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第188页
-
寒露秋燥 通过食疗和锻炼起到润肺养肺
寒露过后,秋燥将越发明显,呼吸道疾病也到了高发季节。因此,养肺是秋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针对肺喜润恶燥的特征,通过食疗和锻炼起到润肺养肺的功效。 干燥的秋季使人的皮肤日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肺呼吸的日蒸发水分在300毫升以上,因此,主动饮水是秋季养肺的重要环节。主动饮水需要一定的技巧,即一次不宜大量地快速饮水,要多次少饮。最好是在清晨锻炼之前和晚上睡觉前各饮水200毫升,白天的两餐之间可饮水800毫升左右,这样可使肺腑滋润,充满生机。 秋季养生,首先需养肺以祛燥。要多吃些梨、苹果、香蕉、...
-
《伤寒论》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发展
论及《伤寒论》很难回避六经的问题,历代学者对六经的实质说法各执一词,有以标本气化立论者、有以脏腑经络立论者,有六经地面学说、有六经阶段学说,诸家各有依据。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发展,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学习某一类为好,同时可以兼收别家所长。 比如以脏腑经络解释六经有其长处,记得山西学者赵明锐在其著作中论述治疗肢体偏侧疾病按少阳经部位而选择柴胡汤。 笔者在临床也曾遇一患者右侧大腿外侧麻木,舌苔黄腻,据此断为少阳湿热,经治疗而症状全失,此患者典型少阳见证不多,而参考经络辨证少阳取效。 当然也有采用六经八纲辨证一目了然...
-
秋冬季背受寒 麸子暖背部
秋冬季,背部容易受寒,而背部受寒后,用麸子(麦子加工成面粉后,剩下的麦壳碎屑)暖背,效果很好。可是,怎么用麸子暖背部呢? 首先,需要缝一个小袋子。找一块干净的透气性比较好的软布,缝一个四四方方的小袋子,袋子上方要留一个活的松口。把袋子缝好后,接下来就要炒麸子了。 在干净的锅里倒入麸子,小火加热。等锅烧热后,拿锅铲翻炒麸子,且要不停地翻炒,力求麸子受热均匀。当用手试一下锅里的麸子,有发烫的感觉时,这个时候就可以关火了,再把麸子盛出来放入先前缝好的袋子中,然后扎紧袋子的松口。 休息或睡觉的时候,把袋子放...
-
读经典《伤寒论》何尝不是如此?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说过一段充满禅机的智慧语,即参禅三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读经典《伤寒论》何尝不是如此?初读时,所识不深,体悟不透,感条文直白,有方有证,按图索骥,治病实在易,实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也。再读时,才知寓意深邃,曲径通幽,病机深藏,方证难识,一头雾水,真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也。熟读精思时,方体悟方证虽直白,病机隐于中,非多思而不得也,证虽繁而病机为要,辨六经方证而主抓病机可举重若轻。开悟时顿感至道...
-
冬季御寒 嘴里含一块姜
生姜能温热散寒、化痰止咳、护卫心脏,在温度较低的冬天清晨,嘴里含一块姜,不单能起到驱除体内冷气、加速血液轮回的感化,另有反胃、防备伤风的感化,希奇是对付胃寒、虚寒体质(症状诸如四肢举动冰冷、肚子发凉等)的人来讲,越发得当。 详细做法是,先将生姜皮刮净、洗净,然后切成薄片,出门时,放一片在嘴里,逐步吮吸十多分钟,直到姜味渐渐变淡,然后再将姜片逐步嚼碎吞咽,也可将嚼后的姜片残渣吐掉,只取姜汁食之。假如感觉生姜的味道刺激性太强,可以在生姜上涂抹一点蜂蜜,然后含在口中,蜂蜜能润肺、润喉,甜味还能冲淡生姜的辣味,结果更好。...
-
寒湿重 每周用艾草泡一次脚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草是性温、味苦、无毒的一味药,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脚还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一般取30~50克干艾草煮水泡脚。 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可以用艾草泡一次脚。还可在用艾草水泡脚的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10粒干红枣加两片生姜,加十碗水煮两个小时)作为辅助。 用艾草泡脚期间应当注意,同时多喝温开水,少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虚热、实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慢性支...
-
冬天手脚冰凉畏寒症 捏搓推拍
冬天,别人还没感觉到冷呢,你就开始手脚冰凉,这说明可能患了畏寒症。一般情况下,老人、孩子和女性得畏寒症的比较多。从中医角度讲,造成畏寒症的主因是阳虚,畏寒症还会引起头痛、气喘、血压低、排尿不畅等问题。那么,如何摆脱畏寒症呢?适当进食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进行温补和调养,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防寒的能力。此外,适当运动也可以提高人的御寒能力。 对于怕冷的人来说,多穿些衣服是最重要的了,中医认为头、胸、脚3个部位最易受寒邪侵袭。因此,冬天着装和保暖的重点就是这3处。此外,冬季的着装也要遵循“上装薄而下装厚&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