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 第111页

生 第111页

  • “阴平阳秘”的养生思想

    “阴平阳秘”的养生思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阴阳,有学者认为是指人体的阴气、阳气;也有学者认为是指人体肺肾二脏收、藏之气和肝心二脏的生、长之气。但笔者认为,此两种解释有失偏颇。   如把“阴阳”看成是人体的阴阳之气,那么阳气当包括心阳、肝阳、脾阳、肺阳、肾阳等,四时都可以保养人体阳气,岂能只限于春夏?同样,人体阴气包括心阴、肝阴、脾阴、肺阴、肾阴等,四时都可以保养,岂能只限于秋冬?而且,《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果春夏只保养阳气,秋冬只保养...

  • 秋季养生 咀嚼鼓漱吐纳功

    秋季养生 咀嚼鼓漱吐纳功

    秋季,气温变化大,易发生疾病。为预防疾病,做好秋季养生,人们不妨多照以下方式做做: 1、咀嚼鼓漱晨起和睡前,作上下颚运动。然后闭嘴,舌抵上颚,扣齿咀嚼100次,使津液满口,徐徐咽下。咀嚼时,胃肠血流量增加,可抵御秋季凉气对胃肠的损伤。 2、压揉承浆承浆穴在唇下凹处,以食指用力压揉,口腔内会涌出分泌液。糖尿病患者用力压揉此处十余次,口渴即可消失,不必反覆饮水。这种分泌液,不仅可以预防秋燥,而且含有延缓衰老的腮腺素,可使老人面色红润。 3、吐纳功在空气清新处站立片刻,吸入新鲜空气,稍顿一下,然后口中发出...

  • 冬季养生之良法 按摩三穴

    冬季养生之良法 按摩三穴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冬季按摩以下三穴,能使肾气充足,肾精充盛,为冬季养生之良法。   1、揉关元关元穴位于肚脐下3寸处。   方法:将手搓热,用右手在该处旋转按摩50次,能健肾固精,改善胃肠功能。   2、按肾俞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方法: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50次,两侧交替进行,对肾虚腰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摩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前1/3处。   方法:用右手中间三指按摩左足心,左手中间三指按摩...

  • 民间滋补养生中医膏方

    民间滋补养生中医膏方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对膏药的制作作了详尽的说明,提出以治病的需求来确定剂型和给药途径的理论。《本草经集注》指出“又疾有宜服丸者,宜服散者,宜服汤者,宜服酒者,宜服膏煎者,亦兼参用,察病之源,以为其制耳”,并规定了汤、丸、散、膏、药酒的制作常规等。较详细地阐述明了制膏的几大要点:首先尽量浸取药的有效成分,煎煮时间相对要长,并用猪脂为粘稠收膏剂。另外还指出,若膏剂在内服同时可以外敷的话。可将制膏的药渣用来外敷病处,以尽药力而不浪费。这些论述可以说为现代制膏工艺奠定了基础。...

  • 晒太阳增体阳气 养生所必须

    晒太阳增体阳气 养生所必须

      清晨,每每看到丝绸般的阳光安静地铺洒在阳台上,我喜欢搬张椅子,静坐在阳光里。   中医认为,晒太阳可以增加体内的阳气,是养生所必须的。“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晒头顶正中的百会穴,可通畅百脉、调补阳气。天气好时,走出室外,充分享受阳光的沐浴,多晒晒腰背部,还可以补充阳气。   晒太阳,不仅给人以好心情,还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如在阳光下摊开双手朝向阳光,可舒缓疲劳,促进睡眠。当然晒太阳,一定要避开紫外线强的时候。  ...

  • 金元四家 著名的养生家和医家

    金元四家 著名的养生家和医家

      金元时期,许多著名的养生家和医家,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了许多养生新见解。最具代表性的有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和朱震亨,被称为金元四家。   刘完素主张养生重在养精气   刘完素总结古老长寿者的经验,提出“省约俭育”是“却老全形,身安无疾”的重要论述。所谓“省约俭育”即现在称的节制生育。因为多生多育耗伤人体精气,精气亏损是人衰老的主要原因,要抗老健体就得爱护精气。所以他说:“体者精之元也,精不欲竭”,&ldq...

  • 九九重阳节 养生之道 民俗渊源

    九九重阳节 养生之道 民俗渊源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如今,这一节日又成了我国的“老年节”,赋予于它新的含义。   民俗渊源   “九”在我国的语言表达中有特殊的含义:按照数字排列它最大,生活中的高、大、多、极都由它领衔,诸如九重天、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等,用的都是这层意思。按照阴阳学说,它属阳,九月九日,双“九”相遇,是谓“重阳”。按照音韵学的说法,它又与“久”谐音,常表达“天长地久&r...

  • 小寒节气养生 小寒吃什么

    小寒节气养生 小寒吃什么

      小寒是一年中第二十三个节气,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在“小寒”莅临之际,人们应遵从《黄帝内经》冬季养生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起居保健   《黄帝内经》起居调养强调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   严寒时节应有充足的睡眠,这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

  • 饭后养生方法 手摩脐腹食消磨

    饭后养生方法 手摩脐腹食消磨

      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一个养生的基本方法。   饭后走百步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把心静下来,可以在走路时在心中默数一百个数。数数的主要目的是静心、抛弃杂念。为什么有的人晚上睡不着会数数?也是为了把心静下来让自己不想别的。如果一边数着数,一边还想着别的,那么仍然会睡不着。   这只是我的一个心得,提醒大家饭后百步走的时候一定要把心静下来,不论走几百步,对身体都是有好处的。如果心不安,即使走了路,也达不到很好的消食效果。...

  • “贴秋膘”养生 增寿好习惯

    “贴秋膘”养生 增寿好习惯

    民俗有 “贴秋膘”养生说,但实际上,没有人真的需要“膘”,而是需要充足的气血。中医理论讲:“秋冬养阴”、“守得一分血,就留住一分青春”。秋季要把气血养好,气血足了,循环好,代谢好,整个身体的状况就会好。 一到晚上背就痒——生地黄 秋天皮肤容易干痒,这不仅是气候原因,气血不足,血液无法把营养传达到皮肤时,就会出现瘙痒。清热养血的生地黄,在这时用格外有效。生地黄还能活血调经,配伍上芍药、当归,可以...

  • 白露时节养生

    白露时节养生

    采访专家 陕西省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 马战平 主任医师 一年之中,古城西安有两个时节最美。一是四月天,另一个就是最近这段时间了。白露一过,渐入八月,天空澄明,秋阳温和,凉风习习,抓紧时间好好享受吧。 有句老话这么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思是提醒人们在这一节气中,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 ,打赤膊容易生凉。陕西省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马战平主任医师提醒读者此时养生宜收敛。宜多食酸甘。宜润肺养阴。 Q:白露时节,天地之气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每年的阳历9月8日左右为白...

  • 中医药学养生的奥妙

    中医药学养生的奥妙

      人之一生,生老病死是其基本规律。自古以来,希望能超越这一基本规律的名仕众多;渴望永生不死,故历代都有寻觅长生不老药的佳话。   经历过无数人的探索,已经知道,人类不可能永生!故退而求其次,人们追求长寿。《神仙传》《国语》乃至《史记》中均记载了中国长寿的第一人——彭祖,据说他活了八百年!晋代著名医家葛洪分析彭祖活了八百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擅于养生。八百岁只是一个传说,他传说的是人们追求长寿的目标;同时,也传说了中医药学养生的奥妙。   中医药学除了运用膏、丹、丸、散、针灸、推...

  • 秋季养生原则“防燥护阴”保护阴津

    秋季养生原则“防燥护阴”保护阴津

      中医认为,保护阴津的关键是要“防燥护阴”。秋季气侯干燥,多风多尘,人体肺阴易亏、胃肠易燥、皮肤易干。从五味来看,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能胜酸,故秋天要减辛味以平肝气,增酸味以助肝气,防肺气太过伤肝,而致肝气郁结。   秋季,是指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就是说秋天,由于阳光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秋季的三个月中,人体肺气当令。阳光和煦,硕果累累,气温渐降,气侯干燥,由热转寒,即&ldquo...

  • 盛夏养生 防伤湿防寒侵

    盛夏养生 防伤湿防寒侵

      时值盛夏,已进入雷雨季节,经常是雷声响彻,大雨倾盆,而且大到暴雨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伴随降雨的同时,常常会出现气温下降,弄的人们应接不暇。此时,若不注意防护,疾病便会缠绕上身,以致损害健康。那么,在此时节,人们的养生须注意以下三防。   防伤湿外出时要带好雨具,包括雨衣和雨伞等,并避开潮湿之地,以免湿邪侵犯,损伤脾胃。若在外不慎淋雨,返家后应及时擦干身体,更换衣服。居住之地应保持干燥、通风。饮食上应以清淡少油、易消化为原则,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尤忌暴饮暴食。此时由于人体消化功能下降,加上多湿,很...

  • “寒从足生”养生沐足方式

    “寒从足生”养生沐足方式

      现在有许多女孩们为了追求美,冬季穿着单薄;工作繁忙,压力大,熬夜是家常便饭,为工作与生活琐事斤斤计较。而古代女子讲究冬季养生,这不仅体现在穿着打扮上,还体现在饮食、保养与情绪的调养上,值得今天的年轻女子们学习。   寒气侵入身体后,会引发多种女性疾病,不利于健康。故古代女子,在寒冷的冬季,犹注意保暖。   如有钱人家的女子在冬季外出时,必裹一身有毛皮的斗篷,致寒气不得入体,而穷家女子也是身着臃肿的厚棉袄、棉裤与厚底布棉鞋,纵是难看点,但很暖和。在特别寒冷的日子,她们还注意颈部、腹部与腿部的保暖,出门...

  • 2013立冬养生进补好时机

    2013立冬养生进补好时机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中医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第二年春天做准备。所以,立冬之日要进补山珍野味。   十一月是冬天正式来临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立冬和小雪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进入这一时节,天地万物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冬季的到来,自然界表现为阴盛阳衰,气温降低,寒气袭人,人体阳气容易爱到损伤,所以,注意保护阳气。而小雪时期特点是天气逐渐变冷,虽然北方地区开始下雪,...

  • 孟如个人养生经验

    孟如个人养生经验

      孟如,女,云南中医学院教授,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名中医。曾任云南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   个人养生经验   孟如教授性格开朗,喜爱运动,兴趣广泛,精力充沛,她认为养生应当注重心身健康。知足常乐,兴趣广泛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良好的生活习惯,节制饮食与适度运动是身体健康的保障。她常说:管住嘴,迈开腿,知足乐,精神爽。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孟如教授年少时身体瘦弱,不爱运动。中学时,一次偶然机会被体育老师发现有短跑潜力,选送参加区、市和省运动会,多次的运动集...

  • 陆游生性洒脱 养生方法 值借鉴

    陆游生性洒脱 养生方法 值借鉴

    南宋杰出的诗人陆游,生仕途并不顺坦,然而他能泰然处之陆游生性洒脱,遇事达观,享年85岁。他的养生方法,写成很有益的养生诗篇,读来受益匪浅,值得老年人借鉴。 闲嬉养生陆游晚 年间曾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首游戏诗:“整书拂几当闲嬉,时与儿孙竹马骑,故而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陆游认定,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蹦蹦跳跳,打打闹闹,玩耍玩耍,活动活动,既可以活动筋骨,放松精神,锻炼身体,也可以愉悦心情,乐以忘忧,返老还童,从而推迟衰老,延年益寿。 种花养生他有诗乞两丛香百合,...

  • 女性冬季如何利用膏方进行滋补养生

    女性冬季如何利用膏方进行滋补养生

      冬季是养精蓄锐、恢复健康的大好时机。俗话说,“冬令一进补,来春可打虎”,此时食用膏方,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本期专题介绍女性冬季如何利用膏方进行滋补养生。   中医膏方俗称“膏滋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膏方不同于其他补药、补方,它具有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的特点,且膏方服用方便,便于保存。冬令季节适合进补,中青年女性处于亚健康状态者,适时进补膏方,可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青春永驻。   中年女性更需调理   人的一生...

  • 冬令养生听中医院专家教您几招

    冬令养生听中医院专家教您几招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那么如何在冬季积蓄能量、准备过冬,且听安徽省中医院专家教您几招。   据安徽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牛云飞介绍,冬令食疗佳品有核桃、荸荠、萝卜等,核桃具有治肾虚、补大脑、止咳喘、利须颜、防便秘、抗衰老等功效;荸荠具有润肺养胃,生津明目,可预防及治疗“上火”引起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肺燥咳嗽、冬季口鼻干燥等;而萝卜俗称&l...

  • “敛阴护阳”才是冬季养生的根本

    “敛阴护阳”才是冬季养生的根本

    进入冬季,许多人把进补作为养生的关键。其实在中医看来,“敛阴护阳”才是冬季养生的根本,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少出汗。冬季锻炼时应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运动量应适度减少,避免剧烈运动,更不宜大量出汗。出汗太多容易造成体内阳气外泄,耗损五脏之精气,易给来年留下病根。 二要粥调养。冬季人们的肠胃功能较弱,饮食忌黏硬生冷,宜喝温热的粥类养护胃气。每日晨起时空腹胃虚,可以喝一大碗热粥,使肠胃得到滋养。这样既不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更不会导致肥胖。 三要水量足。冬日时排汗减少,人...

  • 道家养生精华

    道家养生精华

      冬季寒冷,易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道家导引养生功综合武术、体操等动功,又结合呼吸吐纳等静功,采取肢体舒展的方法,按照经络循环的方向进行活动,既可疏通体内经络,使气血畅通,又有利于祛除邪气,预防疾病。   1、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交叉,从胸前慢慢上举到头上方,双臂尽量伸直,手心向上推出,反复30次。   2、将高举的双手慢慢放下,同时弯腰,上身前倾,两手掌撑地,反复15次。   3、双脚伸直坐在床上,上半身稍向后仰,两手分开,在身体两侧撑住床面,头向后仰,脖子尽量伸长,顺时针、逆时针各转1...

  • 春节全家养生经

    春节全家养生经

      春节的脚步已经临近,在这个象征着吉祥快乐的节日里,合家团聚成为人人期盼的大喜事。然而,每到此时,一些不速之客也会前来扎堆,凑热闹,以致影响人们的健康。对此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倍加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身心。   老年人养生——四大注意   勿过饱春节琳琅满目的食品常诱得人胃口大开,但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过食多弊,以少食一口为佳,并少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之品。糖尿病患者必须认真计算食物热量与含糖量,避免血糖升高。   慎防劳节日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老年人要有所选择,量力而行,...

  • 中医 避免寒气从足下生

    中医 避免寒气从足下生

      中医认为“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双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量较少,加上脚的脂肪层薄,导致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入冬后,气温渐凉,入夜后更是寒气袭人,所以这时应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寒气侵入体内。   热水泡脚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加上地心引力的影响,血液回流时就特别费劲。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如果脚部受凉,就会全身寒冷,机体抵抗力下降,疾病就可能趁虚而入。   热水能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如果每天用适度的热水泡脚,就等于在身体的...

  • 养生有道的老中医

    养生有道的老中医

      百年弋矶山医院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坐落于长江之畔的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风景区,1888年由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创办,有“北协和,南弋矶”之美誉。迄今已有125年的历史,国内著名医学专家吴绍青、沈克非、陈翠贞等都曾在此工作,中医科李济仁教授荣膺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医院始终坚持“绿色医院、人文关爱”的办院理念。医院依山临水,环境优美,绿地面积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2%,有被芜湖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的名木古树18株。现代化...

  • 手脚冰冷 预防保健和生活调摄

    手脚冰冷 预防保健和生活调摄

      有些病人平时感觉手脚冰冷,在天气变冷时尤其严重,这多是阳虚寒盛的寒证,还可见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鼻涕清稀量多,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滑,脉迟或紧等。阳虚在临床上常可分为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胃阳虚等多种类型。肾阳,又称元阳、真火、真阳、命门之火,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的功能起推动、温煦作用。其它脏腑的阳虚若失治、误治,日久必然累及肾阳,反之肾阳不足则其他脏腑失于温煦必然加重其阳虚。对这类病人,除了适当服用温阳药物之外,平时预防保健和生活调摄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

  • 养生要与修为同步

    养生要与修为同步

      南北朝时期北齐著名教育家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被誉为“中国家训之祖”,也是诸多家训中影响力最大的著作。《颜氏家训》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共有七卷,二十篇,其中第十五篇“养生”中的许多内容及见解,至今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提出健康养生七大基石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2年发表了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的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笔者仔细翻阅了《颜氏家训》的养生篇之后惊讶地发现,该书作者在十几个世纪之前便已经提出...

    养生秘方 2024-03-07 16 0 养生
  • 中国养生的始萌

    中国养生的始萌

      中国养生的始萌,可追溯到殷商时代,甲骨文就已出现个人与环境卫生的文字记录,如沐、浴等,并已有小疾臣这种管理治疗疾病的职官。殷墟出土实物中,还有盘、勺、壶等盥洗用具,证实殷人对个人生活卫生健康的重视。   到西周,养生思想进一步发展。周代设有食医专门掌管周王与贵族阶级的饮食,指导六饮、六膳、六馐、六酱等多方面的饮食问题,提出饮食调理要与四季气候相适应,并有了专职主管环境卫生的职官,如庶氏掌除毒蛊,翦氏掌除蠹物,壶涿氏掌除水虫,使水清洁,并有藏冰及简单理发器具等,这些说明周人对发病学有初步认识,开始主动讲究...

  • 挖掘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

    挖掘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概括了古人养生的至高境界。在养生上,我们应当努力挖掘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盲目地学习西方,只能是越学路子越窄。   基于对疾病与健康的理解,我提出“宜淡、宜宽、宜动、宜静、宜通”等五个养生理念,简称为“养生五宜”。如能以此养生,则可保有病易愈,无病强身。   宜淡   养生讲究清淡。其一,饮食宜清淡...

  • 冬季养生重于“藏”把神藏于内

    冬季养生重于“藏”把神藏于内

      寒冷的冬天,朔风凛冽,阳气潜藏,阴气极盛,草木凋零,自然界的蛰虫伏藏,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这也决定冬季养生重点在于“藏”,把神藏于内,不暴露于外,正与夏日调养精神的方法——“使华英成秀”截然相反。   中医学强调“神藏于内”,是有积极意义的,尤其是在人们激烈竞争的今天,更有其重要价值。国内外有关学者非常重视思想清静与健康的关系的研究。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安静时,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回复到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