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 第151页

生 第151页

  • 中医三阳之人《伤寒杂病论》体质养生

    中医三阳之人《伤寒杂病论》体质养生

    中医对体质有很多种划分,其中《伤寒杂病论》对体质是按照三阴三阳分类的,其中三阳包括太阳之人、阳明之人、少阳之人。 【太阳之人】 太阳体质之人,可分为卫阳充实之人、卫阳虚弱之人、卫阳亢盛之人。 太阳甲型是卫阳充实之人,体质壮实,腠理致密,卫阳充实,机体抗邪能力较强,感受外邪,易表现为发热、恶寒、身痛、无汗等表实证;这类人虽然是阴阳平衡、气血充足之人,在养生方面依然要注意: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过度劳累。 太阳乙型是卫阳虚弱之人,体质虚弱,腠理疏松,卫阳不足,平素易感,感受外...

  • 入夏 适合这个节气的养生保健与食疗

    入夏 适合这个节气的养生保健与食疗

    入夏以后,高温、多雨的天气开始增多,人体更容易出汗,皮肤更需要保养,体内湿气会增加,湿热的环境会让不少人的情绪容易烦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提醒大家,这个时节有两种时令蔬菜的叶子不要浪费,适合这个节气的养生保健与食疗。 莴苣叶护肤健胃除疲劳 最近是莴笋大量上市的时候,很多市民买完莴笋,会把叶子丢弃,但是叶子的价格是含在莴苣的售价里的,丢掉实在有点可惜,这不光是省钱的事儿。实际上,莴笋嫩叶的口感不比根茎差多少,且部分营养更是远远超过大家常吃的莴笋根茎部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中医...

  • 养生的2种境界

    养生的2种境界

    一说到境界,人们会想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的“三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除了“三境界”的划分外,王国维还以“有我”、“无我”划分境界:“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养生
  • 五脏皆有“声”生活巧调适

    五脏皆有“声”生活巧调适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 而闻不仅仅是指闻气味,还指听 声音,其实我们的声音和五脏是 有很大联系的。 肝对应的声音是呼呼气能够 检测出我们肝脏的健康,如果肝气 郁滞的话,那么通常会发出长吁短 叹的声音。呼有两层含义,一是呼 喊,二是呼气。肝气过盛或肝阳上亢 的人,常常容易发怒,同时大呼小 叫;肝气郁滞的人,常常会长吁短 叹,发出“呼呼”的声音。这其实是人 体一种不自觉的自救功能,通过向 外呼气发声来减少肝气的郁滞。 如果您身边有人喜欢大呼小叫 或脾气不好,不要...

  • 保养生命 达健康长寿

    保养生命 达健康长寿

    养生一词, 简单而言即保养生命以达健康长寿之意。在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养生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到明清发展到巅峰。相对于世界其他各国的养生文化,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有着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医理论为底蕴,更显得博大精深。 一、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 不知什么时候,养生作为一种保健手段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殷商之前,中华民族缺乏文字记载。 早在三皇五帝之前的时代,传说中的“阴康氏”部落的先民发明了一种“摔筋骨、动支节&...

  • 首次发布居民中医养生指数

    首次发布居民中医养生指数

    各学历层次群体中医养生指数平均值及统计人数所占比例...

  • 名人养生 按摩疗法 减肥健身

    名人养生 按摩疗法 减肥健身

    孙权,三国时东吴的开国之主。 孙权胸怀坦荡,性格开朗,虽然有时也会生气发脾气,但是很快就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三国演义》描述赤壁战之前,诸葛亮一番话激怒了孙权,使他勃然大怒。当他听了诸葛亮的良谋之后,马上又喜笑颜开,主动向诸葛亮谢罪,及时地排解自己的怒气,把影响健康的不良情绪一扫而光,这对身心是很有利的。 孙权爱好读书,从书中获得很多知识和无限乐趣。读书,能增长知识,使人变得聪明能干,还能健脑,有益于身心健康。 按摩疗法可以调节、治疗失眠,具体方法如下: 1、揉百会穴(位于头顶部正中...

  • 端午节养生花草茶 端午防病健身食疗

    端午节养生花草茶 端午防病健身食疗

    端午节里,气候比较容易让人烦躁不安,易动肝火,吃传统粽子的同时不妨再来一杯花草茶。花草茶,取之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或皮,多为自然风干所得,这与现代人崇尚自然、崇尚健康的理念相契合,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花草茶都适合自己,因此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花草茶就要了解各种花草茶的功效。 端午节养生花草茶 菊花: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作用,是对人体有益无害的花,还具有减肥的功效;与枸杞同用有养阴清热、益肾明目的作用。 玫瑰花:可改善内分泌失调,进而促进肌肤...

  • 夏天泡脚 冬天少生病

    夏天泡脚 冬天少生病

    很多人看到“夏 天泡脚”可能会瞬间 冒汗,夏天泡脚,那 不越泡越热么?其实 不然,中医认为“夏 天泡脚,暑湿可祛”, 夏天把脚泡好了,冬 天还能少生病! 醋液泡脚夏 季用醋泡脚不仅可 以杀灭细菌,解决 脚臭的问题,在一 定程度上治疗脚 气,还可以缓解疲 劳,滋润皮肤,软化角质, 增加皮肤弹性,同时还能 治疗睡眠障碍、能祛除风 湿,改善老年人畏寒怕冷 的症状。 食盐、生姜泡脚治感冒 在热水中加食盐约50克, 50—70克生姜。泡脚时,先把 脚放在热气上熏...

  • 橘皮药膳养生经验方

    橘皮药膳养生经验方

      橘原产于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我国文学宝库中,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关于咏橘的名篇佳作。人们所熟悉的有屈原的《橘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杨雄的《蜀都赋》、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等,都有关于橘的记述。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感受,刻画了橘树蓬勃向上的精神,赞美了橘树“独立不迁”、“横而不流”、“秉德无私”的高尚品质。无怪乎人们对橘有“四悦”之誉,即味悦人口,色悦人目,气悦人鼻,誉悦人耳。  ...

  • 处暑养生经 七月半石榴当饭

    处暑养生经 七月半石榴当饭

    处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农历节气,今年的处暑是8月23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于处暑是这么描述的:“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 因此,我们又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 三伏养生先养阳 洗澡擦穴赛灵丹

    三伏养生先养阳 洗澡擦穴赛灵丹

    三伏养生先养阳, 空调祛暑莫贪凉。 冬病最宜此时治, 健脾除湿莲子尝。 西瓜翠衣更宜餐, 洗澡擦穴赛灵丹。 三伏养生先养阳,空调祛暑莫贪凉。 【注解】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三伏天这么热还用养阳吗?所谓“三伏天”的这个“伏”字,“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于地下,因此,“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春夏养阳&rdquo...

  • 长夏养生重在健脾祛暑防湿

    长夏养生重在健脾祛暑防湿

    中医将一年分五季,分别为春、夏、长夏、秋、冬。七、八月份正是长夏之季,形成暑热和潮湿交替两大特点,而长夏养生重在健脾祛暑防湿,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 《黄帝内经》就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时值盛夏,大家少不了啤酒解暑,有人认为:啤酒是“液体面包”,即使多饮几杯,对身体也无大碍。其实,无论是白酒还是啤酒,过量饮酒对身体都是一种损害,醉酒一次,等于生一次急性肝炎。...

  • 先秦道家 对养生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先秦道家 对养生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先秦道家,对养生有很多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后世养生学家都曾予以借鉴,如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此句话在道教中原指通过修炼而达到极高的境界后,人可以“羽化成仙”,从而“长生久视”,生命不再受天地的约束。这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和幻想色彩,但从养生角度来看,“我命在我不在天”有其科学之处,可谓养生箴言。 中医养生学认为,人在母体中孕育之时,胎儿得自...

  • 处暑之时养生 食宜补气衣要春捂秋冻

    处暑之时养生 食宜补气衣要春捂秋冻

    “一场秋雨一场寒”是很明显的秋季气候特征。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体阳气的收敛形成了很好的条件。处暑之时,爱好养生的朋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衣要春捂秋冻 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干燥症。因此,衣服不要加得太多——忌捂宜冻,但也不能过凉。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冬”。但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食宜补气为主 秋属肺主气多燥,秋季...

  • 食用大枣养生的秘方

    食用大枣养生的秘方

      大枣以色红、肉厚、饱满、核小或无核、味甜者为佳。民间有“天天吃大枣,青春永不老”“五谷加大枣,胜过灵芝草”“若要皮肤好,粥里加大枣”等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常食用大枣对健康是有益的。      中老年人脾胃虚弱   常见表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倦乏力等。   具体方法:取大枣10枚,山药、莲子各10克,大米100克,共煮为粥,佐早晚餐食。具有益气健脾、补虚健身的功效。   中老年人肝肾不足   常见表现: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

  • 养生美容茯苓粥

    养生美容茯苓粥

    茯苓是仙家所食的滋补食品,又是医家常用的药物,凡讲究修身养生美容、祛病延年的人,都很注重服食茯苓粥。 健胃补脾药苓粥 山药100克,茯苓、大枣各50克,粳米 250克,洗净后同煮成粥,每日1剂,分次服食。有补中益气、长肌肉,润肺固肾等功用。凡老人、小儿、妇女脾胃虚弱者,食之大有裨益。 补虚安神栗苓粥 板栗肉50克,茯苓12 克,大枣10枚,粳米 100克,洗净共煮成粥,加白糖适量调味后即可食用。能健脾补虚、宁心安神,主治脾虚、久泻等症。 减肥消肿白苓粥 白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将米洗净煮粥,米熟时下茯苓...

  • 古人12个时辰 经络脏腑养生

    古人12个时辰 经络脏腑养生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由于“天人相应”整体观的关系,时辰与我们人的五脏六腑及其经络密切相关。在自然界每个时辰当中,人体都有一条经络、一个脏腑当值,因此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时辰来保养其所对应的脏腑,就可以收到强健身体、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子时(晚上11点~凌晨1点) 万籁俱静正好眠 子时胆经当值,属“阴中之阴”,是一天之中最黑暗的时候,也是阳气开始初生的时段,胆气在此时开始升发。《内经》认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 夏季养生 注意补益脾胃补养阳气

    夏季养生 注意补益脾胃补养阳气

    进入夏季,在这个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勃勃。此时恰逢新陈代谢的重要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但夏季由于天气炎热,热耗阴津,内风易动,调养不当极易诱发脑血管疾病。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张莉在此特别提醒说,脑病患者要学会安然度夏,并掌握如下日常养生中的“五要素”。 注意补充体液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很容易导致体液之不足。对于动脉硬化、血管病变较为严重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的人,其血管条件不好,动脉硬化严重,...

  • 气功属于中医养生学的范畴“独立守神”

    气功属于中医养生学的范畴“独立守神”

    在《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讲的是气功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意义。 气功属于中医养生学的范畴,是通过意念、呼吸与身体的调整锻炼,即调心、调息和调形的方法,使人体身心融为一体,营卫气血周流,百脉运行通畅,脏腑功能和调,以达到增进健康、少生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传统养生方法。 呼吸精气 肌肉若一 “呼吸精气”,即气功中的调息法,指通过呼吸运动的调节来促进真气即肾气、元气的运行。通过呼...

  • 入夏痰湿体质 健脾化湿养生美食

    入夏痰湿体质 健脾化湿养生美食

    痰湿体质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根据研究发现痰湿体质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慢性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痰湿体质最典型的特征是肥胖,入夏后,痰湿体质的人注意日常养生保健,可提高生活质量,轻轻松松过夏天。 起居忌潮湿 居住环境宜干燥而不宜潮湿,平时应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散湿,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在湿冷的气候条件下,应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淋雨,不要过于安逸。若运动后或被雨淋后,均应注意及时擦干汗水和雨水。 运动宜渐进 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

  • 夏季养生巧支招 黄芪百合粥温补肺气

    夏季养生巧支招 黄芪百合粥温补肺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冬病夏治也达到了盛夏的高峰,也就是所谓夏练三伏的时候。所以整个夏天,都应该保护好我们的心。这个心是中医的脏腑心,不单指解剖学里面的心脏。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的特别养护。所谓“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 “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审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都与心阳的...

  • 夏日佳果益养生

    夏日佳果益养生

    瓜类、凉性蔬菜、“杀菌” 类菜 夏天气温高,能量消耗大,营养物质随汗液丢失多,市场上的蔬菜水果琳琅满目。夏天吃什么蔬菜、水果有益于身体健康呢?怎么样吃水果才科学呢 吃粥喝汤 养护脾胃 夏季养护脾胃,最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瓜类去火消暑 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必须及时补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一个人每天吃500克的瓜菜,等于喝了450毫升高质量的水,且瓜类蔬菜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西瓜性凉,吃了...

  • 月亮盈亏按月养生 朔日养生

    月亮盈亏按月养生 朔日养生

    在《黄帝内经》的《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中有这样一段话:“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讲的是“因时养生”的问题。其中“以……月之虚盛……,参伍相合而调之”, 讲的就是“月亮盈亏,按月养生”。 月亮盈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内经》对月亮与健康的认识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ldq...

  • 生津止渴“望梅丸”

    生津止渴“望梅丸”

    “望梅丸” 是取三国时代曹操“望梅止渴”的典故,旅行或外出时携带可生津止渴、清润燥热、助精神、避秽浊之气。 配方 盐制乌梅肉120克,苏叶15克,薄荷叶、柿饼霜、细茶叶、麦冬各30克。 用法 共研为极细末,加白糖200克,制成芡实大小的丸子,每次1丸,口中含化。 望梅丸中的盐乌梅,有生津止渴之效,配白糖酸甘化阴,不仅可调味,且可补因热天外出出汗过多所丢失的盐分。苏叶、薄荷气味辛香,可避秽浊不正之气,宽肠清头目。柿霜甘凉入心,生津止渴、清润燥热,可治咽喉疼痛、口舌...

  • 为什么春天那么困?动促进阳气生长

    为什么春天那么困?动促进阳气生长

      春暖花开,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很多人却打不起精神,甚至哈欠连连,昏昏欲睡对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春困是病吗?如何赶走春困?专家表示,春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预防春困重在促进体内阳气生长,有氧运动可助改善精神状况。   指导专家   潘锦瑶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   为什么春天那么困?   春困现象的出现与个人体质也密切相关。《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天人相应”,“天人合一”。当气候环境变...

  • 甘草养生经验方

    甘草养生经验方

      甘草的别称较多,有国老、美草、蜜草、甜草等。明代李时珍说:“甘草协和群药,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中之良相也。”甘草,味甘甜,性平和,入心、脾、肺、胃经。生用偏凉,可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炙用偏温,能散表寒,补中益气。甘草还善于调和药性,解百药之毒,同热药用之可解热,同寒药用之可除寒,补而不峻,泻而不速。其趋向可内可外,可上可下,有升降浮沉之势,堪称药中之良相。在中医界有“十方九草”、“无草不成方”之说,可见甘草应用之广。  ...

  • 学习“三伏天”的养生之道

    学习“三伏天”的养生之道

    一入伏,就到了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又闷热的日子。按照农历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正是温养阳气,驱散寒邪的最佳时机。 在临床上“冬病夏治”法种类繁多,不仅可内服中药,还有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艾灸、针灸、按摩、理疗、泡洗等外治法。其中以穴位贴敷(简称“三伏贴”)应用最为广泛,该法结合了针灸、经络与中药学的原理,将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ldquo...

  • 抓住中医养生学的主要特征

    抓住中医养生学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不断升温的中医养生热潮充分反映了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和了解中医养生常识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这些追求和愿望相背离的现象,如某些伪中医养生专家受利益驱使不断制造中医养生的神话,人为地使中医养生神秘化、复杂化、低俗化,甚至宣扬违背起码的生活和卫生常识的奇谈怪论。充斥于报刊、书籍和电视网络等传媒的所谓中医养生内容更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使人们难辨真假。 作为中医人,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加大正确宣传中医养生的力度,引导大众完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中医养生的科学真谛,...

  • 巧借枣核“造”津养生

    巧借枣核“造”津养生

    大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 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独特 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其实,枣 核也有功用,比如口中含枣 核,就可以“制造”津液,治疗 口干。 吞津咽液是历代养生家 非常推崇的养生方法,早在四 百多年前,李时珍就倡导“常 含枣核……令口行津液,咽之 佳”的方法。原因是,吃完枣后 将枣核含在嘴里,有促进唾液 分泌的作用。对于脾胃功能虚 弱、消化不良的老年朋友来 说,经常吞津咽液,还能促进 消化。 所以,吃完枣肉后,不用 急着吐核,将枣核含在...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养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