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第189页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气温骤降的雨雪天气,虽缓解了秋冬特有的干燥,但阴冷潮湿确实让许多人一下子难以适应。受寒病情复发甚至加重的人明显增多,面瘫、中风的新发病人也不鲜见。对于老人及有慢性病的人群,特别要注意调整日常饮食起居,加强防寒保暖,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天寒,血管收缩易引起血压波动,除了严格按医嘱服药外,应根据早晚气温变化添加衣被及时保暖。早上起床可先喝杯热水暖身;日常锻炼应避开早晨最冷时段,可改在中午或下午。 慢支哮喘患者寒冷或雨雪淋湿可导致感冒咳嗽,都容易成为刺激“老慢支&rdquo...
-
“伤寒大家”张汉祥上与官悟尘
张汉祥,生于1911年,天津市人,中医主任医师,甘肃省政协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常委。青年时在京勤工俭学,同时在燕京大学旁听学习。拜京城名医方伯屏为师学习中医,后入协和医院学习并从事临床药学工作。1940年至1949年,先后任山西省立医院、兰州国立西北医院药局主任。期间时常隐居潜修,以天资颖悟及勤奋苦学,系统学习研究中医理论,博采各家之长,耽嗜典籍,融会贯通,尤对仲景学说领悟颇深,终成大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总医院药局主任,高干疗养所所长。曾当选中央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
-
胃寒护胃喝一杯生姜水
天气逐渐变冷,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胃肠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感冒、哮喘、过敏性咽喉炎、鼻炎等慢性系统疾病。对此,新华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主任汤庆娅教授建议,气候干冷,要注意补充水分,可以吃香蕉、苹果、柿子、提子等水果。而炒瓜子、炒栗子等干燥食物,尽量少吃。晨起可以先喝一杯蜂蜜水,具有润肺排毒的作用。胃寒者可以早上喝一杯生姜水,驱寒护胃。 多吃一些温和性食物,比如:山药、羊肉、百合、核桃、胡萝卜、冬瓜、银耳、莲藕和各种豆类制品,也可吃些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等食品,润肺生津,防止容易出现的口干、皮肤粗糙、大便干结...
-
冬季养生防寒为先
寒为冬季之气。寒邪属阴邪,容易伤阳气,会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减弱,出现手足冰凉,畏寒喜暖等阳气虚弱的表现,还会引发许多疾病,或使旧病复发加重。 寒冷能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高,并可使血液粘稠度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体温功能调节降低,对寒冷刺激尤为敏感。 寒冷尤其对呼吸系统影响最为明显,它能降低呼吸道的预防能力,引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冬季养生要防止寒冷气候的侵袭。 寒冬时节,在穿衣和居家等方面,一定要采取防寒保暖等措施。防寒保健,应进行...
-
驱寒除湿 自制中药包热敷
山东青岛读者刘先生荐方:冬季很多人都会感觉脖子周围酸胀、发冷、疼痛,我自制的中药包热敷后,能疏通经络、驱寒除湿,可在按摩前,平时看电视、用电脑时使用,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具体方法是:艾叶、石菖蒲、生姜各120克,木瓜、老鹳草、透骨草、伸筋草、羌活、独活各20克,茴香15克,盐10克,混合在一起,装入纱布袋中缝好,用微波炉加热后热敷15~20分钟即可。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许建中点评:艾叶能散寒止痛;石菖蒲可活血、散风、祛湿;生姜能发汗解表;木瓜能祛湿;老鹳草、透骨草、伸筋草、羌活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独活...
-
《伤寒论》经典启示力量 医学实践力量
《伤寒论》,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和经典文献,具有无可比拟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无论从精神的、文化的、医学的层面,还是从古代的、现代的、发展的层面,均支撑、影响着中医学的未来发展,启迪、实践着中医学的生命诺言。 经典启示力量 《伤寒论》是具有启示力量的医学经典名著。作为中医学经典,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其文化的精神和灵魂,一方面是它的不朽性,表现在它所提出和阐述的问题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具有的深远而普遍的意义;另一方面是它所包涵的思维方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理念和哲学特征。 《伤寒论...