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 第144页

生 第144页

  • 何谓生态医疗?

    何谓生态医疗?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提出并正在着力打造的“生态医疗,储蓄健康”引发业界关注。   何谓生态医疗?生态医疗在建设生态文明中有何意义?中医药如何在生态医疗中发挥其作用?郑州市中医院试图在探索中给出自己的答案。   生态文明呼唤生态医疗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医疗
  • 龙相宁则水源生析义

    龙相宁则水源生析义

    毛德西 河南省中医院 ?“龙相宁”是指肝、胆、肾之相火离了原位,上袭清窍,形成中风、肝风、眩晕、头风等诸病症,治疗上必须使相火内归其位,与其对应脏腑的阴津互相资生,保持阴阳平衡状态,方可免患清窍失灵之灾。 ?要保持“水源生”的平衡状态,就必须使“龙相宁”,只有“龙相之火”宁谧,肾水才能正常滋润五脏,而肾水充盈,又是“龙相宁”的基础。 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ldqu...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 中医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中医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9月23~24日,由中国中医药报社与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主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承办的“全国中医院院长高级管理研习班”第八站在哈尔滨市举办。 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学军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他说,公立中医院管理是一门复杂的课程,与同级专科医院相比,中医院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因此更要加强中医医院管理建设。目前黑龙江省正处在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迈进的重要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提高中医院院长...

  • 我的医路人生 与秘方网结下不解之 缘

    我的医路人生 与秘方网结下不解之 缘

    我记得上小学一 年级的时候,身体不 是很好,常常患有感 冒,不是头痛就是咳 嗽,加上村里没有乡 村医生,遇上感冒时, 要到16里路外的镇 卫生院看医生,打针, 有时为了赶回学校上 课,甚至把药带回家 煮服。我右手终身残 疾,右脚行走不便,但 仍然读完了小学、初 中和高中,有时放学 回家,在路上一边寻 思着将来的理想,高 中毕业回到家乡后, 面对父母双亲那张忧 虑的脸,看到村里缺 医少药的情况,加上 自己的残疾带来的种 种不便,我下定决心 要当一名乡村医生。 在父母亲的大力 支持下,我去县城书 店买了很多医...

  • 裴正学 辉煌的人生之路

    裴正学 辉煌的人生之路

      裴正学教授系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学者,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他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事业,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诊疗方针,得到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我国中西医结合学术界的广泛赞同,并形成了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西医结合学派。他从事临床工作55载,擅长治疗血液病、肿瘤、肝病及各科疑难杂症,尤对白血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深受患者信赖和好评。他先后出版专著20部,发表学术论文86篇,并...

  • 中医五脏并非解剖生理概念 而是结构性功能概念

    中医五脏并非解剖生理概念 而是结构性功能概念

    中医五脏不是解剖生理之实体概念,而是结构性功能概念。它以“四时法则”为核心内涵,同时吸纳了解剖形态的意象思维结果,并纳入到气-阴阳-五行方法论的推理模式之中,是中国式系统思维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系统概念。经过二千多年医疗实践的验证与完善,成为独树一帜的传统生命科学和医学概念与术语。 中医五脏不是解剖生理概念,是一个初级问题,中医初学者就必须明了;然而又是一个高层次问题,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又是怎么形成的?很难作答。现行《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虽然也写明了五脏是一种功能性概念,但如何由...

  • 做大做强中医 差异发展 和合共生

    做大做强中医 差异发展 和合共生

    专科兴,医院兴;专科强,医院强。近些年来我院通过重点专科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扩大了祖研品牌的对外影响力,医疗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院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医院通过制定和落实专科发展中长期规划,及时调整、补充建设内容,使专科建设既有宏观指导,又不脱离我院发展实际,有的放矢。并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张琪教授等名老中医的传帮带作用,强化专科领军人才、梯队建设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对专科建设进行人才和资金政策倾斜,为专科发展积攒了后劲。目前我院各重点专科均形成了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 痛悼胡熙明 为中医药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一生

    痛悼胡熙明 为中医药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一生

    上世纪80年代胡煕明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担当着掌控全国中医药事业建设与发展工作的历史重任。他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地深入开展中医药行业的考察与调研,并在卫生部党组和时任卫生部部长崔月黎同志的支持下,力促卫生部党组就卫生工作,尤其是中医药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向党中央呈送了书面报告。中央书记处经过调查研究,及时就卫生工作方针进行了重大调整,做出了“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地位”的重要决定。为了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传达学习中央书记处的重要指示,卫生部党组决定召开一次史无前例...

  • 张良英:逐梦人生八十载 行医济世六十年

    张良英:逐梦人生八十载 行医济世六十年

    8月8日,对于国家级名中医张良英教授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天是她的80寿辰,也是她人生路上的里程碑——行医60周年的纪念日。60年来她慈济杏林、授业岐黄,为云南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弘扬尊师重道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美德,营造“跟名师,学经典”的学术氛围,云南省中医医院在她80寿辰这天,举办了国家级名中医张良英教授行医6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此向其献上特别“寿礼”。 耳濡目染 自幼立志做妇产医生 张良英出生在...

  • 陈其广: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模式

    陈其广: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模式

    中医药应坚持将“扶持特色、促进优势”作为政策目标和决策抓手。其中,“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是根本优势,疗效和预后是硬道理,性价比便是竞争力,从“简便廉验”到“简便验廉”,实现合理改革收费制度和分配制度,才能起到保护、利用和发挥中医药积极作用。 中医药历来强调从业境界和执业操守的要求,“医乃仁术”“莫贵于人”“大医精诚&rdquo...

  • 晚春话养生

    晚春话养生

    4月初,标志着晚春的到来,亦是百花盛开之际。此时,人们的衣食住行要顺应气候的变化,注意扶助阳气,驱散余寒,调肝益脾,保养身心。 衣此时是“春捂”结束的信号,人们可以渐次减衣。但由于冷暖气候交替,“捂”与“不捂”要看天行事,依次而行。一般来讲,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即可减衣,而日夜温差大于8℃则该捂。还有,因为“寒从脚下起”,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故减衣时要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即是先减上衣,后减...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养生
  • 冬春养生 小心四种火

    冬春养生 小心四种火

    冬春交替之际,“你也上火了?”这句话,几乎成了不少人见面时的问候语。专家提醒,冬春季节是“上火”高发期,想“灭火”就一定要做到管好嘴、慢生活。 春火最易烧“头面部” 冬春季节,很多人都出现口腔溃疡、喉咙干痒、耳鸣头昏、便秘等“上火”症状。别看上火不是什么大病,可就是折腾的人寝食难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玺教授表示,虽然“上火”只是老百姓...

  • 养生可取 药方谨慎

    养生可取 药方谨慎

    开年大剧《女医明妃传》中几乎每集都会出现大量中医知识,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潘立群教授在谈论剧中中医知识时,不忘记告诫观众:出现的土方中有歪曲事实的现象,观众也切勿沉迷剧情。 片中土方缺乏科学知识 作为一部聚焦中医知识的古装剧,片中植入了诸多中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虽然剧集开头称“本剧中所有中医食疗、医药方剂,为戏剧情景所需,请勿尝试模仿”,但这还是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好奇。剧中谭允贤为穷人用锅底灰止血,用指甲、鸟粪、蚯蚓混在一起,为监狱中病人解...

  • 春季养肝养生 中医疗法

    春季养肝养生 中医疗法

    春季是所有生物推陈出新、生机盎然的季节,人的肝气亦开始旺盛,排浊气、畅气血,正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据中医养生专家介绍,春季养生需以养肝为先,宜早睡、少动肝火,另外还可多些“阳光餐”以助养阳。   避免大怒去肝火   专家称,春天阳气初升,肝气疏泄,建议人们利用饮食养肝。平时多喝水,多吃果蔬、马蹄、葱、姜、蒜、萝卜等,少吃醋、山楂、海蜇等冷酸食物。同时还要多吃新鲜的、带芽的蔬菜,比如豆芽、芦笋、菠菜等。   专家指出,春季养肝还需注意去肝火,一方面饮食宜清淡,多用夏枯草、桑叶、菊花或金...

  • 惊蛰万物苏 养生宜清淡

    惊蛰万物苏 养生宜清淡

    3月5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惊蛰。惊蛰过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这也是人体养生的重要时节。 专家认为,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渐上升,如果养生不当则可伤肝。此时的养生应当顺乎阳气的升发,使自身的精神和气血也像春日那般畅达,生机盎然。 穿:上厚下薄,恢复活力 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脱掉冬装,换上春装了。不过,在惊蛰时节,气温虽然开始升高,但温差却很大。如果现在就脱掉棉衣,穿得太薄,很容易感冒。 着装要以上厚下薄为原则,这样可以保护体内的阳气。上装依然保持冬日的大衣或轻薄的羽绒服,下装可以换为春装和便...

  • 生物钟与养生(下)

    生物钟与养生(下)

    拿高血压病来讲,当白天血压高时服降压药是对的,但夜晚血压降低时便不需要服降压药。常见一些高血压患者为了 “平安过夜”,在每晚临睡前服降压药。其实,睡后 2小日;十血压已降到最低,此时血流缓慢,血液血黏滞性高,如此时再服药,血压就会进一步下降,易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脑血栓。许多高血压病人不间断地用药却仍然发生中风,道理就在这里。而且夜晚服药使—F降的血压更下降,会导致脑、肾、心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这是十分危险的。更有害的是在血压下降时再服药降压,会形成血压的“反跳...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养生
  • 现代女性易陷入的养生误区

    现代女性易陷入的养生误区

    如今,注重生活质量的白领们常常会追逐时尚,选择一些流行的养生保健方式,但有时却在不知不觉中离健康生活越来越远。 误区一: 洗肠、断食,排毒养颜 误区:许多女性都坚持洗肠美容,目的是让自己的身体里没有宿便,不蓄积毒素,避免了社交场合的尴尬,皮肤也会变得透明有光泽,比单纯外用化妆品效果好。还有人选择断食的方法排毒,即一周里有一天不吃饭,只吃水果或者喝蜂蜜水,以求起到排除身体毒素的作用。 解释:中医也讲排毒,除了正常的大便、小便及出汗三种排毒通路,古代人甚至还有春秋放血排毒的说法,...

  • 养生先养腿和脚

    养生先养腿和脚

    按揉涌泉按揉脚趾旋转脚踝 古人认为,人有四根,“鼻根,苗之根;乳根,宗气之根;耳根,神机之根;脚根,精气之根”。说明鼻、耳、乳仅是人体精气的三个凝聚点,而脚跟才是精气的总集点。 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可见脚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个人体的健康状况。民间有句俗语,叫做“人老脚先老”。当你为家庭、为事业日夜奔波,渐渐发现...

  • 二月立春中医养生 助阳适当捂

    二月立春中医养生 助阳适当捂

    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过了“立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树开始萌芽,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雨水”节气因为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更加适合万物的生长。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

  • 古稀老人的养生体会

    古稀老人的养生体会

      今年72岁的薛治有幼年体弱多病,然而随着年岁越长,身体越硬朗,心理状态也越好,他究竟有什么养生体会呢?   “活动是关键”。薛治有主张坚持多动、少静。每日坚持万步行走,日光浴1小时。每日坚持床上十段锦(搓手、搓脸、搓鼻、搓耳、搓颈、搓腰、搓脚、用手指梳头、叩齿100次,漱口5~6次、口水要咽下)。   有时间还要坚持床下十套功:两手指以胸口乳头上处为轴心,双肘抬起向前、后划弧各100次;双手叉腰向左、右划圆旋转各100次;两手向上、前、后甩100次;拍胸、拍腰、拍下腹各100...

  • 小小刮痧板 养生作用大

    小小刮痧板 养生作用大

    刮痧通过对体表的良性刺激,能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驱风散寒、排毒解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特色刮痧是不错的养生方法。 刮手脚行气通络 女性经常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和机体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建议:先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手掌发热后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从根部到指尖,每个方向刮5~10次,能行气通络。可再用同样的方法刮拭双脚。 刮腹部能通便 长期便秘不但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使机体吸收毒素。 建议:可用刮...

  • 春季养生茶 自己动手泡制

    春季养生茶 自己动手泡制

    日前,广安门中医医院营养部主任王宜为读者朋友讲解了春季如何泡制健康养生茶,非常实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做做。 槐桑茶 原料:槐花6克,嫩桑叶10克 。 方法:沸水浸泡。 服用:代茶饮(三杯法)。 功效:清肝明目,兼以疏散风热。 适用:肝热或风热目赤。 注意:先沏槐花,在临喝茶的时候再放嫩桑叶,温度过高会损失桑叶的挥发油挥发,降低功效。 槐花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又分为生槐花、炒槐花和槐花炭。 生槐花:苦寒之性较强,长于清肝泻火,清热凉血。多用于血热妄行,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肿痛。...

  • 葛洪方剂 抱朴子 养生方法

    葛洪方剂 抱朴子 养生方法

      生活有度起居有节   葛洪强调生活起居要有节制。他认为,人的寿命不取决于天命,而取决于自身。正确的养生方法就在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若能持之以恒,必将受益终生。   起居“六勿”   葛洪强调,起居方面要做到“六勿”:“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至饥。”   意思是说:已经吃饱了就不要强行进食,因...

  • 吐纳与养生

    吐纳与养生

      “吐纳”是吐故纳新的简称。吐故纳新,是呼出肺内陈旧的浊气,吸入空气中新鲜氧气。吐纳养生法,又称“服气法”、“调气法”,古人常将其与意念养生相结合。   《黄庭经》云:“普通之人,徒知(仅仅知道)以口食谷(吃饭),不知以鼻吸气。虽终日呼吸不断,然此等呼吸,大都出多入少;粗而短,不能细而长;急而浅,不能缓而深,乃修炼家大忌也。仙道(成仙之道),贵在以神(意念)驭(驾驭)气(呼吸),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组...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养生
  • 带你走出中医药养生误区

    带你走出中医药养生误区

      当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养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养生方式和方法更是门类繁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基于对中医药的信任,选择中医药养生。但是,由于中医药知识的匮乏,造成了很多人对中医药养生的误区,以下简单谈一下笔者的认识,供人们参考:   误区一中药没有副作用   随着人们对各种药物、生物制剂副作用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药,加之很多医药产品的宣传,将中药的副作用几乎忽略,给人一种“中药是纯天然的,中药是无害的”认识。   我们应该知道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是...

  • 谷雨节气养生宜吃“凉”

    谷雨节气养生宜吃“凉”

      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在这“雨水生百谷”的时节,哪些食物最适合吃呢?专家认为,椿菜、韭菜、谷雨茶是必不可少的。      谷雨吃“寒凉”祛燥除火   谷雨之后,温度开始升高,一些人有燥热感,可能会上火,南宁市原博大医院中医师、南宁市大沙田骨艾康按摩保健院院长雷仕君建议,此时可以开始食用一些滋阴的寒凉性食物,蔬菜如西红柿、黄瓜、苦瓜、厥菜、马齿苋、芹菜等,水果如西瓜、香蕉、甘蔗、桑椹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肠胃容易受凉,喝冷饮容易引起脾胃虚寒或肠胃...

  • 古代养生诗

    古代养生诗

    养生诗不同于文学诗作,其贴实,是养生的经验总结,读养生诗,可从中开发有益的生活之道,得到一定的启不。 邵雍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写了一首对人们养生具有颇大的启迪价值的哲理诗,其诗云:“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现代人吃东西不计后果,越是珍稀的动物越要吃,越是没人吃过的东西越想吃,这样难免会疾病缠身;遇到大喜的事兴奋过度,也会招致病患;有了病才治疗,那只能在治“已病”,而会养生的人则设法治“未病”,预...

  • 这些养生方法你会吗?

    这些养生方法你会吗?

    今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在京发布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8.55%,即每100个15~69岁的人群中,有近9人具备了基本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了解基本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和知识、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了解常用养生保健内容与方法。 据悉,2014年5月,为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之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春季防止风湿气的侵入 养生健体

    春季防止风湿气的侵入 养生健体

    春季微风拂面,湿气渐增,要防止风、湿气的侵入,可选择做些简单的摇摆操来帮助人们舒经活血。 摇头摆臂呈立正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头部从左到右来回摆动,由慢渐快,同时双臂前后左右自然摆动,一般以做30-40次为宜。 摇摆跨膝左右扭腰各30次,然后呈半蹲状,两手扶膝盖,左右扭膝各30次,然后轻轻握拳,由上至下拍打腋窝、腹部两侧、膝盖两侧、踝关节各30次左右。 手舞足蹈两手屈肘在胸前舞动,足部跟随轻快的音乐节奏自然舞动,全身自然摇摆,精神放松。 经常搓手、搓脸是最方便、最经济、随时随地都...

  • 打通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宣教最后“一公里”

    打通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宣教最后“一公里”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发布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结果:全国中医药科普普及率为84.02%,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8.55%,“十三五”期间,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核心指标到12%。 虽然,各地广泛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宣传单、讲座等形式,加大对中医药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率达84.02%。 但据笔者了解,不少地方中医药科普形式仍然单一,重在宣传、疏忽教育,互动模式少,导致大多数公民虽然知道中医药,但对养生保健理念、养生保健信息理解等仍然不足...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