损。外湿可 内传脏腑,内湿也可外 达肌肤,且湿邪又易与 风、寒、暑、热、温、毒等 邪气相互纠结,进而化 热、化寒或化燥,其表 现形式错综复杂。最典 型的病症有三大类,… 是湿邪侵犯脾胃,导致 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等症状,还常伴有精神 萎靡、嗜睡、身体发困、 舌苔白腻等;其次,湿 性重浊,&ldqu...
-
中医罗大伦 食疗调血虚
调理血虚的食疗方法 1.食材:龙眼肉200克,西洋参20克(磨成粉) 2.做法:西洋参磨成粉和龙眼肉放在一个碗里,碗里不要放水,一起蒸四个小时,然后每日一汤匙,用开水冲泡后服用,一天一杯250mL即可。 注意:孕妇忌用。小孩血虚的时候,可服用适量的龙眼肉。 龙眼肉最好在药店购买,不是市场上的鲜龙眼。 把血养足可以提高睡眠。 血虚的症状与原因 血虚的症状:头晕,心悸,失眠,疲乏,记忆力减退。 血虚的原因:女性生理原因;现代人生活太劳累;脾胃虚弱也会引起血虚; 现在家长给孩子吃太多好吃的,造成孩子脾胃虚弱,造成孩子有可...
-
临床辨治辨证是中医治病的关键
医者繁难,难在识证,此言不缪,辨证惑则施治难以遣方用药;然辨证准,立法遣方虽有不中,也差不远也。可见辨证是中医治病的关键。临床辨治也常以辨证以论得失。 谨察寒热 寒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临症将有无寒热作为辨内伤外感之依据,无寒热者多内伤;外感又以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为表寒证;以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为表热证。 内伤见寒热多为自觉症状,如五心烦热、骨蒸潮热为阴虚内热;形寒肢冷或手足逆冷为阳虚生寒,故明察寒热为临床辨证的重要依据。 然在临证之时察寒热并非易事,发热有翕翕发热、蒸蒸发热之别。...
-
中医疫病理论源于实践
●中医在防治瘟疫的实践中,发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掌握临床特征及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能在紧急而又特殊的时候显示出早期干预、毒副作用小,能减少西药后遗症、并发症等优势。 ●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卫事件能力,需要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中医药领域建立开放、竞争、协作的机制;发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加强中医药防治流行性传染病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艾滋病、SARS、人禽流感等突发性、传染性、病毒性疾病的不断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中医药防治疫病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