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 第147页

生 第147页

  • 十乐养生法

    十乐养生法

    清代高桐轩曾写过一篇养生文章,名为《十乐》,“十乐”是何? 十乐之一:耕耘 耕耘虽然使人劳累,但又能使人身心健康。伏案一天,把锄半天,既可以享受田家之乐,又可以强壮人的体魄。在耕耘的同时,又有秋天丰收的希望,何乐而不为呢! 十乐之二:把帚 把帚扫地,洗净茶几与桌子,是举手之劳,而灰尘即可被除去。天天看到干净的地面,精神顿时会畅快起来,乐趣全寄寓在扫地净几之中。 十乐之三:教子 要教孩子吟诗作画,使孩子朴实忠厚,以艺立身,自食其力,不...

    养生秘方 2024-03-06 19 0 养生生法
  • 壬辰年气候养生

    壬辰年气候养生

      根据《黄帝内经》推算,壬辰年的气运周期从2012年1月下旬至2013年1月下旬。上半年偏寒,下半年多雨,全年气候以寒湿为主,而且气运会先时而至,比正常的节气变化来得早些。了解这一年的气运变化,可帮助我们安排生活,养生保健。   大寒至春分前(1月中下旬至3月中下旬)为初之气。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少阳相火。人们易感疫病,要注意提早预防,清内热,防上火,多吃梨、藕、橙、萝卜、荸荠,也可以用冰糖、白茅根、芦根等煮水喝。   春分至小满前(3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为二之气。主气是少阴君火,客气是阳明燥金。气候反寒,易...

  • 调养肝脏 保持体内萌生的阳气

    调养肝脏 保持体内萌生的阳气

    春季时体内的肝胆经脉旺盛活跃,若能在此时好好调养肝脏,便可以增强免疫力,让身体一年365天都维持在最佳状态。中医里所说的“肝”,包括了肝脏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眼睛等,调养肝脏不仅在饮食、生活上必须有所节制,最重要的是情绪要保持开朗。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持体内萌生的阳气,让它逐渐充沛旺盛? 第1招少发脾气,多微笑尽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气。 第2招享受清爽的绿色春蔬春天肝气旺盛,相对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饮食上仍以清淡为主。绿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维生素和微量元...

  • 春季养生:护住“面子” 养住头发

    春季养生:护住“面子” 养住头发

      “一年之计在于春”。万事皆以身体健康为前提,那么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的保养和调理更要放入计划之内。桂林的寒湿的季节特性容易让寒邪入侵体内。别放任寒湿堆积体内,否则容易导致身体湿气重,手脚冰冷,膝关节疼痛等问题。在本次的“从头到脚”的养生计划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养生计划,希望春天“种”下一个养生,秋天收获千万健康。      头   春天主“生发”   治和养“双管齐下”  ...

  • 常海沧热性体质 清明养生调气血

    常海沧热性体质 清明养生调气血

    本报记者 韩彬 指导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秘书长 常海沧 主任医师 清明时节,杨柳泛青、桃花初绽,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养生专家常海沧教授建议人们要逐步增加户外运动,补充阳气。 我国历代养生家认为,春天外出踏青寻柳,登高赏花,游山玩水,是非常有益的养生活动,尤其是在清明前后,由于雨水增多,空气潮湿,人最好不要在家中坐卧太久。“久视伤神、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盘、久坐伤肉。”此时应有规律地早睡早起,切记熬夜。 专家建议,可约上亲朋好友外出踏春赏花、游山戏水、散...

  • 诗蕴岐黄节生香

    诗蕴岐黄节生香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一年一度的清明又到了。在这个节令里,古今多少人留下了华章美句。细细品读,这节日诗章里蕴含的岐黄文化和美食令人神往和唇齿生香。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粥也成了清明时节人们的最爱。其原料是桃花、粳米、红糖。桃花可以选取干品代替,若有新鲜花瓣则更佳。从中医角度看,此粥有美容功效,还可以活血化瘀。其中粳米具有补中益气,平和五脏,止烦渴,止泄,壮筋骨,通血脉,益精强志,好颜色之功;红糖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岐黄
  • 初春养生保健 护关节

    初春养生保健 护关节

    初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对于老人来说,不能放松大意,更要做好养生保健工作。初春首先要关注的是关节。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也是最容易在春天复发的疾病。 首先要呵护的部位是肩膀,很多老人会在初春发作“冻结肩”,也叫“肩凝”、“肩关节周围炎”。要注意肩部保暖,早晚穿上护肩、棉马甲等,避免风寒湿气的侵袭。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把肩膀裸露在外。 其次是膝关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因风、寒、湿三邪侵入人体肌表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

  • 惊蛰吃什么 惊蛰养生法

    惊蛰吃什么 惊蛰养生法

      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并出土活动。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饮食调养也要根据节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   阴虚体质   这种人的体质特点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易口燥咽干口渴喜冷饮,时常烦躁,便干,尿黄,皮肤偏干、视物模糊、眩晕耳鸣,睡眠差。   饮食调养:原则要保阴潜阳,应多食滋补肾阴的食物,如...

  • 春天养生好降火

    春天养生好降火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多风干燥的季节,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出现“上火”,这是为什么呢?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牛学恩主任医师谈到,中医认为,春主肝,肝主生发,生发过了会化火,而生发不出,郁在体内也会化火;再加上春天风沙大,气候干燥,人体内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伤及肝阴也容易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出现“上火”。“上火”的症状包括:口干、口苦、头晕、咽痛、口疮、眼红、急躁易怒等。那么,怎么才能对抗“上火”呢。中医认...

  • 支招初春养生 外出戴口罩

    支招初春养生 外出戴口罩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春季是某些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的高发期,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较高;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中风、冠心病诱发心绞痛以及心梗等疾病也易在这个时段高发;消化性溃疡、慢性腰腿痛等慢性病,也会因气候的变化而导致旧病复发、病情加重或恶化。 在这个天气多变的季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各种身心疾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春季防病应做到以下几点: 注意防风御寒 根据季节特点和天气变化,采取应对措施。特别要重视防风御寒,适时增减衣服。这个时节不仅阴晴不定,而且多风,“风为百...

  • 夏季养生 “花”样不少

    夏季养生 “花”样不少

      高温天气会消耗人们大量体能,身体的抵抗力受到考验的同时,上火、消化不良等小问题也会频发。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赵伟东提议,夏季养生不妨试试花茶,通过“花”来调节不适。      泻火明目用菊花   赵伟东表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夏天喝菊花茶能清热泻火。但不宜长期连续饮用,一般3~5天即可。体质偏寒者不妨放点枸杞。另外,有两种体质的人不宜喝菊花茶:脾胃虚寒者多喝性凉的菊花茶容易引起胃部不适,导致反酸;阳虚体质者,如果一味地喝菊...

  • 宰相张英 其养生六法

    宰相张英 其养生六法

      张英(1637~1708年),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曾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著有《聪训斋语》、《恒产琐言》以及《笃素堂文集》等。他学识过人,为政清廉,品德高尚,在朝野享有很高声誉。其养生六法,一直流传至今。   食方   张英认为,人的脏腑肠胃,若经常保持舒畅而有余地,体内的元气便可正常运行,疾病也将随之减少。所以,他多年来一直坚持煮饭一定要煮得非常软熟;鸡肉之类只是清炖;蔬菜和蛋汤之类要清淡芬芳而又鲜嫩清净,只吃八成饱;饭后饮六安出产的苦茶一杯;如果疲劳饥饿回到家中,就先喝一两杯味厚的美酒,用...

  • 2012立春养生 主要是护肝

    2012立春养生 主要是护肝

      明天是立春,因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和调节心情。中医认为,心情舒畅,既可防止肝火上越,又有利于阳气生长。因此人们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   防病:早睡早起常开窗   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上,首先要顺应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注意休息和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在起居方面也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适当增加室外活动,使身体的冬藏状态开始适应春天的到来,使自己的精神情志...

  • 中医养生铭

    中医养生铭

    开辟鸿蒙,三宝人长。生生之道,备崇导养。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真人彭祖,八百寿疆。 大德大寿,孔孟老庄。玉琢成器,养生必长。 真至圣贤,内经指航。和于术数,天年昭彰。 与日俱兴,起居有常。道法自然,夏长冬藏。 饮食有节,饥饱勿伤。谷肉果菜,金塔优良。 不妄作劳,动静适量。劳逸知度,何患七殇。 形与神俱,身心无恙。精气神聚,无令痴狂。 生长壮已,防衰城墙。真阴元阳,上寿锦囊。 人生到老,天地人旺。惑命花古,身强体壮。...

  • 女性养生 中医养血

    女性养生 中医养血

    现代女生多爱美,但是日常生活中却不知怎样调养,中医专家告诉你,女性养生重在养血,这样才能使女性的身体更健康。   人体是血肉之躯。只有血足,才能使皮肤显得红润,面有光泽;只有肉实,才能使肌肉发达,体形健美。对于女性来说,追求面容靓丽,身材窈窕,应重在养血。   由于女性生理有周期耗血多的特点,祖国医学早就指出:妇女以养血为本。女性若不善于养血,就容易出现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发枯、头晕、眼花、乏力、气急等血虚症,即贫血。严重贫血者,还极易过早产生皱纹、白发、脱牙、步履维艰等早衰症状。可见,女性养血补血尤为重要。那...

  •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人民群众得到明显实惠,也为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坚定不移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

  • 初春养生:春捂、养胃、护肝

    初春养生:春捂、养胃、护肝

      乍暖还寒要“春捂”   中医养生保健学中讲究“春捂秋冻”,即早春的时候不要急着脱掉冬装换春装,预防倒春寒。早春时常有寒冷气候的反复,穿着宜偏暖些。对调节能力较差的孩子、老人或体质较弱者来说,应根据气候寒热变化,随时添减衣服。   医生介绍称,老年人体内产热本领较低,且循环系统已不像年轻人那样正常,故容易受“倒春寒”的刺激。因此立春以后,老年人仍要尽量减少出门次数,外出戴上帽子减少头部血管受到冷空气的刺激,高血压病人要注意正规持续用药。...

  • 三月养生:呼吸养肺 食甜养肝

    三月养生:呼吸养肺 食甜养肝

    气候特点:三月是春天将要过一半的时候,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 “惊蛰”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的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的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出土活动。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 春分的“分”,是过了一半的意思。此时正是农家最忙的时节,也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中医认为,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因此,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养...

  • 中医养生与舞蹈

    中医养生与舞蹈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多样,如药补、食补、音乐、书法等皆可修养身心,其实,舞蹈自古以来也与中医养生有着密切关系。   据史料记载,早在旧石器时代,传说中“阴康氏”部落的先民因为生活在潮湿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加上劳动繁重,不少人得了“关节不利”的毛病。为对付这种疾病,“阴康氏”部落的先民发明了一种“摔筋骨、动支节”的养生方法。这就是《路史》前纪卷九所说的:“随康氏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易闷,人既...

  • 小满养生 多吃“苦” 除暑湿

    小满养生 多吃“苦” 除暑湿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时值公历5月21日前后,从小满开始,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有“大落大满,小落小满”之谚语,“落”是下雨的意思,雨水愈丰沛,将来愈是大丰收。谚语有云:“小满高粱芒种谷,立夏种上玉蜀黍。”“小满晴,麦穗重。”2012年的小满是5月20日。   小满在历史上有一个习俗叫祭三车:水车,牛车和丝车。   在农谚中,百...

  • “说话慢”也是养生妙法

    “说话慢”也是养生妙法

      俗话说:“慢性子人寿命长”,一点没错。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沈政指出,它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表现就是,老人说话慢点,也算养生。   沈政说,老年人体弱,大部分都患有一些老年慢性疾病,特别需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来养生。语速太快,很容易使老人情绪变得激动和紧张,促使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管收缩,引发或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等的复发。此外,焦躁的情绪既伤肝伤肺又伤脾,还会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及机体组织的正常运转,对健康造成伤害。   相反,如果老人能刻意试着放慢自己的语速,则相当于努力让自...

    养生秘方 2024-03-06 19 0 养生也是
  • 记身残志坚的乡村医生王符权

    记身残志坚的乡村医生王符权

      在重庆市潼南县古溪镇三庵村,经常可看到一位背着药箱的中年男子蹒跚前行的身影,随便找当地人一问,准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他就是王医生,是我们农民健康的保护神。这位妇孺皆知的乡间“名人”,就是凭借精湛医术十几年如一日为乡村群众治病防病、立誓改变乡村医疗卫生面貌、深得领导信任和群众爱戴的乡村医生王符权。   在沉寂僻静的三庵村,王符权和他苦心经营起来的卫生室,如同一盏明灯,总是散发着生命的温暖与光芒。虽然卫生室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在村民心目中,它却是那样的熠熠生辉,温暖着病痛中的一颗颗心灵...

  • 御膳养生保健专家:忽思慧

    御膳养生保健专家:忽思慧

      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在我国播出后,受到人们的喜爱。剧中主人公大长今当御膳房小宫女时,对御膳的真诚态度、对味觉独特的敏锐程度,还有成熟后精湛的医术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却不知在我国古代,也有一位著名的御膳调配专家,他就是元代的忽思慧。   忽思慧,又译作和斯辉,生卒年代不详,蒙古族人。元仁宗延年间(1314~1320年)忽思慧开始任饮膳太医一职,负责皇帝及后宫的营养保健工作,从事宫廷饮食调理、养生疗病诸事,是当时有名的营养学家。忽思慧对各种食品的营养保健功能、滋补药品的作用、饮食卫生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及食...

  • 葛洪苦学修身 道教养生

    葛洪苦学修身 道教养生

      葛洪(283~363年),字稚川,号抱朴子,是我国晋代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的养生思想渗透了鲜明的道教思想。   思神守一内养元气   葛洪在饱读各类诗书的同时,逐渐对道家理论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认为,道教与儒教的根本区别在于,儒家往往追求功名利禄,这就容易相互竞争,相互排斥,且相互伤害,从而导致身心疲惫。道家追求的是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通过自身修炼而养生延年。葛洪的养生思想就是依托他的道教理论所形成的,道教神学理论为他的养生思想提供了有利的精神支柱。   葛洪的养生术是以不死成...

  • 春季养生 健康一年

    春季养生 健康一年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立春后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养生,将是您健康一整年的美好开端,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如何注意个人养生呢? 首先,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而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所以春季养生要注重护肝,因为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要学会制怒。力戒情绪暴躁,心神不定。而应该注意调节身心,心胸...

  • 缓嚼咽津 苏东坡的养生之道

    缓嚼咽津 苏东坡的养生之道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很讲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说》《问养生》等。他到老仍身体健康,才思敏捷。据其自述,他主要得益于食疗。其中有一条是吃芡实,吃法颇为奇异:时不时取煮熟的芡实1粒,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实10~30粒,坚持不懈。据说苏东坡还极喜爱吃用芡实煮成的“鸡头粥”,并称之“粥既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 芡实有开胃健脾、滋润脏腑、补益脑髓、助消化、防治口咽炎症的功效。据悉,有一老人依此法服食,果然有效,年至80...

  • 清明时节养生手册

    清明时节养生手册

    清明:公历4月4~6日 【宜】保暖,户外运动 【忌】辛辣、甜腻性食物,“发物”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 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 “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民间还把清明称为“寒食节”,也就是在清明这一天,有不动灶火,忌食热食,否则要遭到神的惩罚的说法。 从养生来讲,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

  • 谷雨养生“雨生百谷”防感冒操

    谷雨养生“雨生百谷”防感冒操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在这个春季将尽、夏季将至的季节,池塘里的浮萍开始生长,春茶也在这个时节前后采收。此时此刻,给人一种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的景象,正所谓“一年之季在于春”。 预防感冒操 通过搓手、擦脸、揉颈、拍胸,按摩迎香穴、风池穴、捶打足三里等。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谷雨后降雨增多,空气中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农作物需雨露润养。在这个时期人们外出频繁,室外活动量大,全身阳气易生发外越,特...

  • 养生没诀窍 多动少吃药

    养生没诀窍 多动少吃药

      [名医简介]刘建华,女,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全军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南京军区中医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及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0多年,擅长治疗老年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衰弱、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养生之道]   1.每天坚持运动 一年365天,只要没有出差,刘建华主任几乎每天都会打乒乓球。有时候晚上也有一些紧急工作要处理,但是再晚她打乒乓球的事也不会落下。如果约不到球伴,她就到室外快走40分钟左右。她认为,坚持运动使自己手脚灵活,...

  • 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

    周末回了趟乡下,有机会和70多岁的母亲小住了几日,亲自感受了母亲在保健养生方面的一些做法。 母亲每日5时起床,先冲泡一杯温热的蜂蜜水,待水下肚之后,便开始了她一整天极有规律的生活。她把每日三餐的饮食结构看得特别重要:早吃好,午吃饱,晚饭要吃少。母亲胃寒,于是每天只吃1个苹果,午餐前后各半,吃前都要用手捂热,以免寒气入胃。每天还坚持吃几颗大枣,分不同的时间段慢慢咀嚼、下咽,说是生津之用。 母亲的养生不只靠食补,更依靠系列的理疗办法和科学的健身运动。母亲每晚坚持用热水烫脚,水里还要放些晾晒好的橘子皮,一烫就...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